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鹤骨霜髯的意思

shuāngrán

鹤骨霜髯



拼音hè gǔ shuāng rán

注音ㄏㄜˋ ㄍㄨˇ ㄕㄨㄤ ㄖㄢˊ

解释瘦骨白须。形容年老。

出处宋·苏轼《赠岭老人》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老年人。

感情鹤骨霜髯是中性词。

繁体鶴骨霜髥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ㄏㄜˋ   繁体    
部首  鸟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PWYG  仓颉  OGPYM  郑码  WWNR  四角  47227  结构  左右电码  7729  区位  2655  统一码  9E64  笔顺  丶フノ丨丶一一一丨一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鹤(鶴)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鸟类的一属,全身白色或灰色,生活在水边,吃鱼、昆虫或植物:鹤立。鹤发(  )。鹤寿。鹤驾。鹤长凫短。

统一码

鹤字UNICODE编码U+9E64,10进制: 40548,UTF-32: 00009E64,UTF-8: E9 B9 A4。

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鹤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鶴靍寉䳽

汉英互译

crane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crane; Grus species (vari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鹤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鸟,隺(   )声。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同本义 [crane],包括一小组体高的涉禽,外形如鹭但构造较接近于秧鸡,通常大于鹭,与鹭不同的是有分裂的颅骨,羽毛更紧密,部分秃顶,嘴较钝并在近中央处有较大鼻孔,后趾向上抬起

鹤,似鹄长喙。——《广韵》

鹤鸣于九皋。——《诗·小雅·鹤鸣》

腾群鹤于瑶光。——《楚辞·刘向·九叹·远游》

(2) 又如:鹤音(鹤鸣声);鹤侣(鹤的伴侣);鹤唳(鹤鸣);鹤胫(鹤的小腿);鹤语(鹤的叫声)

词性变化

鹤的拼音:

  

〈词性:形〉

比喻白色 [white]。如:鹤发(白发,发白如鹤羽);鹤素(白鹤);鹤首(白头);鹤发松姿(白头松姿。形容人虽老犹健)

常用词组

鹤发童颜、鹤立鸡群

  拼音  gǔ gū   注音  ㄍㄨˇ ㄍㄨ   
简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MEF  仓颉  BBB  郑码  LW  四角  77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539  区位  2539  统一码  9AA8  笔顺  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骨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⒉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⒊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⒋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其他字义

骨的拼音:gū(ㄍㄨ)  

⒈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⒉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统一码

骨字UNICODE编码U+9AA8,10进制: 39592,UTF-32: 00009AA8,UTF-8: E9 AA A8。

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one、jackstraw、os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嘟、骨朵儿、骨碌、骨碌碌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冎( gu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bone]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torso]。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dead]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character]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frame or forcefulness of a piece of writing]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resolute and steadfast;upright]。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vigorous]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刺、骨董、骨朵、骨肥厚、骨干、骨骼、骨鲠、骨鲠在喉、骨化、骨化、骨灰、骨灰盒、骨架、骨节、骨科、骨刻、骨力、骨立、骨料、骨瘤、骨牌、骨盆、骨气、骨肉、骨肉相连、骨瘦如柴、骨髓、骨炭、骨头、骨头架子、骨头节儿、骨血、骨折、骨殖、骨子、骨子里

  拼音  shuāng   注音  ㄕㄨㄤ   
部首  雨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  FSHF  仓颉  MBDBU  郑码  FVFL  四角  10961  结构  上下电码  7208  区位  4310  统一码  971C  笔顺  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霜的拼音:shuāng(ㄕㄨㄤ)  

⒈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霜降。霜冻。霜序(指深秋季节)。霜秋。霜期。霜天。

⒉ 像霜一样的东西:柿霜。西瓜霜。

⒊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锋。

⒋ 喻高洁:霜操(高洁的节操)。霜骨。霜情。

统一码

霜字UNICODE编码U+971C,10进制: 38684,UTF-32: 0000971C,UTF-8: E9 9C 9C。

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rost、hoarfrost

造字法

形声:从雨、相声

English

frost; crystallized; candi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霜的拼音: shu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2) 同本义 [frost]

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说文》

霜者,天之所以杀也。——《汉书·董仲舒传》

履霜坚冰至。——《易·坤》

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霜雪(比喻高洁清白);霜瓦(覆盖着白霜的瓦片);霜旦(下霜的早晨);霜甲(沾着霜的战甲);霜衣(寒衣);霜妃(指霜);霜序(霜降的时序);霜信(寒霜将来的信息。也为雁的别名);霜砧(寒秋时节的捣衣声);霜草(因霜害而枯萎的草;草名,也叫“相思草”);霜气(寒霜);霜鸟(指在秋冬或日暮时的乌鸦);霜雪(霜和雪;比喻心志清纯洁净);霜雾(寒气);霜黄(指树叶遭受伤害而枯黄的颜色)

(4) 年岁,年岁的代称。犹言秋 [year]

客舍并州己十霜,归心日夜忆 咸阳。—— 贾岛《渡桑乾》

(5) 如霜的粉末 [frostlike powder]

冰盘若琥珀,何以糖霜美?——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

(6) 又如:柿霜。亦指润肤的化妆品。如:雅霜;白玉霜

词性变化

霜的拼音: shuāng  

〈词性:形〉

(1) 譬喻白色 [white]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唐· 李白《古风》之四

(2) 又如:霜毫(白毫毛笔);霜鬓(耳边白发);霜毛(形容洁白的羽毛;比喻白发);霜衣(形容白鸟的羽毛);霜色(白色);霜侵(指白发渐渐增多);霜翎(白色的羽毛);霜絮(白棉絮);霜蓬(喻白发);霜须(形容须白如霜)

(3) 比喻高洁 [noble and unsullied]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晋· 陆机《文赋》

(4) 又如:霜操(指高洁的操持);霜女(指梅花。比喻其高洁)

(5) 譬喻冷酷、严峻 [severe]

王思远恒如怀冰,暑月亦有霜气。——《南史·陆慧晓传》

(6) 又如:霜法(严厉的法禁);霜典(严厉的法典);霜威(指寒霜肃杀的威力;比喻严厉的威势);霜烈(比喻严厉);霜台(御史台的别称。御史掌职弹劾,为风霜之任,故称。也称“霜署”)

(7) 譬喻锋利 [sharp]

钢镞润,霜刃染。——左思《吴都赋》

(8) 又如:霜刀(指锋利雪亮的刀);霜刃(锋利雪亮的刀刃);霜爪(指锐利的爪子);霜矛(指锋利雪亮的矛);霜戈(指锋利雪亮的戈)

常用词组

霜晨、霜冻、霜害、霜露、霜鸟、霜淇淋、霜天、霜灾

  拼音  rán   注音  ㄖㄢˊ   
部首  髟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DEMF  仓颉  SHGB  郑码  CHLB  四角  72447  结构  上下电码  7570  区位  8755  统一码  9AEF  笔顺  一丨一一一フ丶ノノノ丨フ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髯的拼音:rán(ㄖㄢˊ)  

⒈ 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美髯。虬髯。白发苍髯。髯口(演戏用的假胡子。“口”读轻声)。

统一码

髯字UNICODE编码U+9AEF,10进制: 39663,UTF-32: 00009AEF,UTF-8: E9 AB AF。

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髯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䫇髥

汉英互译

beard

造字法

形声字:从髟、冉声

English

beard; mustach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髯的拼音:

r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髟,冉声。髟( biāo  ),长发下垂的样子。本义:两颊上的长须)

(2) 同本义;也泛指胡须 [whiskers]

髥,颊须也。从须从冄,会意,冄亦声。字亦作髥。——《说文》

奋髥抵几。——《汉书·朱博传》。注:“颊毛也。”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清·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髯夫(指脸上多须的人);髯公(指年长多须的人);髯奴(指多须的奴仆);髯佛(称仁慈多须的人);髯胡(须髯和颌下的垂肉);髯翁(指年老多须的人);髯须(指胡子);髯髯然(髯须动摇的样子);白发苍髯

(4) 须多或须长的人 [a person with bushy whiskers]

羽美须髯,故 亮谓之髯。——《三国志》

(5) 动物的须 [beard hair]

[上申之山] 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山海经·西山经》。 郭璞注:“髯,咽下须也。”

(6) 通“蚺”。蟒蛇 [boa;python]

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淮南子·精神》

常用词组

髯口

鹤骨霜髯: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