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éng hé shā shù
注音ㄏㄥˊ ㄏㄜˊ ㄕㄚ ㄕㄨˋ
解释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出处《金刚经 无为福胜分》:“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例子吾愿恒河沙数仙人,并遣娇女,婚嫁人间,则贫穷海中,少苦众生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凤仙》)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数量很多而无法计算。
感情恒河沙数是中性词。
繁体恆河沙數
近义不计其数
反义寥若晨星
英语countless like the sand of the Gang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恒的拼音:héng(ㄏㄥˊ)
⒈ 持久:恒心。恒久。恒定。恒齿。永恒。恒星。恒温。
⒉ 经常的,普通的:恒言。
⒊ 姓。
恒字UNICODE编码U+6052,10进制: 24658,UTF-32: 00006052,UTF-8: E6 81 92。
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恆㔰
constant、lasting、permanent、usual
会意:从忄、从亘
constant, regular, persistent
详细解释◎ 恒的拼音:
恆 héng
〈词性:形〉
(1) (会意。金文,从心,从月,从二。“二”,表示天地。本义:永久,永恒)
(2) 同本义 [lasting;permanent]
恒,常也。——《说文》
恒者,久也。——《易·序卦传》
恒,德之固也。——《易·系辞下传》
无恒安处。——《诗·小雅·小明》
以求其恒。——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恒牙(恒齿。永久齿);恒风(持续吹佛的风);恒舞(历时长而不中断的舞);恒制(长久不变的法则)
(4) 寻常;普通 [constant;common]
形貌奇伟,骨体不恒。——《三国志·吴主传》
人恒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恒态(常态);恒恣(经常的状态);恒情(常情);恒品(常类;常物);恒士(常人,平凡的人);恒常(正常的规律);恒医(普通的医生);恒言(常用的言语)
◎ 恒的拼音: héng
〈词性:名〉
(1) 恒心,持之以恒的决心 [perseverance]。如:有恒
(2) 规律;法则 [law]。如:恒式(常规;常法);恒典(常典;常制);恒例(常规,惯例);恒规(常规)
(3) 即恒山 [Hengshan Mountain]。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曲阳西北与山西接壤处。五岳中的北岳
五岳:华、 岱、 恒、 衡、 嵩。—— 张华《博物志》
◎ 恒的拼音:
恆 héng
〈词性:副〉
(1) 经常,常常 [always]
人恒过。——《孟子·告子下》
国恒亡。
恒答言见。——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2) 又如:恒谈(常谈);恒常(常常;经常)
恒产、恒齿、恒等、恒定、恒河、恒河沙数、恒量、恒心、恒星、恒性
河的拼音:hé(ㄏㄜˊ)
⒈ 水道的通称:河道。河沟。河谷。河流。河滩。河沿。河鲜(供食用的新鲜河鱼、河虾等)。河港。河湾。河网。河运。内河。
⒉ 特指中国黄河:河套。河防。
⒊ 指“银河系”:天河。河汉。
河字UNICODE编码U+6CB3,10进制: 27827,UTF-32: 00006CB3,UTF-8: E6 B2 B3。
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river
形声:从氵、可声
river; stream; yellow river
详细解释◎ 河的拼音: hé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2) 同本义 [the Huanghe River (the Yellow River)]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 昆仑山,发原注海。——《说文》
导河积石。——《书·禹贡》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慎行论》
(3) 又如:河堧(黄河河边之地);河湟(黄河与湟水);河朔(泛指黄河北岸的地方);河洛(黄河与洛水);河堑(黄河沿岸的壕沟)
(4) 河流的通称 [river]
南方无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河。——《汉书·司马相如传》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韩信钓河曲。——《后汉书·郦炎传》
散作满河星。——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河出伏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鸡翼城河面。——《广东军务记》
沿河施放。
(5) 又如:河次(河边);河浒(河边;河畔);河畔(河滨);河津(河流的渡口);河洲(河中可居的陆地)
(6) 天河,银河 [the Milky River]
秋河曙耿耿。——谢元晖《诗》。注:“天汉也。”
(7) 又如:河星(银河中的星星);河云(指银河)
(8) 指河洲,河滨 [streamside]。如: 河津(河边的渡口);河澳(河边弯曲的地面);河润(指沿河湿润之地);河濆(河边,沿河的高地)
(9) 指河伯 [River Gods]。如:河公(河伯);河庭(河伯的住所)
(10) 指河图 [the plan of the Yellow River-mystic diagram said to have been supernaturally revealed]。如:河纪(指河图)
河岸、河北梆子、河边、河滨、河伯、河槽、河叉、河川、河床、河道、河堤、河底、河东、河段、河防、河肥、河港、河工、河沟、河谷、河汉、河间、河口、河流、河马、河南、河南坠子、河内、河曲、河润、河塞、河山、河身、河神、河水、河滩、河套、河豚、河外、河湾、河网、河西、河西走廊、河系、河鲜、河蟹、河沿,河沿儿、河阳、河鱼、河源、河运
沙的拼音:shā(ㄕㄚ)
⒈ 非常细碎的石粒:沙子。沙石。风沙。沙尘。沙砾(沙和碎石块)。沙漠。沙丘。沙滩。沙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沙暴。沙浴。沙疗。沙鸥(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
⒉ 像沙的东西:沙糖。豆沙。沙瓤。
⒊ 声音不清脆不响亮:沙哑。
⒋ 姓。
沙的拼音:shà(ㄕㄚˋ)
⒈ 经过摇动把某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沙字UNICODE编码U+6C99,10进制: 27801,UTF-32: 00006C99,UTF-8: E6 B2 99。
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砂紗
sand、hoarse
会意:从氵、从少
sand, gravel, pebbles; granulated
详细解释◎ 沙的拼音: shā
〈词性:名〉
(1) (会意。从水,从少。《说文》:“水少沙见。”金文字形,左边是水,右边“少”象沙粒形。本义:极细碎的石粒)
(2) 同本义 [sand]
沙,水中散石也。——《说文》。字亦作砂。
于沙。——《易·需》。荀注:“水中之刚。故曰沙。”
剽土之次曰五沙。五沙之状,粟焉。如屑尘厉。——《管子·地员》
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北山经》
红壁丹沙。——《楚辞·招魂》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李白《古风》
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又如:沙芦(泥沙里的芦苇);沙砾(细沙和碎石。也作砂砾);沙坛(沙祭坛);沙路;沙堤;沙痕(沙上的痕迹);沙泉(沙上涌出的泉水);沙府(铺沙的墓穴)
(4) 沙滩。水边或水中由沙子淤积成的陆地[sandy beach]
凫鷖在沙。——《诗·大雅·凫鷖》
(5) 又如:沙线(地图上表明航道上暗滩的虚线);沙涂(沙泥沉积而成的浅滩);沙步(沙滩边渡口);沙洪(由流沙淤积而成的大暗滩);沙路(沙滩上的路;沙石路);沙际(沙滩或沙洲边);沙屿(沙滩和小岛);沙碛(沙滩;沙洲)
(6) 沙地;水边可耕之地 [beach field]。如:沙民(沙田上耕作的民丁);沙丁(沙田民户中的丁男);沙裙(沙田边缘的荒地);沙压(被流沙覆盖的耕地);沙坑(流沙淤积的洼地);沙埚(低洼的沙地);沙荒地(由大风或洪水带来大量沙粒而形成的不能耕种的沙地)
(7) 沙漠 [desert]。如:沙衍(沙漠);沙度(越过沙漠);沙莽(广阔的沙地,大漠);沙朔(北方沙漠之地,塞北);沙陲(边陲沙漠之地);沙区(沙漠地区);沙西(泛指远方沙漠地带以西的地区);沙外(大漠以北);沙塞(沙漠边塞);沙塞子(生长在塞外沙漠地带的胡人)
(8) 由蒸制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品 [paste]。如:豆沙
(9) 姓。如:沙三(泛指人名。在元剧中和“五留”同用。犹言“张三”、“李四”)
(10) 古有时通“纱”。指绢之轻细者 [yarn]
素沙者今之白缚也,……今世有沙縠者,名出于此。——《周礼·天官·内司服》郑注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 沙的拼音: shā
〈词性:形〉
(1) 沙哑的,嘶哑的 [hoarse]。如:沙喉咙(嘶哑的嗓子);沙嗄(沙涩。嘶哑不圆润)
(2) 粗糙 [coarse;crude;rough]。如:沙壳子(质粗劣的小铜钞);沙模儿铜钱(即沙钱,质地粗劣的小铜钱);沙涩(粗糙)
(3) 粗野;粗俗 [rude;boorish;vulgar]。如:沙块(粗野之人)
(4) 颗粒松散如沙状 [granulated]。如:沙糖;沙瓤(呈细粒状的松散瓜瓤)
(5) 〈词性:方〉∶雌性的 [female]。如:沙牛
(6) 另见 shà
沙坝、沙包、沙暴、沙蚕、沙场、沙尘、沙虫、沙船、沙袋、沙丁鱼、沙发、沙肝儿、沙锅、沙害、沙化、沙荒、沙皇、沙礁、沙金、沙坑、沙拉、沙里淘金、沙砾、沙龙、沙门、沙弥、沙漠、沙鸥、沙盘、沙丘、沙瓤、沙色、沙沙、沙沙声、沙参、沙石、沙滩、沙田、沙土、沙文主义、沙哑、沙眼、沙涌、沙原、沙灾、沙蚤、沙质、沙洲、沙柱、沙嘴
◎ 沙的拼音: shà
〈词性:动〉
(1) 〈词性:方〉∶摇动,使东西里的杂物集中,以便清除 [shake]。如:把米里的稗子沙一沙
(2) 另见 shā
数(數)的拼音:shù(ㄕㄨˋ)
⒈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
⒉ 几,几个:数人。数日。
⒊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⒋ 命运,天命:天数。气数。
数(數)的拼音:shǔ(ㄕㄨˇ)
⒈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数。数九。
⒉ 比较起来突出:数得着。
⒊ 责备,列举过错:数落。
⒋ 谈论,述说: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数(數)的拼音:shuò(ㄕㄨㄛˋ)
⒈ 屡次: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数字UNICODE编码U+6570,10进制: 25968,UTF-32: 00006570,UTF-8: E6 95 B0。
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數
a few、count、enumerate、fate、list、number、numeral
形声
number; several, count; fate
详细解释◎ 数的拼音:
數 shǔ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pū ),娄声。本义:点数;计算)
(2) 同本义 [count]
數,计也。——《说文》
以岁之上下数邦用。——《周礼·廪人》
递数之不能终其物。——《礼记·儒行》
善数不用筹策。——《老子》
珠可历历数也。——明· 魏学洢《核舟记》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从一数到十;数拾(查点;收拾);数白道黑(卖弄口舌);数白论黄(计较银钱。白:白银。黄:黄金);数筹定点(数筹码计算时间);数东瓜,道茄子(尽情谈论各种事情);数米而炊,称柴而爨(比喻吝啬之极);数数儿;数不胜数;数课(计算并予登记);数墨(计算书本上的文字)
(4) 比较起来最突出 [be uppermost]。如:数一数二;数不着;数得上
(5) 枚举;列举 [enumerate]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不可胜数;历数其罪;数之于前
(7) 数落;责备 [scold]
数,责也。——《广雅》
后世其追数吾过乎。——《列子·周穆五》
使韩仓数之。——《战国策·秦策》
日暮,至豪民第门,捽使跪,数之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8) 又如:数驳(方言。责备;教训);数骂(数落责骂);数说;数骂(责骂);数让;数道(责难,责备);数喇(数落;数说)
(9) 诉说,称说 [say]
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劝学》
(10) 又如:数贫嘴(油嘴肖舌;耍嘴皮子);数黄道黑(数黄论黑。指说长道短)
(11) 另见 shù;shuò
数不清、数不上,数不着、数不胜数、数点、数典忘祖、数伏、数黑论黄、数九、数九寒天、数来宝、数落、数念、数贫嘴、数说、数算、数往知来、数一数、数一数二
◎ 数的拼音:
數 shù
〈词性:名〉
(1) 数目;数量 [figure;number]
窃怜爱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报数(报告数目);数计(以数字来计算);数珠儿(念珠);可被2除尽的数;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或复数;基数;单数;复数
(3) 底细 [base]。如:心里没有数;心中都有个数
(4) 道数,方法 [method]
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商君书》
(5) 技艺,如博弈的技艺 [art]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孟子·告子上》
(6) [古]∶算术,古代六艺之一 [arithmetic]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地官·大司徒》
(7) 气数;命运 [destiny;fate]
卫青不败由天幸, 李广无功缘数奇。—— 唐· 王维《老将行》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 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 秦相较,或未易量。—— 宋· 苏洵《六国论》
(8) 又如:数奇(命运不佳;遭遇不顺);数命(命运);数尽禄终(死亡);数劫(厄运)
(9) 策略;权术 [tactics]
以计求便,以数取利。——汉· 王充《论衡》
(10) 规律;必然性 [law]
汉世外戚,自 东、 西京十有余族,非徒豪横盈极,自取灾故,必于贻衅后主,以至颠败者,其数有可言焉。——《后汉书》
(11) 道理 [reason]
夫以疏远与近爱信争,其数不胜也。——《韩非子》
(12) 礼数;仪节 [rites]
今嬖宠之丧,不敢择位,而数于守适。——《左传·庄公十八年》
(13) 特指方术,如占卜之类 [divination]
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楚辞·卜居》
(14) 又如:数家(精于术数的人);数术(术数)
◎ 数的拼音:
數 shù
[数]
(1) 几个,若干 [a few;several]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 操军必矣。——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又如:数四(犹三四,表示为数不多);数粒(几粒);数人;数十,数百,数千,数万;数本(几棵;几株);数众(佛教称其教徒人数为“众”,有若干僧则称若干众);数武(几步);数射(几射。射:一箭能及的距离);数家(几派;几家;几户)
(3) 另见 shǔ;shuò
数表、数词、数额、数据、数量、数量词、数码、数目、数内、数术、数学、数以万计、数值、数制、数珠、数字、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