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过为已甚的意思

guòwéishèn

过为已甚



拼音guò wéi yǐ shèn

注音ㄍㄨㄛˋ ㄨㄟˊ 一ˇ ㄕㄣˋ

解释过:过分;为:做;已甚:过头。做得太过分。

出处《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例子如能实行以上十二条,则事态自然平复,我们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必不过为已甚。(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用法作谓语;指做得太过分。

感情过为已甚是中性词。

繁体過為已甚

英语go beyond the mark(go too fa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uò guo guō   
注音  ㄍㄨㄛˋ ˙ㄍㄨㄛ ㄍㄨㄛ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FPI  仓颉  YDI  郑码  DSW  四角  34300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65  区位  2593  统一码  8FC7  笔顺  一丨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过(過)的拼音:guò(ㄍㄨㄛˋ)  

⒈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⒉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⒊ 超出:过于。过度(  )。过甚。过奖(谦辞)。过量(liàng  )。过剩。过犹不及。

⒋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过电影。

⒌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

⒍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

⒎ 错误:过错。记过。

其他字义

过(過)的拼音:guo(˙ㄍㄨㄛ)  

⒈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过。用过。

⒉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过来。走过去。

其他字义

过(過)的拼音:guō(ㄍㄨㄛ)  

⒈ 姓。

统一码

过字UNICODE编码U+8FC7,10进制: 36807,UTF-32: 00008FC7,UTF-8: E8 BF 87。

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ross、cross、excessive、over、pass、spend、throug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pass, pass through, go acro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过的拼音:

Guō  

〈词性:名〉

(1) 古国名 [Guo state],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处浇于 过,处 豷于 戈。——《左传·襄公四年》

(2) 姓,过国之后

(3) 另见 guò  

基本词义

过的拼音:

guò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表示与行走有关,咼( guā  )声。本义:走过,经过)

(2) 同本义 [go across;pass through]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路过的宾客);过处(经过之处);过来过往(来往经过);过阴(到阴间走一趟)

(4) 超出,胜过 [exceed;go beyond]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聊斋志异·促织》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过如(超过;胜过);过了漕(过了漕运期限);过情(超过实际);过实(超过实际情况);过绝(超越;超过)

(6) 过去(过后) [pass by;go over]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三伏已过;雨过天晴;过迹(过去的形迹);过景(过时;不应景);过逝(流逝。很快地过去);过郤(过去)

(8) [婉词]∶去世 [pass away]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晋书·苻登载记》

(9) 又如:过作(死);老太太是三天前过的;过辈(去世);过背(去世);过七(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10) 给予;递给 [give]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论衡》

予亦谓之过。辰州人谓以物予人曰过。——《通雅》

(11) 又如:过度

(12) 渡过 [cross]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宋· 苏轼《荆州》

(13) 又如:过索(渡河之绳索);过江(渡过长江)

(14) 转移;过渡 [transfer]

买的房子已付款,只是过户手续还未办理好

过录底稿

(15) 又如:过龙(经手递送贿赂);过处(词的上下片过渡之处。亦称“过片”)

(16) 〈词性:方〉∶ 传染 [infect]。如:过病(传染疾病)

(17) 度过;过活 [spend the time;pass the time]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清· 林觉民《与妻书》

(18) 又如:过阴天儿(休息);过老(度晚年);过日(度日;生活);过遣(打发日子,消磨时光)

(19) 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visit]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

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20) 又如:过临(光临;惠临);过款(过访);过晤(前往会见)

(21) 交往,相处 [associate;contact]

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宋· 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过从甚密

(22) 又如:过逢;过从(互相交往);过会(农家亲朋每年定期聚会的日子,或公社每年举行庙会的节日)

(23) 交谈 [talk with each other;converse]。如:过谈(往访交谈)

(24) 错,犯错误 [mismake]

微二人,寡人几过。——《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告子下》

(赵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战国策·赵策》

(25) 失去 [lose]。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

(26) 怪罪,责难 [censure]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论语·季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史记·项羽本纪》

(27) 又如:不过(不怪罪);过谪(责备;怪罪);过適(怪罪,责难)

(28) 继入、赘入或嫁人 [adopt;marry]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 关汉卿《窦娥冤》

(29) 又如:过嗣(过继);过给(过继)

(30) 方言。指母猪生小猪 [farrow]。如:过下来的小猪(生下来的小猪)

(31) 传递 [transport]

他这个人喜欢过嘴,你说话可要注意

(32) 又如:过盏(敬酒);过嘴(传话);过语(传话);过书(传递书信);过气(传送气息以交配);过状(递交文状、诉状)

(33) 帮助咽下;和着吃 [swallow]。如:过过(过口,改口味);过口(吃食物下酒);过酒(下酒;送酒)

(34) 冲刷;漂洗 [wash off]。如:过水(用水漂洗)

(35) [语助]

(36) 用在动词加“不”或“得”的后面,表示胜过或通过的意思。如:过不去(有阻碍,通不过);讲不过礼去(于礼仪上行不通);比得过(能胜过他人);我说不过你

(37) 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如:吃过(吃完);起过(已经起床完毕)

(38) 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如:读过书(曾经读书,现己不读书);当过官(过去做过官,现己不为官)

我去过北京

饭吃过了

词性变化

过的拼音:

guò  

〈词性:名〉

(1) 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fault;mistake]

过,罪愆也。——《说文》

出入禁闼,补过拾遗。——《史记·汲黯列传》

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

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商君书·开塞》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过愆(过失;罪咎);过恶(过错);勇于改过;知过必改;过行(过失行为);过计(估计错误)

(3) 〈词性:方〉∶缘故 [cause;reason]。如:离家远的过(离家远的缘故);夏天的过(因为夏天的缘故)

(4) 通“祸”( huò  )。灾殃 [disaster;adversity]

八曰诛以驭其过。——《周礼·天官·大宰》

(5) 又如:大过(大灾大祸)

过的拼音:

guò  

〈词性:形〉

(1) 过分;;过于;太甚 [excessive]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母;拟之如天,诚不过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过爱(过分的爱);过余(过分);过头话(过分的大话)

过的拼音:

guò  

〈词性:量〉

(1) 遍,次 [time]。如:过儿(次;遍);一过(一遍);过子(次数;遍)

(2) 另见 guō  

常用词组

过半、过半数、过磅、过长、过场、过程、过秤、过吹、过从、过从甚密、过错、过道、过电影、过度、过度紧张、过渡、过多、过儿、过房、过访、过费、过分、过付、过关、过关斩将、过河拆桥、过河卒子、过后、过户、过话、过活、过火、过激、过激论、过继、过家家儿、过奖、过街老鼠、过节、过节儿、过劲、过劲、过境、过客、过口、过来、过来、过来、过来人、过礼、过量、过路、过路财神、过虑、过滤、过卖、过门、过门不入、过密、过敏、过目、过目不忘、过目成诵、过年、过年、过期、过期、过谦、过钱、过去、过去、过热、过人、过日子、过筛,过筛子、过甚、过甚其辞、过生日、过剩、过剩、过失、过失杀人、过时、过实、过世、过手、过寿、过熟、过水面、过宿、过堂、过堂风、过头、过屠门而大嚼、过五关斩六将、过往、过望、过问、过午、过误、过细、过夏、过心、过压、过盐、过眼云烟、过氧、过夜、过夜、过意不去、过瘾、过硬、过犹不及、过于、过誉、过载、过早、过重

  拼音  wéi wèi   注音  ㄨㄟˊ ㄨㄟˋ   繁体  為、爲  
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YLYI  五笔98  YEYI  仓颉  IKSI  郑码  UDYS  四角  34027  结构  单一电码  3634  区位  4610  统一码  4E3A  笔顺  丶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为(爲)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⒉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⒊ 变成:成为。

⒋ 是:十两为一斤。

⒌ 治理,处理:为政。

⒍ 被:为天下笑。

⒎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⒏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⒐ 姓。

其他字义

为(爲)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替,给: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

⒉ 表目的:为了。为何。

⒊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⒋ 帮助,卫护。

统一码

为字UNICODE编码U+4E3A,10进制: 20026,UTF-32: 00004E3A,UTF-8: E4 B8 BA。

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為爲

汉英互译

act、become、do、for、for the sake of、in order to、mean、serve as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为的拼音:

為、爲 wéi  

〈词性:动〉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make;compose]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administer]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become]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be]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study]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plant]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establish]。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let]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think;bilieve;consider]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play]。如:为乐(奏乐;作乐)

〈词性:名〉

词性变化

为的拼音:

wéi  

〈词性:介〉

(1) 被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in]——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为的拼音:

wéi  

<连>

(1) 和 [and]——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then]——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if]——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or]——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为的拼音:

wéi  

〈词性:助〉

(1) 的,之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为的拼音:

wéi  

<语气>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为的拼音:

(1) 爲 wéi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常用词组

为德不卒、为恶不悛、为法自弊、为非作歹、为富不仁、为鬼为蜮、为好成歉、为害、为患、为难、为期、为裘为箕、为人、为人师表、为仁不富、为生、为时、为时过早、为市、为首、为寿、为数、为所欲为、为文、为伍、为限、为止、为主

基本词义

为的拼音:

為、爲 wèi  

〈词性:动〉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help]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tell;speak]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词性变化

为的拼音:

wèi  

〈词性:介〉

(1) 因为,由于 [because;for;on account of]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for;for the benefit of]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for;for the sake of]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facing to;toward]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常用词组

为此、为何、为虎添傅翼、为虎作伥、为了、为民请命、为人作嫁、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拼音    注音  一ˇ   
部首  己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NNNN  仓颉  SU  郑码  YYA  四角  17717  结构  单一电码  1571  区位  5049  统一码  5DF2  笔顺  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已的拼音:yǐ(一ˇ)  

⒈ 止,罢了:学不可以已。死而后已。

⒉ 表示过去:已经。事已至此。已往。业已。

⒊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已忽不见。

⒋ 太,过:不为已甚。

⒌ 古同“以”。

统一码

已字UNICODE编码U+5DF2,10进制: 24050,UTF-32: 00005DF2,UTF-8: E5 B7 B2。

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已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以巳

汉英互译

afterwards、already、end、stop、too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蛇形

English

already; finished; sto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已的拼音:   

〈词性:动〉

(1)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2) 同本义 [cease;stop]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不已

(4) 完成,完毕 [finish]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损》。注:“竟也。”

且曰吾已。——《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决竟也。”

有司已于事而竣。——《国语·齐语》。注:“毕也。”

(5)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6) 治愈 [cure]

已大风、挛踠、瘘疠治愈大风、挛踠、瘘、疠(等重病)。大风,麻风病。挛踠,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瘘,脖子肿。疠,恶疮]。——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词性变化

已的拼音:   

〈词性:副〉

(1) 已经 [already]——表示动作变化达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如:已装不卸(喻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3) 以前 [before]。如:已先(从前;先前);已事(往事)

(4) 罢了,算了 [well]。如:已乎(算了)

(5) 太 [too]——表示程度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

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 [also]——表示行为的频率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 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世说新语》

(7) 最终,终归 [finally]

其所以贯理焉,虽亿万已不足以浃万物之变。——《荀子》

(8) 已而,然后 [then;after that]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常用词组

已而、已后、已经、已来、已乃、已去、已然、已甚、已往、已矣、已知数

  拼音  shèn shén   注音  ㄕㄣˋ ㄕㄣˊ   
部首  甘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ADWN  五笔98  DWNB  仓颉  TMMV  郑码  ECZ  四角  44718  结构  上下电码  3928  区位  4185  统一码  751A  笔顺  一丨丨一一一ノ丶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甚的拼音:shèn(ㄕㄣˋ)  

⒈ 很,极:甚好。甚快。

⒉ 超过:日甚一日。

⒊ 方言,什么:甚事?

⒋ 表示进一层的意思:甚至。甚或。

其他字义

甚的拼音:shén(ㄕㄣˊ)  

⒈ 同“什2”。

统一码

甚字UNICODE编码U+751A,10进制: 29978,UTF-32: 0000751A,UTF-8: E7 94 9A。

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xtremely、more than、much、very

造字法

会意:从甘、从匹

English

great extent; considerab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甚的拼音: shén  

〈词性:代〉

(1) 疑问代词。什么 [what]。如:甚般(哪般,什么;怎样);甚的(甚底、甚迭。什么);甚末(甚么,什么);甚娘(甚末娘,什么娘。骂人的话。什么);甚生(什么);甚实(确实,很实);甚人(什么人)

(2) 为什么,怎么 [why]。如:甚地(怎么)

(3) 另见 shèn  

基本词义

甚的拼音: shèn  

〈词性: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从甘,从匹。甘是快乐,匹,匹耦。沉溺于男女欢情。本义:异常安乐)

(2) 同本义 [abandon oneself to;indulge in]

甚,尤安乐也。——《说文》。徐灏注:“甚,古今字。女部。‘乐也。’通作耽、湛。《卫风·氓篇》:‘无与士耽。’《小雅·常隶篇》:‘和乐且湛。’皆甚字之本义。从甘匹,会意,昵其匹耦也;甘亦声”

玄甚。——《老子》。注:“谓贪淫声色。”

(3) 过分 [go too far;overdo]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宋· 苏轼《教战守》

(4) 又如:甚泰(衣着过于宽大)

(5) 厉害,严重 [terrible;formidable;serious]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若是其甚与?——《孟子·梁惠王上》

(6) 盛,大 [prevailing;great]

王之好乐,甚。——《孟子》。注:“大也。”

观表甚欢。——《吕氏春秋》。注:“厚也。”

甚口。——《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疏:“谓大口也。”

未刻,迅雷甚雨,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杀死逆夷百余名。——《三元里抗英》

(7) 深厚 [deep]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楚辞·九歌》

(8) 重要 [important]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词性变化

甚的拼音: shèn  

〈词性:副〉

(1) 极端,极其;非常,异常 [very;extremely]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吾家后日当甚贫。——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啊,甚是面熟,咱们是在哪里见过呢?他们的行动甚为迅速;他进步甚快;城镇相离甚远;甚为怏怏(很不高兴);甚是次第(非常整齐);甚当(很对;很正确);甚悉(很正确);甚溥(很普遍)

(3) 诚,真 [certainly]

左右皆曰甚然。——《战国策·秦策》。注:“谓诚也。”

(4) 又如:甚然(诚然)

甚的拼音: shèn  

〈词性:动〉

(1) 超过,胜过 [more than]

甚于水火。——《论语》。皇疏:“犹胜也。”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甚于(超过)

(3) 引申为宠爱配偶 [make a pet of spouse;dote on spouse]。又凡事之过皆曰甚。古者读若耽,声转为常枕切。” 张舜徽注:“许云甘匹耦者,谓沈于色也。”

(4) 责备 [blame]

后世不以是少汉文,亦不以是甚 贾谊。—— 宋· 苏轼《田表圣奏议叙》

甚的拼音: shèn  

<连>

(1) 甚至 [even]。如:甚且

(2) 另见 shén  

常用词组

甚而、甚感诧异、甚或、甚且、甚为、甚嚣尘上、甚至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