成语

归全反真的意思

guīquánfǎnzhēn

归全反真



拼音guī quán fǎn zhēn

注音ㄍㄨㄟ ㄑㄨㄢˊ ㄈㄢˇ ㄓㄣ

解释回归到完善的、原本的境界。

出处唐·白居易《故侥州刺史吴府君神道碑铭序》:“无室家累,无子孙忧,屈伸宠辱,委顺而已,未尝一日戚戚其心颜,以至于归全反真,故予所谓达人之徒欤?信矣!”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回归到完善的本原的境界。

感情归全反真是中性词。

繁体歸全反真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uī   注音  ㄍㄨㄟ   繁体    
部首  彐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JVG  仓颉  LLSM  郑码  KDXB  四角  27070  结构  左右电码  2981  区位  2573  统一码  5F52  笔顺  丨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归(歸)的拼音:guī(ㄍㄨㄟ)  

⒈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xǐng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⒉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⒊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⒋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

⒌ 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

⒍ 结局:归宿(  )。

⒎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

⒏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⒐ 自首。

统一码

归字UNICODE编码U+5F52,10进制: 24402,UTF-32: 00005F52,UTF-8: E5 BD 92。

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歸帰㱕䢜

汉英互译

go back to、return、turn over to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return; return to, revert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归的拼音:

guī  

〈词性:动〉

(1) (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 [(of a woman) get married]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4)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5) 返回,回来 [go back;return]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 zhé  )令彝》

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归槽(回家);归升(回归天界);归朝(回朝);归本(返回农耕);归沐(回家洗沐)

(7) 归还 [return sth. to;give sth. back to;restore sth. to]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8) 又如:归事(交还政权);归元(归还人头);归俗(还俗);归业(回复原来的正业)

(9) 辞官回家 [resign]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10) 又如: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归道(辞谢师职)

(11) 死 [pass away]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归道山(死亡);归阴(死);归土(埋死人于土中);归休(死去);归神(归天。旧指离开人世,回归神位)

(13) 投案自首 [surrender]。如:归诚(归服投诚);归首(归降,自首投案);归命(归顺,顺从);归奉王朔(归顺朝廷)

(14) 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put together]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 黄宗羲《原君》

(15) 又如:归注(汇合)

(16) 趋向;归向 [tend]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归止(归着,归宿);归一(一样);归市(涌向集市);殊途同归

(18) 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如:玩笑归玩笑,事情可得认真去办

(19) 结算 [settle accounts]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

(20) 通“馈”( kuì  )。饷,赠送 [give as a gift]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

(21)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词性变化

归的拼音:

guī  

〈词性:名〉

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division on the abacus with a one-digit divisor]。如:九归

归的拼音:

guī  

〈词性:形〉

羞惭 [ashamed;abashed]

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战国策·秦策》

常用词组

归案、归并、归程、归除、归档、归队、归服、归附、归根、归根结蒂、归公、归国、归航、归化、归还、归回、归结、归结、归咎于、归口、归来、归类、归理、归里包堆、归拢、归路、归谬法、归纳、归纳、归宁、归期、归齐、归侨、归去、归趣、归人、归山、归属、归顺、归思、归宿、归天、归田、归途、归西、归降、归向、归心、归心如箭、归省、归依、归依、归因于、归隐、归于、归葬、归赵、归着、归真返璞、归整、归置、归终、归舟、归总、归罪

基本词义

归的拼音:

kuì  

〈词性:动〉

(1) 通“馈”。赠送 [present]。如:归示(赠送嘉示);归赈(赠送祭社稷或祭宗庙所用的生肉)

(2) 惭愧 [feel ashamed]。如:归色(愧色)

(3) 另见 guī  

  拼音  quán   注音  ㄑㄨㄢˊ   
部首  入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WGF  仓颉  OMG  郑码  ODC  四角  80104  结构  上下电码  0356  区位  4011  统一码  5168  笔顺  ノ丶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全的拼音:quán(ㄑㄨㄢˊ)  

⒈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全。完全。智勇双全。求全责备。

⒉ 整个,遍:全部。全国。全民。全神贯注。全心全意。

⒊ 都:代表全来了。

⒋ 使不受损伤:保全。

⒌ 姓。

统一码

全字UNICODE编码U+5168,10进制: 20840,UTF-32: 00005168,UTF-8: E5 85 A8。

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痊㒰

汉英互译

complete、entirely、full、whole

相关字词

齐、都

造字法

会意:从人、从王

English

maintain, keep whole or inta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全的拼音: quán  

〈词性:名〉

(1)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2) 同本义 [pure jade]

全,完也。——《说文》

天子用全,上公用龙。——《周礼·考工记·王人》

(3) 古州名。全州 [Quan prefecture]。治所在今广西全县

(4) 姓

词性变化

全的拼音: quán  

〈词性:形〉

(1) 完全[whole;entire]

不明其义,君人不全。——《礼记·祭统》。注:“犹具也。”

天地无全功。——《列子·天瑞》

唯全人能之。——《庄子·庚桑楚》

以全争于天下。——《孙子·谋攻》

墓中全乎为五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全装贯带(全副武装);全副(全套);全家;全甲(全部披甲的士兵);全仗(全部的仪仗兵卫;完全依靠);全兵(军队全部以弓矛等兵器武装);全舍(全部舍弃);全批(统统);全全(全部;统统);全周(周全;全面);全争(不动一卒,不攻一城,完全用智谋使敌降伏);全别(完全变了样,完全不一样);全制(完全控制);全遂(完全遵从);全错;全怪我;全无心肝;全完(全部缴纳);全旨(全部的意蕴、含义);全通(全部通晓);全量(全部,所有);全灶(全能的厨师);全行(全部);全副(整个);全宗(整个宗族);全批(全体);全颗(一群人的全体);全额(全部规定的数目)

(3) 完备,完整 [complete]

法不平,令不全,是亦夺柄失位之道也。——《管子·任法》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养生主》

城郭不备全,不可以自守。——《墨子·七患》

牺牲之不全肥。——《墨子·明鬼下》

全吴之地。——《资治通鉴》

全石以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全身盔甲。——《广东军务记》

(4) 又如:全帖(共有十面的礼帖,用红纸折成,用于隆重的礼节);全分(全套;一整套);全挂子(一整套的);手稿不全;全牛(完整的牛);全羽(完整的彩色鸟羽);全衣(完整的衣着);全具(用于祭祀的牲畜身体完整无损);全肥(祭祀用的牲畜完整而肥美);全牲(完整的家畜);全气(精气完整);全功(完满的功业);全安(完满安乐);全道(完满地掌握为君之道)

(5) 完美 [perfect]。如:全功(功业完美,泽被万物);全行(品行完美无缺);全毁(完美与败类);全德(道德上完美无缺);全声(完美的声音)

(6) 纯,纯粹的。与“杂”相对 [pure]

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荀子》

全的拼音: quán  

〈词性:动〉

(1) 保全 [preserve]

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马中锡《中山狼传》

千万不复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苟全性命。——诸葛亮《出师表》

(2) 又如:全国为上(少杀人,少破坏,能完整地得到敌方领土与百姓为好);全身远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全名完节(保全自身的名誉和节操);全活(得以保全生命);全交(保全交情和友谊);全福(保全所享有的幸福);全功(保全身心之功);全生(保全天性,顺其自然);全交(保全、维护友谊或交情);全守(保全节操);全安(保全平安);全佑(保全,庇护);全忠(保全忠贞);全物(保全物类的生命);全和(保全儒家中和的道德修养);全性(保全天性);全真(保全天性);全节(保全气节;妇女保全贞操);全养(保全,养成);全济(保全,救活);全躯(保全自己的身体、生命);全护(保全,保护)

(3) 保持 [maintain]。如:全义(保持节操);全精(保持精神)

(4) 通“痊”,病愈 [pull through]

十全为上。——《周礼·医师》。注:“犹瘉也。”

复之全之。——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全的拼音: quán  

〈词性:副〉

完全,都 [wholly]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常用词组

全般、全豹、全本,全本儿、全部、全部、全场、全称、全程、全都、全份、全副、全国、全国一盘棋、全会、全活、全活,全活儿、全集、全家福、全歼、全景、全局、全军、全开、全科、全科人儿、全劳动力、全力、全履带车、全麻、全貌、全面、全民、全能、全年、全盘、全票、全勤、全球、全权、全然、全人、全日制、全色、全身、全神贯注、全胜、全盛、全食、全数、全速、全套、全体、全天、全天候、全托、全文、全息、全线、全校、全心全意、全新、全休、全音、全影、全优、全员、全韵、全知全能

  拼音  fǎn   注音  ㄈㄢˇ   
部首  又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RCI  仓颉  HE  郑码  PDXS  四角  7224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646  区位  2320  统一码  53CD  笔顺  ノ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反的拼音:fǎn(ㄈㄢˇ)  

⒈ 翻转,颠倒:反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反复。反侧。

⒉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反诉。反馈。适得其反。物极必反。

⒊ 抵制,背叛,抗拒:反霸。

⒋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反常。

⒌ 回击,回过头来:反驳。反攻。反诘。反思。反躬自问。

⒍ 类推:举一反三。

统一码

反字UNICODE编码U+53CD,10进制: 21453,UTF-32: 000053CD,UTF-8: E5 8F 8D。

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n reverse、on the contrary、turn ov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everse, opposite, contrary, anti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从又从厂。“厂”音 hǎn  。本义:手心翻转)

(2) 同本义。通“翻”。覆,倾倒 [turn over]

反,覆也。——《说文》

以齐王,由反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何以知其不反水浆邪?——《汉书·张安世传》

(3) 反覆 [over and over again;again and again]

安反侧于万物。——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不思其反。——《诗·卫风·氓》

成反复自念。——《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辗转反侧;反易(颠倒);反风(风向倒转)

(5) 通“返”。返回;回归 [go back]

使子路反见之。——《论语·微子》

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至竟而反。——《战国策·卫策》

三年而反。——《墨子·鲁问》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战国策·燕策》

则盍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6) 又如:反意(返归的念头);反国(归国);反真(返归淳朴);反根(返回本原)

(7) 未能遵守,违背 [violate]

天反时为灾,地物为妖,民反德为乱。——《左传》

(8) 又如:反背(背叛);反德(违背事物的准则);反道(违反正道);反情(违反人情);反古(违反古训)

(9) 往返于…之间 [go there and back]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汤问》

(10) 又如:反往(往返);反报(往还,反复)

(11) 反叛;造反 [revolt;rebel]

上官桀子安与 桑弘羊及 燕主、 盖主谋反。——《汉书·李广苏建传》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12) 又如:反上(背叛君主);反天(造反);反心(背叛之心);反外(背叛,离异)

(13) 反省 [introspect]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礼记·学礼》

(14) 又如:反情(内省);反听(自我省察);反观(反省);反躬自问(反问自己)

(15) 归还;送还 [return]

(16) 又如:反籍(归还天子之位);反璧(归还璧玉;表示不贪取财宝)

(17) 回报;复命 [report back on what has been done]。如:反始(报答祖先);反命(复命)

(18) 类推 [analogize]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9) 又如:反隅(比喻类推。能由此而知彼);反惑(释疑)

(20) 反对 [oppose;be against;fight]。如:反迕(不顺从);反拨(犹言反抗;抵抗)

(21) 报复 [make reprisals;retaliate]。如:反把(反扑);反报(报复怨仇);反杀(报杀人之仇而杀人)

(22) 通“贩”( fàn  )。贱买而贵卖 [buy to resell]

词性变化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形〉

(1) 相反的;对立的。与“正”相对 [upside down;inside out;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吕氏春秋·察今》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适得其反;反心内照(反过来对照一下自己);反抄耳光(反手巴掌);反斜面;反函数;反定理;反科学;反义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副〉

(1) 反而;相反 [on the contrary]

反以我为讎。——《诗·邶风·谷风》

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情罪重者反出在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2) 又如:反且(反而)

反的拼音: fǎn  

〈词性:名〉

(1)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counterrevolutionist;counterrevolutionary]。如:肃反;三反五反

(2) 姓

常用词组

反霸、反败为胜、反绑、反包围、反比、反驳、反哺、反差、反常、反常现象、反衬、反冲、反刍、反串、反唇相讥、反倒、反动、反动派、反对、反对派、反对票、反而、反复、反复、反感、反感、反戈、反戈一击、反革命、反攻、反躬、反躬自问、反躬自责、反顾、反光、反光、反话、反悔、反击、反剪、反间、反间谍、反接、反诘、反抗、反客为主、反科学、反空降、反口、反馈、反老还童、反面、反目、反派、反叛、反扑、反其道而行之、反潜、反切、反求诸己、反裘负刍、反射、反身、反身代词、反诗、反手、反水、反思、反诉、反锁、反围攻、反围剿、反胃、反问、反响、反向、反省、反演、反咬一口、反义词、反应、反应堆、反应式、反映、反映论、反掌、反照、反正、反正、反正一样、反之、反转、反嘴、反坐、反作用、反作用

  拼音  zhēn   注音  ㄓㄣ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FHWU  仓颉  JBMC  郑码  EDLO  四角  40801  结构  上中下电码  4176  区位  5370  统一码  771F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真的拼音:zhēn(ㄓㄣ)  

⒈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真诚。真谛。真挚。真心。逼真。认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

⒉ 确实,的确:真好。真正。真切。

⒊ 清楚,显明:看得真。咬字很真。

⒋ 本性,本原:纯真。天真。

⒌ 人的肖像:传(chuán   )真。写真。

⒍ 汉字的楷书:真字。真书。真草隶篆。

⒎ 姓。

统一码

真字UNICODE编码U+771F,10进制: 30495,UTF-32: 0000771F,UTF-8: E7 9C 9F。

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真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early、indeed、really、verily

相关字词

实、伪、假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eal, actual, true, genu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真的拼音: zhēn  

〈词性: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 huà  ),从目,从乚( yǐn  ),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2)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the Immortal (in Taoism)]

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说文》。按:六经无真字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庄子·列御寇》

归其真宅。——《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

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庄子·大宗师》

(3) 又如:真人府(道人居住的地方);真仙(仙人);真君(道教对神仙的尊称);真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

(4) 本性;本原 [natural property]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5) 又如:真宰(宇宙的主宰者;造物主);真佛(本身;本人。比喻难以见到的人物);真力(本原之力);真原(本源);真源(本源,本性)

(6) 身 [body]

见利而忘其真。——《庄子·山水》

(7) 肖像,摹画的人像 [portrait]

有僧写得师真,呈师,师曰:“且道似我不似我?”——《景德传灯录》

(8) 汉字楷书的别称 [regular styl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帝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续资治通鉴》

(9) 又如:真字(正楷字)

(10) 古州名 [Zhen prefecture]

广德元年设吐蕃,其后 松、… 真、…等为行州。——《新唐书》

(11) 姓

词性变化

真的拼音: zhēn  

〈词性:形〉

(1) 真实。与假、伪相对 [real;true]

假金方用真金镀。——李绅《答章孝标》

使真伪毋相乱。——《汉书·宣帝纪》

此画果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而同于真。

真者而同。

(2) 亦为佛教观念,与“妄”相对 [true;real;genuine]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3) 又如:真人真事;真假难分;真形(真实的形体或形象);真教(纯真的教化);真笔(真迹);真相(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4) 正。与副、邪相对 [right]

恭楷誊真,双手呈与抚台。——《文明小史》

(5) 又如:真红(正红;深红色);真楷(指正楷);真宅(人死后的真正归宿);真粹(品德高超);真履(纯正的志行)

(6) 精;淳 [pure]

发匣琴徽静,开瓶酒味真。——唐· 张祜《乐静》

(7) 又如:真白(纯白色);真金(纯金;真正的金子);真钢(纯钢);真品(纯真的品质);真风(淳朴的风俗);真朴(纯真朴素)

(8) 本来的,固有的 [proper]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题西林壁》

(9) 又如:真态(本色;天然风致)

(10) 真诚;诚实,情感真切 [absolute;sincerity]

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11) 又如:真列(坚贞忠烈);真忱(真诚);真修(精诚修持);真信(真诚);真笃(诚挚深厚);真恳(真诚恳切);真至(情感真挚)

(12) 清楚;真切 [clearly;unmistakably]

我没大看真,不知是四根,不知是六根。——《醒世姻缘传》

(13) 又如:听得真;看得真;真亮;真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真的拼音: zhēn  

〈词性:副〉

(1) 实在;的确 [really;truly;indeed]

真无马邪?——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也。

(2) 又如:这人真好;跑得真快;真不忝(真不愧);真可(真可以;真能够);真来(实在;确实)

常用词组

真才实学、真诚、真谛、真分数、真格、真个、真怪、真迹、真际、真金不怕火来烧、真金不怕火炼、真菌、真空、真空泵、真空管、真理、真亮、真面目、真命、真皮、真切、真情、真情实意、真确、真人、真人真事、真容、真善美、真身、真实、真实感、真是、真事、真释、真书、真数、真率、真髓、真伪莫辨、真相大白、真心、真心实意、真性、真言、真意、真真、真正、真知、真知灼见、真挚、真主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