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ǔ ruǎn jīn má
注音ㄍㄨˇ ㄖㄨㄢˇ ㄐ一ㄣ ㄇㄚˊ
解释①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②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王吉心慌撩乱,将身子尽力挨出,挨得骨软筋麻,才到得稀松之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众臣悚惧,骨软筋麻。战战兢兢,痴痴痖痖。”
例子警备队一听,吓得骨软筋麻,暗暗说道:‘碰上老八路了,快跑吧!’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九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极其害怕。
感情骨软筋麻是中性词。
繁体骨軟筋麻
近义骨软筋酥、骨软肉酥
英语one's bones are weak and one's muscles numb(paralysed)
动物生肖牛,虎,蛇
骨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⒉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⒊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⒋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骨的拼音:gū(ㄍㄨ)
⒈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⒉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骨字UNICODE编码U+9AA8,10进制: 39592,UTF-32: 00009AA8,UTF-8: E9 AA A8。
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one、jackstraw、os
象形
详细解释◎ 骨的拼音: gū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gǔ
骨嘟、骨朵儿、骨碌、骨碌碌
◎ 骨的拼音: gǔ
〈词性:名〉
(1) (会意。从冎( gu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bone]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torso]。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dead]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character]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frame or forcefulness of a piece of writing]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resolute and steadfast;upright]。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vigorous]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gū
骨刺、骨董、骨朵、骨肥厚、骨干、骨骼、骨鲠、骨鲠在喉、骨化、骨化、骨灰、骨灰盒、骨架、骨节、骨科、骨刻、骨力、骨立、骨料、骨瘤、骨牌、骨盆、骨气、骨肉、骨肉相连、骨瘦如柴、骨髓、骨炭、骨头、骨头架子、骨头节儿、骨血、骨折、骨殖、骨子、骨子里
软(軟)的拼音:ruǎn(ㄖㄨㄢˇ)
⒈ 柔,与“硬”相对:柔软。软席。软卧。软缎。软话(温和的话)。软绵绵。
⒉ 懦弱:软弱。欺软怕硬。
⒊ 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软。耳软。
⒋ 不用强硬的手段进行:软磨(mó )。软禁。软刀子(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折磨或腐蚀的手段)。
⒌ 没有气力:两腿发软。货色软。工夫软。
⒍ 姓。
软字UNICODE编码U+8F6F,10进制: 36719,UTF-32: 00008F6F,UTF-8: E8 BD AF。
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軟輭
flexible、gentle、mild、pliable、soft、supple、weak
硬
形声:从车、欠声
soft, flexible, pliable; weak
详细解释◎ 软的拼音:
軟、輭 ruǎn
〈词性:形〉?
(1) (形声。从车,欠声。本义:柔软)
(2) 同本义。质地不硬,与“硬”相对。也作“輭” [soft;flexible;supple]
軟,柔也。——《玉篇》
軟,俗輭字。——《广韵》
輭,柔也。——《广韵》
步步金阶上软舆。——唐· 王建《宫词》
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红楼梦》
(3) 又如:软壁(可折叠的屏风);软片(指裱好的书画);软柔柔(非常柔软);软设设(软软的);软性(轻柔的事物。与硬性相对);绵软(柔软;又形容身体无力);松软(松散绵软);软甲(软战。用非金属制作的软质战衣)
(4) 柔和;温和 [mild;gentle]
文辞婉软。——柳宗元《乞巧文》
(5) 又如:软咍咍(软绵绵;软软地);软善(和善);软款(娇柔;柔和;温顺地恳求);软局子(软手段);软软款款(用温柔亲切的话体贴、抚慰);软熟(形容人性格柔和,不违世人);软语温香(形容女性细芳的身体);软语温存(用温和婉转的话相抚慰);软和(柔和);软风(和风);软美(柔和美好;温顺)
(6) 形容人体柔弱无力 [weak;feeble]
李园,软弱人也。——《战国策·秦策》
(7) 又如:软刺答(软答刺。软弱无力的样子);软丢答(轻飘无力);软困(疲乏无力);酸软(身体发酸而无力);酥软(肢体软弱无力);软兀剌(形容无力,乏劲);软懒(乏力慵懒的样子);软乎(形容柔弱无力)
(8) 意志不坚定,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easily touched or influenced]
心里早软了。——《红楼梦》
(9) 又如:软壳鸡蛋(比喻性情软弱之人);软揣(软弱,不坚强);软怯怯(软弱,羞怯);软厮禁(不硬挣,不坚强);心软(容易被外界事物感动而生怜悯或同情);手软(不忍下手或下手不狠);软脊脊(比喻没有主见,不坚定);软耳朵(比喻无主见、容易轻信人言的人);软商(用软磨的手段商量)
(10) 不用强硬的手段,只是平和地进行 [soft]
主公软监诸将在内,水食不便。——《三刻拍案惊奇》
(11) 又如:软招(软办法,软手段);软困(软禁;用软办法围困);软监(软禁)
◎ 软的拼音:
軟 ruǎn
〈词性:动〉
(1) 麻痹;软化 [paralysis;soften]
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西游记》
(2) 又如:软顽(顽滑;刁顽);软痛(缓解伤痛);软口汤(为封人口而送的人情贿赂之类)
软包装、软缠、软刀子、软蛋、软垫、软钉子、软缎、软颚、软饭、软风、软膏、软骨、软骨头、软管、软乎乎、软化、软话、软和、软技术、软件、软禁、软靠、软科学、软款、软溜溜、软帽、软绵绵、软磨、软木、软目标、软盘、软片、软弱、软设备、软食、软水、软酥酥、软塌塌、软瘫、软糖、软梯、软体动物、软通货、软卧、软席、软线、软心肠、软饮料、软硬不吃、软硬兼施、软语、软玉、软玉温香、软枣、软脂酸、软着陆、软组织
筋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肌肉的俗称:筋力。筋肉。筋疲力尽。
⒉ 肌腱或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筋骨。筋道(“道”读轻声)。蹄筋。
⒊ 可见的皮下静脉的俗称:筋络。筋脉。青筋暴露。
⒋ 像筋的东西:钢筋。橡皮筋儿。
筋字UNICODE编码U+7B4B,10进制: 31563,UTF-32: 00007B4B,UTF-8: E7 AD 8B。
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竻肋荕觔䈥
muscle、tendon、veins that stand out
会意
muscles; tendons
详细解释◎ 筋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2) 同本义 [tendon]
筋,肉之力也。——《说文》
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藏生成论》
强者在内而摩其筋。——《考工记·弓人》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先折筋骨。——清· 方苞《狱中杂记》
筋骨尽脱。——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筋皮(筋骨与皮肉);筋厮锁(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与血汗);筋条(身体结实强健);筋马(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4) 肌肉的旧称 [muscle]。如:筋丝无力(没有一点力气);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5) 静脉 [veins that stand out under the skin]。如:筋脉
(6) 类似或可比作肋的东西 [articles resembling tendons or veins]。如:叶筋;丝瓜筋;橡皮筋
(7) 加强物、加固物 [reinforcement]。如:钢筋
(8) 植物的脉络 [veins]。如:这菜筋多嚼不烂
筋斗、筋骨、筋节、筋挛、筋络、筋肉
麻的拼音:má(ㄇㄚˊ)
⒈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
⒉ 指“芝麻”:麻酱。麻油。
⒊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
⒋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
⒌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
⒍ 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
⒎ 喻纷乱:麻乱。麻沸。
⒏ 姓。
麻字UNICODE编码U+9EBB,10进制: 40635,UTF-32: 00009EBB,UTF-8: E9 BA BB。
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痳蔴
hemp、pocked、rough、sesame、tingle
会意:从广、从林
hemp, jute, flax; sesame
详细解释◎ 麻的拼音: mā
另见 má
麻麻黑、麻麻亮
◎ 麻的拼音:
蔴 má
〈词性:名〉
(1) (会意。从广( yǎn ),从林( fèi )。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 同本义 [fiber crops]。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有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俗称“火麻”
麻,枲也。——《说文》。按,枲已缉者曰麻。
丘中有麻。——《诗·王风·丘中有麻》
可以沤麻。——《诗·陈风·东门之池》
麻冕。——《论语》。孔注:“缁布冠也。”
缌麻三月。——《仪礼·丧服》
雨脚如麻未断绝。——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陶潜《归园田居》
雄者名麻枲,雌者名苴麻。——《本草纲目·大麻》
(2) 又如:麻田(种麻的田地);麻炬(用麻干作成的火把);麻畦(麻田);麻蒸(去皮的麻秆);麻稭(麻的茎);麻苇(麻与芦苇);麻苎(大麻与苎麻)
◎ 麻的拼音: má
〈词性:名〉
(1) 麻的茎皮纤维 [hemp fiber]
不续其麻,市也婆娑。——《诗·陈风·东门之枌》
(2) 又如:麻搭(一种在长杆顶端缚扎散麻蘸吸泥水灭火的工具);麻核桃(用麻结成球结);麻槌(旧时刑具,用麻绞扎而成的带疙瘩短鞭);麻屣鹑衣(麻鞋破衣)
(3) 古代丧服中的麻带 [rope made of hemp,flax,jute,etc.]。如:麻绖(服丧时系在头部或腰部的麻带)
(4) 麻布丧服,亲属死后穿的白色麻布衣服 [mouring apparel]
麻不加于采。——《礼记·杂记下》
(5) 又如:披麻戴孝;麻衣(孝服);麻裙(服丧时穿的麻布裙)
(6) 代指唐宋时的诏书 [imperial edict],因为是用黄、白麻纸写的,故名
三麻九制笔如神。——刘克庄《内翰洪公舜俞哀》
(7) 又如:麻命(任命的诏书);麻词(麻辞。任命宰相的诏书);麻尾(诏书结尾)
(8) 芝麻 [sesame]。如:麻团;麻油;麻酱;麻酥糖(用芝麻、米粉和糖制成的食品)
(9) 中医对麻疹的简称 [measles]。如:麻出红肿;麻毒陷肺;麻毒入营
(10) 麻醉 [anaesthesia]。如:麻肺汤(一种有麻醉作用的汤药);麻沸散(汉末华佗研制的一种麻醉药);麻针;麻药
(11) 脸部皮肤的痘瘢,俗称麻子脸 [pockmarks]
南京柳麻子,黧黑,满面疤。——《柳敬亭说书》
(12) 又如:麻皮(麻子脸皮)
◎ 麻的拼音: má
〈词性:形〉
(1) 形容众多,混乱 [numerous;confusion;chaos]
麻麻胡子红脸蛋。——王老九《张老汉卖余粮》
(2) 又如:麻麻(浓密的样子);麻乱(纷乱);麻列(比喻众多)
(3) 表面粗糙的、凹凸不平的 [coarse;rough]。如:这种纸一面光,一面麻
(4) 带细碎斑点的 [spotty;pitty]。如:麻雀;麻点(细碎的斑点);麻灰色(灰色中带麻点)
◎ 麻的拼音: má
〈词性:动〉
(1) 穿丧服 [wear mourning apparel]
麻者不绅。——《礼记·杂记》
(2) 麻木
走的我这两腿酸麻。——秦简夫《孝义士赵礼让肥》
(3) 又:感觉神经受压迫,暂失知觉 [numbness]。如:麻辣(麻木);麻酥(麻木无力);麻做一团(全身麻木,没有知觉);麻痹
(4) 姓
麻包、麻痹、麻痹大意、麻布、麻袋、麻刀、麻捣、麻豆腐、麻烦、麻烦、麻纺、麻风、麻风病人、麻花、麻将、麻酱、麻秸、麻经儿、麻辣辣、麻利、麻溜,麻溜儿、麻乱、麻面、麻木、麻木不仁、麻雀、麻仁、麻线,麻线儿、麻药、麻衣、麻蝇、麻油、麻渣、麻疹、麻纸、麻子、麻醉、麻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