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uǐ xián qiè pèi
注音ㄍㄨㄟˇ ㄒ一ㄢˊ ㄑ一ㄝˋ ㄆㄟˋ
解释诡衔:吐出马嚼;窃辔:摆脱笼头。马吐出嚼子,咬断缰绳。比喻不受束缚。
出处庄周《庄子 马蹄》:“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不受束缚。
感情诡衔窃辔是中性词。
繁体詭銜竊轡
近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动物生肖牛,虎,蛇
诡(詭)的拼音:guǐ(ㄍㄨㄟˇ)
⒈ 欺诈,奸滑:诡称。诡道。诡诈。诡辩(a.无理强辩;b.逻辑学上指似是而非的论证,如“诡诡论”)。
⒉ 怪异,出乎寻常:诡异。诡怪。诡秘(隐秘难测)。诡谲。
⒊ 责成:诡求(责求,索讨,如“诡诡无已”)。
⒋ 违反:言行相诡。
诡字UNICODE编码U+8BE1,10进制: 35809,UTF-32: 00008BE1,UTF-8: E8 AF A1。
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诡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詭
cunning、deceitful、eerie、tricky
形声:从讠、危声
deceive, cheat, defraud; sly
详细解释◎ 诡的拼音:
詭 guǐ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危声。本义:责成,要求)
(2) 同本义 [instruct a person or an organization to fulfil an assigned task]
诡,责也。——《说文》
自诡灭贼。——《汉书·赵充国传》
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汉书·京房传》
(3) 又如:诡求(要求,责求);诡驳(责难驳斥);诡责(责备;责问);诡令(责令)
(4) 违反,自相矛盾 [contradict]
诡,违也。——《西京赋》注引《说文》
容服有仪谓之仪,反仪为诡。——《贾子道术》
诡自然之性。——《淮南子·主术》
古今诡趣。——《淮南子·辩亡论》
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吕氏春秋·淫辞》
(5) 又如:诡故(违反本心);诡局(同诡句、诡论。哲学名词。加以肯定或否定都会获致相反结果的局面、论点或述句)
(6) 隐蔽;隐藏 [hide]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诡的拼音:
詭 guǐ
〈词性:形〉
(1) 怪异,奇异 [eerie;queer;strange]
其名为吊诡。——《庄了·齐物论》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注:“奇异也。”
殊形诡制,每各异观。——汉· 班固《西都赋》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 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又如:诡形(奇异的形状);诡特(奇特怪异);诡喻(奇诡的比喻);诡说(虚妄怪诞的言论)
(3) 欺诈;假冒 [deceitful;treacherous;crafty]
持诡辩以中伤人。——《汉书·石显传》
求利之诡缓。——《荀子·正论》。注:“诈也。”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 武死。——《汉书·苏武传》
(4) 又如:诡对(以虚伪、欺诈的言辞对答);诡遇(打猎时不按礼法规定而横射禽兽);诡弊(欺骗蒙蔽);诡得(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诡辩、诡辩术、诡称、诡辞、诡怪、诡幻、诡计、诡计多端、诡谲、诡秘、诡笑、诡诈
衔(銜)的拼音:xián(ㄒ一ㄢˊ)
⒈ 马嚼子。
⒉ 用嘴含,用嘴叼:衔枚。燕子衔泥。
⒊ 含在心里:衔恨。衔冤。衔恤(含哀,怀着忧伤)。衔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⒋ 接受,奉:衔命。
⒌ 指前后相接:衔接。
⒍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衔。军衔。官衔。
衔字UNICODE编码U+8854,10进制: 34900,UTF-32: 00008854,UTF-8: E8 A1 94。
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銜啣㘅
bear、hold in the mouth、rank、title
会意:从钅、从行
bit; hold in mouth, bite; gag
详细解释◎ 衔的拼音:
銜、啣 xián
〈词性:动〉
(1) 口含 [hold in the mouth]
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燕子衔泥;衔环相报(衔环);衔刀(口中叼刀);衔土(口含泥土);衔口垫背(古代一种殓葬习俗:给死人口含珠、玉或米。死尸褥下放钱)
(3) 怀藏 [harbor;cherish]
衔之次骨。——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 如:衔恩(感恩);衔悔(怀有悔恨之心);衔匿(深藏在心里);衔恤(心怀忧伤);衔哀(心怀哀痛)
(5) 奉接,接受 [accept]
贾昌衔保家活命之恩,无从报效。——《醒世恒言》
(6) 又如:衔命(奉行命令)
(7) 把两物互相接起来或缚住 [connect]
且把粮车首尾衔,权做寨栅。——《水浒全传》
(8) 包含,蕴含 [cherish;contain]
衔远山。——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衔恨、衔接、衔枚、衔头、衔尾、衔尾相随、衔冤
窃(竊)的拼音:qiè(ㄑ一ㄝˋ)
⒈ 偷盗:偷窃。窃取。
⒉ 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窃位。窃夺。
⒊ 私自,暗中:窃笑。窃听。
⒋ 谦辞,指自己:窃谓。窃以为可行。
窃字UNICODE编码U+7A83,10进制: 31363,UTF-32: 00007A83,UTF-8: E7 AA 83。
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窃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竊
furtively、pilfer
盗、偷
形声:从穴、切声
secretly, stealthily; steal; thief
详细解释◎ 窃的拼音:
竊 qiè
〈词性:动〉
(1) (会意。 从米,以米为穴,意为虫在穴中偷米吃,是会意字。本义:偷)
(2) 同本义 [steal]
窃,盗自穴中出曰窃。——《说文》
敝舆而欲窃之。——《墨子·公输》
凡窃木者有刑罚。——《周礼·山虞》
小臣窃。——《礼记·礼运》
相窃妻妾。——《诗·桑中序》
乃攘窃神祗之牺牲牲用。——《书·微子》
奸臣窃命。——陆机《辩亡论上》
(3) 又如:窃窥(偷看);失窃(财物被人偷走);偷窃(盗窃。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取得);窃宝;窃铁(偷取斧钺);窃药(偷药);窃食(偷吃)
(4) 篡夺。指非其有而取之;不当受而受之 [usurp]
虽赏之不窃,其窃位者与。——《论语·卫灵公》
窃比于我老彭。
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
(5) 又如:窃誉(窃取声名);窃政(窃取政权);窃食(窃取俸禄);窃柄(窃夺权柄);剽窃(抄袭窃取)
(6) 侵害;危害 [encroach on;endanger]。如:窃肆(侵犯骚扰,横行无忌);窃犯(侵犯);窃攘(侵犯)
◎ 窃的拼音:
竊 qiè
〈词性:代〉
(1) 用作表示自己的谦词 [I]
窃爱怜之。——《触詟说赵太后》
(2) 又如:窃以为
◎ 窃的拼音:
竊 qiè
〈词性:副〉
(1) 私下;私自。多用作谦词 [in private;secretly]
窃自恕。——《战国策·赵策》
窃爱怜之。
窃以为媪。
窃以为与君实游。——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又如:窃念(私下想念。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窃惟(私下思惟);窃比(谦词。私自比拟);窃言(私下谈论);窃庇(私下包庇);窃窃(暗中;偷偷地);窃议(私下议论;私自评论)
(3) 偷偷地
窃骂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窥父不在,窃发盆。——《聊斋志异·促织》
◎ 窃的拼音:
竊 qiè
〈词性:名〉
(1) 盗贼 [thief]
岂不闻背主作窃,不可定期?——《三国演义》
边竟有人焉,其名为窃。——《庄子》。成玄英疏:“窃,贼也。”
(2) 又如:窃乞(盗贼和乞丐)
辔(轡)的拼音:pèi(ㄆㄟˋ)
⒈ 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辔头。鞍辔。按辔徐行。
辔字UNICODE编码U+8F94,10进制: 36756,UTF-32: 00008F94,UTF-8: E8 BE 94。
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辔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轡㘘
bridle
会意
bridle of horse, reins
详细解释◎ 辔的拼音:
轡 pèi
〈词性:名〉
(1) (会意。从丝,从軎。从丝,与绳索有关。軎: wèi ,套在车轴末端的金属制圆筒状物,上有穿口,用以纳辖。本义:驾驭牲口用的缰绳)
(2) 同本义 [reins]
辔,马縻也。——《说文》
执辔如组。——《诗·邶风·简兮》
执策分辔。——《礼记·曲礼》。疏:“御马索也。”
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
或揽辔寒帷。——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辔勒(控制马的缰绳和口勒);辔衔(马缰绳和马嚼子);辔策(御马的缰绳和马鞭);辔靷(御马的缰绳和引车前行的皮带)
(4) 借指马 [horse]。如:辔兜(马的头盔)
(5) 牵;驾驭 [lead]。如:辔马(牵马;驭马)
(6) 喻法令 [law]。从辔(遵循法令)
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