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鼓舌掀簧的意思

shéxiānhuáng

鼓舌掀簧



拼音gǔ shé xiān huáng

注音ㄍㄨˇ ㄕㄜˊ ㄒ一ㄢ ㄏㄨㄤˊ

解释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谓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出处清·胡泉《貂裘换酒·题〈聊斋志异〉》词:“笔墨久抛荒,懒劳神雕虫小技,鼓舌掀簧。”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卖弄口才。

感情鼓舌掀簧是贬义词。

繁体皷舌掀簧

近义鼓唇摇舌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ㄍㄨˇ   
部首  鼓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FKUC  仓颉  GTJE  郑码  BJEX  四角  44147  结构  左右电码  7849  区位  2536  统一码  9F13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丶ノ一一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鼓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  )。鼓角(jiǎo  )。大鼓。

⒉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⒊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⒋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⒌ 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⒍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统一码

鼓字UNICODE编码U+9F13,10进制: 40723,UTF-32: 00009F13,UTF-8: E9 BC 93。

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鼓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皷鼔

汉英互译

beat、drum、kettle、tambour

相关字词

饱、瘪、泄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rum; beat, top, stri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鼓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   ),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 同本义 [drum]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3)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打击乐器);鼓鞞(乐器,分大鼓和小鼓,进军时以励战士);鼓吏(掌鼓的官吏);鼓床(鼓架,鼓座)

(4) 鼓面

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分之一。——《周礼》

(5) 形状、作用、声音像鼓的东西。如:石鼓;耳鼓;蛙鼓

(6) 指鼓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钟磬被敲击之处 [stricken point]

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周礼》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四鼓,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8) 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Gu state]

(9) 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Gu, a kind of measure]

献米者操量鼓。——《礼记》

词性变化

鼓的拼音:   

〈词性:动〉

(1) 击鼓进攻 [drum]

鼓,击鼓也。——《说文》

公将鼓之。——《左传·庄公十年》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鼓行(古代作战时,击鼓进兵,鸣钲则止,故称行进为鼓行);鼓险(乘敌军陷入险地时,击鼓攻击)

(3) 泛指敲击, 弹奏 [beat;strike;sound]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梁惠王上》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又如:鼓腹讴歌(拍着肚皮唱歌。表示吃得饱而歌颂世道好);鼓腹含哺(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安乐生活);鼓缶(击缶)

(5) 打开,开启 [open]。如:鼓箧(打开书箱。后用以指勤学);鼓翼(振翼而飞)

(6) 挥动 [brandish]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鼓刀(挥动屠刀,杀牲割肉)

(8) 摇动 [row]。如:鼓棹(摇动船桨);鼓楫(即鼓棹)

(9) 煽动,鼓动 [agitate;arouse]。如:鼓令(鼓动,怂恿);鼓合(鼓动;挑动);鼓弄(鼓动;挑拨);鼓唇摇舌(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

(10) 激发 [rouse;pluck up]。如:鼓舞;鼓励

(11) 拍打;振动 [flap;shake]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12) 又如:鼓翼(振翅而飞);鼓掌

(13) 凸起,涨大 [bulge]。如:鼓腹(凸起肚子,后用以比喻饱食而闲暇无事);鼓颊(鼓起腮帮。形容忙着说话)

(14) 扇动 [fan]。如:鼓风

常用词组

鼓板、鼓吹、鼓槌、鼓捣、鼓点、鼓点子、鼓动、鼓风、鼓风机、鼓风炉、鼓鼓囊囊、鼓惑、鼓角、鼓劲、鼓揪、鼓励、鼓溜溜、鼓楼、鼓膜、鼓破众人捶、鼓气、鼓秋、鼓舌、鼓师、鼓室、鼓手、鼓书、鼓腾腾、鼓凸、鼓外圈、鼓舞、鼓乐、鼓噪、鼓掌、鼓胀、鼓胀胀、鼓铸

  拼音  shé   注音  ㄕㄜˊ   
部首  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TDD  仓颉  HJR  郑码  MI  四角  20604  结构  单一电码  5286  区位  4164  统一码  820C  笔顺  ノ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舌的拼音:shé(ㄕㄜˊ)  

⒈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⒉ 语言辩论的代称:舌战(激烈议论)。

⒊ 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

⒋ 铃或释中的锤。

⒌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统一码

舌字UNICODE编码U+820C,10进制: 33292,UTF-32: 0000820C,UTF-8: E8 88 8C。

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ingua、tongu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ongue; clapper of bell; KangXi radical 135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舌的拼音: shé  

〈词性:名〉

(1)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 同本义 [tongue]

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

兑为口舌。——《易·说卦》

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

(4) 代指言语 [language]

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5)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

(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sth.resembling a tongue]。如:帽舌;鞋舌;火舌

(7)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hammer;spring]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常用词组

舌敝唇焦、舌边音、舌根音、舌耕、舌尖音、舌面前音、舌伤、舌苔、舌头、舌战、舌子

  拼音  xiān   注音  ㄒ一ㄢ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RQW  仓颉  QHLO  郑码  DPRO  四角  57082  结构  左中右电码  2216  区位  4738  统一码  6380  笔顺  一丨一ノノ一丨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掀的拼音:xiān(ㄒ一ㄢ)  

⒈ 揭起,打开:掀开。掀涌。掀起。掀动。

⒉ 发动,兴起:掀风鼓浪(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统一码

掀字UNICODE编码U+6380,10进制: 25472,UTF-32: 00006380,UTF-8: E6 8E 80。

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拫搟

汉英互译

lift

相关字词

揭、盖

造字法

形声:从扌、欣声

English

lift, raise; sti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掀的拼音: xi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欣声。本义:举起)

(2) 同本义 [lift;raise]

掀,举出也。——《说文》

乃掀公以出于淖。——《左传·成公十六年》

(3) 又如:掀掀(高举的样子);掀然(高举的样子;飞扬的样子);掀擢(举拔,拔擢);掀拳裸袖(高举拳头,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动)

(4) 撩起;揭开 [lift up]

刘老老掀帘进去。——《红楼梦》

(5) 又如:掀揭(掀起,揭开)

(6) 翻;推 [stir up]

有觉南方重,无疑厚地掀。——李咸用《庐山诗》

(7) 又如:掀天(翻天。极言声势之大);掀扬(折腾,磨折)

(8) 揭发,把…公开出来 [expose]。如:掀人罪状;掀他老底

(9) 攻取 [conquer]

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 东郭。—— 辛弃疾《满江红·和廓之雪》

(10) 向上翘起 [turn upwards]。如:掀鼻(鼻孔朝上翘);掀屋角;浓眉掀鼻;掀髯(笑时启口张须的样子;激动的样子)

常用词组

掀掉、掀动、掀风鼓浪、掀腾、掀天揭地、掀涌

  拼音  huáng   注音  ㄏㄨㄤˊ   
简体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  TAMW  仓颉  HTLC  郑码  MEKO  四角  88806  结构  上下电码  4679  区位  2741  统一码  7C27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丨丨一丨フ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簧的拼音:huáng(ㄏㄨㄤˊ)  

⒈ 乐器里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发声薄片:簧片。笙簧。双簧管。巧舌如簧。

⒉ 〔双簧〕a.曲艺的一种;b.喻一方出面,一方背后操纵的活动。

⒊ 器物里有弹力的机件:弹(tán   )簧。锁簧。

统一码

簧字UNICODE编码U+7C27,10进制: 31783,UTF-32: 00007C27,UTF-8: E7 B0 A7。

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簧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reed

English

reed of woodwind instrum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簧的拼音: hu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黄声。本义:乐器中用以发声的薄片)

(2) 同本义 [reed]

簧,笙中簧也。——《说文》

并坐鼓簧。——《诗·秦风·车邻》

调竽笙竾簧。——《礼记·月令》

愿假簧以舒忧兮。——《楚辞·忧苦》

(3) 又如:簧言(簧片振鸣。比喻动听的乐声;欺人的谎言);簧口(如簧之口。多借指馋言);簧口利舌(形容善于言辞,多含贬义)

(4) 弹簧圈 [spring coil]。如:弹簧;表簧;闹钟的簧断了

(5) 笙,竽 [sheng,a reed pipe wind instrument]

簧,笙、竽皆谓之簧。——《正字通》

左执簧。——《诗·王风·扬之水》

(6) 动听的语言 [sweet words]

巧言如簧。——《诗·小雅·巧言》

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庄子·骈拇》

(7) 又如:簧言(谎言);簧鼓(蛊惑;煽动);簧惑(比喻以巧言迷惑人);簧诱(用巧言诱惑欺骗)

常用词组

簧管、簧舌

鼓舌掀簧: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