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ǔn tāng pō xuě
注音ㄍㄨㄣˇ ㄊㄤ ㄆㄛ ㄒㄩㄝˇ
解释滚:液体沸腾;汤:开水。沸水倒在冰雪上,雪很快就溶化。形容极为容易。
出处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124回:“这一场大战,只杀得天翻地覆,滚汤泼雪,转眼间尸横满地,血水直流。”
例子让他来办这件事简直就是滚汤泼雪一般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滚汤泼雪是中性词。
近义滚汤浇雪
动物生肖牛,虎,蛇
滚的拼音:gǔn(ㄍㄨㄣˇ)
⒈ 水流翻腾:大江滚滚东去。
⒉ 形容急速地翻腾:风烟滚滚。
⒊ 水煮开,沸腾:滚沸。滚开。
⒋ 旋转着移动:滚动。翻滚。后滚翻。滚筒。滚珠。滚雪球。
⒌ 走开,离开(含斥责意):滚出去!
⒍ 一种缝纫方法,沿着衣服等的边缘缝上布条、带子等:滚边。
⒎ 很,极,特别:滚烫。滚圆。滚瓜流油。
滚字UNICODE编码U+6EDA,10进制: 28378,UTF-32: 00006EDA,UTF-8: E6 BB 9A。
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滾
roll、trundle
形声:从氵、衮声
turn
详细解释◎ 滚的拼音:
滚 gǔn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衮声。本义:大水奔流貌)
(2) 同本义 [rolling;billowing;surging]
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 杜甫《登高》
(3) 又如:滚滚(水涌流的样子)
(4) 连续不断,急速翻腾的样子 [rolling]
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滚滚滔滔(不绝的样子);滚滚当潮(滚滚当道。相继不断地掌握政权)
(6) 圆的 [round]
个个是生青滚壮。——茅盾《春蚕》
◎ 滚的拼音: gǔn
〈词性:动〉
(1) 滚动,滚转 [roll]
球滚来滚去
譬如甑蒸饭,气从下面滚到上面又滚下,只管在里面滚,便蒸得熟。——《朱子语类》
(2) 又如:滚落;滚碌(滚动);滚尘(翻滚的尘土);滚绣球;滚崖(从陡峭的岩石上滚下来的一种技巧)
(3) 引申为急速流泄 [rolling]。如:水滚入船里;屁滚尿流
(4) 液体温度达到沸点以上而翻腾 [boil]
俗以汤之未滚者为盲眼,初滚曰蟹眼,渐大曰鱼眼。——宋· 庞元英《谈薮》
(5) 又如:水滚了!滚白水(白开水);滚汤泼雪(形容极为容易)
(6) 立即离开 [get out]。如:滚!
(7) 沿着衣服等的边缘镶上布条、带子 [trim]。如:在衣服上滚上花边;滚边
(8) 混同 [mix]。如:滚说(混为一谈);滚同(混同);滚杂(混杂)
(9) 利息上加利息 [interest on interest]。如:滚息;滚利;滚利钱;滚账(算账)
◎ 滚的拼音: gǔn
〈词性:副〉
非常,极其 [very]——达到很高程度地。如:滚瓜溜(儿)圆;滚熟(非常熟悉);滚张(涨得滚圆);滚壮;滚瓜流水(形容说话极其熟练流利)
滚坝、滚边、滚边、滚蛋、滚动、滚动轴承、滚沸、滚瓜烂熟、滚瓜溜圆、滚锅、滚滚、滚开、滚开、滚雷、滚木、滚热、滚水、滚汤、滚淌、滚烫、滚雪球、滚圆、滚轧、滚枕、滚珠,滚珠儿、滚珠轴承、滚柱轴承、滚转、滚子
汤(湯)的拼音:tāng(ㄊㄤ)
⒈ 热水:汤雪。赴汤蹈火。扬汤止沸。
⒉ 煮东西的汁液:米汤。参(shēn )汤。
⒊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食物:鸡汤。菜汤。清汤。
⒋ 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汤泉(温泉)。汤山(在中国北京市)。
⒌ 中药的剂型:汤剂。汤药。
⒍ 姓。
汤(湯)的拼音:shāng(ㄕㄤ)
⒈ 〔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河水汤汤”,“浩浩汤汤”。
⒉ (湯)
汤字UNICODE编码U+6C64,10进制: 27748,UTF-32: 00006C64,UTF-8: E6 B1 A4。
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湯
boiling water、broth、gippo、soup、hot water
形声
hot water; soup, gravy, broth
详细解释◎ 汤的拼音:
(1) 湯 shāng
(2) 另见 tāng
汤汤
◎ 汤的拼音:
湯 t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昜( yáng )声。本义:热水;开水)
(2) 同本义 [boiling water]
汤,热水也。——《说文》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薪火水汤以济之。——《墨子·备梯》
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踔出汤中。——晋· 干宝《搜神记》
王头随堕汤中。
分其汤肉葬之。
(3) 又如:汤羊(经过开水处理的整只羊);汤火(滚水与烈火);汤炭(滚水与炭火);汤婆子(充以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的铜制扁圆形容器);汤浴(洗热水澡)
(4) 菜汤 [soup]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唐· 王建《新嫁娘》
(5) 又如:汤脚(剩汤);汤玉(汤饼);汤饭
(6) 把草药放在水里熬得的液态药剂 [liquid decoction of medicinal herbs]。如:汤粥(汤药和稀饭);汤散(汤药和散剂);汤引(药引子)
(7) 饮料 [drink]。如:汤点(茶点);汤神(煮茶技艺高超的人);汤瓶(煮茶水用的瓶);汤茗(茶水)
(8) 汤池,护城河 [moat]
金汤失险,车书共道。——《后汉书》
(9) 商朝的开国之君 [Tan king]。又称成汤、成唐、武汤、武王、天乙等。如:汤武之道(指商汤与周武王讨伐暴君之事);汤鼎(商汤时所铸之鼎);汤刑(商汤制定的刑法);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10) 古州名 [Tang prefecture]
(11) 唐置,辖境在今越南的凉山、朗高、鸿基之间的地区
(12) 唐勃海置,金废。故治在今辽宁省辽中县东北
(13) 山名 [Tang mountain]
(14) 在北京市昌平县东,有大小二汤山。大汤山三峰并峙。小汤山南有温泉
(15) 在南京市东,有温泉,建有浴池,为疗养地
(16) 温泉 [hot spring]。如:汤井(汤泉,温泉);汤殿(温泉浴室);汤池(温泉浴池)
(17) 姓
(18) 另见 shāng;tàng
汤包、汤池、汤池铁城、汤匙、汤罐、汤锅、汤壶、汤镬、汤剂、汤面、汤婆子、汤勺、汤水、汤头、汤团、汤碗、汤显祖、汤药、汤圆
◎ 汤的拼音:
湯 tàng
〈词性:动〉
(1) 通“烫”。加热 [warm]
疾之居腠理也,汤之所及也。——《扁鹊仓公列传》
汤其酒百樽。——《山海经·西山经》
(2) 又如:汤羊(宰羊后,用开水煺毛);汤桶(烫酒桶)
(3) 触,碰 [touch]
那个有福的汤着他身儿,也情愿一个死。——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你汤我一汤,拷了你那腰截骨。——石君宝《秋胡戏妻》
(4) 遇上,碰上 [meet with]
好道汤着饿鬼了。——《西游记》
(5) 另见 shāng;tāng
泼(潑)的拼音:pō(ㄆㄛ)
⒈ 猛力倒水使散开:泼洒。泼街。泼墨(中国画技法之一)。泼水。泼冷水(喻打击人的情绪)。
⒉ 野蛮,不讲理:泼辣(a.凶悍;b.有魄力。均亦作“拨剌”)。泼皮(流氓)。撒泼。泼妇。
⒊ 有魄力:他做起事来真泼。
泼字UNICODE编码U+6CFC,10进制: 27900,UTF-32: 00006CFC,UTF-8: E6 B3 BC。
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潑
shrewish、slosh、spill、splash、sprinkle
形声:从氵、发声
pour, splash, water, sprinkle
详细解释◎ 泼的拼音:
潑 pō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发声。本义:水漏出。见《玉篇》。用力向外倒或洒)
(2) 同本义 [splash;spill]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泼丢泼养(像泼脏水那样去养育小儿,指让小儿风里吹,泥里滚,反能养大);泼撒(花钱大手大脚);泼水难收(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泼污水(比喻对人或对事进行诬蔑和打击);泼油救火(用油去扑灭火焰。比喻使用的方法不对头,不仅于事无补,反使情况更加严重);泼散(泼撒;用水冲击物体)
(4) 泡[茶] [make (tea)]
唤老婢泼出一盏热腾腾的茶,将托盘托将出来。——《警世通言》
(5) 淹死 [drown]
至有不识水性深浅者,学弄潮,多有被泼了去,坏了性命。——《警世通言》
◎ 泼的拼音:
潑 pō
〈词性:形〉
(1) 凶悍,蛮横,耍赖 [fierce and tough]
那泼贱贼也敢来这里害我!——《水浒传》
(2) 又如:泼贱(蛮横卑贱的人);泼恶(蛮横;凶恶);泼做(蛮干);泼婆娘(凶悍的妇人);泼娼根(贱婊子);泼声厉言(泼辣的声音,严厉的语言);泼恶(蛮横凶狠)
(3) 讨厌,恶劣;无赖;可恶 [rascal;scandal;rude and unreasonable]
腌臢打脊泼才,叫你认得洒家。——《水浒传》
(4) 又如:泼才(蛮横不讲理的家伙);泼脚子货(蛮横不讲理的人);泼物(坏蛋;泼皮);泼言语(流氓言语;污秽的话);泼辣货(直率疯癫无拘束的女子)
(5) 不正,不良 [bad]。元曲中常用做贬词或谦词。如:泼烟花(骂妓女的话。臭婊子);泼材料(坏坯子);泼男女(坏东西;不讲理的人)
(6) 谦词;贬词。贱;穷苦 [poor]。如:穷身泼命;穷亲泼故;泼家什;泼残生(苦命人)
(7) 漫。“泼天”形容极大 [extreme]。如:口称泼天冤枉;泼天家私(形容极其富有的家产);泼天关(跟天一般大);泼天本事
泼才、泼妇、泼悍、泼辣,泼剌、泼赖、泼冷水、泼墨、泼皮、泼洒、泼水节、泼天、泼脏水
雪的拼音:xuě(ㄒㄩㄝˇ)
⒈ 天空中飘落的白色结晶体,多为六角形,是天空中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雪花。雪山。雪中送炭(喻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⒉ 洗去,除去:报仇雪恨。为国雪耻。平反昭雪。
⒊ 擦拭:“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
⒋ 姓。
雪字UNICODE编码U+96EA,10进制: 38634,UTF-32: 000096EA,UTF-8: E9 9B AA。
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䨮彐
grue、snow
形声:从雨、彗省声
snow; wipe away shame, avenge
详细解释◎ 雪的拼音: xuě
〈词性:名〉
(1) (会意。从雨,从彗,彗( huì )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2) 同本义 [snow]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
平地尺为大雪。——《左传·隐公九年》
麻衣如雪。——《诗·曹风·蜉虫游》
[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礼记·月令》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杜甫《北征》诗
(3) 又如:雪案萤窗(比喻勤学苦读);雪里鸿(即雪泥鸿爪);雪浪纸(一种有波浪形暗纹的宣纸)
〈词性:形〉
(1) 借喻白色 [white]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唐·杜牧《鹭鸶》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2) 又如:雪厾(白银);雪练(色泽像雪白的绢一样);雪花银(白银);雪肌(白细如雪的肌肤);雪色(白色)
〈词性:形〉
(1) 比喻高洁 [noble and unsillied]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前蜀·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一别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宋· 杨万里诗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唐·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2) 又如:雪格(比喻高洁的品格);雪淡(态度淡漠,不热心)
(3) 姓
◎ 雪的拼音: xuě
〈词性:动〉
(1) 下雪 [snow]
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世说新语》
(2) 又如:雪夜访普(宋太祖赵匡胤曾于雪夜到大臣赵普家商谈国事的故事);雪峰(积雪的山峰);雪云(降雪的阴云)
(3) 洗刷,昭雪 [wipe out;rehabilitate]
大夫种辅翼 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淮南子·氾论》
(4) 又如:雪正(昭雪更正);雪谤(洗雪污蔑之词)
(5) 擦净;揩干 [wipe]
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韩非子》
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唐· 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
(6) 又如:雪泣(揩拭眼泪);雪除(清除);雪烦(消除烦闷);雪涕(拭泪);雪桃(拭桃)
雪白、雪豹、雪暴、雪崩、雪冰、雪车、雪尘、雪耻、雪堤、雪貂、雪堆、雪盖、雪糕、雪恨、雪花、雪茄、雪晶、雪镜、雪卷、雪壳、雪栏、雪里红,雪里蕻、雪亮、雪盲、雪泥鸿爪、雪片、雪橇、雪桥、雪青、雪山、雪上加霜、雪水、雪松、雪线、雪冤、雪原、雪照云光、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