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赫斯之威的意思

zhīwēi

赫斯之威



拼音hè sī zhī wēi

注音ㄏㄜˋ ㄙ ㄓ ㄨㄟ

解释赫:显耀。斯:语气助词。威:威严。指帝王或显耀人物威武奋发貌。

出处《晋书·应詹传》:“陛下宜奋赫斯之威,臣等当得负戈前驱,庶凭宗庙之灵,有征无战。”

用法作宾语;用于帝王等。

感情赫斯之威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ㄏㄜˋ   
部首  赤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FOFO  仓颉  GCGLC  郑码  BNNO  四角  44231  结构  左右电码  6378  区位  2653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赤  统一码  8D6B  笔顺  一丨一ノ丨ノ丶一丨一ノ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赫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明显,显著,盛大:显赫。喧赫。赫奕。赫烜。

⒉ 发怒:赫咤。赫怒。赫然。

⒊ 红如火烧,泛指红色:“赫如渥赭”。

统一码

赫字UNICODE编码U+8D6B,10进制: 36203,UTF-32: 00008D6B,UTF-8: E8 B5 AB。

赫字由两个赤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赫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㚘䓇嚇焃爀

汉英互译

conspicuous、grand、hertz

造字法

会意:从赤、赤

English

bright, radiant, glow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赫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二赤。火赤。本义:泛指赤色)

(2) 红如火烧。亦泛指火红色 [red]

赫,火赤貌。——《说文》

赫如渥赭。——《诗·邶风·简兮》

(3) 如:赫日(红日);赫赤(深红;火红);赫赤赤(谓赤红如火);赫煌(赤色光明的样子)

(4) 显耀 [conspicuous]

以赫厥灵。——《诗·大雅·生民》

(5) 又如: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赫剌剌(威武显赫的样子);赫耀(显赫)

(6) 显盛 [flourishing]

赫赫楚国,而君临之。——《国语·楚语》

(7) 又如:赫奕(光彩灿烂的样子);赫奕(显著盛大的样子);赫张(声势盛大的样子)

(8) 炎热炽盛 [hot]。如:赫炎(大火燃烧的样子);赫晞(炎暑炽盛的样子)

(9) 光明 [bright]

赫,明也。——《小尔雅·广诂》

(10) 又如:赫戏(光明显盛的样子);赫曦(光明显盛的样子);赫焕(光华炫耀的样子);赫烁(明亮闪耀的样子)

(11) 勃然大怒 [raging]

王赫斯怒。——《诗·大雅·皇矣》

(12) 又如:赫咤(愤怒叹息);赫怒(愤怒);赫斯(帝王盛怒貌)

词性变化

赫的拼音:   

〈词性:动〉

(1) 恐吓 [threaten]

反予来赫。——《诗·大雅·桑柔》

(2) 又如:赫诈(恐吓诈骗)

(3) 使感到惊奇、震骇或恐怖 [shock]

伐恩恃权,震赫中外。——《新唐书》

(4) 分裂,支解 [split]

凡使十二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后汉书》

赫的拼音:   

〈词性:名〉

(1) 姓。如:赫连(复姓)

(2) 物理学名词赫兹的简称 [hertz]。如:千赫

常用词组

赫耳墨斯、赫赫、赫赫有名、赫然、赫然耸现、赫兹

  拼音    注音    
部首  斤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ADWR  五笔98  DWRH  仓颉  TCHML  郑码  ECPD  四角  42821  结构  左右电码  2448  区位  4325  统一码  65AF  笔顺  一丨丨一一一ノ丶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斯的拼音:sī(ㄙ)  

⒈ 这,这个,这里:斯人。斯时。以至于斯。

⒉ 乃,就:有备斯可以无患。

⒊ 劈:“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⒋ 古同“厮”,卑贱。

⒌ 古同“澌”,尽。

⒍ 姓。

统一码

斯字UNICODE编码U+65AF,10进制: 26031,UTF-32: 000065AF,UTF-8: E6 96 AF。

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斯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his

造字法

形声:从斤、其声

English

this, thus, such; to lop off; emphatic partic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斯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2) 同本义 [split]

斯,析也。——《说文》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陈风·墓门》

有斯明享。——《书·酒诰》。郑注:“析也。”

厮(斯)舆之卒。——《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

(3) 扯裂 [tear]

斯,裂也。——《广雅》。王念孙疏证:“今俗语犹呼手裂为斯。”

(4) 分开 [divide]

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庄子》

(5) 距离;离开 [leave]

华胥氏之国…不知斯 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

词性变化

斯的拼音:   

〈词性:代〉

(1) “斯”假借为“此”,这,这个 [this]

斯,此也。——《尔雅·释诂》

斯言之玷。——《诗·大雅·抑》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 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斯世(此世,今世);斯人(此人);生于斯,长于斯

斯的拼音:   

<连>

则。就 [then]——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

斯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厮”。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引申为卑贱 [humble;low]

旅琐琐,斯其所取灾。——《易·旅》

乡官部吏,职斯禄薄。——《后汉书·左雄传》上疏

(2) 又如:斯役(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斯养(即厮养。奴仆)

(3) 白色 [white]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斯的拼音:   

〈词性:助〉

(1) 表示结构,相当于“之”、“的” [of]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

(2) 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be]

笃公刘,于京斯依。——《诗·大雅·公刘》

(3) 用在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 [function word]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诗·大雅》

常用词组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文、斯文扫地、斯须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wēi   注音  ㄨㄟ   
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DGVT  五笔98  DGVD  仓颉  IHMV  郑码  HMAZ  四角  53200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1218  区位  4594  统一码  5A01  笔顺  一ノ一フノ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威的拼音:wēi(ㄨㄟ)  

⒈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威力。威风。权威。

⒉ 凭借力量或势力:威胁。威慑。

统一码

威字UNICODE编码U+5A01,10进制: 23041,UTF-32: 00005A01,UTF-8: E5 A8 81。

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y force、might、power

造字法

形声:从女、戌声

English

pomp, power; powerful; domin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威的拼音: wēi  

〈词性:名〉

(1) 威力;威风 [might;power]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2)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定)

(3) 尊严,威严 [dignity]

畏威保位。——《明史》

吏惮其威。

(4) 又如:威荣(尊严与荣华);威法(威严的法令);威神(尊严的神灵);威裕(威严和宽仁);威敬(有威严,令人敬重);威光(威严的光芒);威棱(声势威仪);威德(威严与恩德);威锋(威德);威权(威势与权力);威灵(声势威仪);威声(威严的名声);威神(威仪的神灵);威化(声威德化)

(5) 虐害。通“畏” [terrible thing]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

(6) 刑罚 [penalty]。如:威威(处罚罪犯);威令(刑法或军政命令);威辟(重刑苛法)

(7)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hundred families]

百户为“威”,设中、前、后、左、右五所,每军百户曰威。——《南疆逸史》

词性变化

威的拼音: wēi  

〈词性:形〉

〈词性:方〉∶漂亮的 [beautiful]

楹联贴好了,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威不威?” 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威呀”!—— 陈残云《香飘四季》

威的拼音: wēi  

〈词性:动〉

(1) 畏惧。通“畏” [fear]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常棣》

威,畏也,可畏惧也。——《释名·释言语》

见怀思威。——《国语·晋语四》

(2) 震慑 [shock]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战国策》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常用词组

威逼、威德、威风、威风凛凛、威凤一羽、威福自己、威骇、威吓、威力、威厉、威烈、威灵、威猛、威名、威尼斯、威迫、威迫利诱、威容、威慑、威士忌,威士忌酒、威势、威望、威武、威武不屈、威显、威胁、威信、威信扫地、威严、威仪、威震天下、威重、威尊命贱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