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归遗细君的意思

guījūn

归遗细君



拼音guī yí xì jūn

注音ㄍㄨㄟ 一ˊ ㄒ一ˋ ㄐㄨㄣ

解释归:回家;遗:给予;细君:妻子。指夫妻情深。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丈夫爱妻子。

感情归遗细君是中性词。

繁体歸遺細君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uī   注音  ㄍㄨㄟ   繁体    
部首  彐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JVG  仓颉  LLSM  郑码  KDXB  四角  27070  结构  左右电码  2981  区位  2573  统一码  5F52  笔顺  丨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归(歸)的拼音:guī(ㄍㄨㄟ)  

⒈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xǐng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⒉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⒊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⒋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

⒌ 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

⒍ 结局:归宿(  )。

⒎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

⒏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⒐ 自首。

统一码

归字UNICODE编码U+5F52,10进制: 24402,UTF-32: 00005F52,UTF-8: E5 BD 92。

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歸帰㱕䢜

汉英互译

go back to、return、turn over to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return; return to, revert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归的拼音:

guī  

〈词性:动〉

(1) (会意。从止,从婦省。本义:女子出嫁)

(2) 同本义 [(of a woman) get married]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3)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出曰来归。——《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归曰来归。——《公羊传》

(4) 又如:归安(旧时谓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视父母);归宗(出嫁女子回归娘家)。又特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5) 返回,回来 [go back;return]

归,返也。——《广雅》

明公归自王。——西周金文《矢( zhé  )令彝》

分兵断其归津。——《资治通鉴》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乐府诗集·木兰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史记·高祖本纪》

主人忘归客不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又如:归槽(回家);归升(回归天界);归朝(回朝);归本(返回农耕);归沐(回家洗沐)

(7) 归还 [return sth. to;give sth. back to;restore sth. to]

久假而不归。——《孟子·尽心上》

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8) 又如:归事(交还政权);归元(归还人头);归俗(还俗);归业(回复原来的正业)

(9) 辞官回家 [resign]

开荒田野际,守拙归园田。——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10) 又如:归耕(辞官归里);归老(辞官返回故里养老);归休(辞官退休);归卧(归林。辞官还乡);归道(辞谢师职)

(11) 死 [pass away]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归道山(死亡);归阴(死);归土(埋死人于土中);归休(死去);归神(归天。旧指离开人世,回归神位)

(13) 投案自首 [surrender]。如:归诚(归服投诚);归首(归降,自首投案);归命(归顺,顺从);归奉王朔(归顺朝廷)

(14) 合并;归依;归属;归到一处 [put together]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樊将军以贫困来归 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清· 黄宗羲《原君》

(15) 又如:归注(汇合)

(16) 趋向;归向 [tend]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资治通鉴》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 贾谊《论积贮疏》

(17) 又如:归止(归着,归宿);归一(一样);归市(涌向集市);殊途同归

(18) 用在重叠动词间,表示不相干或无结果。如:玩笑归玩笑,事情可得认真去办

(19) 结算 [settle accounts]

到晚,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账。——《儒林外史》

(20) 通“馈”( kuì  )。饷,赠送 [give as a gift]

归公乘马,祭服五称。——《左传·闵公二年》

(21) 又如:归衣(赠送衣服)

词性变化

归的拼音:

guī  

〈词性:名〉

珠算中称一位除数的除法 [division on the abacus with a one-digit divisor]。如:九归

归的拼音:

guī  

〈词性:形〉

羞惭 [ashamed;abashed]

面目犂黑,状有归色。——《战国策·秦策》

常用词组

归案、归并、归程、归除、归档、归队、归服、归附、归根、归根结蒂、归公、归国、归航、归化、归还、归回、归结、归结、归咎于、归口、归来、归类、归理、归里包堆、归拢、归路、归谬法、归纳、归纳、归宁、归期、归齐、归侨、归去、归趣、归人、归山、归属、归顺、归思、归宿、归天、归田、归途、归西、归降、归向、归心、归心如箭、归省、归依、归依、归因于、归隐、归于、归葬、归赵、归着、归真返璞、归整、归置、归终、归舟、归总、归罪

基本词义

归的拼音:

kuì  

〈词性:动〉

(1) 通“馈”。赠送 [present]。如:归示(赠送嘉示);归赈(赠送祭社稷或祭宗庙所用的生肉)

(2) 惭愧 [feel ashamed]。如:归色(愧色)

(3) 另见 guī  

  拼音    注音  一ˊ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KHGP  仓颉  YLMO  郑码  JILW  四角  35308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95  区位  5037  统一码  9057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フ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遗(遺)的拼音:yí(一ˊ)  

⒈ 丢失:遗失。遗落。

⒉ 漏掉:遗忘。遗漏。

⒊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遗。路不拾遗。

⒋ 余,留: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a.经历世变的老人;b.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⒌ 死人留下的:遗骨。遗言。遗嘱。

⒍ 不自觉地排泄:遗尿。遗精。

⒎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遗传。

⒏ 抛弃:遗弃。

统一码

遗字UNICODE编码U+9057,10进制: 36951,UTF-32: 00009057,UTF-8: E9 81 97。

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nvoluntary discharge of urine、leave behind、lose、omit

造字法

形声:从贵、辶声

English

lose; articles lost; om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遗的拼音:

wèi  

〈词性:动〉

(1) 给予;馈赠 [make a present;offer as a gift]

相遗以水。——《韩非子·五蠹》

欲厚遗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置币遗单于。——《汉书·李广苏建传》

裘葛之遗。——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2) 又如:遗贼(给予戕害;遭害);遗赂(赠送财物);遗劳(馈赠;犒劳);遗酌(济助);遗送(赠送);遗金(赠送金钱)

(3) 送交;交付 [turn over;hand over;pay]

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遗魏王及公子书。——《史记·魏公子列传》

遗权书曰。——《资治通鉴》

以书遗操。

(4) 又如:遗书(投书;寄信);遗使(遣使);遗秉(发放粮食);遗大(赋予重大任务)

(5) 输送 [carry]

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商召书》

(6) 加给 [add]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诗·邶风》

(7) 另见   

基本词义

遗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贵声。本义:遗失)

(2) 同本义 [lose]

遗,亡也。——《说文》

遗,离也。——《释言》

不遐遗。——《易·泰》

君惟不遗德刑。——《左伟·成公十六年》。注:“失也。”

得人遗契者。——《列子·说符》。注:“弃也。”

亡矢遗镞。——汉· 贾谊《过秦论》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后汉书·列女传》

小学而大遗。——唐· 韩愈《师说》

行若遗。——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遗簪坠屡(失落的簪和鞋。比喻旧有的东西);遗佚(散失亡佚);遗逸(指散失之物);遗宝(遗落的宝物);遗简(失散的书籍)

(4) 遗漏,因疏忽而漏掉 [omit;leave out]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

(5) 又如:遗珠弃璧(喻遗弃俊才);遗才(有才能而未被发现或重用的人);遗贤(受埋没而不为世所知的贤人)

(6) 遗弃;舍弃 [abandon]

故旧不遗。——《论语·泰伯》

必遗乎今。——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7) 又如:遗世(抛弃世事,避世);遗荣(放弃荣华富贵,辞官归隐)

(8) 不自主地排泄 [involuntary discharge of urine,etc.]

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汉书》

(9) 又如:遗溺(遗尿。不自由的排尿);遗精;遗溲(小便失禁)

(10) 残存。留下 [hand down;leave behind at one's death]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汉· 晁错《论贵粟疏》

(11) 又如:遗孽(残留下来的坏人);遗噍(残存未死的人);遗黎(亡国或改朝换代后不事新朝的人民)

(12) 缺失 [lack;be short of]。如:遗火(失火);遗计(失计,失策);遗策(失策,失算)遗逸(缺失);遗算(失算,失策);遗筹(失策,失算);遗兆(失算);遗帙(残缺的书套);遗计(失策);遗紊(失误而紊乱)

(13) 遗忘 [forget]

三日遗忘。——《汉书·刑法志》。注:“忽忘也。”

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史记》

(14) 又如:遗失(遗忘;忘记);遗倦(忘记疲倦)

(15) 遗留 [leave over;hand down]

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

访其遗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忠烈遗骸。——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6) 又如:遗安(指隐居田园,淡泊自守,不以官禄遗留子孙,而遗之以德行);遗下(留下);遗讥(让后人讥笑)

(17) 专指死人留下的 [left by the deceased]。如:遗光(遗留的德泽);遗表(大臣临死前写给皇帝的奏章);遗芳(死后留传的美好名声)

(18) 离开,脱离 [leave]。如:遗体(身体为父母所生,故称自己身体为父母的“遗体”);遗世(脱超尘世;避世隐居)

(19) 堕,落下;下垂 [fall]

目眇眇而遗泣。——《楚辞》

(20) 又如:遗英(落花);遗粒(遗落的谷粒);遗坠(掉落)

(21) 废止 [abolish;annul]。如:遗寺(废旧的佛寺);遗块(废弃的土块);遗壤(荒废的土地)

词性变化

遗的拼音:

  

〈词性:名〉

(1) 遗失之物 [lost articles]

高祖取 楚如拾遗。——《汉书》

道不拾遗。——《史记·商君列传》

(2) 姓

(3) 另见 wèi  

常用词组

遗案、遗产、遗臭万载、遗传、遗传学、遗存、遗毒、遗范、遗风、遗腹、遗稿、遗孤、遗骨、遗骸、遗憾、遗恨、遗患、遗祸、遗迹、遗教、遗精、遗老、遗老遗少、遗留、遗漏、遗民、遗墨、遗男、遗尿、遗弃、遗缺、遗容、遗少、遗失、遗世、遗世独立、遗事、遗书、遗俗、遗孀、遗体、遗忘、遗闻、遗物、遗像、遗训、遗言、遗愿、遗赠、遗诏、遗址、遗志、遗嘱、遗踪

  拼音    注音  ㄒ一ˋ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XLG  仓颉  VMW  郑码  ZKI  四角  26100  结构  左右电码  4798  区位  4724  统一码  7EC6  笔顺  フフ一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细(細)的拼音:xì(ㄒ一ˋ)  

⒈ 颗粒小的,与“粗”相对:细沙。细面。细屑。

⒉ 长条东西直径小的:细线。细丝。细眉。细水长流。

⒊ 精致的:细瓷。细布。细工。细活儿。

⒋ 声音小:嗓音细。

⒌ 周密详尽:仔细。精细。细致。细密。细目(详细的项目或目录)。细腻。胆大心细。

⒍ 微小的:细小。细微。细节。事无巨细。

⒎ 俭省:他过日子很细。

统一码

细字UNICODE编码U+7EC6,10进制: 32454,UTF-32: 00007EC6,UTF-8: E7 BB 86。

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细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hin、slender、fine、careful、minut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fine, tiny; slender, thi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细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系(   ),囟( xìn  )声。系,细丝。本义:细小)

(2) 同本义。和“大”相对 [little;small]

细,微也。——《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

细,小也。——《广雅》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

细钧有钟无镈。——《国语·周语》

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墨子·天志中》

不积细流。——《荀子·劝学》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斜风细雨。——唐· 张志和《渔歌子》

不知其细。——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细崽(细作;西崽);细人(细作;姬妾);细探人(多指军队中的探子);细士(小人)

(4) 纤细。和“粗”相对 [fine;slender]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细笔钩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细若蚊足。——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细腰(细要。纤细的腰身);细娘家(指容貌美好的少女);细袅袅(细而柔软的样子);细毛(纤细的毛)

(6) 精致,细密 [meticulous;delicate;exquisite;fine;close]

还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做细活的。——《红楼梦》

(7) 又如:细欺雀舌(指上乘的茶叶);细针密线(喻周密,周到);细攒(密密聚集;精细镶嵌);细果(精美点心)

(8) 琐碎 [minute;trifling]。如:细政(繁复的征税);细务(琐碎而无关紧要的小事)

(9) 仔细,详细 [careful;detailed]

细瞻景状。——《聊斋志异·促织》

细疏其能

大妈原是谢家的使唤丫头,至于怎么嫁给大伯的,却不知细情。—— 魏巍《东方》

(10) 又如:细罄(详细地说尽);细事(详情;底细)

(11) 细音,尖细的声音 [sharp;shrill]。如:细音(声韵学名词。凡是有[i]、[y]介音或主要元音为[i],[y]的韵母,称为“细音”)

(12) 地位低微 [humble]

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晏子春秋》

(13) 又如:细夫(小民);细民(平民);细婢(小婢)

(14) 年幼 [young]。如:细人(青年侍女);细娃(方言。小孩);细佬(方言。小孩);细儿(幼子)

(15) 柔嫩 [tender;delicate]。如:细皮嫩肉(形容人长得娇嫩);细柳(初生的嫩柳条)

(16) 细微,轻微 [fine;tiny;trivial]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词性变化

细的拼音:

  

〈词性:名〉

(1) 微小的丝 [fine silk]。如:细丝(带有丝纹的白银)

(2) 旧称行为不高尚或地位低下的人 [the insignificants]

臣主未宁于上,黔细未辑于下。——郭璞《省刑疏》

(3) 指轻微的罪过 [small crime]

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书·君陈》

(4) 又如:细行(小过;微服出行)

常用词组

细胞、细别、细布、细部、细菜、细长、细大不捐、细大不逾、细带、细读、细度、细发、细纺、细高跟、细高挑儿、细工、细故、细活、细节、细谨、细君、细菌、细看、细缆、细类、细利、细砾、细粒、细粮、细料、细脉、细毛、细眯眯、细密、细棉布、细面条、细民、细木工、细目、细嫩、细腻、细瞧、细巧、细情、细人、细柔、细软、细弱、细纱、细砂、细砂糖、细事、细瘦、细水长流、细说、细碎、细琐、细谈、细条、细挑、细听、细微、细微末节、细味、细隙、细小、细屑、细心、细伢子、细叶、细匀、细则、细账、细肢、细作

  拼音  jūn   注音  ㄐㄨㄣ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VTKD  五笔98  VTKF  仓颉  SKR  郑码  XMAJ  四角  17607  结构  上下电码  0689  区位  3093  统一码  541B  笔顺  フ一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君的拼音:jūn(ㄐㄨㄣ)  

⒈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

⒉ 古代的封号: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

⒊ 对对方的尊称:张君。诸君。

统一码

君字UNICODE编码U+541B,10进制: 21531,UTF-32: 0000541B,UTF-8: E5 90 9B。

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on、gentleman、monarch、sovereig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overeign, monarch, ruler, chief, pri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君的拼音: jūn  

〈词性:名〉

(1)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sovereign;ruler]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名君宠。——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古时对帝王的一种尊称);君伐(君王的功绩);君位(国君之位);君长(国君与卿大夫;天子或诸侯);君体(人主的体统);君德(人主的德行或恩德);君侯(古代对列侯的尊称);君公(诸侯);君父(对父为国君者的称呼);君子医(术精德高的名医)

(4) 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 [lord]

君以十五之地存。——《战国策·魏策》

(5) 又如:平原君;春申君;武安君

(6) 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your]

君有疾。——《韩非子·喻老》

君之病在肌肤。

君之病在肠胃。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 又如:诸君;李君;王君;祝君早安;请君光临;君子不羞当面(君子不以当面把话说清楚为羞)

(8) 夫妇之间的尊称 [sir;husband;wife]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杜甫《新婚别》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9) 又如:夫君;君姑(古时妻子称丈夫的母亲);君舅(古时妻子称丈夫的父亲)

(10) 主体 [master]。如:君声(指五音中的宫声。据《礼记》所载: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君指(左手的中指)

(11) 姓。如:君平(指严君平。西汉时隐士,名遵,蜀(四川)人。汉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后即闭门读《老子》,著书十余万言。一生不愿为官)

词性变化

君的拼音: jūn  

〈词性:动〉

(1) 主宰、统治 [dominate]

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2) 又如:君火(中医称主宰神明之火)

常用词组

君侧、君临、君权、君上、君王、君长、君主、君主国、君子、君子兰、君子协定

归遗细君: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