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邯郸重步的意思

hándānzhòng

邯郸重步



拼音hán dān zhòng bù

注音ㄏㄢˊ ㄉㄢ ㄓㄨㄥˋ ㄅㄨˋ

解释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目昏思睡,吕翁授以青瓷枕,卢生进入梦乡,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重步”喻进入梦乡。

出处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目昏思睡,吕翁授以青瓷枕,卢生进入梦乡,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

例子[阿松]谓曰:‘请母安眠也。’母唯唯应,其音模糊,亡何而邯郸重步矣。叶圣陶《穷愁》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盲目崇拜的人。

感情邯郸重步是中性词。

繁体邯鄲重步

近义邯郸学步、邯郸匍匐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án   注音  ㄏㄢˊ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邑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AFBH  五笔98  FBH  仓颉  TMNL  郑码  EBY  四角  47727  结构  左右电码  6725  区位  2610  统一码  90AF  笔顺  一丨丨一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邯的拼音:hán(ㄏㄢˊ)  

⒈ 〔邯郸〕地名,在中国河北省。

统一码

邯字UNICODE编码U+90AF,10进制: 37039,UTF-32: 000090AF,UTF-8: E9 82 AF。

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邯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阝、甘声

English

city in Hebei province; vari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邯的拼音: Hán  

〈词性:名〉

(1) 古地名 [Han village,a name of ancient place]

赵邯郸县。从邑,甘声。——《说文》。 朱曰:“今直隶广平府邯郸县,甘地有 邯山。

进至邯郸。——《后汉书·光武纪》。注:“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

(2) 又如:邯郸丽步(赵地美女的优美舞蹈);邯郸梦(又称“黄梁梦”)

常用词组

邯郸、邯郸学步

  拼音  dān   注音  ㄉㄢ   繁体    
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UJFB  仓颉  CJNL  郑码  UDEY  四角  87527  结构  左右电码  6779  区位  2106  统一码  90F8  笔顺  丶ノ丨フ一一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郸(鄲)的拼音:dān(ㄉㄢ)  

⒈ 〔郸城〕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⒉ (鄲)

统一码

郸字UNICODE编码U+90F8,10进制: 37112,UTF-32: 000090F8,UTF-8: E9 83 B8。

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郸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单、阝声

English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郸的拼音:

(1) 鄲 dān  

(2) —地名用字。“邯郸”

郸,邯郸县,从邑,单声。——《说文》

(3) 在河北省。“郸城”,县名,在河南

  拼音  zhòng chóng   注音  ㄓㄨㄥˋ ㄔㄨㄥˊ   
部首  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TGJF  仓颉  HJWG  郑码  MEKB  四角  20105  结构  单一电码  6850  区位  5456  统一码  91CD  笔顺  ノ一丨フ一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重的拼音:zhòng(ㄓㄨㄥˋ)  

⒈ 分(fèn  )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

⒉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⒊ 价格高:重价收买。

⒋ 数量多: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

⒌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

⒍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重视。尊重。器重。隆重。

⒎ 言行不轻率:慎重。自重。

其他字义

重的拼音:chóng(ㄔㄨㄥˊ)  

⒈ 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

⒉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⒊ 层: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统一码

重字UNICODE编码U+91CD,10进制: 37325,UTF-32: 000091CD,UTF-8: E9 87 8D。

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重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gain、layer、repeat、scale、weightily、weightiness

相关字词

沉、轻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形〉

(1) (字源见“重” zhòng  )

(2) 重复,重叠 [repeated;again;once more]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3)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4) 双,成对 [double]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5)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

(6) 多 [numerous]

重器备。——《左传·成公二年》。注:“犹多也。”

(7) 又如:重围(层层包围);重楼(道教称气管为重楼。认为气管有十二节,故又叫十二节重楼);重铠(多重的护身铁甲);重听(听觉不灵)

(8) 深(指距离) [deep]。如:重堂(内堂);重渊(深渊);重基(高山)

(9) 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一个特定的辈份] 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亲属的 [great]。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词性变化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副〉

(1) 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again;once more]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重,再也。——《广雅》

面谀以重陛下过。——《史记·李斯传》。索隐:“再也。”

(2) 又如:重逢;重科(重新判罪);重行(再次);重光(指日光再现)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量〉

(1) 层 [layers]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兵围数重;一重束缚;重屋(两层的房屋)

(3) 种,件 [piece]。如:这一重公案

重的拼音: chóng  

〈词性:动〉

(1) 怀孕 [be pregnant]

人有重身。——《素问·奇病论》

(2) 又如:重身(怀孕);重马(怀孕的马)

(3) 另见 zhòng  

常用词组

重版、重播、重唱、重重、重出、重蹈覆辙、重叠、重返、重犯、重逢、重复、重根、重挂、重光、重合、重婚、重建、重见天日、重九、重聚、重拍、重起炉灶、重庆、重申、重身、重审、重生父母、重适、重施故伎、重述、重算、重孙、重孙女、重沓、重弹、重提、重提旧事、重围、重温、重温旧梦、重文、重屋、重午、重现、重霄、重新、重修、重修旧好、重演、重眼皮,重眼皮儿、重洋、重阳、重译、重印、重影、重映、重奏、重足而立

基本词义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形〉

(1)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 tǐng  ),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 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2) 同本义 [heavy]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4) 指音强[(of sound)intensive]

宫谓之重。——《尔雅》。孙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5) 又如:重读;重音

(6) 大 [great;big]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8) 庄重,慎重 [grave;serious;careful]

存之欲其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10) 重要;紧要 [important]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1) 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12) 贵重;尊贵 [precious;valuable;respect]

珍器重宝。——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14) 浓厚;浓重 [thick;strong]。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15) 严肃;严明 [serious;solemn]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16) 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17) 严重 [seriows;grave]

杀人重囚。——清· 方苞《狱中杂记》

(18) 又

情稍重。

(19) 重浊 [slow]。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词性变化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名〉

(1) 重量 [weight;gravity]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汉· 桓宽《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3) 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impedimenta;supplies and gear of an army]

楚重至于 邲。——《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5) 权力,权势 [power]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6) 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7) 姓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动〉

(1) 重视;尊重 [respect;lay stress on]

古者重冠礼。——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雅重瑞名。—— 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3) 加重;增加 [increase]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4) 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征税)

(5) 崇尚;推崇 [uphold;advocate]。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6) 通“动”( dòng  )影响[affect]

且晋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重的拼音: zhòng  

〈词性:副〉

(1) 极;甚;十分 [very]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象》

(2) 特别 [especially]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3) 另见 chóng  

常用词组

重办、重臂、重兵、重臣、重惩、重创、重大、重担、重地、重典、重点、重读、重罚不用、重犯、重负、重工业、重荷、重话、重活、重机枪、重价、重金、重金属、重力、重利、重量、重名、重炮、重器、重氢、重任、重伤、重身子、重视、重水、重听、重头戏、重托、重望、重武器、重物、重孝、重心、重型、重型坦克、重压、重要、重要人物、重要性、重音、重音节、重油、重于泰山、重元素、重载、重责、重镇、重子、重罪

  拼音    注音  ㄅㄨˋ   
部首  止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HIR  五笔98  HHR  仓颉  YLMH  郑码  IIKO  四角  21201  结构  上下电码  2975  区位  1829  统一码  6B65  笔顺  丨一丨一丨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步的拼音:bù(ㄅㄨˋ)  

⒈ 行走:步兵。步行(xíng   )。徒步。信步。闲步。固步自封。望而却步。

⒉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步韵。步其后尘。步武前贤。

⒊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步伐。步测。寸步难行。

⒋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步骤。初步。

⒌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⒍ 古同“埠”,多用于地名。

⒎ 姓。

统一码

步字UNICODE编码U+6B65,10进制: 27493,UTF-32: 00006B65,UTF-8: E6 AD A5。

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埠歨歩踄

汉英互译

step、pac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tep, pace; walk, stro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步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2) 同本义 [walk]

步,行也。——《说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礼记·祭义》

王朝步自周。——《书·召诰》

步路马必中道。——《礼记·曲礼》

见夫人之步马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马兮山皋。——《楚辞·屈原·涉江》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3) 又如:止步;信步(随意走动;散步);步步虚心(时时虚怀若谷,毫不自满);步阁(步廊,走廊);步趋(行走)

(4) 以脚步测量远近 [measure]。如:步一步两房之间的距离;步景(测量日影);步量(用脚步测量);步弓(丈量土地用的一种木制器具)

(5) 按照,跟着;跟随 [follow]

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毛泽东《浣溪沙》

(6) 又如:步人后尘;步武(追随前人脚步而行);步趾(犹追随);步趋(追随,效法)

(7) 踏 [step on]。如:步斗(步玄斗。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据说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步舞(踏步起舞)

(8) 推算;测算 [calculate;reckon]

迎日步气。——《时令论上》

(9) 又如:步天(测算天体);步漏(推算时刻);步历(推算岁时节候)

词性变化

步的拼音:   

〈词性:名〉

(1) 脚步,步伐 [step]

纤纤作细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盈盈公府步(方步),冉冉府中趋。——《乐府诗集·陌上桑》

(2) 又如:方步(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放步(迈开大步);阔步(迈大步);碎步(小而快的步子);纵步(放开脚步)

(3) 古时一举足叫跬(半步);两足各跨一次叫步。今指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 [pace]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 杜牧《阿房宫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 又如:跑步;大踏步;步伐(行走的步子);朝门走了两步,停了下来

(5) 通常是连续发生的一次行动、一个步骤 [step;procedure]。如:下一步怎么办;初步(第一阶段)

(6) 步兵(诸兵种之一) [infantry]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资治通鉴》

(7) 又如:步士(步兵);步队(步兵队伍);步骑(步兵与骑兵);步哨(专任警戒的士兵)

(8) 时运,命运 [luck]

於乎有哀,国步斯频。——《诗·大雅·桑柔》

(9) 又如:不幸落到这一步;后步(余地);地步(处境;景况)

(10) 埠 [dock],水边停船处

宅有新屋,步有新船。——韩愈《柳州罗池庙碑》

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柳宗元《铁炉步志》

(11) 姓

步的拼音:   

〈词性:量〉

长度单位,历代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

舆六尺,六尺为步。——《史记·秦始皇本纪》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常用词组

步兵、步步进逼、步步高升、步步为营、步调、步伐、步后尘、步话机、步履、步履如飞、步枪、步趋、步入、步哨、步师、步态、步态蹒跚、步行、步韵、步障、步骤、步子、步走

邯郸重步: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