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鹤骨松筋的意思

sōngjīn

鹤骨松筋



拼音hè gǔ sōng jīn

注音ㄏㄜˋ ㄍㄨˇ ㄙㄨㄥ ㄐ一ㄣ

解释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

出处前蜀·贯休《遇道者》诗:“鹤骨松筋风貎殊,不言名姓绝荣枯。”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鹤骨松筋是中性词。

繁体鶴骨鬆筋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ㄏㄜˋ   繁体    
部首  鸟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PWYG  仓颉  OGPYM  郑码  WWNR  四角  47227  结构  左右电码  7729  区位  2655  统一码  9E64  笔顺  丶フノ丨丶一一一丨一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鹤(鶴)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鸟类的一属,全身白色或灰色,生活在水边,吃鱼、昆虫或植物:鹤立。鹤发(  )。鹤寿。鹤驾。鹤长凫短。

统一码

鹤字UNICODE编码U+9E64,10进制: 40548,UTF-32: 00009E64,UTF-8: E9 B9 A4。

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鹤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鶴靍寉䳽

汉英互译

crane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crane; Grus species (vari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鹤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鸟,隺(   )声。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同本义 [crane],包括一小组体高的涉禽,外形如鹭但构造较接近于秧鸡,通常大于鹭,与鹭不同的是有分裂的颅骨,羽毛更紧密,部分秃顶,嘴较钝并在近中央处有较大鼻孔,后趾向上抬起

鹤,似鹄长喙。——《广韵》

鹤鸣于九皋。——《诗·小雅·鹤鸣》

腾群鹤于瑶光。——《楚辞·刘向·九叹·远游》

(2) 又如:鹤音(鹤鸣声);鹤侣(鹤的伴侣);鹤唳(鹤鸣);鹤胫(鹤的小腿);鹤语(鹤的叫声)

词性变化

鹤的拼音:

  

〈词性:形〉

比喻白色 [white]。如:鹤发(白发,发白如鹤羽);鹤素(白鹤);鹤首(白头);鹤发松姿(白头松姿。形容人虽老犹健)

常用词组

鹤发童颜、鹤立鸡群

  拼音  gǔ gū   注音  ㄍㄨˇ ㄍㄨ   
简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骨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MEF  仓颉  BBB  郑码  LW  四角  77227  结构  上下电码  7539  区位  2539  统一码  9AA8  笔顺  丨フフ丶フ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骨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  )。

⒉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

⒊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⒋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

其他字义

骨的拼音:gū(ㄍㄨ)  

⒈ 〔骨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⒉ 〔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统一码

骨字UNICODE编码U+9AA8,10进制: 39592,UTF-32: 00009AA8,UTF-8: E9 AA A8。

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one、jackstraw、os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1)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2)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嘟、骨朵儿、骨碌、骨碌碌

基本词义

骨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冎( guǎ),  小篆象去掉肉的骨形,意思是“剐”。从肉,表示骨与肉相连。“骨”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骨”的字多与骨头和人体有关。本义:骨头)

(2) 同本义 [bone]

骨,肉之覈也。——《说文》

骨者,髓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风生木与骨。——《管子·四时》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以刀刺骨。——《韩非子·安危》

而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骨头,脊椎动物的骨骼的各个坚硬的部分。解剖学名词。如:骨空(即骨孔);骨腔;尺骨;肋骨;龙骨(鸟类的胸骨);听骨;颌骨

(4) 比喻在物体内部支撑的架子。如:钢骨水泥;船的龙骨;主心骨;骨扇(折扇)

(5) 人的躯干 [torso]。如:骨相(依人的骨胳与相貌,可推测其穷通祸福之五星);骨骸(形体)

(6) 尸骨,尸首。指死去的人 [dead]

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骨殖;骨朽(死亡已久)

(8) 人的品质、气概 [character]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唐· 杜甫《送孔巢父发游江东兼呈李白》

(9) 又如:傲骨;媚骨;骨清(超凡脱俗,具有神仙资质);骨格(品德;气度)

(10) 比喻文学作品的刚健风格 [frame or forcefulness of a piece of writing]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 小谢又清发。—— 唐·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1) 又如:骨格(诗文的体式和风格);风骨(诗文雄健有力的风格)

(12) 比喻刚毅正直 [resolute and steadfast;upright]。如:骨直(躯干挺直。比喻刚正强毅);骨鲠之臣(刚正直谏之臣)

(13) 比喻瘦劲的书体 [vigorous]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引 南朝梁· 袁昂《古今书评》

(14) 又如:骨力

(15) 另见   

常用词组

骨刺、骨董、骨朵、骨肥厚、骨干、骨骼、骨鲠、骨鲠在喉、骨化、骨化、骨灰、骨灰盒、骨架、骨节、骨科、骨刻、骨力、骨立、骨料、骨瘤、骨牌、骨盆、骨气、骨肉、骨肉相连、骨瘦如柴、骨髓、骨炭、骨头、骨头架子、骨头节儿、骨血、骨折、骨殖、骨子、骨子里

  拼音  sōng   注音  ㄙㄨㄥ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SWCY  仓颉  DCI  郑码  FOZS  四角  48932  结构  左右电码  2646  区位  4341  统一码  677E  笔顺  一丨ノ丶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松(鬆)的拼音:sōng(ㄙㄨㄥ)  

⒈ 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针。松脂。松香。松子。

⒉ 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捆得太松。土质松软。蓬松。宽松。疏松。松懈。

⒊ 放开:松手。松绑。松心。

⒋ 用瘦肉做成的茸毛或碎末形的食品:肉松。鱼松。

⒌ 姓。

统一码

松字UNICODE编码U+677E,10进制: 26494,UTF-32: 0000677E,UTF-8: E6 9D BE。

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㮤庺枀枩柗梥鬆

汉英互译

loose、looseness、not hard up、pine、relax、sof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木、公声

English

pine tree; fir tr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松的拼音: sō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pine]

松,松木也。——《说文》

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

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搜神记·干将莫邪》

(2) 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松腴(松脂);松花绿(亦作“松花”、“松绿”。偏黑的深绿色,墨绿);松篁(松树与竹子)

词性变化

松的拼音:

sōng  

〈词性:形〉

(1) 发乱;乱发貌 [tangled]

首蓬松以半散,支棘瘠而枯踈。——唐· 陆龟蒙《自怜赋》

(2) 不紧 [loose;slack]

蜂须蝉翅薄松松,浮动搔头似有风。——唐· 王建《宫词》

(3) 又如:松宽(亦作宽松。使行动有较大的自由,放松);松松爽爽(轻松爽快);松怠怠(赖散的样子);松通(宽松,放宽)

(4) 不坚实 [light and flaky;soft]。如:松脆;这点心松脆可口

(5) 经济宽裕 [not hard up]。如:“手头松”;松通(舒散,流通,宽裕)

(6) 不中用 [useless]

有这等一个松驸马。——明· 汤显祖《南柯记》

(7) 慢 [slow]。围棋术语

松,慢也。棋家取其玲珑透空,疏而不漏之谓也。——宋· 徐铉《围棋义例》

松的拼音:

sōng  

〈词性:名〉

瘦肉做成的绒状或碎末状的食品 [dried minced meat]。如:肉松;鱼松;鸡松

松的拼音:

sōng  

〈词性:动〉

使松弛 [loosen]。如:松松螺丝;松帆

常用词组

松柏、松绑、松弛、松动、松泛、松糕、松果、松花蛋、松花江、松缓、松鸡、松节油、松紧、松劲,松劲儿、松开、松口、松垮、松快、松落、松毛、松木、松木板、松气、松仁,松仁儿、松软、松散、松手、松树、松爽、松松垮垮、松碎、松塔、松涛、松土、松闲、松香、松懈、松心、松蕈、松针、松脂、松嘴

  拼音  jīn   注音  ㄐ一ㄣ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TELB  五笔98  TEER  仓颉  HBKS  郑码  MQYM  四角  88227  结构  上下电码  4585  区位  2978  统一码  7B4B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ノフ一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筋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肌肉的俗称:筋力。筋肉。筋疲力尽。

⒉ 肌腱或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筋骨。筋道(“道”读轻声)。蹄筋。

⒊ 可见的皮下静脉的俗称:筋络。筋脉。青筋暴露。

⒋ 像筋的东西:钢筋。橡皮筋儿。

统一码

筋字UNICODE编码U+7B4B,10进制: 31563,UTF-32: 00007B4B,UTF-8: E7 AD 8B。

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竻肋荕觔

汉英互译

muscle、tendon、veins that stand ou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uscles; tendon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筋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2) 同本义 [tendon]

筋,肉之力也。——《说文》

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五藏生成论》

强者在内而摩其筋。——《考工记·弓人》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先折筋骨。——清· 方苞《狱中杂记》

筋骨尽脱。——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筋皮(筋骨与皮肉);筋厮锁(身体已肢解,只剩筋络相连。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与血汗);筋条(身体结实强健);筋马(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4) 肌肉的旧称 [muscle]。如:筋丝无力(没有一点力气);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5) 静脉 [veins that stand out under the skin]。如:筋脉

(6) 类似或可比作肋的东西 [articles resembling tendons or veins]。如:叶筋;丝瓜筋;橡皮筋

(7) 加强物、加固物 [reinforcement]。如:钢筋

(8) 植物的脉络 [veins]。如:这菜筋多嚼不烂

常用词组

筋斗、筋骨、筋节、筋挛、筋络、筋肉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