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éng zhēng bào liǎn
注音ㄏㄥˊ ㄓㄥ ㄅㄠˋ ㄌ一ㄢˇ
解释横:蛮横;征:征发;征税;敛:搜刮。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出处清 吴趼人《痛史》:“名目是规划钱粮,措置财赋,其实是横征暴敛,剥削脂膏。”
例子这些财富,都是蒋介石等利用其独裁权力横征暴敛、假公济私而来的。(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正音“横”,不能读作“hèng”;“敛”,不能读作“jiǎn”。
辨形“征”,不能写作“争”;“敛”,不能写作“连”。
辨析横征暴敛和“苛捐杂税”、“敲骨吸髓”;都指反动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但横征暴敛偏重指用粗暴行动强行征收;搜刮;“苛捐杂税”偏重指征收苛刻而繁多的捐税;“敲骨吸髓”的语义重;偏重指多种多样的残酷的剥削、压榨行为;其手段不限于“征收”。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感情横征暴敛是贬义词。
繁体横征暴斂
近义苛捐杂税、敲骨吸髓
反义轻徭薄赋
英语extort taxes ruthlessly
俄语взимáть большие налóги
日语苛斂誅求(かれんちゅうきゅう)
德语mit Gewalt Steuern und Abgaben erpressen
造句imposer des charges exorbitant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横的拼音:héng(ㄏㄥˊ)
⒈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横梁。横楣。横额。横幅。横批。横披(长条形横幅字画)。横匾。横标。横空。
⒉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横写。横排。横向。横斜。纵横。
⒊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横贯东西。
横的拼音:hèng(ㄏㄥˋ)
⒈ 凶暴,不讲理;蛮横。强横。横暴。横蛮。
⒉ 意外的,不寻常的:横财。横祸。横事。横死。
横字UNICODE编码U+6A2A,10进制: 27178,UTF-32: 00006A2A,UTF-8: E6 A8 AA。
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橫
across、sidelong、horizontal、transverse、perverse、unexpected
纵、直、竖
形声:从木、黄声
across
详细解释◎ 横的拼音: hé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黄声。本义:门框下部的横木)
(2) 同本义 [middle rail]
横,闌木也。——《说文》。字亦作桁。
以横为之。——《诗·陈风·横门之下》
(3) 又如:横轼(古代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
(4) 侧,旁边 [side]
时横隤以阳遂。——王褒《洞箫赋》。注:“旁决貌。”
(5) 又如:横头(正面两侧的位置,或长方形物体较短两侧的位置);横屋(正屋前两侧的房屋);横道(旁道);横逸(犹旁出,旁行)
(6) 古代负有督察记录权责的官员,可以入人于罪者 [surpervisor]
下有五横,以揆其官。——《管子·君臣》
(7) 学堂 [school]。如:横舍;横塾
(8) 汉字由左至右的笔形“一” [horizontal stroke]。如:王字是三横一竖
(9) 姓
◎ 横的拼音: héng
〈词性:形〉
(1) 地理上指东西向。与“纵”相对 [east to west]
横田其亩。——《韩诗南山》。传:“东西曰横。”
不别横与纵。——《楚辞·沈江》。注:“纬曰横。”
纵横间之。——《淮南子·览冥》
坐横弓。——《仪礼·大射仪》。注:“南踣弓也。"
曰从与横。——《太玄卷·七玄莹》。注:“东西曰横。”
(2) 又如:横织(纵横交织);横厉(纵横凌厉,形容气势强盛);横驱(纵横驰驱);横驱别骛(纵横奔驰)
(3) 跟地面平行的 [horizontal]
横柯上蔽。——吴均《与朱元思书》
(4) 又如:横枝(主干上横长的树枝,比喻正宗以外旁衍的支派);横軃(横躺而睡着);横堑(与前方平行的濠沟);横卷(左右两端有轴的横幅书画)
(5) 自左到右或自右到左 [transverse]
横执之。——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横无际涯。——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横有八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横卧一楫。——明· 魏学洢《核舟记》
(6) 又如:横头(在方桌筵席上,主席两侧的位置);横川(数字三的隐语);横字(横行的字);横阵(横排的阵势)
(7) 广,宽广 [broad]
广为横。——《史记·周本纪》正义
(8) 又如:横广(广阔;广大);横沙(广阔的沙漠);横制(广泛控制);横览(广泛观察);横赐(帝王对臣民广施赏赐)
◎ 横的拼音: héng
〈词性:动〉
(1) 横陈 [display crosswise]
有神十人,各曰女娲之肠,横道而处。——《山海经·大荒西经》
(2) 又如:横刀(横陈佩刀);横天(横陈天空);横身(插身,插手);横江(横陈江上);横路(横陈道中);横经(横陈经籍)
(3) 横渡;横越 [cross]
乃帅群臣横大河。——《汉书·扬雄传上》
(4) 又如:横厉(横越;横渡);横截(横渡);横天(横越天空);横江(横越江上);横绝(横越;横度);横霄(横越天空)
(5) 充满;遮盖 [cover]
以横于天下。——《礼记·孔子闲居》。注:“充也。”
横被四表。——《后汉书·冯异传》
号以立横。——《礼记·乐记》
(6) 又如:横世(充满世间);横出(充分表露;洋溢);横流(充盈;遍布);横滋(四处滋长)
(7) 下决心不顾一切 [steel one's heart]。如:横劲(决心,毅力);横了心(下定决心,不顾一切);横下心(犹横了心)
(8) 交错,错杂 [interlock;crisscross]
禁野之横行径逾者。——《周礼·野庐氏》。注:“妄行田中。”
(9) 又如:横飞(交错飞行);横落(交错落下)
(10) 将物体横向拿着 [hold crosswise]。如:把扁担横过来;横刀跃马
(11) 横佩带着 [wear across]。如:腰横玉带;横金妇(官员的妻子。横金:宋时表示官阶的一种佩带物)
◎ 横的拼音: héng
〈词性:副〉
(1) 〈词性:方〉∶大概,揣测之词 [probably]。如:横是(大概;恐怕)
(2) 〈词性:方〉∶横竖,反正 [anyway]。如:我横不那么办;横数(不管怎么样)
(3) 另见 hèng
横匾、横标、横波、横步、横陈、横冲直撞、横穿、横队、横额、横飞、横幅、横隔、横贯、横加、横街、横空、横跨、横梁、横眉、横眉冷对千夫指、横眉立目、横眉怒目、横楣、横木、横批、横七竖八、横切、横肉、横三竖四、横扫、横生枝节、横尸遍野、横竖、横说竖说、横躺竖卧、横挑鼻子竖挑眼、横头横脑、横纹肌、横向、横心、横行、横行霸道、横眼、横溢、横越、横直、横坐标
◎ 横的拼音: hèng
〈词性:形〉
(1) 假借为“犷”。横暴;放纵 [perverse and violent]
处士横议,以待我以横逆,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孟子》。按,皆纵恣悍厉之谓。
横行天下。——《荀子·修身》。注:“不顺理而行也。”
东夷横畔。——扬雄《长杨赋》。注:“自纵也。”
以威力相胁曰横。——《汉书·彭宠传》注
(2) 又如:蛮横;横政(暴政);横侈(专横放纵);横虐(专横肆虐);横逆(横暴不顺理);横逞(放纵恣肆);横施(肆意施加);横议(恣肆批评);横杀(肆意杀戳)
(3) 意外,突然 [sudden;unexpected]。如:横生(意外发生,到处乱生);横起(意外的发生);横亡(横死);横夭(意外的早死)
(4) 额外 [extra]。如:横入(额外收入);横恩(额外的恩赏);横费(浪费;额外用度);横赐(额外的赏赐)
(5) 祸害 [mishap]
谓为三横。——《世说新语·自新》
三横唯余其一。
(6) 另见 héng
横暴、横财、横祸、横蛮、横逆、横事、横死、横殃飞祸
征(徵)的拼音:zhēng(ㄓㄥ)
⒈ 远行:长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远行的船)。
⒉ 用武力制裁,讨伐: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战(出征作战)。南征北战。
⒊ 召集: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马。
⒋ 收集:征税。征粮。
⒌ 招请,寻求:征求。征稿。征婚。征聘(招聘)。征询(征求意见)。
⒍ 证明,证验:征引(引用,引证)。信而有征。
⒎ 表露出来的迹象:特征。征候。
征字UNICODE编码U+5F81,10进制: 24449,UTF-32: 00005F81,UTF-8: E5 BE 81。
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徰徵
ask for、go on a campaign、go on a journey、levy、sign
形声:从彳、正声
invade, attack, conquer
详细解释◎ 征的拼音: zhēng
〈词性:动〉
(1) (形声。从彳( chì ),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 同本义 [go on a journey]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孤蓬万里征。——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远飞的鸟);征盖(远行的车);征夫(远行的人;出征的士兵)
(4) 征伐,发兵讨伐 [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征者,上伐下也。——《孟子》
奉辞伐罪曰征。——《书·允征》
桓桓于征。——《诗·鲁颂·泮水》
一曰征。——《周礼·太卜》。司农注:“谓征伐人也。”
挟天子以征四方。——《资治通鉴》
(5) 又如:征诛(征讨诛戮);征阵(战阵);征讨(讨伐);征略(征战略地);征剿(犹征讨)
(6) 争夺,争取 [contend for;fight for]
不为征利。——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征收 [levy]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
(8) 又如:征榷(征税与专卖);征役(征税与劳役);征缮(谓征收赋税,整顿武备);征敛(亦作“征敛”)
◎ 征的拼音: zhēng
〈词性:名〉
(1) 赋税 [taxes]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孟子·尽心下》
(2) 又如:征役(赋税与徭役)
(3) 姓
◎ 征的拼音:
徵、徴 zhēng
〈词性:动〉
(1) (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2) 同本义 [summon;call up]
徵,召也。——《说文》
徵,召也。——《尔雅》
以量度成贾而徵徴。——《周礼·司市》
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周礼·县正》
徵唯所欲。——《仪礼·乡射礼》
王使来徵聘。——《左传·宣公九年》
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
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征拜尚书。
(3) 又如: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谓召用佐吏);征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征守(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
(4) 求取;索取 [solicit]
物贱之征贵。——《史记·货殖列传》
贵之征贱。
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会征促织。
(5) 又如: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须(求取);征贿(求取贿赂);征求(求索)
(6) 追究;追问 [trace;get to the bottom;examine closely]
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7) 证明;验证 [verify]
念用庶征。——《书·洪范》
征为五声。——《左传·昭公元年》
用牲,加书征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征验;征圣(验证于前圣的遗教);征象(验证);征效(效验)
◎ 征的拼音:
徵 zhēng
〈词性:名〉
(1) 征兆;迹象 [symbol]
明征定保。——《书·胤征》
休征嘉应。——《汉书·平帝纪赞》
候善恶之征。——《汉书·艺文志》
征兆必报。——《汉书·儿宽传》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荀子》
征于色。——《孟子·告子下》
(2) 又如: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3) 另见 zhǐ
征兵、征尘、征程、征调、征发、征伐、征夫、征服、征稿、征购、征候、征集、征募、征南将军、征聘、征求、征实、征收、征戍、征税、征讨、征途、征文、征象、征询、征引、征用、征战、征召、征兆、征逐
暴的拼音:bào(ㄅㄠˋ)
⒈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暴动。暴力。暴涨。暴发。风暴。暴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⒉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暴躁。暴跳如雷。
⒊ 凶恶残酷的:凶暴。暴虐。暴君。暴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暴政。横征暴敛。
⒋ 横蹋,损害:自暴自弃。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⒌ 鼓起来,突出:暴起青筋。
⒍ 徒手搏击:暴虎冯(píng )河(喻有勇无谋)。
⒎ 〔暴露〕显露,如“暴暴无遗”。
⒏ 姓。
暴的拼音:pù(ㄆㄨˋ)
⒈ 同“曝1”。
暴字UNICODE编码U+66B4,10进制: 26292,UTF-32: 000066B4,UTF-8: E6 9A B4。
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㫧㬥㬧曓虣曝
cruel、sudden and violent
会意
violent, brutal, tyrannical
详细解释◎ 暴的拼音: bào
〈词性:动〉
(1) 显露;暴露 [expose]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尸捐不收,骨暴不葬。——《论衡·祸虚》
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2) 又如:暴师(驻扎在野外的军队);暴骸(暴露尸骸);暴骨(暴露尸骨);暴尸(暴露尸骸)
(3) 糟蹋,损害 [spoil]
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礼记》
(4) 又如:自暴自弃;以众暴寡;暴殄轻生(肆意践踏,轻视生命);暴殄(残害自然)
(5) 欺凌 [bully and humiliate]
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庄子·盗跖》
(6) 又如:暴陵(欺压凌辱)
(7) 徒手搏[虎] [attack a tiger unarmed]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小雅》
◎ 暴的拼音: bào
〈词性:形〉
(1) 凶恶,残暴 [fierce and brutal]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2) 又如:暴人(凶恶残暴的人);暴兵(暴虐的军士);暴敌(凶暴的敌人);暴豪(凶暴强横)
(3) 急骤;猛烈 [sudden and violent]
终风且暴。——《诗·邶风·终风》
飘风(暴风)暴雨为民害。——《管子·小问》
(4) 又如:暴雷;暴洪;暴暴(急速兴起的样子);暴水(洪水)
(5) 脾气过分急躁 [hot-tempered]
性行暴如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虫暴怒。——《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脾气暴;粗暴(鲁莽;暴躁);暴气(暴躁的脾气);暴跳如雷
◎ 暴的拼音: bào
〈词性:副〉
(1) 突然;猝然 [suddenly]
今暴得大名,不祥。——《史记·项羽本纪》
矜(自负)壮士暴死。——唐· 柳宗元《敌戒》
屠暴起。——《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暴卒(突然死亡);暴忽(快速;飘忽);暴亡(突然死亡);暴崩(突然死亡);暴富(突然发财)
(3) 急剧地 [rapidly]
(4) 又如:暴跌;暴落;暴习(很快熟悉)
(5) 另见 pù
敛(斂)的拼音:liǎn(ㄌ一ㄢˇ)
⒈ 收拢,聚集:敛钱。敛足(收住脚步,不住前进)。敛容。敛衣(用收集来的碎布制成的衣)。收敛。聚敛。
⒉ 征收:横征暴敛。
⒊ 收束,约束:敛迹。敛手(a.缩手,表示不敢恣意妄为;b.拱手,表示恭敬)。敛袂(整理衣袖,表示敬服)。敛抑。敛步。
敛字UNICODE编码U+655B,10进制: 25947,UTF-32: 0000655B,UTF-8: E6 95 9B。
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敛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斂㪘
collect、restrain
形声:从攵、佥声
draw back, fold back; collect
详细解释◎ 敛的拼音:
斂、歛 liǎn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pū ),佥( qiān )。本义:收集,聚集)
(2)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gather]
敛,收也。——《说文》
既射则敛之。——《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
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汉书·食货志》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敛赀财以送其行。——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敛局(邀人聚赌,从中抽头);敛衣(聚集零碎布头所制成的衣服)
(4) 收获 [harvest]
自种自敛,服箱以走。——柳宗元《牛赋》
(5) 又如:敛材(采集可食的百草根实);敛实(收割庄稼);敛获(收获)
(6) 征收 [levy]
豹因重敛百姓。——《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邺三老、 廷椽尝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史记·滑稽列传》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稍敛众以去。——明· 高君《书博鸡者事》
成不敢敛户口。——《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征敛(旧指官府向民间征捐敛财);聚敛(重税搜刮);敛法(收税的准则)
(8) 收缩;退缩 [contract;shrink back;flinch]
秦、 楚合而为一以临 韩, 韩必敛手。——《史记·春申君列传》
(9) 如又:敛额(皱眉);敛退(退缩);敛策(收束马鞭。比喻隐退不仕);敛手(缩手不敢乱动)
(10) 停止 [stop]。如:敛兵(收兵);敛辔(息驾,收起车马);敛祸(停止作祸);敛毫(停笔)
(11) 入殓 [put a body into coffin]
衣尸棺曰敛。——《释名·释丧制》
敛般,请以机封。——《礼记·檀弓下》。注:“敛,下棺于椁。”
桐棺足以周身,外椁足以周棺,敛形悬封,濯衣幅巾。——《后汉书·周磐传》
醵金为敛。——清· 张廷玉《明史》
(12) 又如:敛殡(入殓而殡葬);敛藏(犹敛葬);敛葬(入殓安葬);敛形(衣覆其形);敛埋(收敛埋葬);敛衾(古代大殓时盖尸体的被子);敛席(盖尸席)
(13) 收敛,约束言行 [restrain oneself]
为敛威去。——清· 张廷玉《明史》
(14) 又如:敛戢(收敛,止息);敛抑(收敛节制);敛马(勒马)
(15) 整肃;整理 [screw up]
诸侯敛衽。——桓宽《盐铁论》
(16) 又如:敛甲(犹束甲。整理盔甲,表示准备战斗);敛声屏气(毫无声音,不敢出大气);敛衽(提起衣襟夹于带间,表示恭敬)
◎ 敛的拼音:
斂 liǎn
〈词性:名〉
赋税 [taxes]
省刑薄敛。——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敛步、敛财、敛迹、敛袂、敛钱、敛衽、敛容、敛抑、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