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赫赫炎炎的意思

yányán

赫赫炎炎



拼音hè hè yán yán

注音ㄏㄜˋ ㄏㄜˋ 一ㄢˊ 一ㄢˊ

解释形容势焰炽盛。

出处〗《诗经 大雅 云汉》:“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汉书 叙传下》:“胜、广熛起,梁、籍扇烈,赫赫炎炎,遂焚咸阳。”

例子乍认是花终不是,跋扈飞扬,赫赫炎炎地。赵朴初《蝶恋花 杨花》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天气等。

感情赫赫炎炎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ㄏㄜˋ   
部首  赤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FOFO  仓颉  GCGLC  郑码  BNNO  四角  44231  结构  左右电码  6378  区位  2653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赤  统一码  8D6B  笔顺  一丨一ノ丨ノ丶一丨一ノ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赫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明显,显著,盛大:显赫。喧赫。赫奕。赫烜。

⒉ 发怒:赫咤。赫怒。赫然。

⒊ 红如火烧,泛指红色:“赫如渥赭”。

统一码

赫字UNICODE编码U+8D6B,10进制: 36203,UTF-32: 00008D6B,UTF-8: E8 B5 AB。

赫字由两个赤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赫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㚘䓇嚇焃爀

汉英互译

conspicuous、grand、hertz

造字法

会意:从赤、赤

English

bright, radiant, glow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赫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二赤。火赤。本义:泛指赤色)

(2) 红如火烧。亦泛指火红色 [red]

赫,火赤貌。——《说文》

赫如渥赭。——《诗·邶风·简兮》

(3) 如:赫日(红日);赫赤(深红;火红);赫赤赤(谓赤红如火);赫煌(赤色光明的样子)

(4) 显耀 [conspicuous]

以赫厥灵。——《诗·大雅·生民》

(5) 又如: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赫剌剌(威武显赫的样子);赫耀(显赫)

(6) 显盛 [flourishing]

赫赫楚国,而君临之。——《国语·楚语》

(7) 又如:赫奕(光彩灿烂的样子);赫奕(显著盛大的样子);赫张(声势盛大的样子)

(8) 炎热炽盛 [hot]。如:赫炎(大火燃烧的样子);赫晞(炎暑炽盛的样子)

(9) 光明 [bright]

赫,明也。——《小尔雅·广诂》

(10) 又如:赫戏(光明显盛的样子);赫曦(光明显盛的样子);赫焕(光华炫耀的样子);赫烁(明亮闪耀的样子)

(11) 勃然大怒 [raging]

王赫斯怒。——《诗·大雅·皇矣》

(12) 又如:赫咤(愤怒叹息);赫怒(愤怒);赫斯(帝王盛怒貌)

词性变化

赫的拼音:   

〈词性:动〉

(1) 恐吓 [threaten]

反予来赫。——《诗·大雅·桑柔》

(2) 又如:赫诈(恐吓诈骗)

(3) 使感到惊奇、震骇或恐怖 [shock]

伐恩恃权,震赫中外。——《新唐书》

(4) 分裂,支解 [split]

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后汉书》

赫的拼音:   

〈词性:名〉

(1) 姓。如:赫连(复姓)

(2) 物理学名词赫兹的简称 [hertz]。如:千赫

常用词组

赫耳墨斯、赫赫、赫赫有名、赫然、赫然耸现、赫兹

  拼音    注音  ㄏㄜˋ   
部首  赤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FOFO  仓颉  GCGLC  郑码  BNNO  四角  44231  结构  左右电码  6378  区位  2653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赤  统一码  8D6B  笔顺  一丨一ノ丨ノ丶一丨一ノ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赫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明显,显著,盛大:显赫。喧赫。赫奕。赫烜。

⒉ 发怒:赫咤。赫怒。赫然。

⒊ 红如火烧,泛指红色:“赫如渥赭”。

统一码

赫字UNICODE编码U+8D6B,10进制: 36203,UTF-32: 00008D6B,UTF-8: E8 B5 AB。

赫字由两个赤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赫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㚘䓇嚇焃爀

汉英互译

conspicuous、grand、hertz

造字法

会意:从赤、赤

English

bright, radiant, glow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赫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二赤。火赤。本义:泛指赤色)

(2) 红如火烧。亦泛指火红色 [red]

赫,火赤貌。——《说文》

赫如渥赭。——《诗·邶风·简兮》

(3) 如:赫日(红日);赫赤(深红;火红);赫赤赤(谓赤红如火);赫煌(赤色光明的样子)

(4) 显耀 [conspicuous]

以赫厥灵。——《诗·大雅·生民》

(5) 又如: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赫剌剌(威武显赫的样子);赫耀(显赫)

(6) 显盛 [flourishing]

赫赫楚国,而君临之。——《国语·楚语》

(7) 又如:赫奕(光彩灿烂的样子);赫奕(显著盛大的样子);赫张(声势盛大的样子)

(8) 炎热炽盛 [hot]。如:赫炎(大火燃烧的样子);赫晞(炎暑炽盛的样子)

(9) 光明 [bright]

赫,明也。——《小尔雅·广诂》

(10) 又如:赫戏(光明显盛的样子);赫曦(光明显盛的样子);赫焕(光华炫耀的样子);赫烁(明亮闪耀的样子)

(11) 勃然大怒 [raging]

王赫斯怒。——《诗·大雅·皇矣》

(12) 又如:赫咤(愤怒叹息);赫怒(愤怒);赫斯(帝王盛怒貌)

词性变化

赫的拼音:   

〈词性:动〉

(1) 恐吓 [threaten]

反予来赫。——《诗·大雅·桑柔》

(2) 又如:赫诈(恐吓诈骗)

(3) 使感到惊奇、震骇或恐怖 [shock]

伐恩恃权,震赫中外。——《新唐书》

(4) 分裂,支解 [split]

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后汉书》

赫的拼音:   

〈词性:名〉

(1) 姓。如:赫连(复姓)

(2) 物理学名词赫兹的简称 [hertz]。如:千赫

常用词组

赫耳墨斯、赫赫、赫赫有名、赫然、赫然耸现、赫兹

  拼音  yán   注音  一ㄢˊ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OOU  仓颉  FF  郑码  UOUO  四角  90809  结构  上下电码  3508  区位  4955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火  统一码  708E  笔顺  丶ノノ丶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炎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热:炎热。炎凉(a.气候的热和冷;b.喻人情势利,或亲热攀附,或冷漠疏远,反复无常)。趋炎附势。炎炎(灼热;火炽盛;引申为兴盛,亦指威势显赫)。

⒉ 身体的一部分发生红、肿、热、痛的现象:炎症。

⒊ 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中的一位,并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象征:炎帝。炎黄。

统一码

炎字UNICODE编码U+708E,10进制: 28814,UTF-32: 0000708E,UTF-8: E7 82 8E。

炎字由两个火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urning hot、inflammation

造字法

会意:从二火

English

flame, blaze; ho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炎的拼音: yán  

〈词性:动〉

(1) (会意。从二火。本义:火苗升腾)

(2) 同本义 [flame]

炎,火光上也。——《说文》

火曰炎上。——《书·洪范》

秉畀炎火。——《诗·小雅·大田》

南有炎火千里。——《楚辞·大招》

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资治通鉴》

(3) 又如:炎上(火焰向上;火向上燃烧)

(4) 焚烧 [burn]

大炎昆冈,玉石俱焚。——《书·胤征》

今时复旱,如炎如焚。——《后汉书》

词性变化

炎的拼音: yán  

〈词性:形〉

(1) 炎热,酷热 [blazing;be burning hot]

赫赫炎炎。——《诗·大雅·云汉》。传:“热气也。”

南方曰炎天,又东北曰炎风。——《吕氏春秋·有始》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楚辞》

夏炎百木盛,阴郁增埋覆。——唐· 韩愈《南山》

(2) 又如:炎暑(炎热酷暑);炎天(大热天);炎魃(旱鬼);炎威(夏天酷热的威势);炎月(暑月);炎辰(炎热的日子);炎兵(喻酷热);炎冷(犹冷热);炎序(炎夏季节)

(3) 红色 [red]。如:炎卉(鲜艳的花草);炎波(红色的波浪);炎霞(红色的霞光)

炎的拼音: yán  

〈词性:名〉

(1) 炎症 [inflammation]。如:嗓子发炎;喉炎;扁桃腺炎

(2) 指炎帝 [Yan Diemperor] 即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相传少典娶于有嵪氏而生。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一说炎帝即神农氏。如:炎皇(炎帝神农氏);炎轩(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并称)

(3) 汉朝 [Han dynasty]。五行家谓汉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汉朝。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如:炎正(汉朝);炎宋(赵宋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宋);炎运(以火德而兴的帝业之运);炎祚(指汉或宋的国统);炎纪(汉朝年代)

(4) 比喻炙人的权势 [power and influence]。如:炎贵(权势显赫,贵重)

(5) 南方 [south]。如:炎方(泛指南方炎热的地方);炎丘(南方炎热的山地);炎邦(南方炎热之国)

(6) 火 [fire]。如:炎德(火德);炎海(火海);炎山(传说中的火山)

(7) 太阳 [sun]。如:炎精(太阳的别称)

常用词组

炎帝、炎黄、炎凉、炎热、炎日、炎暑、炎天、炎威、炎夏、炎炎、炎焰、炎阳、炎症

  拼音  yán   注音  一ㄢˊ   
部首  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OOU  仓颉  FF  郑码  UOUO  四角  90809  结构  上下电码  3508  区位  4955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火  统一码  708E  笔顺  丶ノノ丶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炎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热:炎热。炎凉(a.气候的热和冷;b.喻人情势利,或亲热攀附,或冷漠疏远,反复无常)。趋炎附势。炎炎(灼热;火炽盛;引申为兴盛,亦指威势显赫)。

⒉ 身体的一部分发生红、肿、热、痛的现象:炎症。

⒊ 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帝王中的一位,并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的象征:炎帝。炎黄。

统一码

炎字UNICODE编码U+708E,10进制: 28814,UTF-32: 0000708E,UTF-8: E7 82 8E。

炎字由两个火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urning hot、inflammation

造字法

会意:从二火

English

flame, blaze; ho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炎的拼音: yán  

〈词性:动〉

(1) (会意。从二火。本义:火苗升腾)

(2) 同本义 [flame]

炎,火光上也。——《说文》

火曰炎上。——《书·洪范》

秉畀炎火。——《诗·小雅·大田》

南有炎火千里。——《楚辞·大招》

顷之,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资治通鉴》

(3) 又如:炎上(火焰向上;火向上燃烧)

(4) 焚烧 [burn]

大炎昆冈,玉石俱焚。——《书·胤征》

今时复旱,如炎如焚。——《后汉书》

词性变化

炎的拼音: yán  

〈词性:形〉

(1) 炎热,酷热 [blazing;be burning hot]

赫赫炎炎。——《诗·大雅·云汉》。传:“热气也。”

南方曰炎天,又东北曰炎风。——《吕氏春秋·有始》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楚辞》

夏炎百木盛,阴郁增埋覆。——唐· 韩愈《南山》

(2) 又如:炎暑(炎热酷暑);炎天(大热天);炎魃(旱鬼);炎威(夏天酷热的威势);炎月(暑月);炎辰(炎热的日子);炎兵(喻酷热);炎冷(犹冷热);炎序(炎夏季节)

(3) 红色 [red]。如:炎卉(鲜艳的花草);炎波(红色的波浪);炎霞(红色的霞光)

炎的拼音: yán  

〈词性:名〉

(1) 炎症 [inflammation]。如:嗓子发炎;喉炎;扁桃腺炎

(2) 指炎帝 [Yan Diemperor] 即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相传少典娶于有嵪氏而生。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一说炎帝即神农氏。如:炎皇(炎帝神农氏);炎轩(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并称)

(3) 汉朝 [Han dynasty]。五行家谓汉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汉朝。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如:炎正(汉朝);炎宋(赵宋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宋);炎运(以火德而兴的帝业之运);炎祚(指汉或宋的国统);炎纪(汉朝年代)

(4) 比喻炙人的权势 [power and influence]。如:炎贵(权势显赫,贵重)

(5) 南方 [south]。如:炎方(泛指南方炎热的地方);炎丘(南方炎热的山地);炎邦(南方炎热之国)

(6) 火 [fire]。如:炎德(火德);炎海(火海);炎山(传说中的火山)

(7) 太阳 [sun]。如:炎精(太阳的别称)

常用词组

炎帝、炎黄、炎凉、炎热、炎日、炎暑、炎天、炎威、炎夏、炎炎、炎焰、炎阳、炎症

赫赫炎炎: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