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àn bá bài yè chā
注音ㄏㄢˋ ㄅㄚˊ ㄅㄞˋ 一ㄝˋ ㄔㄚ
解释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夜叉:能啖鬼或捷疾鬼。指坏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出处
例子你听说旱魃拜夜叉的故事吗?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狼狈为奸。
感情旱魃拜夜叉是贬义词。
繁体旱魃拜亱叉
近义旱魃为虐
动物生肖牛,虎,蛇
旱的拼音:hàn(ㄏㄢˋ)
⒈ 长时间不下雨,缺雨,缺水,与“涝”相对:旱季。旱灾。干旱。防旱。
⒉ 非水田的、无水的、陆地上的,与水无关的:旱井。旱田。旱獭。
旱字UNICODE编码U+65F1,10进制: 26097,UTF-32: 000065F1,UTF-8: E6 97 B1。
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晘
drought、dryland、on land
涝
形声:从日、干声
drought; dry; dry land
详细解释◎ 旱的拼音: hàn
〈词性:形〉
(1)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久不下雨)
(2) 同本义 [dry;drought]
旱,不雨也。——《说文》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诗·大雅·云汉》
不得雨曰旱。——《谷梁传·僖公十一年》
二谷不收谓之旱。——《墨子·七患》
三千里之旱。——汉· 贾谊《论积贮疏》
兵旱相乘。
(3) 又如:旱涝(干旱与水涝);旱云(干旱不雨的云);旱亢(大旱);旱苗得雨(久旱的禾苗喜逢甘霖滋润)
(4) 非水田的 [other than paddy field]。如:旱莲(生于陆地的草药名);旱芹(芹菜的别称);旱谷
(5) 迅猛。通“悍” [bold and powerful]
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汉· 贾谊《鹏鸟赋》
◎ 旱的拼音: hàn
〈词性:名〉
(1) 陆地 [dryland;land]。如:旱军(陆师);旱队(陆师)
(2) 山名。旱山 [Han mountain]。在今陕西省南郑县西南
旱魃、旱冰、旱冰场、旱船、旱稻、旱地、旱季、旱涝保收、旱路、旱年、旱情、旱伞、旱田、旱鸭子、旱烟、旱灾、旱作
魃的拼音:bá(ㄅㄚˊ)
⒈ 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旱魃。
魃字UNICODE编码U+9B43,10进制: 39747,UTF-32: 00009B43,UTF-8: E9 AD 83。
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魃字收录于 现通表 。
drought demon
详细解释◎ 魃的拼音: bá
〈词性:名〉
(1) 旱魃,传说中能引起旱灾的鬼 [legandary demon causing drought]
魃,旱鬼也。从鬼,犮声。——《说文》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诗·大雅·云汉》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山海经·大荒北经》
(2) 又如:旱魃(古代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魃虐(旱灾);魃蜮(鬼蜮)
拜的拼音:bài(ㄅㄞˋ)
⒈ 表示敬意的礼节: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拜忏。礼拜。回拜。
⒉ 恭敬地:拜托。拜谢。拜读。拜别。拜谒(①拜见;②瞻仰陵墓、碑碣)。
⒊ 行礼祝贺:拜年。拜寿。
⒋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拜将(jiàng )。拜相(xiàng )。拜师。拜把子。
⒌ 姓。
拜字UNICODE编码U+62DC,10进制: 25308,UTF-32: 000062DC,UTF-8: E6 8B 9C。
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拝
do obeisance、make a courtesy call
会意:从两手、从下
do obeisance, bow, kowtow
详细解释◎ 拜的拼音: bài
〈词性:动〉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do obeisance]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 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express one's thanks]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visit]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 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offer official post]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receive official post]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acknowledge sb. as one's master,godfather,etc.]。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 [offer greetings]。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present;submit]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 拜的拼音: bài
〈词性:副〉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拜把子、拜拜、拜拜、拜别、拜忏、拜辞、拜赐、拜倒、拜倒辕门、拜祷、拜垫、拜读、拜恩私室、拜访、拜佛、拜官、拜会、拜会、拜见、拜将封侯,拜相封侯、拜教、拜节、拜金、拜金主义、拜爵、拜客、拜恳、拜聆、拜领、拜伦、拜门、拜盟、拜年、拜请、拜师、拜识、拜手、拜寿、拜堂、拜托、拜望、拜物教、拜匣、拜谢、拜谒
夜的拼音:yè(一ㄝˋ)
⒈ 天黑的时间,与“日”或“昼”相对:夜晚。日日夜夜。夜阑(夜将尽时)。夜盲。夜幕。夜宵。夜话。夜袭。夜行(xíng )。夜战。
夜字UNICODE编码U+591C,10进制: 22812,UTF-32: 0000591C,UTF-8: E5 A4 9C。
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亱掖
dark、night
日、昼
形声:从夕、亦省声
night, dark; in night; by night
详细解释◎ 夜的拼音:
亱 yè
〈词性:名〉
(1)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2) 同本义 [night]
夜,舍也。天下休舍也。——《说文》
夜,暮也。——《广雅》
夜呼旦。——《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
辛卯夜,恒星不见。——《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
夜者阴。——《周髀算经》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卫风·氓》
昨夜见军帖。——《乐府诗集·木兰诗》
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3) 又如:夜游子(爱在晚上游荡的人);夜里个(昨天);夜合钱(妓女接客所收的报酬);夜行人(夜间秘密行事的人,如盗贼、侠客之类);夜不收(夜间侦探;亦指夜晚淫乐者);夜叉婆(凶暴貌丑的女人);夜消(夜宵);夜里(昨天晚上);夜台(长夜台。墓穴);夜夫(更夫);夜漫漫(黑夜漫长。喻指苦难的岁月);。又如:夜艾(夜深深);夜永(夜深);夜定(指夜深人静之时)
(4) 黄昏,天黑 [dusk]
岂不夙夜?谓行多露。——《诗·召南·行露》
行者怏怏自退,看看日色早已夜了。便道此时将暗,也寻不见师父,不如把几面镜子细看一回。——《西游补》
(5) 凌晨,天快要亮的时候 [in the small hours;before dawn]
郑玄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
◎ 夜的拼音: yè
〈词性:形〉
(1) 晦暝,幽暗 [dim;dusky]
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潜夫论》
(2) 又如:夜室(黑暗的房间;墓穴);夜台(夜庭。坟墓。亦借指阴间);夜府(犹夜台,墓穴)
夜班、夜半、夜不闭户、夜餐、夜叉、夜长梦多、夜场、夜车、夜大、夜点、夜蛾、夜饭、夜分、夜工、夜光杯、夜光表、夜光虫、夜规、夜航、夜话、夜会、夜活,夜活儿、夜壶、夜间、夜禁、夜景、夜空、夜来、夜来香、夜阑、夜郎、夜郎自大、夜礼服、夜里、夜亮灯、夜盲、夜盲症、夜猫子、夜明珠、夜幕、夜尿症、夜勤、夜曲、夜色、夜深人静、夜生活、夜市、夜谈、夜头、夜晚、夜袭、夜戏、夜宵、夜校、夜行、夜行军、夜鸦、夜宴、夜夜、夜以继日、夜莺、夜鹰、夜游神、夜游子、夜战、夜中、夜总会、夜作
叉的拼音:chā(ㄔㄚ)
⒈ 交错:叉腰。
⒉ 一头分歧便于扎取的器具:叉子。
叉的拼音:chá(ㄔㄚˊ)
⒈ 挡住,堵塞住,互相卡住:一辆车叉在路口。
叉的拼音:chǎ(ㄔㄚˇ)
⒈ 分开张开:叉开两腿。
叉字UNICODE编码U+53C9,10进制: 21449,UTF-32: 000053C9,UTF-8: E5 8F 89。
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岔扠杈釵
fork
指事
crotch; fork, prong
详细解释◎ 叉的拼音:
扠 chā
〈词性:动〉
(1) (指事。小篆为“又”(即手)上加一点,指出叉手的动向。本义:交错,交叉)
(2) 手指相交错。也泛指一般的交错、交叉 [cross]
叉,手指相错也。——《说文》。段注:“谓手指与物相错也。凡布指错物间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头皆曰叉。”
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全唐诗话》
(3) 又如:叉手
(4) 刺;扎取 [stick;work with a fork;fork]。如:叉了一槽干草;叉鱼
◎ 叉的拼音: chā
〈词性:名〉
(1) 古代的一种兵器,头有分杈 [cha,a weapon in anciant China,which the end is forked]
红漆了叉。——元· 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2) 叉子 [fork]
挺叉来往。——《文选 ·潘岳·西征赋》。注:“叉,取鱼叉也。”
(3) 又如:鱼叉;粪叉;叉竿(带叉头的竿)
(4) 两短直线相交所成的图形 [cross]。如:打个叉
(5) 另见 chá;chǎ;chà
叉车、叉锄、叉手、叉腰、叉鱼
◎ 叉的拼音: chá
〈词性:动〉
(1) 挡住,卡住 [block up;jam]
那大师傅就叉着门,不叫我们走。——《儿女英雄传》
(2) 另见 chā;chǎ,chà
◎ 叉的拼音: chǎ
〈词性:动〉
(1) 分开,成叉形 [fork]。如:叉着腿站着;拇指和食指叉成个“八”字
(2) 另见 chā;chá;chà
◎ 叉的拼音: chà
〈词性:动〉
(1) 用同“岔”。分岔 [fork]。如:劈叉;叉路(岔道);叉港(与大河相通的小河)
(2) 使前进、谈话的方向偏向另一边 [parry]。如:急忙叉开说;路没选中,一下叉到别地方去了
(3) 另见 chā;chá;ch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