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án diàn jiāo chí
注音ㄏㄢˊ ㄉ一ㄢˋ ㄐ一ㄠ ㄔˊ
解释函:信件;电:电报。指来往信件情报频繁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4回:“请了英、俄、法、德各国出来,竭力调停,口舌焦敝,函电交驰。”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信件交往。
感情函电交驰是中性词。
繁体圅電交馳
动物生肖牛,虎,蛇
函的拼音:hán(ㄏㄢˊ)
⒈ 匣,盒子:石函。剑函。
⒉ 套子,引申为量词:书函。信一函(信一封)。
⒊ 信件:函件。公函。来函。
⒋ 包含,容纳:函夏(“夏”,指中国;“函夏”即包括整个中国)。巨蚌函珠。
⒌ 铠甲:函人(制甲的人)。
函字UNICODE编码U+51FD,10进制: 20989,UTF-32: 000051FD,UTF-8: E5 87 BD。
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函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䤴㮀凾圅椷肣
case、envelop、letter
correspondence; a case; a box
详细解释◎ 函的拼音:
圅 hán
〈词性:名〉
(1)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2) 同本义 [tongue]
圅,舌也。——《说文》
若合而函吾中。——《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
口上曰臄,口下曰圅。——《通俗文》
噱,圅舌也。——《广雅·释亲》
(3) 盛物的匣子、套子 [case]
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函封。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又如:剑函;镜函
(5) 传达消息或指示的信件(古代寄信用木函) [letter]。如:函仪(信件礼物);函章(信件公文);函片(信件);函札(书信)
(6) 邮政 [mail]。如:函购
(7) 信封 [envelope]
发函伸纸,…。——《文选·吴质·答东阿王书》
(8) 铠甲 [armor]
函,铠也。——《广雅》
(9) 又如:函人(制造铠甲的工人)
◎ 函的拼音: hán
〈词性:动〉
(1) 包含;容纳 [contain]
席间函丈。——《礼记·曲礼》。注:“容也。”
夫函牛之鼎沸。——《淮南子·诠言》。注:“受一牛之鼎也。”
以函夏之大汉兮。——《汉书·扬雄传》。注:“包容也。”
函之如海。——《汉书·叙传》。注:“读与含同。”
臣蜯函珠。——张衡《南都赋》
(2) 又如:函夏(包函诸夏。意指中国全部);函括(包含,包括);函盖(包含;概括)
(3) 容纳 [have a capacity of]。如:函牛(谓能容纳一头牛,指大鼎);函受(犹容纳;包容);函育(容纳化育);函席(谓能容一席的小地方)
(4) 用匣子或封套装盛 [case]
函梁君臣之首。——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5) 又如:函匣(谓置物于匣中);函封(用匣子盛而封之);函首(用匣子装盛人头)
(6) 致函;去信 [write]。如:函请(用书信请求或邀请);函调(通过书信方式进行调动;用书信方式进行调查);函邀(用书信方式进行邀请)
(7) 陷入 [fall into]
若合而函吾中,吾上下必败其左右。——《国语·楚语上》
◎ 函的拼音: hán
〈词性:形〉
(1) 宽阔 [wide]
伊兹都之函宏。——左思《吴都赋》。注:“宽大也。”
(2) 又如:函弘(广大。弘,或作宏)
函大、函电、函复、函告、函购、函胡、函件、函聘、函使、函授、函授大学、函数、函索
电(電)的拼音:diàn(ㄉ一ㄢˋ)
⒈ 物理学现象,可通过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获得的一种能,用以使灯发光、机械转动等:电力。电能。电热。电台。
⒉ 阴雨天,空中云层放电时发出的光:闪电。雷电。
⒊ 指电报:通电。贺电。
⒋ 指打电报:电邀。电汇。电告。
⒌ 遭受电流打击:电了我一下。
电字UNICODE编码U+7535,10进制: 30005,UTF-32: 00007535,UTF-8: E7 94 B5。
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电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電
electricity、electroform、eletricity
形声:从雨、申声
electricity; electric; lightning
详细解释◎ 电的拼音:
電 di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雨,申声。本义:闪电)
(2) 同本义 [lightning]
电,阴阳激耀也。——《说文》
电,电光也。——《五经通义》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谷梁传·隐公九年》。疏:“霆者,霹雳之别名。有霆必有电,故传云:‘电,霆也。’按,霆,电实同一词,后来歧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电。”
(3) 又如:电火(闪电)
(4) 物理学名词 [electricity]。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可能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通常以静电单位(如静电库仑)或电磁单位(如库仑)度量,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现象中(如闪电或北极光)也能观察到它,通常以电流的形式得到利用。如:正电;负电;静电;电阻
(5) 电报的简称 [telegram]
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急电;贺电;电底(电报的底稿);海外来电
(7) 比喻迅速 [swiftly]。如:电至(形容行动的迅速);电改(形容改变的迅速);电往(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豁超生(急速用智慧让人脱离苦海);电赴(形容奔赴的迅速);电飞(比喻如电一般的飞逸);电射(形容威势强大,如闪电般射出);电扫(形容行动的迅速);电逝(形容奔走的迅速);电掣(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迈(形容逝去的迅速);电举(形容行动的迅速)
(8) 比喻光亮 [brightly]。如:电照(比喻光辉照耀如电);电天(恭维别人的客套话。意指光辉照耀,如同空中闪电)
(9) 明察,请人明察的敬辞 [clearly]。如:电烛(比喻明察);电览(明察;明鉴);电闪(观看);电断(明断);电瞩(明察)
◎ 电的拼音:
電 diàn
〈词性:动〉
电击 [get an electric shock]。如:电了我一下
电棒、电报、电报挂号、电报机、电表、电冰箱、电波、电厂、电场、电场强度、电唱机、电车、电陈、电池、电传、电磁、电大、电导、电灯、电动、电动机、电镀、电饭锅、电风扇、电复、电杆、电感、电稿、电告、电工、电挂、电灌站、电焊、电荷、电贺、电弧、电化教具、电化教学、电话、电话号码、电话亭、电汇、电击、电机、电极、电键、电教、电解、电介质、电抗、电缆、电烙铁、电离、电力、电量、电疗、电铃、电流、电炉、电炉、电路、电麻醉、电码、电门、电脑、电能、电钮、电瓶、电器、电气化、电热、电热毯、电容、电褥、电扇、电视、电视大学、电视电话、电视发射塔、电视广播、电视会议、电视机、电视剧、电视连续剧、电视片、电视频道、电视摄影机、电视塔、电视台、电视卫星、电视系列片、电势,电位、电枢、电台、电梯、电筒、电网、电文、电线、电线杆、电信、电刑、电讯、电压、电唁、电邀、电椅、电影、电影剧本、电影院、电源、电熨斗、电闸、电站、电子、电子表、电子管、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器、电子音乐、电子游戏机、电钻
交的拼音:jiāo(ㄐ一ㄠ)
⒈ 付托,付给:交活儿。交卷。交差。
⒉ 相错,接合:交点。交界。交错。交相。交辉。交响乐。
⒊ 互相来往联系:交流。交易。交涉。
⒋ 与人相友好:交朋友。交契。
⒌ 一齐,同时:交并。交作。风雨交加。
⒍ 两性和合:性交。杂交。
⒎ 同“跤”。
交字UNICODE编码U+4EA4,10进制: 20132,UTF-32: 00004EA4,UTF-8: E4 BA A4。
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交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㬵胶跤䢒
associate with、bargain、deal、deliver、fall、friend、hand over、join、meet、mutual、relationship
接
象形:像人两腿交叉之形
mix; intersect; exchange, communicate; deliver
详细解释◎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动〉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形。本义:交叉)
(2) 脚胫相交 [cross]
交,交胫也。——《说文》
交足而待。——《战国策·秦策》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3) 又如:交趾(古郡名。汉置,地处五岭以南一带。相传这里的人入睡时,两足相交)
(4) 交叉;交错,错杂 [cross;interleave]
交臂厯指。——《庄子·天地》
交韔二弓。——《诗·秦风·小戎》
(5) 又如:交裆(裤裆处);交拐(拐弯走);交戟(执戟相交);交牙(如犬牙相交叉);交歧(交错的路径)
(6) 结交; 交往 [associate with]
交游士林。——《资治通鉴》
(7) 又如:交友(结交朋友);交礼(交往的礼节);交驰(交相奔走,往来不断);交绝(关系断绝,绝交);交善(结交);交援(与人交结而得其援助)
(8) 交接,移交;交换 [deliver;hand over and take over]
交,易也。——《小尔雅》
厥孚交如。——《易·大有卦》。疏:“交,谓交接也。”
是言上下之交。——《荀子·儒效》。注:“交谓上下相交接也。”
静郭君之交。——《吕氏春秋·知士》
(9) 又如:交盘(点交;交接);交受(犹交易);交点(清点财物,交付与有关的人);交关(交接;紧要关头);交贸(交易)
(10) 交配 [copulate]
虎始交。——《礼记·月令》
备以为交佩。——《楚辞·思美人》
(11) 又如:交群(交配);交构(亦作交媾。指性交;阴阳交合);交群(交配);交感(指性交)
(12) 进入[某个季节];刚到[某个时刻] [set in] 。如:交子时;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交节(临近节气。旧俗认为病人这时候易发生不测)
(13) 接触 [wage]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情交而不感者。——白居易《与元九书》
战始三交失蛇矛。——《乐府诗集·陇上歌》
(14) 又如:交兵,交战;交臂失之(走得很靠近,擦肩而过。形容遇见好机会而又错过);交敌(交手);交绥(交战)
(15) 送上;付出 [turn in]
六日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翌日先交。
(16) 又如:交作业;交款;交白卷
(17) 分配 [assign]。如: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实验室吧
◎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名〉
(1) 朋友 [friend]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2) 又如:故交;旧交;知交;择交;深交
(3) 友谊;友情 [friendship]
交浅而言深,是忠也。——《战国策·赵策》
(4) 又如:断交;私交;多年之交
(5) 相互认识,相识 [acquaintance]。如:一面之交;他们是点头之交
(6) 交往 [relations]
布衣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共定交。——《资治通鉴》
交以绝。——清· 周容《芋老人传》
(7) 又如:绝交;邦交;建交;复交
(8) [地点]相交之处,毗邻之处 [adjoining]。如:交界;井冈山在宁冈等四县之交
(9) [时间]交替之际 [join]
十月之交。——《诗·小雅·十月》
(10) 又如:春夏之交
(11) 贸易 [bargain]。如:成交
(12) 跟头 [fall]
鲁达焦躁,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水浒传》
(13) 地名。汉代交州的略称 [Jiao prefecture]
交、 广布鲑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副〉
(1) 交替;更替,更迭 [alternately]。如:交用(交替使用);交移(交替变易);交讼(互相争论);交转(交替)
(2) 一齐 [at the same time]
中外交荐。——《明史》
(3) 又如:交至(一齐来到);交下(俱下,齐下);交攻(一并进攻);交赞(一齐称赞)
(4) 互相,相互 [each other]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5) 又如:交注(互相注视);交伐(交相戕害);交沁(相互渗透);交轧(互相排挤、倾轧);交眩(交相惑乱而不明)
◎ 交的拼音: jiāo
〈词性:形〉
(1) 通“姣”
(2) 美丽 [beautyful;pretty]
号曰庄姜。姜交好。——《列女传·齐女傅母》
(3) 侮慢,骄傲 [treat disrespectfully;arrogant]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荀子·荣辱》
(4) 通“狡”。狡谲,诡诈 [deceitful;crafty]
奉妒昧者谓之交谲。——《荀子·大略》
交拜、交班、交办、交杯酒、交臂、交臂失之、交变、交兵、交并、交叉、交叉点、交叉火力、交驰、交瘁、交存、交错、交代、交道、交底、交点、交叠、交恶、交锋、交付、交感神经、交割、交工、交公、交媾、交关、交好、交合、交互、交互、交欢、交还、交换、交辉、交汇、交会、交混、交火、交货、交戟、交际、交际花、交际舞、交加、交角、交接、交结、交睫、交界、交九、交卷、交口称誉、交困、交流、交流电、交纳、交派、交配、交迫、交契、交钱、交浅言深、交情、交融、交涉、交手、交售、交税、交谈、交替、交通、交通工具、交通壕、交通员、交头接耳、交往、交尾、交午、交恶、交响曲、交响乐、交心、交椅、交易、交易所、交谊、交语、交运、交战、交账、交谪、交织
驰(馳)的拼音:chí(ㄔˊ)
⒈ 车马等奔跑,快跑:驰驱。驰骋。风驰电掣。
⒉ 向往:神驰。心驰神往。驰念。驰思。
⒊ 传播,传扬:驰名。驰誉。
⒋ 驱车马追逐:“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驰字UNICODE编码U+9A70,10进制: 39536,UTF-32: 00009A70,UTF-8: E9 A9 B0。
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馳䮈
gallop、speed、spread
形声:左形右声
go quickly or swiftly; hurry
详细解释◎ 驰的拼音:
馳 chí
<动
(1) (形声。从马,也声。本义:车马疾行)
(2) 同本义 [speed;gallop]
驰,大驱也。——《说文》
弗驰弗驱。——《诗·唐风·山有枢》
车驰卒奔。——《左传·宣公十二年》
好驰马试剑。——《孟子·滕文公上》
啬夫驰。——《左传·昭公十七年》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3) 又驱使
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
(4) 又如:驰车(古代战场上快速奔走的马车、轻车;驾车行走);驰马(骑马快跑);驰道(为帝王行驶马车所筑的马路);驰报(疾驰传报);驰夫(骑马送信的差役)
(5) 疾行 [run;rush to]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反。——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毛泽东《沁园春·雪》
(6) 又如:风驰电掣;驰说(往来劝说);驰求(奔走追求);驰兵(迅速进兵)
(7) 追逐 [pursue]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左传·庄公十年》
(8) 又如:驰竞(追逐,竞争)
(9) 向往 [look forward to]
抑志而弥节兮,神高驰之邈邈。——《楚辞·离骚》
身在边隅,情驰魏阙。——《隋书·史祥传》
(10) 又如:驰结(挂念,想念);驰义(向往忠义而奔驰来归;归义,臣服)
(11) 消逝迅速 [pass]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诸葛亮《诫子书》
(12) 又如:驰年(快速流逝的岁月);驰晖(疾驰的日光)
(13) 传播 [spread]
名驰三江外,峻节贯云霄。——李白《赠从孙义与宰铭》
驰东皋之素谒。——《北山移文》。注:“犹宣布也。”
(14) 又如:驰芳(散播芳香);驰声(声誉远播)
驰骋、驰名、驰驱、驰思、驰思遐想、驰骛、驰誉、驰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