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顾盼自雄的意思

pànxióng

顾盼自雄



拼音gù pàn zì xióng

注音ㄍㄨˋ ㄆㄢˋ ㄗˋ ㄒㄩㄥˊ

解释左看右看,自以为了不起。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处《宋书 范晔传》:“跃马顾盼,自以为一世之雄。”

例子少年恃其刚悍,顾盼自雄,视乡党如无物。(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感情顾盼自雄是中性词。

繁体顧盼自雄

近义顾盼自豪

英语strut about pleased with oneself(look about in a haughty mann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ㄍㄨˋ   繁体    
部首  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DBDM  仓颉  MUMBO  郑码  GGYG  四角  71282  结构  左右电码  7357  区位  2543  统一码  987E  笔顺  一ノフフ一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顾(顧)的拼音:gù(ㄍㄨˋ)  

⒈ 回头看,泛指看:顾眄。顾名思义。回顾。

⒉ 照管,注意:顾及。顾忌。顾虑。顾念。顾恤。顾全。顾问。顾惜。兼顾。

⒊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顾客。惠顾。主顾。

⒋ 拜访:三顾茅庐。

⒌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耳”。

⒍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顾居下。”

⒎ 古同“雇”,酬。

⒏ 姓。

统一码

顾字UNICODE编码U+987E,10进制: 39038,UTF-32: 0000987E,UTF-8: E9 A1 BE。

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ttend to、call on、considering、look at、turn around and look at

相关字词

瞅、观、看、瞥、瞧、视、望、瞻、瞻

造字法

形声:从页、厄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顾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页( xié  ),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2) 同本义 [turn round and look at;look back]

顾,环视也。——《说文》

顾见汉骑 司马吕马童。——《史记·项羽本纪》

顾瞻周道。——《诗·桧风·匪风》

眷言顾之,潸焉出涕。——《诗·小雅·大东》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论语·乡党》

庄子持竿不顾。——《庄子·秋水》

友人惭,不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

荆轲顾笑 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战国策·燕策》

(3) 又如:顾瞻(回首环视;眷顾;关照);顾盼生辉(一回首,一注目,都有无限光彩。比喻眉目传神);顾返(回头,回家);顾笑(回头而笑);顾望(回视,观望。有谦让、畏忌或踌躇不前的意思)

(4) 观看,瞧 [look]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惠顾前好。——《左传·宣公十二年》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5) 又如:四顾无人;相顾一笑;顾观(观看);顾眺(眺望,远望);顾影惭形(看着身影,心感内疚)

(6) 访问,拜访 [call on]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7) 又如:光顾;枉顾;三顾茅庐;顾聘(拜访聘请);顾访(探视访问);顾临(过访)

(8) 照顾,关怀 [take care of]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顾思义。——《汉书·李广苏建传》

(9) 又如:顾睦(照顾);顾揽(照管);顾管(照顾,照管);顾报(顾念报答)

(10) 眷念,顾及 [think fondly of]

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 楚国,系心 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11) 又如:顾惯(顾念);顾哀(眷念哀怜);顾思(眷顾思念);顾重(顾念重视)

(12) 反省 [self-question]。如:顾省(省察);顾愆(反省自己的过失)

(13) 顾虑;考虚 [scruple;hisitate]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14) 如:顾畏(顾虑畏惧);顾惮(顾忌);顾累(忧虑麻烦);顾忧(操心)

(15) 通“雇”。出钱请人做事 [hire; imploy]

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汉书·平帝纪》

如此使用民财以顾其功。——《汉书·晁错传》

(16) 又如:顾倩(雇用);顾募(雇佣征募);顾唤(雇请)

词性变化

顾的拼音:

  

〈词性:名〉

商店称来买货的人 [patronage]。如:惠顾;主顾;顾客

顾的拼音:

  

〈词性:副〉

(1) 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 [only]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史记·魏公子列传》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战国策·燕策》

(2) 反而,却 [on the contrary]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战国策·秦策一》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又如:顾荷(反而受到[恩惠])

常用词组

顾此失彼、顾复之恩、顾及、顾忌、顾家、顾客、顾怜、顾虑、顾眄、顾名思义、顾命、顾命、顾念、顾盼、顾盼自雄、顾全、顾全大局、顾视、顾玩、顾问、顾问、顾惜、顾恤、顾影自怜、顾主

  拼音  pàn   注音  ㄆㄢˋ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HWVN  五笔98  HWVT  仓颉  BUCSH  郑码  LOYD  四角  68027  结构  左右电码  4162  区位  3746  统一码  76FC  笔顺  丨フ一一一ノ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盼的拼音:pàn(ㄆㄢˋ)  

⒈ 希望,想望:盼望。切盼。

⒉ 看,引申为看待:流盼。左顾右盼。

⒊ 眼睛白黑分明:盼倩。

统一码

盼字UNICODE编码U+76FC,10进制: 30460,UTF-32: 000076FC,UTF-8: E7 9B BC。

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目、分声

English

look, gaze; expect, hope fo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盼的拼音: pàn  

〈词性:形〉

(1) (形声。从目,分声。本义: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 同本义。喻美目流转 [bright lucid(eyes)]

盼,目黑白分也。——《说文》

美目盼兮。——《诗·卫风·硕人》。传:“盼,白黑分。”

盼,美目也。——《字林》

(2) 又如:盼刀(旧时相术用语。凶恶的目光);盼瞩(流转的目光)

词性变化

盼的拼音: pàn  

〈词性:动〉

(1) 顾;看 [look]

盼,视也。——《广雅》

祇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 又如:盼睇(顾盼);盼睐(欣裳。顾盼和青睐观看);盼恋(顾盼留恋)

(3) 照顾;眷顾 [look after]。如:盼接(眷顾厚待);盼遇(眷顾,恩遇);盼饰(眷顾奖饰)

(4) 盼望 [expect;hope for]。如:亟盼(急切希望);盼不的(迫切盼望);盼切(极言盼望殷切);盼眄(盼望);盼盼(急切盼望貌。又指唐代徐州名妓关盼盼)

(5) 探望 [visit]

生急起揖之,答曰:“将以盼亲。”…媪笑曰:“奇哉!姓名尚自不知,何亲可探?”——《聊斋志异·婴宁》

常用词组

盼顾、盼念、盼头、盼望

  拼音    注音  ㄗˋ   
部首  自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THD  仓颉  HBU  郑码  NL  四角  26000  结构  单一电码  5261  区位  5552  统一码  81EA  笔顺  ノ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自的拼音:zì(ㄗˋ)  

⒈ 本人,己身: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

⒉ 从,由:自从。自古以来。

⒊ 当然: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

⒋ 假如: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统一码

自字UNICODE编码U+81EA,10进制: 33258,UTF-32: 000081EA,UTF-8: E8 87 AA。

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自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rom、since、oneself、self

造字法

象形像鼻形

English

self, private, personal; fro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自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 同本义 [nose]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3) 始;开头 [beginning]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4) 起源 [origin]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5) 又如:自顷(近来)

词性变化

自的拼音:   

〈词性:代〉

(1) 自己,自我;本身 [self;oneself;one’s own]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

自比于人。(“人”指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度”,估计;“得”,指圆满得到;“之”,代援赵的具体措施。)——《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疏,自己疏远。濯,通“浊”。淖(nào  )泥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陋:见闻少,知识浅薄。而:转折连词,可是,却。谨护其失: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失:过错。)——清· 刘开《问说》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自戕(戕害自己;自杀);自呈(自首;认罪);自敝(自己困败);自各儿(自己);自凛(自身寒微);自引(自行引退;自杀)

自的拼音:   

〈词性:介〉

(1) 由;从 [from;since]

自,从也。——《广雅》

自天右之。——《易·大有》

退食自公。——《诗·召南·羔羊》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自李唐以来。—— 宋· 周敦颐《爱莲说》

自张柴村。——《资治通鉴·唐纪》

感觉何自起。——蔡元培《图画》

自南海还。——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自从(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

(3) 在;于 [at;in]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诗·小雅》

(4) 又如:自诸(犹其余);自余(犹其余;以外;此外)

自的拼音:   

〈词性:副〉

(1) 自然,当然 [naturally]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自治,自然太平。)——《韩非子·五蠹》

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自见异物。——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自足制之。——《资治通鉴》

自从本说。(意思是说,自然应当遵从《本草经》的说法。)——宋· 沈括《梦溪笔谈》

自有同志者在。——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自恁(自然;径自);自化(自然化育);自可(自然可以);自老(自然衰老)

(3) 本是;本来 [originally;at first]

人之死生自有长短,不在操行善恶也。——汉· 王充《论衡》

小人自姓崔名 宁,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京本通俗小说》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乐府诗集》

(4) 又如:自可(本来可以);自性(个性;本性);自合(自应;本该);自恁(本当)

(5) 仍旧,依然 [remain the same;as before]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 王勃《滕王阁》

(6) 亲自 [personally;in person]

早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自抱持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自往临视。—— 晋· 干宝《搜神记》

自将三千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7) 又如:自鞫(亲自审讯罪犯)

(8) 别自、另外 [besides;in addition]

一板已自布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自的拼音:   

<连>

(1) 假如,苟。与“非”连用 [if]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2) 又如:自这般(假如像这样)

(3) 即使,虽 [even if]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礼记·檀弓》

(4) 却,可是 [but]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记梦》

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 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水浒传》

(5) 因为,由于 [because]

自我致冠,敬慎不败也。——《易·需》

自的拼音:   

〈词性:动〉

(1) 用 [use;employ]

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书·皋陶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荀子·儒效》

(2) 是 [be;really]

女子无计可奈,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从了他。——《初刻拍案惊奇》

常用词组

自爱、自傲、自拔、自白、自报公议、自报家门、自暴自弃、自卑、自卑感、自备、自贬、自便、自播、自不量力、自裁、自惭、自惭形秽、自测、自称、自成一家、自乘、自持、自吹自擂、自从、自打、自大、自得、自动、自渎、自发、自费、自焚、自封、自奉、自负、自负盈亏、自甘堕落、自高自大、自告奋勇、自割、自个儿、自耕农、自供、自豪、自后、自毁、自毁、自激、自己、自己个儿、自己人、自给、自给自足、自家、自家人、自荐、自交、自矜、自禁、自尽、自刭、自净、自救、自疚、自咎、自居、自觉、自觉性,自我意识性、自决、自绝、自掘坟墓、自控、自苦、自夸、自郐以下、自愧不如、自来、自来红、自来水、自理、自力、自力更生、自立、自恋、自量、自料、自流、自流井、自留、自留畜、自留地、自律、自卖自夸、自满、自明、自鸣得意、自命、自命不凡、自欺欺人、自弃、自洽、自谦、自遣、自谴、自强不息、自轻自贱、自取灭亡、自取其咎、自然、自然地理学、自然对数、自然而然、自然科学、自燃、自认、自如、自若、自杀、自伤、自上而下、自身、自生自灭、自食其果、自食其力、自食其言、自始至终、自适、自视、自恃、自是、自首、自赎、自说自话、自述、自私、自讼、自诉、自讨苦吃、自投罗网、自外、自为、自卫、自慰、自刎、自问、自我、自习、自下而上、自相残杀、自相矛盾、自小,自小儿、自新、自信、自行、自行车、自省、自修、自诩、自序、自炫、自旋、自选、自寻、自言自语、自养、自以为然、自以为是、自缢、自营、自用、自由、自由下落、自由主义、自娱、自愈、自圆其说、自愿、自怨自艾、自在、自赞、自责、自找、自知、自知之明、自治、自治区、自治县、自治州、自制力、自重、自主、自主权、自助、自助餐、自专、自传、自转、自装、自足、自罪、自尊、自作多情、自作自受、自尊心

  拼音  xióng   注音  ㄒㄩㄥˊ   
部首  隹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DCWY  仓颉  KIOG  郑码  GDZN  四角  40715  结构  左右电码  7160  区位  4859  统一码  96C4  笔顺  一ノフ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雄的拼音:xióng(ㄒㄩㄥˊ)  

⒈ 阳性的,与“雌”相对:雄性。雄鸡。雄狮。雄蕊。雄蜂。

⒉ 强有力的:雄壮。雄健。雄伟。雄厚。雄浑。雄劲。雄奇。雄踞。雄视。雄姿。雄心。雄关。雄图。雄辩。雄才大略。

⒊ 强有力的人或国家:雄杰(a.才能出众的人;b.才能出众)。雄俊。英雄。枭雄。奸雄。称雄。

统一码

雄字UNICODE编码U+96C4,10进制: 38596,UTF-32: 000096C4,UTF-8: E9 9B 84。

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ale、grand、imposing、powerful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右形左声

English

male of species; hero; man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雄的拼音: xió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隹( zhuī  ),厷( gōng  )声。从隹,与鸟有关。本义:公鸟)

(2) 同本义 [male bird]

雄,鸟父也。——《说文》

谁知鸟之雌雄。——《诗·小雅·正月》

雄雉于飞。——《诗·邶风·雄雉》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雄父(公鸡)

(4) 泛指动植物能产生精细胞的 [male]

雄狐绥绥。——《诗·齐风·南山》

走亦曰雄。——《周礼·庖人》注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剑有雄雌。——晋· 干宝《搜神记》

一雄一雌

(5) 又如:雄鸟;雄蕊;雄花;雄孤;雄猿;雄竹

(6) 指男子 [man]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 明· 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7) 指为首者,居前列者 [chieftain;head;chief]

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左传·襄公十年》

(8) 杰出的人物 [heroes]

刘备,天下枭雄。——《资治通鉴》

(9) 又如:雄长(称雄,称霸);雄豪

(10) 强有力的国家 [powerful state]

今数雄已灭。——《资治通鉴》

绝世之雄。——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战国七雄

(12) 比喻高强、胜利 [victory]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史记》

(13) 姓

词性变化

雄的拼音: xióng  

〈词性:形〉

(1) 雄壮;雄伟 [full of power and grandeur;grand;imposing]

雄词惊四座,压倒群英。——明· 朱鼎《玉镜台记·开场》

(2) 又如:雄烈(雄伟的功业);雄尊(雄伟庄严);雄词(气势雄壮的词句);雄远(宏伟远大);雄盛(雄壮强盛);雄奇(雄伟奇特)

(3) 威武 [mighty;powerful]

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英雄》

(4) 又如:雄悍(勇武强悍);雄毅(勇武刚毅);雄姿;雄雄(形容威势盛大的样子);雄骏(威武英俊,才智出众的人)

(5) 雄健,刚健;豪放 [robust;strong and energetic;bold and unconstrained]

吾用兵三十年,未见以少击众,有雄捷如马将军者。——《旧唐书·马璘传》

(6) 又如:雄爽(雄健豪爽);雄捷(雄健矫捷);雄艳(雄健美丽);雄古(雄健古朴);雄势(勇猛威风);雄儿(健儿)

(7) 强有力;杰出 [strong;outstanding]

少年雄于地球。——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国雄于地球。

(8) 又如:雄才(杰出的才能);雄英(出类拔萃);雄宗(杰出的宗匠);雄异(杰出卓异);雄略(非凡的谋略);雄强(强劲有力)

雄的拼音: xióng  

〈词性:动〉

(1) 傲慢地威吓、威胁、恐吓或盛气凌人 [bully]。如:拿话雄人

(2) 优胜;称雄 [hold sway over a region]

[班壹] 当 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汉书》。 颜师古注:“ 班氏以多财而为边地之雄豪。”

米元章、 赵子昂、 董元宰各以书雄一代。—— 清· 汪中《述学·别录》

常用词组

雄辩、雄才大略、雄风、雄豪、雄厚、雄黄、雄健、雄杰、雄劲、雄赳赳、雄俊、雄峻、雄模、雄强、雄蕊、雄师、雄视、雄肆、雄图、雄威、雄伟、雄文、雄心、雄心勃勃、雄心壮志、雄长、雄主、雄壮、雄姿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