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è diào táo mǔ
注音ㄏㄜˋ ㄉ一ㄠˋ ㄊㄠˊ ㄇㄨˇ
解释白鹤吊唁陶侃之母。指吊丧。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忽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仪服鲜异,知非常人,遣随视之,但见双鹤冲天而去。”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吊丧。
感情鹤吊陶母是中性词。
繁体鶴弔陶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鹤(鶴)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鸟类的一属,全身白色或灰色,生活在水边,吃鱼、昆虫或植物:鹤立。鹤发(fà )。鹤寿。鹤驾。鹤长凫短。
鹤字UNICODE编码U+9E64,10进制: 40548,UTF-32: 00009E64,UTF-8: E9 B9 A4。
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鹤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鶴靍寉䳽
crane
形声
crane; Grus species (various)
详细解释◎ 鹤的拼音:
鶴 hè
〈词性:名〉
(1) (形声。从鸟,隺( hè )声。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同本义 [crane],包括一小组体高的涉禽,外形如鹭但构造较接近于秧鸡,通常大于鹭,与鹭不同的是有分裂的颅骨,羽毛更紧密,部分秃顶,嘴较钝并在近中央处有较大鼻孔,后趾向上抬起
鹤,似鹄长喙。——《广韵》
鹤鸣于九皋。——《诗·小雅·鹤鸣》
腾群鹤于瑶光。——《楚辞·刘向·九叹·远游》
(2) 又如:鹤音(鹤鸣声);鹤侣(鹤的伴侣);鹤唳(鹤鸣);鹤胫(鹤的小腿);鹤语(鹤的叫声)
◎ 鹤的拼音:
鶴 hè
〈词性:形〉
比喻白色 [white]。如:鹤发(白发,发白如鹤羽);鹤素(白鹤);鹤首(白头);鹤发松姿(白头松姿。形容人虽老犹健)
鹤发童颜、鹤立鸡群
吊的拼音:diào(ㄉ一ㄠˋ)
⒈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吊丧。吊孝。吊唁。凭吊。
⒉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吊。
⒊ 悬挂:上吊(自缢)。吊灯。
⒋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吊皮袄。
⒌ 提取,收回:吊销执照。
⒍ 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吊字UNICODE编码U+540A,10进制: 21514,UTF-32: 0000540A,UTF-8: E5 90 8A。
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吊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釣弔
condole、sympathy、condolence、suspend
象形
condole, mourn, pity; hang
详细解释◎ 吊的拼音:
弔 diào
〈词性:动〉
(1)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 zēng )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2) 同本义 [mourn]
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说文》
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礼记·曲礼》
敬吊先生。——贾谊《吊屈原赋》
(3) 又如:吊纸(在死者灵前烧纸吊祭);吊问(吊念死者,慰问生者);吊死(吊慰死者;自缢而死);吊祠(吊唁祭祀)
(4) 引申为慰问 [condole]
人皆吊之。——《淮南子·人间训》
有君不弔。——《左传·襄公十四年》。注:“恤也。”
肃请得奉命吊 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资治通鉴》
(5) 又如:吊民(慰问遭受不幸的人);吊伐(吊民伐罪。慰问穷苦的人);吊恤(安慰抚恤);吊水(慰问水灾的受害者);吊临(灵前哭吊,吊唁)
(6) 凭吊;伤怀往事 [visit…and ponder]。如:吊悼(凭吊、悼惜);吊古
(7) 悬挂 [hang]。如:吊闼(可以吊起的窗扇或门扇。闼:小门);吊挂(一种悬挂起来供欣赏的陈列品);吊猴(耍滑,捣蛋)
(8) 在牌戏中 [用特殊的一张或一组牌] 迫使对手方出牌 [draw]。如:接连吊三圈主牌。如:吊主
(9) 求取 [seek for]。如:吊名
(10) 提取 [draw out]
即于狱中吊出秋公,立时释放。——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11) 又如:吊案(提取案卷);吊卷(提取文卷);吊查(提取查阅)
(12) 通“掉”。落下[fall]
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老残游记》
(13) 又如:吊了稍(吊稍。指没了钱,银子用完了);吊下(掉下);吊谎(掉谎。说谎)
◎ 吊的拼音: diào
〈词性:形〉
(1) 哀伤,悲悯 [sad]
中心吊兮。——《诗·桧风·匪风》
(2) 又如:吊影(独居无伴,对影自怜)
(3) 善;良好 [good]
无敢不吊。——《书·费誓》
不吊昊天。——《诗·小雅·节南山》
昊天不吊。——《左传·哀公十六年》
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左传·昭公二六年》
◎ 吊的拼音: diào
〈词性:量〉
中国过去的小铜钱单位,中间有一方孔,正常地可由中央或各省政府发行 [a string of (cash)]。如:一千文为一吊
吊膀子、吊鼻子、吊车、吊窗、吊床、吊打、吊灯、吊斗、吊斗、吊儿郎当、吊杆、吊杠、吊钩、吊钩、吊古、吊古寻幽、吊挂、吊环、吊祭、吊卷、吊颈、吊客、吊兰、吊楼、吊眉、吊门、吊民伐罪、吊铺、吊桥、吊丧、吊嗓子、吊扇、吊审、吊死、吊死问疾、吊索、吊塔、吊梯、吊桶、吊袜带、吊慰、吊销、吊孝、吊唁、吊腰子、吊运、吊装
陶的拼音:táo(ㄊㄠˊ)
⒈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
⒉ 制造陶器:陶冶。陶铸。
⒊ 喻教育、培养:陶化。陶育。陶染。熏陶。
⒋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陶然。陶醉。陶陶。
⒌ 古同“淘”,洗。
⒍ 姓。
陶字UNICODE编码U+9676,10进制: 38518,UTF-32: 00009676,UTF-8: E9 99 B6。
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匋
contented、cultivate、happy、make pottery、pottery
形声:左形右声
pottery, ceramics
详细解释◎ 陶的拼音: táo
〈词性:名〉
(1) (形声。从阜,匋( táo )声,阜,土山。从“阜”,与土有关。本义:陶丘)
(2) 同本义。本为两重的山丘,后为地名专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因陶丘在定陶,故定陶亦省称陶 [Taoqiu mountain]
陶,再成丘也。——《说文》
再成为陶丘。——《尔雅》。孙注:“形如累两盆。”
陶丘于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灶也。——《释名》
在济阴,《夏书》曰,东至于 陶丘北, 陶丘有 尧城,尧尝所居,故 尧号 陶唐氏。——《说文》
(3) 又如:陶丘(重叠的山丘)
(4) 瓦器,陶器 [pottery;earthenware]
器用陶匏。——《礼记·郊特牲》
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吕氏春秋·仲冬纪》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治。——《孟子·滕文公上》。朱注:“陶,为甑者;冶,为釜铁者。”
(5) 又如:彩陶(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白陶(殷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陶甓(陶砖);陶桴(陶瓦与木棍)
(6) 烧制陶器的匠人 [potter]。如:陶匠(陶工与木匠;亦专指陶工);陶冶(陶工与铸工)
(7) 姓
◎ 陶的拼音: táo
〈词性:动〉
(1) 制作瓦器 [make earthernware]
陶,作瓦器也。——《玉篇》
陶子河滨。——《吕氏春秋·慎人》
譬若陶人之埏埴。——《淮南子·精神》
万室之国,一人陶。——《孟子·告子下》
(2) 又如:陶渔(制陶与捕鱼);陶钧(制陶用的转轮);陶埴(烧制砖瓦);陶俑(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陶人(陶工,陶师,陶家。烧制陶器的匠人)
(3) 陶冶,化育 [cultivate;mold;educate]
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延师择友,陶成佳士。——范景文《贺王甥申之首入泮宫序》
(4) 又如:陶熔(培养教育);陶成(培养,教晦);陶写(抒发,陶冶);陶化(陶铸化育);陶育(造就化育)
(5) 烤灼,炎炽 [burn]
跻日中于昆吾兮,憩炎天之所陶。——《后汉书》
(6) 除去 [remove]。如:陶洗(革除;涤除)
(7) 毁谤 [slander]。如:陶诞(毁谤夸诞)
◎ 陶的拼音: táo
〈词性:形〉
(1) 快乐 [happy]
共陶暮春时。——《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
何以称这情,浊酒且自陶。——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 又如:陶春(使人快乐的春天);陶欣(快乐欣喜);陶煦(和乐的样子)
陶瓷、陶缸、陶管、陶罐、陶钧、陶器、陶器厂、陶然、陶陶、陶土、陶冶、陶渊明、陶铸、陶醉
◎ 陶的拼音: yáo
〈词性:名〉
(1) 通“窑”。窑灶 [kiln]
《集训》:“陶,烧瓦器土室也。”——《一切经音义》
(2) 另见 táo
母的拼音:mǔ(ㄇㄨˇ)
⒈ 妈妈,娘:母亲。母性。母系。慈母。母忧(称母亲去世)。
⒉ 对女性长辈的称呼:姑母。舅母。
⒊ 雌性的,与“公”相对:母鸡。
⒋ 事物据以产生出来的:母国。母校。母音(元音)。
⒌ 一套东西中间可以包含其他部分的:螺丝母。子母扣。
⒍ 姓。
母字UNICODE编码U+6BCD,10进制: 27597,UTF-32: 00006BCD,UTF-8: E6 AF 8D。
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姆毋
female、mother、venter
女、子、父、公
象形
mother; female elders; female
详细解释◎ 母的拼音: mǔ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2) 同本义 [mother]
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说文》
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苍颉篇》
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易·说卦》
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礼记·曲礼》
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母难(生日。意为孩子出生时母亲要受难);母以子贵(母亲因儿子居官而显贵);母子(母亲和儿子);母族(母亲之亲族);母道(为母之道)
(4) 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 [one’s female elders]。如:母妗(舅母);祖母;叔母;伯母
(5) 本源 [origin;parent]
以为天下母。——《老子》。注:“本也。”
(6) 又如:酒母;字母;工作母机;母财(资本);母金(本金,本钱)
(7) 通“姆”。女师。古时以妇道教子女的女教师 [governess]
妇人夜出不见傅母不下堂。——《公羊传·襄公三十年》
◎ 母的拼音: mǔ
〈词性:形〉
雌性的,特指能生子或能下蛋的 [female (animal)]。如:母大虫(母老虎。常用作凶悍妇女的绰号);母猴(雌性猴);母蟹;母猫;母狗;母猪
母爱、母本、母畜、母机、母家、母舰、母教、母老虎、母驴、母马、母牛、母亲、母权制、母体、母系、母线、母校、母性、母夜叉、母音、母语、母钟、母株、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