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含恨九泉的意思

hánhènjiǔquán

含恨九泉



拼音hán hèn jiǔ quán

注音ㄏㄢˊ ㄏㄣˋ ㄐ一ㄡˇ ㄑㄨㄢˊ

解释指抱怨而死,在地下还带着怨恨。

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只因去寻吴瑞庵,遂被功名耽延岁月,归来迟了,以致白小姐含恨九泉。”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感情含恨九泉是中性词。

反义死而无憾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án   注音  ㄏㄢ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WYNK  仓颉  OINR  郑码  ODXJ  四角  80602  结构  上下电码  0698  区位  2612  统一码  542B  笔顺  ノ丶丶フ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含的拼音:hán(ㄏㄢˊ)  

⒈ 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含一口水。含漱剂。含英咀(  )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含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

⒉ 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包含。含义。含量。含苞。含蕴。含混。含垢纳污(指包容坏人坏事)。

⒊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不完全表露出来:含怒。含羞。含情。

统一码

含字UNICODE编码U+542B,10进制: 21547,UTF-32: 0000542B,UTF-8: E5 90 AB。

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唅琀

汉英互译

cherish、contain、keep in mout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口、今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含的拼音: há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今声。本义:含在嘴里)

(2) 同本义 [keep in the mouth]

含,嗛也。——《说文》

含,口也,合口亭之也。衔亦然也。——《释名·释饮食》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庄子·外物》

含杜若,握玉环。——《韩非子·内储说下》

吾但当含饴弄孙。——《后汉书·明德马皇后传》

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声。

(3) 又如:含哺(口衔食物);含殓(含口;含口垫背。死人入殓时,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叫“含口”。把金钱放在死人身下,叫“垫背”);含咀(衔在口中咀嚼。比喻品味)

(4) 容纳;包含 [contain]

阿女含泪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含有音乐。——蔡元培《图画》

含文学之趣味。

为之含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含元(包含万物的本原;包含元气);含气(含藏元气);含孕(包含;孕育);含光(内藏光采,包藏美德)

(6) 忍受;宽容 [bear;endure]。如:含悲茹痛(忍受痛苦);含垢(忍受耻辱);含容(容忍;宽恕);含辱(忍受耻辱);含贷(包涵,宽恕)

(7) 怀着不露;隐藏在内 [cherish;nurse]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杜甫《后出塞五首》

使渠弥含憎惧死以侥幸。——《韩非子·难囚》

(8) 又如:含哀(怀着哀痛之情);含戚(怀着忧伤);含道(怀藏正道;抱有主张);含愁(怀着愁苦);含伤(怀着悲伤)

(9) 显现;带着 [bring with;wear]。如:含脸(板着面孔);含春(带着笑容;带着春意);含香(带着香气);含嗔(带着生气和责备的神情)

(10) 另见 hàn  

常用词组

含苞、含悲、含贝、含藏、含垢、含垢忍辱、含含糊糊、含恨、含糊、含糊不清、含糊其词、含混、含量、含怒、含情、含情脉脉、含沙射影、含水、含水量、含笑、含笑入地、含羞、含羞草、含蓄,涵蓄、含血喷人、含饴弄孙、含义、含英咀华、含油层、含有、含冤、含怨、含蕴

基本词义

含的拼音: hàn  

〈词性:名〉

古时丧葬时放在死人口里的珠玉 [gems or pearls formerly put into the mouth of a corpse]。天子用玉,诸侯用璧,士用米贝

王使荣叔归含且赗。——《左传·文公五年《释文》:含作唅。《说文》作琀。

大丧共(供)含玉。——《周礼·天官·玉府》

含者何,口实也。——《公羊传·文公五年》

贝玉曰含。——《谷梁传·隐公元年》

死则不得饭含。——《战国策·赵策三》

常用词组

含殓

  拼音  hèn   注音  ㄏㄣˋ   
简体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86  NVEY  五笔98  NVY  仓颉  PAV  郑码  UXO  四角  97032  结构  左右电码  1868  区位  2662  统一码  6068  笔顺  丶丶丨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恨的拼音:hèn(ㄏㄣˋ)  

⒈ 怨,仇视:怨恨。愤恨。仇恨。痛恨。

⒉ 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恨事。悔恨。遗恨。抱恨终天。

统一码

恨字UNICODE编码U+6068,10进制: 24680,UTF-32: 00006068,UTF-8: E6 81 A8。

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ate、regre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忄、艮声

English

hatred, dislike; resent, h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恨的拼音: hè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艮( gèn  )声。本义:怀恨在心,怨恨)

(2) 同本义 [hate]

恨,怨也。——《说文》

今财亡民罢,莫不怨恨。——《国语·周语下》

役夫敢申恨。——唐· 杜甫《兵车行》

恨贯肌骨。——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亡国之恨。——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恨命(恨恨地;拼命);恨恨(气 忿的样子);恨穷发极(愤恨到极点而发怒);恨五骂六(投骰子时的叫骂声);恨如头醋(比喻非常可恶,令人恨得切齿)

(4) 遗憾;后悔 [regret]

臣死不恨矣!——《史记·萧相国世家》

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衔怨而受罪。——《汉书·王嘉传》

公子恨之复返。——《史记·魏公子列传》

叹息痛恨。——诸葛亮《出师表》

恨晨光之熹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以是为恨。——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5) 又如:悔恨;怨恨;恨咤(遗憾嗟叹);;恨悔(悔恨);恨怅(遗憾惆怅)

(6) 违逆;不听从。通“很” [disobey]

今不听,是恨秦也;听之,是恨天下也。——《战国策》

常用词组

恨不得、恨不能、恨恨、恨事、恨铁不成钢、恨之入骨

  拼音  jiǔ   注音  ㄐ一ㄡˇ   
简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2画  
繁体部首  乙部  
五笔  VTN  仓颉  KN  郑码  QY  四角  40017  结构  单一电码  0046  区位  3037  统一码  4E5D  笔顺  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九的拼音:jiǔ(ㄐ一ㄡˇ)  

⒈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⒉ 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统一码

九字UNICODE编码U+4E5D,10进制: 20061,UTF-32: 00004E5D,UTF-8: E4 B9 9D。

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九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in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九的拼音: jiǔ  

[数]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nine]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ninth]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many]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词性:形〉 通“久”。时间长 [(of time) long]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  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词性变化

九的拼音: jiǔ  

〈词性:名〉

(1) 九月 [September]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the nine-day period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Jiu state]。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词性:动〉

通“鸠”。纠合,聚集 [gather]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常用词组

九宾、九重霄、九大行星、九鼎、九宫、九归、九华山、九九归一、九门提督、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一毛、九派、九品、九曲回肠、九泉、九死一生、九天、九头鸟、九土、九霄云外、九一八事变、九原、九月、九州、九族

  拼音  quán   注音  ㄑㄨㄢˊ   
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RIU  仓颉  HAE  郑码  NKKV  四角  26902  结构  上下电码  3123  区位  4010  统一码  6CC9  笔顺  ノ丨フ一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泉的拼音:quán(ㄑㄨㄢˊ)  

⒈ 从地下流出的水源:泉源。泉瀑。甘泉。温泉。喷泉。黄泉(旧时称人死后所在的地方。亦作“九泉”)。

⒉ 古代钱币的名称。

⒊ 姓。

统一码

泉字UNICODE编码U+6CC9,10进制: 27849,UTF-32: 00006CC9,UTF-8: E6 B3 89。

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㟫洤湶灥

汉英互译

font、fount、spring

造字法

原为象形:像泉水流出之形

English

spring, fountain; wealth, mone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泉的拼音: quá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 同本义 [spring]

泉,人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字亦作洤。——《说文》

如彼泉流。——《诗·小雅·小旻》

泉之竭矣。——《诗·大雅·召旻》。传:“泉水从中以益者也。”

泉涓涓而始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酿泉为酒。——宋· 欧阳修《醉翁事记》

泉香而酒洌。

泉而茗者。——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有泉可汲。——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温泉;矿泉;清泉;泉根(泉源);泉脉(地下伏流的泉水);泉涌(泉川喷涌);泉鱼(渊鱼);泉绅(从高山上飞泻下来的泉水);泉韵(泉水声)

(4) 地下水 [underground water]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

(5) 泉下,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dwelling place of the dead]

有志者入泉,无为者住世,岂佳事乎?——鲁迅《书信》

(6) 又如:泉台之望(指死者的希望);泉厥(黄泉;地下);泉乡(泉下);泉扇(墓门。亦指阴间);泉里(黄泉之下)

(7) 帛币。古钱币名 [ancient coins]

货泉径一寸,重五铢,右文曰货,左文曰泉,直一也。——《周礼·外府》注

(8) 又如:泉儿(古代钱币的通称);泉币(钱币,货币。又称泉货);泉金(金钱);泉布(帛币和布币);泉刀(泉币与刀币);泉布先生(钱币的谑称)

(9) 泉眼 [hole of spring]

熊咆龙吟殷岩泉。——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临于泉上。——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常用词组

泉流、泉水、泉下、泉眼、泉源

含恨九泉: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