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沽名要誉的意思

míngyào

沽名要誉



拼音gū míng yào yù

注音ㄍㄨ ㄇ一ㄥˊ 一ㄠˋ ㄩˋ

解释犹沽名钓誉。

出处《朱子语类》卷四二:“子张问闻与达一章,达是躬行实践做出来底,闻是沽名要誉底。”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猎取名誉。

感情沽名要誉是贬义词。

繁体沽名要譽

近义沽名钓誉、沽名邀誉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ㄍㄨ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DG  仓颉  EJR  郑码  VEJ  四角  34160  结构  左右电码  3114  区位  2533  统一码  6CBD  笔顺  丶丶一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沽的拼音:gū(ㄍㄨ)  

⒈ 买:沽酒。沽名钓誉。

⒉ 卖:待价而沽。

⒊ 天津市的别称。

统一码

沽字UNICODE编码U+6CBD,10进制: 27837,UTF-32: 00006CBD,UTF-8: E6 B2 BD。

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沽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uy、sell

造字法

形声:从氵、古声

English

buy and sell; inferior in quali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沽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古声。本义:古水名)

(2) 同本义 [Gu River]

沽,沽水,出渔阳塞外,东入海。——《说文》

(3) 古水名,即今河北省白河

(4) 即今河北省州河。下流为蓟运河,经宁河县至天津市北塘入海

(5) 天津市的别称 [Tianjing city]

词性变化

沽的拼音:   

〈词性:动〉

(1) 买。多指买酒。通“酤” [buy ]

沽酒市脯。——《论语·乡党》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水浒》

(2) 又如:沽酒市脯(买酒买菜);沽酒(从市场上买来的酒;买酒)

(3) 卖,出售。通“酤” [sell]

有美玉于斯,韫(yùn  收藏)匵而藏诸?求善贾(   商人)而沽诸?——《论语·子罕》

宋人有沽酒者。——《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4) 又如:沽泊(卖酒);沽家(酒馆);沽卖(出售);沽贩(经商,做买卖);沽恩(卖好,讨好)

(5) 猎取,故意做作以谋取 [fish for]。如:沽誉(猎取名誉);沽名卖直(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沽虚(猎取虚名)

沽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苦”(   )

(2) 粗劣 [shoddy;cheap;of poor quality]

冠者,沽功也。——《仪礼·丧服》

(3) 又如:沽物(粗劣的物品)

(4) 简略 [simple]

杜桥之母之丧,宫中无相,以为沽也。——《礼记·檀弓上》

常用词组

沽名钓誉,沽名邀誉

  拼音  míng   注音  ㄇ一ㄥ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QKF  仓颉  NIR  郑码  RSJ  四角  27602  结构  上下电码  0682  区位  3591  统一码  540D  笔顺  ノフ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名的拼音:míng(ㄇ一ㄥˊ)  

⒈ 人或事物的称谓:名字。名氏。名姓。名义。名分(fèn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⒉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⒊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⒋ 叫出,说出:不可名状。

⒌ 声誉:名誉。名声。名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名噪一时。名过其实。

⒍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名人。名士。名师。名将(jiàng   )。名医。名著。名流。名言。名胜。名剧。

⒎ 占有:不名一文。

⒏ 量词,用于人:三名工人。

统一码

名字UNICODE编码U+540D,10进制: 21517,UTF-32: 0000540D,UTF-8: E5 90 8D。

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䫤命詺銘

汉英互译

express、fame、famous、first name、firstname、reputa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夕

English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give name to]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tell]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lend one's name to an enterprise occasion]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own;possess]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understand]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词性变化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名〉

(1) 名字;名称 [name]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influencial family]。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notable]。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fame;reputation;renown]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fame and position]。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titular]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number]。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形〉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well-known;famous]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big;great]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名的拼音: míng  

〈词性:量〉

用于人的数量 [used in human number]。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常用词组

名不副实、名不虚传、名册、名产、名称、名城、名菜、名垂青史、名词、名次、名刺、名从主人、名存实亡、名单、名额、名副其实、名贵、名号、名讳、名家、名将、名缰利锁、名句、名角,名角儿、名利、名列前茅、名流、名录、名落孙山、名满天下、名门、名门望族、名目、名目繁多、名牌、名片、名气、名人、名人录、名山大川、名声、名胜、名师、名实、名士、名手、名数、名堂、名帖、名下、名学、名言、名医、名义、名义、名义账户、名优、名誉、名噪一时、名正言顺、名著、名状、名字、名作

  拼音  yào yāo   注音  一ㄠˋ 一ㄠ   
简体部首  覀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襾部  
五笔  SVF  仓颉  MWV  郑码  FJZM  四角  10404  结构  上下电码  6008  区位  5010  统一码  8981  笔顺  一丨フ丨丨一フ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要的拼音:yào(一ㄠˋ)  

⒈ 索取:要账。要价。

⒉ 希望,想:要强。要好。

⒊ 请求:她要我给她读报。

⒋ 重大,值得重视的:重要。要人。要领。纲要。要言不烦。

⒌ 应该,必须:须要。

⒍ 将(jiāng  ):将要。快要。

⒎ 如果,倘若:要是。

⒏ 表选择:要么。要不。要不然。

其他字义

要的拼音:yāo(一ㄠ)  

⒈ 求,有所倚仗而强求:要求。要挟。

⒉ 古同“腰”。

⒊ 古同“邀”,中途拦截。

⒋ 古同“邀”,约请。

⒌ 姓。

统一码

要字UNICODE编码U+8981,10进制: 35201,UTF-32: 00008981,UTF-8: E8 A6 81。

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䙅腰

汉英互译

demand、important、must、need、shall、want、will、ask for

造字法

原为象形:像两手叉腰

English

necessary, essential; necessit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要的拼音: yāo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

(2) “腰”的古字 [waist]

昔者,楚灵王好细要。——《墨子》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楚辞》

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荀子·礼论》

(3) 又如:要膂(腰和脊骨。比喻重要部位);要章(腰间所佩的印);要支(腰肢)

(4) 五服之一。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 [suburb]。如:要服(古代王畿以外按距离分为五服。相传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为要服);要荒(要服和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为荒服,泛指远方之国);要蛮(极偏远的蛮荒之地)

(5) 姓

词性变化

要的拼音: yāo  

〈词性:动〉

(1) 约请;邀请 [invite]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晋· 陶潜《桃花源记》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石崇每要客燕集。——《世说新语·汰侈门》

(2) 又如:要引(邀迎荐举);要约(邀约;邀请)

(3) 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亦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ally;promise;pledge]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唐· 崔湜《寒垣行》

(4) 又如:要约(立盟;立约;约定);要契(契约;盟约)

(5) 通“徼”( jiǎo  )。探求;求取 [seek;pursue]

不庶几,不要幸。——《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孙星衍云:“要与徼通。”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孟子·告子上》。赵岐注:“要,求也。”

要利之人,犯危何益?——《吕氏春秋·爱类》。高诱注:“要,徼也。”

(6) 又如:要禄(求取利禄);要福(祈求幸福)

(7) 通“邀”。拦阻;截击 [intercept]

使数人要于路。——《孟子·公孙丑下》

且前日要政, 政徒以老母。——《史记·刺客列传》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8) 又如:要勒(遮拦;阻挡);要御(拦阻控制);要路(拦路;遮道)

(9) 迎候;迎接 [meet]。如:要途(迎于中途);要候(中途等候;迎候);要道(遮道;迎候于路上)

(10) 约束;禁止 [keep within bounds;restrain;prohibit]。如:要约(控制;约束);要时(限约时间)

(11) 通“约”( yuē  )。胁迫 [force;coerce]

明神洋蠲要盟。——《左传·襄公九年》

且要盟无质。

虽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以要晋国之成。——《国语·晋语三》

(12) 又如:要市(以要挟手段谋取利益或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要劫(胁迫劫待)

(13) 和;会合 [join;meet]。如:要结(结合;邀引交结)

(14) 审察;核实 [examine;verify;check]。如:要囚(审察囚犯的供辞);要知(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15) 另见 yào  

常用词组

要功、要击、要求、要求、要挟

基本词义

要的拼音: yào  

〈词性:名〉

(1) 要点,纲要 [important point]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

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商君书》

(2) 又如:纪要(记录要点的文字);扼要(抓住要点);要谛(要义);要窍(要诀;关键的办法);要归(重点所在;要旨);要本(要旨;根本);要端(要点);要令(主旨;要旨);要义(要旨);要机(犹要旨)

(3) 计数的簿书 [book]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周礼》。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较其功。”

(4) 又如:要会(会计;簿书)

(5) 权柄 [power]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6) 又如:要贵(犹显贵,权贵);要势(谓权贵的势力。常指居要位有权势者)

(7) 指重要的地位或职务 [important position]

以吾二人久居内要,常有不善之言,恐祸及人,深宜虑之。——《晋书》

(8) 又如:要道(比喻职位要且有权有势的人)

(9) 要子 [straw rope;cord]。用麦秆、稻草等临时拧成的绳状物,用来捆麦子、稻子等;捆货物用的或打包用的条状物。如:打要子

(10) 总要 [scheme]

要以不能免。——宋· 苏轼《教战守》

(11) 姓

要离之刺 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战国策·魏策》

词性变化

要的拼音: yào  

〈词性:形〉

(1) 重要,重大 [important;essential]

增减要语。——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要着(重要的措施或计谋);要囚(重要的囚犯);要局(重要部门);要具(重要的手段);要重(犹重要);要则(重要的准则);要切(重要适切);要月(指农作重要的时令);要言(至言,重要的话);要务(重要的事务);要术(重要的方法和谋略);要最(最重要的事理、事物);要剧(指重要而政事繁忙的职位);要事;要犯

(3) 简要 [concise and to the point]

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荀子》

(4) 又如:要屈(谓简约仪仗、屈尊同众);要括(扼要,简括);要约(简练,精练);要言(言论简扼)

(5) 地位显要 [powerful and influential]

北收要害之郡(要害之郡,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要近(显要且能接近天子的官位);要位(显要地位);要显(犹显要。亦指显要之官);要官(显要的职务;重要的官位);要缺(重要的官位)

(7) 险要,与战略有关的 [strategic]。如:要会(通道要地);要冲(位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

要的拼音: yào  

〈词性:动〉

(1) 扼守。谓扼守险要 [hold (a strategic point);guard]。如:要衡(处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要壤(指军事上的要地)

(2) 讨。表示希望将某种事物归自己所有 [want;ask for;beg]。如:要钱(玩弄手段捞钱);要嘴吃(谓嘴馋向别人索取食物)

(3) 想要,希望 [wish to;want to]

要留清白。——明· 于谦《石灰吟》

要汝知闻。——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要货(想出卖);要待(想要;待要)

(5) 使;让;叫 [let;allow]

扫云物以贞观,要万涂而来归。——《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张铣注:“要,犹使也。”

(6) 应当;必须 [should;must]。如:要自(应自;须自);要须(必须;需要);要当(自当;应当)

(7) 即将来临 [be going to]。如:要下雨了

(8) 表示比较;估计 [compare]

他年纪稍轻一点,脸也要瘦一些。——巴金《家》

要的拼音: yào  

<连>

(1) 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倘若” [if;suppose;in case]。如:要得(若要);要不价(否则;要不然)

(2) 表示选择,相当于要么…要么 [or;either…or…]

(3) 另见 yāo  

常用词组

要隘、要不、要不得、要不然、要不是、要冲、要道、要得、要地、要点、要端、要犯、要饭、要害、要好、要谎、要价、要件、要津、要紧、要紧、要诀、要脸、要领、要路、要略、要么、要面子、要命、要命、要目、要钱、要强、要人、要塞、要事、要是、要枢、要死、要死不活、要死要活、要素、要图、要闻、要务、要言不烦、要样儿、要义、要员、要之、要职、要旨、要子

  拼音    注音  ㄩˋ   繁体    
部首  言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IWYF  五笔98  IGWY  仓颉  FCYMR  郑码  VDOS  四角  90601  结构  上下电码  6235  区位  5194  统一码  8A89  笔顺  丶丶ノ一ノ丶丶一一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誉(譽)的拼音:yù(ㄩˋ)  

⒈ 名声:荣誉。名誉。信誉。沽名钓誉。

⒉ 称扬,赞美:毁誉。交口称誉。

⒊ 古同“豫”,欢乐。

统一码

誉字UNICODE编码U+8A89,10进制: 35465,UTF-32: 00008A89,UTF-8: E8 AA 89。

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raise、reputa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下形上声

English

fame, reputation; prai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誉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舆 (yù  )声。本义:称赞,赞美)

(2) 同本义 [eulogize;praise]

誉,偁也。——《说文》

誉名美也。——《墨子经》

状古述今曰誉。——《周书·谥法》

君子不以口誉人。——《礼记·表记》

佞誉诬谀。——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誉之则以为忧。——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又如:誉人(称赞人);誉谀(歌颂阿谀);誉叹(赞叹)

(4) 通“举”   。推荐 [recommed]

更相荐誉。——《汉书·贾捐之传》

而列士不誉。——《汉书·匡衡传》

先时荐誉。——《后汉书·宦者传论》

词性变化

誉的拼音:

  

〈词性:名〉

(1) 荣誉,美名 [fame;reputation]

以永终誉。——《诗·周颂·振鹭》

则燕则誉。——《礼记·射义》。注:“言国安则有名誉。”

誉辅其赏,毁随其罚。——《韩非子》

(2) 又如:誉望(名望)

(3) 通“与”   。同类 [kind]

交众誉多。——《管子·明法》

莫不亲誉。——《荀子·议兵》

推类接誉。——《荀子·臣道》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