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韩陵片石的意思

hánlíngpiànshí

韩陵片石



拼音hán líng piàn shí

注音ㄏㄢˊ ㄌ一ㄥˊ ㄆ一ㄢˋ ㄕˊ

解释韩陵:韩陵山,在河南安阳东,北魏温子升撰写寺碑文。比喻少见的好文章。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第六卷:“信曰:‘惟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 0

用法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韩陵片石是中性词。

繁体韓陵片石

近义片石韩陵、寒山片石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án   注音  ㄏㄢˊ   繁体    
部首  韦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FJFH  仓颉  JJQS  郑码  EDBY  四角  45427  结构  左右电码  7281  区位  2611  统一码  97E9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丨一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韩(韓)的拼音:hán(ㄏㄢˊ)  

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⒉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⒊ 姓。

统一码

韩字UNICODE编码U+97E9,10进制: 38889,UTF-32: 000097E9,UTF-8: E9 9F A9。

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韩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韓㙔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fence; surname; Korea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韩的拼音:

h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韦,倝( gàn  )声。从“韦”,取围绕,周匝之义。本义:井垣)

(2) 井上的木栏 [fence]

韩,井垣 也。——《说文》

(3) 古国名 [Han state]

(4) 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山西省韩城县

(5) 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今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

(6) 姓。如:韩彭(韩信、彭越。都是秦末汉初人,刘邦手下主要将领);韩岳(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的并称)

(7) 1897—1910年朝鲜的国名 [old name for Korea],1910年被日本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南半部称“大韩民国”,简称“韩国”

常用词组

韩非、韩非子、韩愈

  拼音  líng   注音  ㄌ一ㄥˊ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BFWT  仓颉  NLGCE  郑码  YBOR  四角  74247  结构  左右电码  7117  区位  3374  统一码  9675  笔顺  フ丨一丨一ノ丶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陵的拼音:líng(ㄌ一ㄥˊ)  

⒈ 大土山:山陵。丘陵。陵谷迁变(简作“陵谷”)。

⒉ 高大的坟墓:陵园。陵墓。陵寝。

⒊ 古同“凌”,侵犯,欺侮。

统一码

陵字UNICODE编码U+9675,10进制: 38517,UTF-32: 00009675,UTF-8: E9 99 B5。

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䧙夌

汉英互译

hill、mausoleum、mound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hill, mound; mausoleu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陵的拼音: lí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 líng  )声。本义:大土山)

(2) 同本义 [high mound]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3) 又

循陵而走。

(4)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丘陵地)

(5) 引申指帝王陵墓 [mausoleum]

乐游原上望昭陵。——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其南陵,其北陵;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筑);陵田(陵墓旁的田地);陵表(墓碑;墓表);陵户(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寝;陵庙

(7) 山,山头 [mountain; top]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孙子·军争》

山无陵,江水为竭。——《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8) 姓。如:陵尹(复姓)

词性变化

陵的拼音: líng  

〈词性:动〉

(1) 升,登 [ascend]

陵重巘。——张衡《西京赋》

(2) 又如:陵云(升上云霄。比喻超尘绝俗或神仙的境界);陵霄(升上云霄。比喻志气高远。通凌云)

(3) 超越,逾越 [surpass]

陵水经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陵忽(超越;欺侮);陵架(超越其上);陵越(超越。也作凌越);凌迈(超越)

(5) 欺侮;欺压 [bully]

在上位,不陵下。——《礼记》

为巡缴所陵。——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见陵之耻。——《战国策·燕策》

修成子仲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加急记·外戚世家》

(6) 又如:陵折(欺压,折辱);陵虐(欺侮虐待。也作凌虐);陵侮(欺侮)

(7) 日渐衰微 [decline]

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汉书·成帝纪》

(8) 又如:陵夷(渐次衰颓。同陵迟);陵弛(渐次衰颓、废弛)

(9) 凌驾 [override]

(宁成)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史记·酷吏列传》

(10) 又如:凌架(凌驾);陵跨(跨越;凌驾)

  拼音  piàn piān   注音  ㄆ一ㄢˋ ㄆ一ㄢ   
部首  片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THGN  仓颉  LLML  郑码  NX  四角  22027  结构  单一电码  3651  区位  3812  统一码  7247  笔顺  ノ丨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片的拼音:piàn(ㄆ一ㄢˋ)  

⒈ 平而薄的物体:卡片。名片。

⒉ 切削成薄的形状:片肉片。

⒊ 少,零星:片段(整体当中的一段)。片刻。片面。片甲不存。

⒋ 指较大地区内划分的较小地区:分片儿开会。

⒌ 〔片假名〕日本文所用的楷书字母。

⒍ 量词,指面积、范围、景象、心意等或成片的东西:两片药。一片新气象。

其他字义

片的拼音:piān(ㄆ一ㄢ)  

⒈ 义同(一),用于“相片儿”、“电影片儿”等。

统一码

片字UNICODE编码U+7247,10进制: 29255,UTF-32: 00007247,UTF-8: E7 89 87。

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arcel、patch、piece、flake、slice

造字法

指事:像劈开的木片

English

slice, splinter, strip; rad. 91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片的拼音: piān  

〈词性:名〉

(1) 指有图像、景物或录有声音的片子 [film](用于口语一部分词)。如:唱片儿;画片儿;相片儿;影片儿

(2) 另见 piàn  

常用词组

片儿、片头、片子

基本词义

片的拼音: piàn  

〈词性:动〉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劈开的木片。本义:劈开树木之类)

(2) 同本义[cut open]

片,判木也,从半木。——《说文》。段注:“谓一分为二之木片。”

(3) 又如:片批(切肉的一种刀法。刀略倾斜,切之使肉成片状)

(4) 用刀将物斜削成扁薄形状 [pare]。如:两只山鸡已经都片出来了,又片了些羊肉片子

词性变化

片的拼音: piàn  

〈词性:名〉

(1) 扁而薄的东西 [a flat,thin piece;slice;flake]

雪片一冬深。——唐· 杜甫《寄杨五桂州谭因州参军段子之任》

(2) 又如:唱片;画片;相片;影片;片石(片状石料);木片;玉兰片;虾片;名片;瓦片;片楮(片纸)

(3) 半;整体中的一小部分或较大地区内划出来的较小地区 [half;part of a place]

片言可以折狱者。——《论语》

(4) 又如:分片包干;片儿会;片简(片断的文字材料);片断(指整体中的一部分);片玉(比喻群贤之一);分片负责;土地连成片;片合(两半相合。指交配)

(5) 花瓣 [petal]。如:花片;牡丹片

(6) 雪花 [snowflake]

密片无声急复迟,纷纷犹胜落花时。——唐· 方干《叙雪寄喻凫》

(7) 词的分段称分片,上段叫“上片”,下段叫“下片”。下一段的开头叫“过片” [section]

片的拼音: piàn  

〈词性:形〉

(1) 单个;单只 [single]。如:片影(一片影子;孤独的身影);片帆(孤舟;一只船);片字(犹只字);片雨(阵雨;局部地区降落的雨);片席(片帆,孤舟)

(2) 微小;微少 [a few;small]

卧此片时醒。——唐· 杜甫《高柟》

(3) 又如:片言折之(用三言两语去说服他);片札(小简,短信);片善(微小的优点);片语(简短的话);片霎(片刻,刹那);片辞(简短的言辞);片鳞半爪(喻事物的极小部分);片句(简短的语句)

(4) 形容极短的时间 [a moment]。如:片晷(片刻。晷,日晷,测日的仪器,借指时间);片晌(片响。很短的时间)

(5) 偏颇;不全面 [one-sided]。如:片记(片面记载,不全面的记载)

片的拼音: piàn  

〈词性:量〉

(1) 形容薄而成片的东西 [tablet]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 李白《望天门山》

(2) 又如:两片安眠药

(3) 延伸的平面或广阔区域(如陆地或水域) [stretch]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4) 又如:印度南部的一片热带农村地区;两河之间的一片森林地带

(5) 如同舞台布景一般的真实的或想象的景物 [scene]。如:一片丰收景象

(6) 另见 piān  

常用词组

片酬、片段、片断、片剂、片甲、片甲不存,片甲无存、片甲不回、片假名、片接寸附、片刻、片面、片面性、片儿会、片儿汤、片时、片头、片瓦无存、片言、片言只语,片言只字,片言一字、片纸只字、片子

  拼音  shí dàn   注音  ㄕˊ ㄉㄢˋ   
部首  石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DGTG  仓颉  MR  郑码  GA  四角  1060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4258  区位  4215  统一码  77F3  笔顺  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石的拼音:shí(ㄕˊ)  

⒈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⒉ 指石刻:金石。

⒊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⒋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⒌ 姓。

其他字义

石的拼音:dàn(ㄉㄢˋ)  

⒈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统一码

石字UNICODE编码U+77F3,10进制: 30707,UTF-32: 000077F3,UTF-8: E7 9F B3。

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䂖䄷鉐

汉英互译

rock、stone、lapis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石的拼音: dàn  

〈词性:量〉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 dan ,Chinese unit of dry measure]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词性: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基本词义

石的拼音: shí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stone]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石髓(钟乳石);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灰布袋(比喻到处生事、惹祸,留下不好影响的人)

(4) 石刻,碑碣 [stone inscription]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6) 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mineral element in medicine]

禁芳草石药。——《素问·腹中论》。注:“石药,英乳也。”

(7) 又如: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8)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Chime stone]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9)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stone needle]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10) “结石”的省称 [calculus]。如:胆石;排石

(11) 姓

词性变化

石的拼音: shí  

〈词性:形〉

(1) 硬;坚固 [solid]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2)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3) 通“硕”。大 [great]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常用词组

石版、石碑、石笔、石壁、石沉大海、石城汤池、石担、石雕、石碓、石墩、石方、石坊、石舫、石膏、石弓、石工、石鼓、石鼓文、石棺、石磙、石灰石、石灰水、石灰岩、石火、石家庄、石匠、石刻、石窟、石块、石蜡、石料、石林、石流、石笼、石锚、石棉、石棉瓦、石墨、石女、石破天惊、石青、石笋、石头、石投大海、石罅、石盐、石印、石英、石英钟、石油、石子儿、石作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