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áo wú gù lǜ
注音ㄏㄠˊ ㄨˊ ㄍㄨˋ ㄌㄩˋ
解释丝毫没有后顾之忧。
出处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使我们的红军毫无顾虑地在将来顺利的条件下去打南昌,打九江。”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感情毫无顾虑是中性词。
繁体毫無顧慮
近义毫无顾忌
反义瞻前顾后、顾虑重重
英语let it all hang ou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毫的拼音:háo(ㄏㄠˊ)
⒈ 细长而尖的毛:毫毛。毫发(fā )。毫末(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丝毫。
⒉ 指毛笔:挥毫。毫素。
⒊ 中国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绳:头毫。二毫。
⒋ 中国市制计量单位,十毫等于一厘(长度、地积、重量单位);一百平方毫等于一平方厘(面积单位)。
⒌ 方言,货币单位,角、毛。
⒍ 数量极少,一点儿(限用于否定式):毫不费力。毫无二致。
⒎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毫米(公制长度单位,“米”的千分之一。)
毫字UNICODE编码U+6BEB,10进制: 27627,UTF-32: 00006BEB,UTF-8: E6 AF AB。
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毫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乚
fine long hair、in the least、milli -、writing brush
会意
fine hair; measure of length
详细解释◎ 毫的拼音: háo
〈词性:名〉
(1) (毫为豪的俗字。形声。从毛,高省声。本义:长而尖的毛)
(2) 同本义 [fine,long hair]
未成毫狗。——《尔雅·释畜》
(3) 又如:毫光(如毫毛的光芒 );毫芒(毫毛的细尖);毫黍(毫毛与黍粒。比喻极微小);毫眉(老年人的眉毛。因其毛长,故称)
(4) 毛笔的头部;毛笔 [writing brush]
(5) 又如:毫端(毛笔笔尖);毫笺(毛笔和精美的纸张);毫管(指毛笔);毫墨(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6) 比喻极细小的东西,细微 [whit]
明足以察秋毫之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锐思于毫芒之内。——班固《答宾戏》
(7) 又如:毫分(比喻极细微);毫忽(一点点儿。十忽为丝,十丝为毫,十毫为厘);毫厘不爽(一点儿也不差);毫芥(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8) 单位名 [hao]
(9) 长度单位,等于千分之一寸或1/30毫米
(10) 重量单位,等于千分之一钱或0.005克
(11) 〈词性:方〉∶银元一角称为一毫 [a dime]
◎ 毫的拼音: háo
〈词性:副〉
完全 [completely;absolutely;at all] ——与不、无连用在名词、动词前表示一点儿也不。如:毫无倦意;毫不足怪
◎ 毫的拼音: háo
〈词性:前缀〉
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表示该量的千分之一 [milli-]。如:毫米;毫升
毫安、毫巴、毫不、毫发、毫克、毫厘、毫毛、毫米、毫米汞柱、毫升、毫无顾忌、毫无二致、毫无疑问、毫针
无(無)的拼音:wú(ㄨˊ)
⒈ 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无字UNICODE编码U+65E0,10进制: 26080,UTF-32: 000065E0,UTF-8: E6 97 A0。
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无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無㷻
naught、nonexistence、nothing、nothing、without、zero
有
会意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详细解释◎ 无的拼音:
(1) 無 mó
(2) ——“南无”( nāmó ):佛教用语,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
(3) 另见 wú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sing and dance]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nihility]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动〉
(1) 没有,跟“有”相对 [not have;there is not]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副〉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not]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don't]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no,not]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need not;not have to;be not worth]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mó (南无)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词性:代〉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nothing]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 无的拼音:
無 wú
<连>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regardless of]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 无的拼音:
無 wú
<语气词>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无把握、无保留、无比、无边、无边无际、无病呻吟、无病自灸、无补、无猜、无产阶级、无常、无偿、无成、无耻、无出其右、无从、无大无小、无道、无敌、无底洞、无地自容、无的放矢、无冬无夏、无动于衷、无独有偶、无毒不丈夫、无度、无端、无恶不作、无法、无法无天、无方、无妨、无非、无干、无告、无根据、无功、无功受禄、无辜、无故、无怪,无怪乎、无关、无关宏旨、无关紧要、无关痛痒、无害、无何、无恒、无华、无机、无机化学、无稽、无稽之谈、无及、无疾而终、无几、无计可施、无际、无济、无济于事、无价之宝、无价值、无坚不摧、无间、无疆、无节制、无尽、无尽无休、无精打采、无拘束、无拘无束、无可比拟、无可不可、无可非难、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无可讳言、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无不可、无可言状、无可争辩、无可置疑、无孔不入、无愧、无赖、无礼、无俚、无理、无理取闹、无理数、无力、无量、无聊、无聊赖、无路可走、无虑、无论、无论何时、无论如何、无米之炊、无名、无名氏、无名帖,无名帖儿、无名小卒、无名英雄、无名指、无明火、无乃、无奈、无奈何、无奈我何、无能、无能为力、无能之辈、无宁、无匹、无期徒刑、无奇不有、无气无力、无前、无情、无穷、无穷大、无穷尽、无穷无尽、无穷小、无趣、无缺、无人不知、无人问津、无任、无日、无日无夜、无如、无容置疑、无色、无伤大雅、无上、无神论、无声、无声无臭、无时无刻、无始无终、无视、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忙、无事生非、无殊、无数、无双、无私、无私无畏、无私有弊、无似、无算、无损、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至、无所措手足、无所忌讳、无所事事、无所适从、无所畏惧、无所谓、无所需求、无所用心、无所作为、无条件、无头案、无头告示、无往不利、无往不胜、无望、无微不至、无为、无味、无畏、无谓、无闻、无我、无…无…、无物、无误、无隙可乘、无暇、无瑕、无瑕可击、无限、无线电、无线电台、无相干、无效、无邪、无懈可击、无心、无行、无形、无形中,无形之中、无须,无须乎、无涯、无烟煤、无恙、无业、无业游民、无一不知、无遗、无疑、无已、无以、无以复加、无异、无亦、无抑制、无益、无意、无意识、无射、无垠、无影无踪、无庸、无用、无忧无虑、无由、无有、无余、无与伦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缘、无缘无故、无援、无知、无止境、无中生有、无着、无资格、无足轻重、无罪
顾(顧)的拼音:gù(ㄍㄨˋ)
⒈ 回头看,泛指看:顾眄。顾名思义。回顾。
⒉ 照管,注意:顾及。顾忌。顾虑。顾念。顾恤。顾全。顾问。顾惜。兼顾。
⒊ 商店或服务行业称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的:顾客。惠顾。主顾。
⒋ 拜访:三顾茅庐。
⒌ 文言连词,但、但看:“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耳”。
⒍ 文言连词,反而、却:“足反居上,首顾居下。”
⒎ 古同“雇”,酬。
⒏ 姓。
顾字UNICODE编码U+987E,10进制: 39038,UTF-32: 0000987E,UTF-8: E9 A1 BE。
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顧
attend to、call on、considering、look at、turn around and look at
瞅、观、看、瞥、瞧、视、望、瞻、瞻
形声:从页、厄声
详细解释◎ 顾的拼音:
顧 gù
〈词性:动〉
(1) (形声。从页( xié ),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2) 同本义 [turn round and look at;look back]
顾,环视也。——《说文》
顾见汉骑 司马吕马童。——《史记·项羽本纪》
顾瞻周道。——《诗·桧风·匪风》
眷言顾之,潸焉出涕。——《诗·小雅·大东》
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论语·乡党》
庄子持竿不顾。——《庄子·秋水》
友人惭,不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
荆轲顾笑 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战国策·燕策》
(3) 又如:顾瞻(回首环视;眷顾;关照);顾盼生辉(一回首,一注目,都有无限光彩。比喻眉目传神);顾返(回头,回家);顾笑(回头而笑);顾望(回视,观望。有谦让、畏忌或踌躇不前的意思)
(4) 观看,瞧 [look]
顾我则笑。——《诗·邶风·终风》
惠顾前好。——《左传·宣公十二年》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5) 又如:四顾无人;相顾一笑;顾观(观看);顾眺(眺望,远望);顾影惭形(看着身影,心感内疚)
(6) 访问,拜访 [call on]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7) 又如:光顾;枉顾;三顾茅庐;顾聘(拜访聘请);顾访(探视访问);顾临(过访)
(8) 照顾,关怀 [take care of]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不顾思义。——《汉书·李广苏建传》
(9) 又如:顾睦(照顾);顾揽(照管);顾管(照顾,照管);顾报(顾念报答)
(10) 眷念,顾及 [think fondly of]
屈平既嫉之,虽流放,眷顾 楚国,系心 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11) 又如:顾惯(顾念);顾哀(眷念哀怜);顾思(眷顾思念);顾重(顾念重视)
(12) 反省 [self-question]。如:顾省(省察);顾愆(反省自己的过失)
(13) 顾虑;考虚 [scruple;hisitate]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纪》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
(14) 如:顾畏(顾虑畏惧);顾惮(顾忌);顾累(忧虑麻烦);顾忧(操心)
(15) 通“雇”。出钱请人做事 [hire; imploy]
天下女徒已论,归家,顾山钱月三百。——《汉书·平帝纪》
如此使用民财以顾其功。——《汉书·晁错传》
(16) 又如:顾倩(雇用);顾募(雇佣征募);顾唤(雇请)
◎ 顾的拼音:
顧 gù
〈词性:名〉
商店称来买货的人 [patronage]。如:惠顾;主顾;顾客
◎ 顾的拼音:
顧 gù
〈词性:副〉
(1) 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而”、“不过” [only]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史记·魏公子列传》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战国策·燕策》
(2) 反而,却 [on the contrary]
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战国策·秦策一》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3) 又如:顾荷(反而受到[恩惠])
顾此失彼、顾复之恩、顾及、顾忌、顾家、顾客、顾怜、顾虑、顾眄、顾名思义、顾命、顾命、顾念、顾盼、顾盼自雄、顾全、顾全大局、顾视、顾玩、顾问、顾问、顾惜、顾恤、顾影自怜、顾主
虑(慮)的拼音:lǜ(ㄌㄩˋ)
⒈ 思考:考虑。思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⒉ 担忧:顾虑。忧虑。不足为虑。
虑字UNICODE编码U+8651,10进制: 34385,UTF-32: 00008651,UTF-8: E8 99 91。
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慮
consider
形声
be concerned, worry about
详细解释◎ 虑的拼音:
慮 lǜ
〈词性:动〉
(1) (形声。从思,虍( hū )声。本义:思虑,谋划)
(2) 同本义 [consider reflect on;think over]
虑,谋思也。——《说文》
非士无与虑国。——《墨子·亲士》
弗虑弗图。——《诗·小雅·雨无止》
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荀子·礼论》
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深谋远虑。——汉· 贾谊《过秦论》
足下更虑之。——《战国策·燕策》
(3) 又如:考虑(思索问题,以便做出决定);虑尽(谋划穷尽);虑佚(思虑放荡失当);虑事多暗(考虑事情不明);虑思(思虑,考虑);虑计(思虑筹划)
(4) 用绳结缀 [knot]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庄子·逍遥游》
(5) 忧虑 [worry]
虑人逼取。——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将军勿虑。——《资治通鉴》
虑患之具。——苏轼《教战守》
虑戚吾心。——清· 袁枚《祭妹文》
(6) 又如:不足为虑;虑恐(忧虑);虑难(忧虑灾难);虑患(忧虑祸患);虑忆(忧虑,挂念)
(7) 审察,讯察 [try]
大理寺掌折狱详刑,凡罪系者五日一虑。——《唐书·百官志》
(8) 又如:虑免(讯察赦免);虑问(对囚犯进行审问);虑囚(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
◎ 虑的拼音:
慮 lǜ
〈词性:名〉
思想;意念 [idea;thought]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出师表》
衡于虑。——《孟子·告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