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áo zhú āi sī
注音ㄏㄠˊ ㄓㄨˊ ㄞ ㄙ
解释指管弦乐。
出处宋·陆游《东津》诗:“打鱼斫脍修故事,豪竹哀丝奉欢乐。”
例子想当年那种门卷珠帘,河泊画舫,豪竹哀丝,玉软香温的旖旎风光,不知迷醉了多少王孙公子。石三友《金陵野史·武定桥边》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音乐等。
感情豪竹哀丝是中性词。
繁体豪竹哀絲
近义豪管哀弦
动物生肖牛,虎,蛇
豪的拼音:háo(ㄏㄠˊ)
⒈ 具有杰出才能的人:豪杰。英豪。文豪。自豪。
⒉ 气魄大,直爽痛快,没有拘束的:豪放。豪爽。豪迈。豪气。豪情。豪兴(xìng )。豪举。豪语。豪华。
⒊ 强横的,有特殊势力的:豪强。豪门。豪族。豪绅。巧取豪夺。
⒋ 古同“毫”,极小。
豪字UNICODE编码U+8C6A,10进制: 35946,UTF-32: 00008C6A,UTF-8: E8 B1 AA。
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嚎儫
a person of extraordinary powers、bold and unconstrained、unrestrained
形声:从豕、高省声
brave, heroic, chivalrous
详细解释◎ 豪的拼音: háo
〈词性:名〉
(1) (形声。从豕( shǐ ),猪,高省声。本义:豪猪)
(2) 同本义 [porcupine]。哺乳动物,全身黑色,自肩部以后长着许多长而硬的棘毛。棘毛如刺,黑白相间。穴居,昼伏夜出。也称箭猪
豪,豪豕鬣如笔管者,出南郡。——《说文》。俗字作“毫”。
鹿台之山,其兽多白豪。——《山海经·西山经》
豪,猪也。——《玉篇》
(3) 又如:豪毛(豪猪身上的长而末端尖细的毛);豪豨(豪彘。豪猪)
(4) 通“毫”。动物长而细的毛 [long,small hair]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庄子·齐物论》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庄子·秋水》
百姓有非理者如豪末。——《荀子·王霸》
察分秋豪。——《淮南子·修务》
豪羊。——《穆天子传》。注:“似髦牛,又豪马、豪牛。注:“豪犹髭也。”
病有在毫毛腠理之间。——《素问·刺要论》。注:“毛之长者曰豪。”
(5) 又如:豪羊(传说中的一种长毛羊);豪眉(长眉;浓眉);豪马(传说中的一种四脚的关节处都有长毛的马);豪发(毫毛和头发)。亦借指毛笔。豪芒(笔锋);豪素(笔和纸。借指诗文著作);豪翰(毛笔);豪锥(指纤锋细管笔);豪缣(笔和纸)。又比喻极细微
若差之豪龞。——《礼记·经解》
(6) 又如:豪分(比喻细微之物);豪末(毫毛的末端,喻细微之物);豪芒(比喻极细微)。重量或长度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
齐言行,不失豪釐。——《荀子·儒效》
一釐九豪。——《新莽量铭·律嘉量升》
(7) 又如:豪釐( lí )(一毫一厘。形容数量极少。釐,通“厘”);豪厘(一毫一厘。形容很少的数量)
(8) 具有高超才能与品德的人 [person of extraordinary ability]
德千人者谓之豪。——《鹖冠子·博选》
百人者谓之豪。——《淮南子·泰族》
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欢解。——《史记·游侠列传》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豪雄(英雄豪杰);豪俊(才智、勇力出众的人);英豪;文豪;豪彦(才智过人之士);豪烈(刚正有为、勇于任事的人)
(10) 统帅;首领 [commander in chief]。如:豪大(主帅。古时部落的首领);豪帅(首领。旧时多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豪酋(酋长;首领)
(11) 英雄 [hero]
三蜀之豪,时来时往。—— 左思《蜀都赋》
(12) 旧指有钱有势或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 [person of extraordinary powers or endowments]
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柳宗元《童区寄传》
(13) 又如:土豪;豪士;豪奴(依仗主人权势横行不法的奴仆);豪党(地方上有势力而结党横行乡里的人);豪子(豪家子弟)
(14) 通“濠”。如:豪濮(古代濠水和濮水的并称。庄子曾游于濠,钓于濮,因以借指隐者的居处)
(15) 山名。即崤 [the Hao mountain]
(16) 姓。宋代有豪彦
◎ 豪的拼音: háo
〈词性:形〉
(1) 巨大的,势力强大的 [powerful and rich]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汉书·食货志》
(2) 又如:豪姓;豪客
(3) 强横 [despotic;bullying]
豪贼劫持。——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计杀二贼。
骄豪而多怨。——宋· 苏轼《教战守》
豪有力者。——《明史》
(4) 又如:豪猾(强横而不驯服);豪奸(强横邪恶);豪吞(强横地侵占);豪武(强横勇武)
(5) 豪放,豪迈;气度宽广、不拘小节 [bold and unconstrained;forthright]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豪纵(豪放不羁;强横放纵);豪放不羁(意气奔放,不受束缚);豪士(豪放任侠之士);豪上(豪爽,无拘束);豪句(豪放的诗文)
(7) 形容声音响亮 [loud]。如:豪嘈(声音雄壮高亢);豪叫(特指高声吟诵);豪矢(响箭。发射时箭未到而声先至。比喻事物的开端或先行者);豪竹(竹制的大管乐器,音调嘹亮昂扬);豪歌(高歌)
(8) 奢侈;豪华 [luxurious;extravagant]
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功业大……
(9) ——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0) 又如:豪荡(任侠而不拘礼法);豪俊(豪华美丽);豪宴(豪奢的宴席);豪忲(过度奢侈、浪费);豪恣(放肆、蛮横)
豪夺、豪放、豪富、豪贵、豪横、豪横、豪华、豪猾、豪家、豪杰、豪举、豪俊、豪客、豪阔、豪迈、豪门、豪民、豪气、豪强、豪情壮志、豪商、豪奢、豪绅、豪爽、豪侠、豪兴、豪言空话、豪言壮语、豪饮、豪右、豪猪、豪壮、豪族
竹的拼音:zhú(ㄓㄨˊ)
⒈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⒉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⒊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⒋ 姓。
竹字UNICODE编码U+7AF9,10进制: 31481,UTF-32: 00007AF9,UTF-8: E7 AB B9。
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amboo
象形:像竹形
bamboo; flute; KangXi radical 118
详细解释◎ 竹的拼音: zhú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 同本义 [bamboo]。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3)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4) 竹简 [bamboo slip]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5)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6)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bamboo flute]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8) 竹林 [bamboo forest]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竹板书、竹编、竹鞭、竹笛、竹筏、竹行、竹简、竹篮打水、竹篮打水一场空、竹帘、竹林、竹楼、竹马、竹蔑、竹牌、竹器、竹琴、竹笋、竹滕、竹筒、竹西、竹叶青、竹芋、竹纸
哀的拼音:āi(ㄞ)
⒈ 悲痛:悲哀。哀求。哀叹。哀鸣。哀思。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哀艳(诗文凄测动人而华丽)。
⒉ 悼念:哀悼。默哀。
⒊ 旧时称死去母亲:哀子(a.母丧而父存;b.古称居父母丧的人)。
哀字UNICODE编码U+54C0,10进制: 21696,UTF-32: 000054C0,UTF-8: E5 93 80。
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grief、mourning、pity、sorrow
悲、乐
形声:从口、衣声
sad, mournful, pitiful; pity
详细解释◎ 哀的拼音: āi
〈词性:形〉
(1)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2) 同本义 [grieved;sorrowful]
哀,闵也。——《说文》
哀,痛也。——《广雅》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
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注:“伤也。”
呜呼哀哉。——《柳敏碑》
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礼记·檀弓》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哀咜(悲哀叹息);哀诏(皇上驾崩后,新君通告全国的文书);哀哉(表示悲伤或痛惜的感叹词);哀毁骨立(形容对父母的故去非常悲哀,以致瘦得皮包骨了)
(4) 形容声音凄清尖锐 [desolate]
杜鹃啼血猿哀鸣。——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哀弦(悲凉的弦乐声);哀笳(悲凉的胡笳声);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
◎ 哀的拼音: āi
〈词性:动〉
(1) 同情,怜悯 [pity;sympathize with]
君将哀而生之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穆天子传》 。
(2) 又如:哀恕(同情宽恕)
(3) 慰问;哀悼 [express sympathy and solicitude for;mourn or grieve for the deceased]
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4) 又如:哀文(哀辞)
(5) 哀求 [supplicate;beg]
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聊斋志异·妖术》。
(6) 又如:哀请(哀告,哀求;苦苦请求);哀祈(哀求)
(7) 通“爱”。爱护 [care for;cherish]
国虽弱,令必敬以哀。——《管子·侈靡》
各哀其所生。——《淮南子·说山》
见与之友,几于不亲;见哀之交,几于不结。——《管子·形势》
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吕氏春秋·报更》
(8) 哀叹 [bemoan;bewail]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词性:名〉
姓
哀兵必胜、哀愁、哀辞、哀悼、哀悼、哀而不伤、哀告、哀号、哀鸿遍野、哀家、哀矜、哀怜,哀悯、哀戚、哀启、哀求、哀劝、哀荣、哀伤、哀思、哀叹、哀艳、哀怨、哀乐、哀子
丝(絲)的拼音:sī(ㄙ)
⒈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丝。丝绸。缂(kè)丝(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⒉ 像丝的东西:铁丝。菌丝。肉丝。游丝。
⒊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⒋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丝不差。 一丝笑容。
⒌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丝。愁丝。
⒍ 指弦乐器: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丝字UNICODE编码U+4E1D,10进制: 19997,UTF-32: 00004E1D,UTF-8: E4 B8 9D。
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絲
a threadlike thing、silk、thread
会意
silk; fine thread; wire; strings
详细解释◎ 丝的拼音:
絲 sī
〈词性:名〉
(1) (会意。从二糸。糸( mì ),细丝。本义:蚕丝)
(2) 同本义 [silk]
丝,蚕所吐也。——《说文》。段注:“凡蚕者为丝、麻者为缕。”
素丝五总。——《诗·召南·羔羊》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谓弦也。”——《礼记·乐记》
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史记·货殖列传序》
此织生于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唐· 白居易《重赋》
(3) 又如:丝棉;丝网;丝缰(丝制的马缰绳);丝人(治理蚕丝纺织绸布的人);丝布(蚕丝与麻、葛混制而成的布);丝妇(养蚕治丝的妇女);丝子(蚕丝);丝行(买卖生丝的商行);丝庄(旧时在华商与洋商间经营生丝贸易的中间商)
(4) 泛指纤细如丝的东西 [a threadlike thing;filament]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唐· 张敬忠《边词》
(5) 又如:藕丝(莲藕切开后连于两断之间的丝状物);丝柳(细柔如丝的柳条);丝条(纤细的枝条);丝雨(如丝的小雨。俗称“毛毛雨”);丝状(矿物学名,指一种矿物具有丝状的结晶);丝泪(形容泪下如丝);丝络(连续不断);丝网(细密如丝之物所交织而成的网);丝纶(钓鱼用的丝线);丝发(形容头发光泽柔细,如丝一样)
(6) 线 [thread]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乐府诗集·陌上桑》
(7) 又如:丝鞭(用丝线裹制的软鞭。古代招亲,男女双方递送丝鞭,表示缔结良缘);丝络(丝线制成的网状装饰物);丝缕(蚕丝、线缕之类的统称)
(8) 丝织品 [silks]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丝纶(皇帝的诏书);丝枲(丝麻织物。泛指布匹绸缎。枲:大麻的雄株);丝衣(丝绸衣服);丝末(古代覆盖在车轼上的丝织帷席);丝帛(丝与丝状物的总称);丝履(以丝织品制成的鞋);丝鞭(丝制的马鞭);丝罗(丝织物名。质地轻软,透气透光性能较好)
(10) 八音之一。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 [stringed instrument]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玉台新咏·王融咏琵琶》
(11) 又如:丝抹(古代御宴之乐,先演奏丝乐,然后众乐皆作,演者因称为丝抹);丝簧(弦管乐器);丝镛(泛指琴瑟钟磬之类的乐器);丝竹会(有丝竹弹奏以助兴的聚会);丝桐(琴,古代制琴多用桐木,练丝为弦,故称之);丝管(琴瑟、箫、管类乐器);丝篁(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丝竹和鸣(音乐演奏的声音非常和谐)
(12) 喻指白发 [white hairs]。如:镜中丝(镜中照出之白发);鬓丝(两鬓的白发)
(13) 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bit]
见客卧地上,烛之死,然心下丝丝有动气。——《聊斋志异·尸变》
(14) 又如:丝丝两气(形容呼吸微弱,气息奄奄);丝麻线儿(些微私弊);丝肠(指细柔的肠子);一丝不差;丝毫不差;一丝风;丝发(丝与发,比喻极细微)
(15) 瞬息即逝的、通常仅勉强可以发觉的数量或迹象 [trace]。如:一丝笑意;她脸上没有一丝笑容
(16) 一段或一根蛛丝 [gossamer]。如:游丝
(17) 纠缠在一起的东西,一团糟 [skein]。如:愁丝
◎ 丝的拼音:
絲 sī
〈词性:动〉
(1) 缫丝;纺丝 [spin]
男谷女丝行复歌。——杜甫《蚕谷行》
(2) 又如:丝车(人力或机动的缫丝机具);丝枲(指缫丝织麻之事);丝绝(指丝织之绝技)
◎ 丝的拼音:
絲 sī
〈词性:量〉
(1) 一种计算长度、容量和重量的微小单位
(2) 长度或重量的微量。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至于分粟叅黍量丝数龠,实以仰禀圣规,详参神恩。——北周· 庾信《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
(3) 表示极小或极少的量 [ si ,a unit of length,volume or weight]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厘、毫、丝、忽。如:丝忽(形容极小或极少)
丝虫、丝虫病、丝绸、丝绸之路、丝带、丝糕、丝瓜、丝光、丝毫、丝绵、丝绒、丝丝入扣、丝弦、丝线、丝芯、丝织品、丝锥、丝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