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韩卢逐块的意思

hánzhúkuài

韩卢逐块



拼音hán lú zhú kuài

注音ㄏㄢˊ ㄌㄨˊ ㄓㄨˊ ㄎㄨㄞˋ

解释比喻白费精力。

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王敬初常侍》:“王公曰:师子咬人,韩卢逐块。”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

感情韩卢逐块是中性词。

繁体韓盧逐塊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án   注音  ㄏㄢˊ   繁体    
部首  韦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FJFH  仓颉  JJQS  郑码  EDBY  四角  45427  结构  左右电码  7281  区位  2611  统一码  97E9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丨一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韩(韓)的拼音:hán(ㄏㄢˊ)  

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⒉ 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⒊ 姓。

统一码

韩字UNICODE编码U+97E9,10进制: 38889,UTF-32: 000097E9,UTF-8: E9 9F A9。

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韩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韓㙔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fence; surname; Korea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韩的拼音:

h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韦,倝( gàn  )声。从“韦”,取围绕,周匝之义。本义:井垣)

(2) 井上的木栏 [fence]

韩,井垣 也。——《说文》

(3) 古国名 [Han state]

(4) 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山西省韩城县

(5) 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今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

(6) 姓。如:韩彭(韩信、彭越。都是秦末汉初人,刘邦手下主要将领);韩岳(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的并称)

(7) 1897—1910年朝鲜的国名 [old name for Korea],1910年被日本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南半部称“大韩民国”,简称“韩国”

常用词组

韩非、韩非子、韩愈

  拼音    注音  ㄌㄨˊ   繁体    
部首  卜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HNE  五笔98  HNR  仓颉  YS  郑码  IDXM  四角  21207  结构  上下电码  4151  区位  3412  统一码  5362  笔顺  丨一フ一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卢(盧)的拼音:lú(ㄌㄨˊ)  

⒈ 饭器。

⒉ 黑色:“卢弓一,卢矢百”。

⒊ 古同“垆”,酒家安放盛酒器的土墩子。

⒋ 姓。

统一码

卢字UNICODE编码U+5362,10进制: 21346,UTF-32: 00005362,UTF-8: E5 8D A2。

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卢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cottage, hut; surname; bla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卢的拼音:

  

<名,形>

(1) (形声。甲骨文字形,从皿,虎声。本义:饭器)

(2) 同本义 [a vessel for holding cooked rice]

卢,饭器也。——《说文》

(3) 通“庐”。房屋 [building;house]

君卢屋妾。——《荀子·富国》

(4) 瞳人 [pupil of the eye]

玉女无所眺其清卢兮。——《汉书·扬雄传》

(5) 通“颅”。头盖骨 [skull;cranium]

蹶蹏足以破卢陷匈。——《淮南子·修务》

(6) 〈词性:形〉 黑色 [black]

卢弓一。——《书·文侯之命》

是犹绁韩卢而责之获也。——《汉书·王莽传下》。师古曰:“韩卢,古 韩国之名犬也。黑色曰卢。”

卢奴城内西北隅有水,渊而不流,…水色正黑,俗名曰‘黑水池’。水黑曰卢,不流曰奴,故此城藉水以取名矣。——《水经注·滱水》

上九。与荼有守,辞于卢首不殆。——汉· 扬雄《太玄经》。 范望注:荼,白也;卢,黑也。

于是乎卢橘夏熟。——《史记·司马相如传》

(7) 又如:卢弓;卢矢;卢瞳(黑眼珠);卢狗(即韩卢。战国时韩国良犬);卢猎(即卢鹊);卢鹊(古代良犬韩卢、宋鹊的并称。亦泛指良犬);卢卢(呼犬声)

(8) 姓

常用词组

卢比、卢布、卢沟桥、卢橘、卢延让

  拼音  zhú   注音  ㄓㄨˊ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EPI  五笔98  GEPI  仓颉  YMSO  郑码  GQW  四角  31303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32  区位  5480  统一码  9010  笔顺  一ノフノノ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逐的拼音:zhú(ㄓㄨˊ)  

⒈ 强迫离开:逐客令。放逐。驱逐。

⒉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逐步。逐个。逐渐。逐年。逐一。

⒊ 追赶:逐鹿(喻争夺天下)。角(jué  )逐(争相取胜)。追逐。笑逐颜开。

统一码

逐字UNICODE编码U+9010,10进制: 36880,UTF-32: 00009010,UTF-8: E9 80 90。

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ase、drive out、expel、pursue

造字法

会意:从辶、从豕

English

chase, expel; one by o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逐的拼音: zhú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脚)在豕等动物后面追逐的样子。“止”小篆改从辵( chuò  )。本义:追赶)

(2) 同本义 (含有使追赶对象离开或消灭的意思) [chase;pursue]

逐,追也。——《说文》

丧马勿逐。——《易·暌》

良马逐。——《易·大畜》

乘白龟兮逐文鱼。——《楚辞·河伯》

遂逐齐师。——《左传·左公十年》

孺卿逐捕。——《汉书·李广苏建传》

简子怒,驱车逐之。—— 马中锡

中山狼传》

噪而相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急逐弗失。——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逐逐(追逐;急于得利);逐驾(追随尊驾;跟随君主左右);逐胜(乘胜追击敌人);逐射(骑马追射以赌输赢);逐利(追逐利润);逐兔(追逐兔子。比喻争夺帝位)

(4) 驱逐 [expel;drive out;chase]

文公逐 卫侯而立 叔武。——《公羊传》

去年为尔逐黄雀,雨多屋漏泥土落。——唐· 冯著《燕衔泥》

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李斯《谏逐客书》

(5) 又如:逐夫(被拼斥、放逐的人);逐客(驱逐由外国来本国游说或做官的人;指被朝廷贬谪外放的人;赶走来访的客人)

(6) 放逐;流放 [exile]

信非吾罪而弃逐合,何日夜而忘之?——《楚辞·九章·哀郢》

后先生盖千祀兮,余逐而浮湘。——柳宗元《吊屈原赋》

(7) 又如:逐迁(放逐贬谪)

(8) 竞争 [compete]

遂于计谋。——《韩非子·五蠹》

(9) 又如:逐兔(比喻争天下);逐势(竞逐权势);逐走(赛跑);逐争(争夺)

(10) 追求 [seek]

任君逐利轻汇海,莫把风涛似妾轻。——唐· 刘得仁《贾妇怨》

逐利之情。——清· 黄宗羲《原君》

(11) 又如:逐奇(追求新奇);逐文(追求辞藻文采);逐名趋势(追求名声和权势);逐利(求取好处)

(12) 流荡 [roam about]

故《风》之所以为不逐者,取是以节之也。——《荀子》

(13) 随,跟随 [follow]

逐流牵荇叶,沿岸摘芦苗。——唐· 储光羲《江南曲》

凉逐之生。——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14) 又如:逐便(乘便,顺便);逐时(随时);逐队(随众而行);逐群(随群)

词性变化

逐的拼音: zhú  

〈词性:副〉

依次,按顺序 [one by one;in order]。如:逐步;逐个;逐年;逐日;逐一(一个一个地,逐个);逐句(按句子次序,一句一句地);逐字(一字一字地)

常用词组

逐北、逐步、逐趁、逐臭、逐处、逐队、逐个、逐寒开窍、逐渐、逐客令、逐鹿、逐年、逐日、逐条、逐一、逐字、逐字逐句

  拼音  kuài   注音  ㄎㄨㄞˋ   繁体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NWY  仓颉  GDK  郑码  BXGD  四角  45180  结构  左右电码  1040  区位  3173  统一码  5757  笔顺  一丨一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块(塊)的拼音:kuài(ㄎㄨㄞˋ)  

⒈ 成疙瘩或成团的东西:土块儿。

⒉ 量词,用于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一块地。两块糖。

⒊ 量词,用于银币或纸币,等于“圆”:一块钱。

统一码

块字UNICODE编码U+5757,10进制: 22359,UTF-32: 00005757,UTF-8: E5 9D 97。

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块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塊凷墤㙕

汉英互译

agglomeration、block、cake、clump、dollop、loaf、mass、piece、steatite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piece, lump; doll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块的拼音:

kuài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鬼声。字本作“凷”,是个会意字,表示土块装在筐器之中。后来写作“塊”,变成了形声字,现在简化为“块”。本义:土块)

(2) 同本义 [lump of earth]

凷,墣也。从土,一屈象形。——《说文》。张舜徽注:“凵象盛土之器,而土在其中也。”

凷,坚土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寝苫枕块。——《仪礼·丧服传》。释文:“土也。”

大块噫气。——《庄子·齐物论》

大块禀群生。——《文选 ·张华诗》。注:“谓地也。”

石块丛起则历。——《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块阜(小土丘);块苏(土块和草堆。比喻卑微);块山(土墙)

(4) 成块的东西 [piece;lump;chunk;block]。如:把肉切成块;块子(成块状的形体);块聚(凝结成块)

(5) 郁结的心思 [pented-up]。如:块磊(比喻郁结在胸中的愁闷或气愤)

词性变化

块的拼音:

kuài  

〈词性:量〉

(1) 整体的一部分 [piece;lump;cube]

人运大石一块。——清· 邵长衡《青门剩稿》

(2) 又如:一块布;一块石头;一块煤;一块方糖;一块肥皂;一块冰砖

(3) 中国基本货币单位 [yuan]。如:三块钱

块的拼音:

kuài  

〈词性:形〉

(1) 孤独;孑然 [lonely]

块然独立天地间。——《荀子·性恶》

块然独立,则哀愤两集。——刘琨《答卢谌书》

(2) 又如;块坐(独坐);块然(孤独;安适自得的样子);块独(孤独)

常用词组

块根、块规、块茎、块垒、块煤、块儿、块儿八毛、块体、块头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