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河梁之谊的意思

liángzhī

河梁之谊



拼音hé liáng zhī yì

注音ㄏㄜˊ ㄌ一ㄤˊ ㄓ 一ˋ

解释河梁:桥,指送别之地。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

出处汉·李陵《与苏武》:“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例子匆匆言别,未及接杯酒不实之欢,并不得展河梁之谊,深以为愧!(清 归庄《与朱宗远书》)

用法作宾语;指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谊。

感情河梁之谊是中性词。

繁体河樑之誼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ㄏㄜ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水部  
五笔  ISKG  仓颉  EMNR  郑码  VAJ  四角  31120  结构  左右电码  3109  区位  2651  统一码  6CB3  笔顺  丶丶一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河的拼音:hé(ㄏㄜˊ)  

⒈ 水道的通称: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

⒉ 特指中国黄河:河套。河防。

⒊ 指“银河系”:天河。河汉。

统一码

河字UNICODE编码U+6CB3,10进制: 27827,UTF-32: 00006CB3,UTF-8: E6 B2 B3。

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iver

造字法

形声:从氵、可声

English

river; stream; yellow riv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河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2) 同本义 [the Huanghe River (the Yellow River)]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 昆仑山,发原注海。——《说文》

导河积石。——《书·禹贡》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如:河堧(黄河河边之地);河湟(黄河与湟水);河朔(泛指黄河北岸的地方);河洛(黄河与洛水);河堑(黄河沿岸的壕沟)

(4) 河流的通称 [river]

南方无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河。——《汉书·司马相如传》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韩信钓河曲。——《后汉书·郦炎传》

散作满河星。——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河出伏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鸡翼城河面。——《广东军务记》

沿河施放。

(5) 又如:河次(河边);河浒(河边;河畔);河畔(河滨);河津(河流的渡口);河洲(河中可居的陆地)

(6) 天河,银河 [the Milky River]

秋河曙耿耿。——谢元晖《诗》。注:“天汉也。”

(7) 又如:河星(银河中的星星);河云(指银河)

(8) 指河洲,河滨 [streamside]。如: 河津(河边的渡口);河澳(河边弯曲的地面);河润(指沿河湿润之地);河濆(河边,沿河的高地)

(9) 指河伯 [River Gods]。如:河公(河伯);河庭(河伯的住所)

(10) 指河图 [the plan of the Yellow River-mystic diagram said to have been supernaturally revealed]。如:河纪(指河图)

常用词组

河岸、河北梆子、河边、河滨、河伯、河槽、河叉、河川、河床、河道、河堤、河底、河东、河段、河防、河肥、河港、河工、河沟、河谷、河汉、河间、河口、河流、河马、河南、河南坠子、河内、河曲、河润、河塞、河山、河身、河神、河水、河滩、河套、河豚、河外、河湾、河网、河西、河西走廊、河系、河鲜、河蟹、河沿,河沿儿、河阳、河鱼、河源、河运

  拼音  liáng   注音  ㄌ一ㄤ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IVWS  仓颉  ECD  郑码  VYOF  四角  33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733  区位  3326  统一码  6881  笔顺  丶丶一フノ丶丶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梁的拼音:liáng(ㄌ一ㄤˊ)  

⒈ 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⒉ 桥: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⒊ 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车梁。

⒋ 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⒌ 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⒍ 姓。

统一码

梁字UNICODE编码U+6881,10进制: 26753,UTF-32: 00006881,UTF-8: E6 A2 81。

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irder

造字法

形声:从木、水、刃声

English

bridge; beam; rafters;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梁的拼音:

liáng  

〈词性:名〉

(1) (会意。从木,从水,刅( chuāng  )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2) 同本义 [bridge]

梁,水桥也。——《说文》

梁丽可以冲城。——《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

除道梁溠。——《左传·庄公四年》

谨关梁。——《礼记·月令》

十一月舆梁成。——《孟子》

十月成梁。——《国语·周语》

津梁之上。——《国语·晋语》

造桥为梁,不显其光。——《诗·大雅·大明》

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泽无舟梁。——《庄子》

(3) 又如:河梁(桥,又借指送别之地);津梁(渡和桥梁);桥梁(桥);梁缘(为得到好的报应而做的修桥补路之类的好事);梁头(桥头);梁津(桥梁与渡口);梁栈(桥梁)

(4) 房梁 [girder;roof beam]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

架梁之椽。——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横梁;悬梁(在房梁上上吊);梁楹(屋“梁和大柱);梁倚(如屋梁一般的相依附、倚靠);梁木其坏(以梁木的折毁来比喻贤哲的死亡)

(6) 稻粱。通“粱” [millet]

养以刍豢黍梁。——《淮南子·人间》

(7) 又如:梁肉(粱肉。泛指美酒佳肴。梁,通“粱”)

(8) 山谷之间的延绵高地 [ridge]。如:梁端(山顶);山梁。又指身体或物体上居中拱起或成弧形的部分。如:脊梁;鼻梁;深辀(古代车子的曲辕);梁冠(有横脊的冠)

(9) 堤堰;鱼堰 [dam]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邶风·谷风》

隄谓之梁。——《尔雅》。注:“即桥也,或曰石绝水者为梁。”

梁,水隄也。——《水经注·济水注》

掌以时渔为梁。——《周礼·渔人》。司农注:“水偃也。偃水为关空,以笱承其空。”

(10) 又如:梁笱(泛指捕鱼具。梁,水中所筑的捕鱼之坝)

(11) 国名 [Liang state]

(12) 周时诸侯国

(13) 战国七雄之一,即魏。魏惠王于公元前362年迁都大梁,故称梁

游于梁。——《战国策·齐策四》

(14) 又

梁使三反。

(15) 朝代名 [Liang Dynasty]

(16) 南朝萧衍(梁武帝)所建(公元502—557年)

(17) 五代朱温(梁太祖)所建,史称后梁(公元907年—923年)

梁,吾仇也。(黄巢部将朱温,叛变投降唐朝后,赐名全忠,受封为梁王。唐僖宗时,朱全忠拟谋杀李克用,李克用也屡次上表请求讨伐朱全忠。从此,梁、晋之间战争不息,仇恨日深。)——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18) 又

背晋以归 梁。

函梁君臣之首。

(19) 古九州之一 [Liang prefecture]。辖境即今陕西省南部及四川省全部

(20) 姓

梁弘御戎。(梁弘给他驾驶兵车。御,驾御;戎,兵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词性变化

梁的拼音: liáng  

〈词性:动〉

架桥、修桥 [make a bridge over]

令尹斗祁、 莫敖屈重除道梁 溠。——《左传·庄公四年》

常用词组

梁父吟、梁启超、梁山伯、梁上君子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注音  一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YPEG  仓颉  IVJBM  郑码  SWLC  四角  33712  结构  左右电码  6146  区位  5074  统一码  8C0A  笔顺  丶フ丶丶フ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谊(誼)的拼音:yì(一ˋ)  

⒈ 交情:友谊。交谊。情谊。

统一码

谊字UNICODE编码U+8C0A,10进制: 35850,UTF-32: 00008C0A,UTF-8: E8 B0 8A。

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谊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誼竩

汉英互译

friendship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讠、宜声

English

friendship; appropriate, suitab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谊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宜,宜亦声。宜,表示合宜。本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just]。古“谊”与“义”同

舍生取谊。——班固《幽通赋》

素闻先生高谊。——《公孙龙子·迹府》

武王行大谊。——《汉书·董仲舒传》

(3) 又如:谊士(义士);谊主(指明礼义的国君)

(4) 意义,意思 [meaning]

会意者,比类合谊。——《说文解字叙》

儒者竞复比谊会意。——《风俗通义·序》

(5) 友情,友好关系 [friendship]。如:深情厚谊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