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合眼摸象的意思

yǎnxiàng

合眼摸象



拼音hé yǎn mō xiàng

注音ㄏㄜˊ 一ㄢˇ ㄇㄛ ㄒ一ㄤˋ

解释闭着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诗词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后来学诗者,虽时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随所触体得一处。’”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合眼摸象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é gě   注音  ㄏㄜˊ ㄍㄜˇ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WGKF  仓颉  OMR  郑码  ODAJ  四角  80601  结构  上中下电码  0678  区位  2647  统一码  5408  笔顺  ノ丶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合的拼音:hé(ㄏㄜˊ)  

⒈ 闭,对拢:合眼。合抱。珠连璧合。貌合神离。

⒉ 聚集:合力。合办。合股。合资。

⒊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合格。合法。情投意合。

⒋ 应该:合该。合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时而作”。

⒌ 总共,全:合家欢乐。

⒍ 计,折算:合多少钱。

⒎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其他字义

合的拼音:gě(ㄍㄜˇ)  

⒈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⒉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统一码

合字UNICODE编码U+5408,10进制: 21512,UTF-32: 00005408,UTF-8: E5 90 88。

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合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㪉敆盒閤

汉英互译

add up to、be equal to、close、combine、join、proper、shut、suit、whole

相关字词

开、分、张、拆、离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ombine, unite, join; gath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合的拼音:   

〈词性:名〉

(1) 容量单位, 市制十合为一升 [a unit of dry measure for grain (=1 decilitre)]

十合为升,十升为斗。——《汉书》

(2) 另见   

基本词义

合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亼(   ),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2) 同本义 [close;shut]

合,合口也。——《说文》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庄子·秋水》

(3) 引申为开合之称

合则成体。——《庄子·达生》

合盖隆起。——《后汉书·张衡传》

四面竹树环合。——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绿树村边合。——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暝色已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4) 又如:蚌合;合上书;合祛(开闭);合喙(闭口);合盘(犹合掌);合瞑(闭目;闭目入睡)

(5) 会聚,聚合 [assemble]

于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国语·楚语下》

将合诸侯。——《周礼·秋官·司仪》

离则复合,合则复离。——《吕氏春秋·大乐》

齐桓公合诸侯。——《吕氏春秋·精谕》

公子即合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晋鄙合符。

合江夏战士。——《资治通鉴》

五万兵难卒合。

卒与尸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合众(集合众人);合族(聚合全族的人);合火(结伙,结伴);合军(集结军队);合散(聚合消散);合绪(聚集在一起)

(7) 联合;联络 [unite;ally]。如:合盘(合伙);合出(凑合出来);合字(同伙;黑店)

(8) 结合 [combine;unite]。如:合色鞋(用几种颜色料子凑成鞋面的鞋子)

(9) 符合,不违背 [conform to]。如:合机(跟事实相符);合程(合乎格式或规定的程序);合情合理;不合自然

(10) 适合 [suit]

合于桑林之舞。——《庄子·养生主》

甚合孤心。——《资治通鉴》

(11) 又如:合式(合适;合意);合中(适中);合折儿(合适);合景(与当时场面相适合,相般配);合折(恰当;合乎心思;合适);合他意思

(12) 合并 [merge;amalgamate]。如:合传(纪传体史书的创作,合两人以上的事迹作传,称合传)

(13) 覆盖;笼罩 [cover]。如:合扑(面朝下扑倒);合在缺底下(蒙在鼓里)

(14) 匹配;配偶 [mate;marry]

天作之合。——《诗·大雅·大明》

得耦为合。——《周礼·媒氏》注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又如:合和(结婚姻之好;亲睦);合姓(指结婚。男女两性合为一家);合独(使鳏夫寡妇结成夫妻)

(16) 交锋 [engage in a battle or contest]。如:合刃(军队相遇,刀刃相接);合战(交战)

(17) 折算等于 [be equal to]。如: 一米合三尺

(18) 制作 [棺材] [make]。如:合甲(制成皮革);合寿材

(19) 应该 [should]。如:合当(合该;应当);合行(合当;应该;集中在一起);合受(应该受到)

(20) 吵架 [quarrel]。如:合嘴(争吵);合爆(合皂。混闹;喧闹);合嘴合舌(吵架)

(21) 合掌 [clasp]。如:合手

(22) 回答,答 [answer]。如:合要(各举简要的言辞,以互相答辩)

(23) 交媾。雌雄交尾,男女性交 [sexual intercourse]。如:合盖(已得手。特指成男女情事)

词性变化

合的拼音:   

〈词性:形〉

(1) 全部;整个 [whole;all;entire]。如:合家团聚;合府(全家);合宅(合家,合门,全家);合境(全境);合穗(合颖)

(2) 和睦,和谐,融洽 [harmonious]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小雅·常棣》

合群者也。——《荀子·非十二子》。注:“合,谓和合群众也。”

以比黄钟之宫适合。——《吕氏春秋·古乐》

议事每不合。——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甚与孤合。——《资治通鉴》

与宁南意合。——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不谋而合。——《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合心(齐心;同心);合情(和谐情感)

合的拼音:   

〈词性:名〉

(1) 盒子。后作“盒” [box]

以黑木合盛茶。——冯梦龙《古今谭概》

(2) 姓

合的拼音:   

〈词性:副〉

一起,共同 [together]。如:合吃;合住;合堂(同处一堂);合约(一同订约)

合的拼音:   

〈词性:介〉

(1) 与;向 [for]

又不好合你再要。——《红楼梦》

(2) 和 [as]。如:合会(以及;和)

合的拼音:   

〈词性:量〉

古时打斗时双方攻防动作叫一合,也叫一回合 [round]。如:战了五十合;两人交手数合

合的拼音:

  

〈词性:动〉,〈词性:形〉

(1) 闭合 [close]。如:合眼

(2) 全;总共 [whole;all;entire]。如:合县(全县) “閤”

(3) 另见   

(4) 另见   

常用词组

合办、合抱、合璧、合编、合不来、合唱、合成、合得来、合订本、合法、合法性、合肥、合该、合格、合共、合股、合股、合乎、合伙、合伙人、合击、合计、合家、合家欢、合脚、合金、合卺、合理、合理化、合力、合流、合龙、合拢、合拢、合谋、合拍、合拍、合契、合群、合身、合时、合适、合算、合算、合同、合围、合心、合眼、合演、合叶、合页、合一、合宜、合意、合营、合影、合用、合于、合葬、合掌、合辙,合辙儿、合著、合着、合资、合纵、合奏、合作

  拼音  yǎn   注音  一ㄢˇ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HVEY  五笔98  HVY  仓颉  BUAV  郑码  LXO  四角  67032  结构  左右电码  4190  区位  4959  统一码  773C  笔顺  丨フ一一一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眼的拼音:yǎn(一ㄢˇ)  

⒈ 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眼睛。眼底。眼力。眼色。眼神。眼帘。眼目。眼疾手快。

⒉ 见识,对事物的看法:眼光远大。眼界开阔。

⒊ 孔洞,窟窿:炮眼。针眼儿。泉眼。

⒋ 关节,要点:节骨眼儿。字眼儿。

⒌ 戏曲中的节拍:一板三眼。

⒍ 当前:眼前利益。眼下。

⒎ 量词:一眼井。

⒏ 围棋术语,一方子中所留的空儿,在这个空儿中对方不能下成活棋。

统一码

眼字UNICODE编码U+773C,10进制: 30524,UTF-32: 0000773C,UTF-8: E7 9C BC。

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眼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perture、eye、key point、look、small hole

造字法

形声:从目、艮声

English

eye; eyelet, hole, open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眼的拼音: y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目,艮( gèn  )声。本义:眼珠)

(2) 同本义 [eyeball]

眼,目也。——《说文》

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释名》

巽为多白眼。——《易·说卦》

比干剖心, 子胥抉眼,忠之祸也。——《庄子·盗跖》

(3) 泛指眼睛 [eye]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杜甫《新安吏》

(4) 又如:眼馋肚饱(贪得无厌;不知足);眼意心期(眼中传意,心中期待);眼黄地黑(心怀叵测,见财起意);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眼张失道(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痴呆的样子);眼里出火(形容极贪婪的神情);眼同检验(会同人员,共同检验);眼皮子薄(比喻气量小,喜欢斤斤计较);眼上眼下(上下端详);眼盻盻(喻指极为厌恶憎恨的人)

(5) 眼力 [sight;vision]。如:眼明手快(眼光锐利,手脚灵活);眼光忒忒(眼神贼溜溜的样子);眼忙心乱(眼神发急,心情慌乱);眼离了(视物昏花模糊);眼紧(眼光);眼辨(眼力好)

(6) 耳目;眼线 [light]

当下就带孙小二做眼,飞马赶到 北关门下。——《警世通言》

(7) 见证 [witness;testimony]

教地方公同作眼,将梁公家家财什物变卖了。——《古今小说》

(8) 又如:眼证(当场目睹可作证的人;见证人)

(9) 指孔;洞穴 [aperture;small hole]

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小池》

(10) 又如:眼子(孔洞);眼孔(孔;小洞)

(11) 任何网状物的线间空隙 [mesh]。如:网眼;筛眼

(12) 事物的关键所在 [key point]。如:节骨眼儿

(13) 围棋用语。成片的白子或黑子中间的空心,在这个空心中对手不能下子 [trap]

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红楼梦》

词性变化

眼的拼音: yǎn  

〈词性:量〉

——主要用于井的量词。如:两眼井

常用词组

眼巴巴、眼白、眼柄、眼波、眼不见为净、眼岔、眼馋、眼成穿、眼眵、眼虫、眼穿肠断、眼底、眼底下、眼点、眼风、眼福、眼高手低、眼格、眼光、眼过劳、眼红、眼红、眼红素、眼花、眼花缭乱、眼犄角儿、眼疾手快、眼尖、眼睑,眼皮、眼见得、眼角、眼界、眼睛、眼镜、眼镜蛇、眼看、眼孔、眼库、眼快、眼眶、眼蓝、眼泪、眼离、眼里、眼力、眼帘、眼眉、眼明手捷、眼泡,眼泡儿、眼皮、眼皮底下、眼皮子、眼皮子浅、眼前、眼球、眼热、眼色、眼梢、眼神、眼生、眼时、眼屎、眼熟、眼跳、眼窝、眼下、眼线、眼压、眼药、眼晕、眼罩、眼睁睁、眼中刺,眼中钉、眼珠,眼珠子

  拼音    注音  ㄇㄛ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RAJD  仓颉  QTAK  郑码  DEKG  四角  54084  结构  左右电码  2307  区位  3594  统一码  6478  笔顺  一丨一一丨丨丨フ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摸的拼音:mō(ㄇㄛ)  

⒈ 用手接触或轻轻抚摩:摸他的头。

⒉ 用手探取、寻找:摸鱼捞虾。

⒊ 揣测,试探:摸底。摸索。

⒋ 暗中行进,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摸哨。摸黑儿。

统一码

摸字UNICODE编码U+6478,10进制: 25720,UTF-32: 00006478,UTF-8: E6 91 B8。

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eel out、feel、touch、try to、find out、stroke

造字法

形声:从扌、莫声

English

gently touch with hand; car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摸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用手接触或轻摩物体)

(2) 同本义 [feel;stroke;touch]

邕读(曹娥碑),能手摸其文读之。——《后汉书·蔡邕传》

(3) 又如:摸脸;摸摸她的手;这衣料摸着很软;摸索(抚摩,以手接触);摸挲(亦作“摸娑”。抚摩);摸牌(玩牌)

(4) 用手探取 [try to find out;fish for]

摸地上刑械。——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摸鱼;从口袋里摸出一把钥匙来

(6) 在黑暗中行进 [grope for;go in the dark]。如:摸夜(摸黑夜行);摸营;摸椿(摸营。夜里偷袭敌人);摸黑

(7) 偷 [get at]。如:他一天到晚都想摸点钱

(8) 暗中抓人 [catch in the dark]。如:摸壮丁去了;摸个舌头来

(9) 通过试探而了解 [sound out;feel out]。如:摸量(估量,约摸);摸情况;摸索(试探,寻求)

(10) 同“摹”。描摹;模仿;描绘;拓印 [copy]

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摸得之。——唐· 韩愈《画记》

(11) 又如:摸写(描写,描绘;仿效);摸拟(模仿,仿效)

(12) 另见   

常用词组

摸不着、摸不着边、摸底、摸黑儿、摸棱两可、摸门不着、摸门儿、摸哨、摸索、摸头,摸头儿、摸瞎,摸瞎儿、摸营、摸着石头过河

  拼音  xiàng   注音  ㄒ一ㄤˋ   
简体部首  豕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豕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QJEU  五笔98  QKEU  仓颉  NAPO  郑码  RJGQ  四角  27232  结构  上下电码  6272  区位  4783  统一码  8C61  笔顺  ノフ丨フ一ノフノ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象的拼音:xiàng(ㄒ一ㄤˋ)  

⒈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⒉ 形状,样子: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统一码

象字UNICODE编码U+8C61,10进制: 35937,UTF-32: 00008C61,UTF-8: E8 B1 A1。

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elephant、shape、imitate、seem、look as if

造字法

象形:像大象之形

English

elephant; ivory; figure, ima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象的拼音: xià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2)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 Elephas )和非洲象属( Loxodonta )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elephant]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说文》

祷过之山多象。——《山海经·南山经》

穷奇象犀。——《汉书·司马相如传》

其民乘象以战。——《汉书·张骞传》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象口(象状香炉口);象王(象中最大者,佛家喻佛)

(4) 象牙的省称 [ivory]

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尔雅》。注:“象牙骨。”

佩其象揥。——《诗·狂风·葛屦》。传:“象揥所以为饰。”

用两象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以象骨饰尊。”

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做的笏。笏,封建时代臣子上朝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象床(象牙装饰的床);象路(以象牙为饰的车);象管(以象牙为饰的笔);象箸(象牙筷子)

(6) 现象 [phenomenon]。如:象纬(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旱象;天象;险象;景象;假象

(7) 人的外貌 [appearance;looks]

象恭滔天。——《书·尧典》

(8) 又如:丑象

(9) 肖像,用水墨画、油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的人面部的像 [portrait]

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潘岳《寡妇赋》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晋书·顾恺之传》

往往留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象祀之。——清· 张廷玉《明史》

(10) 又如:象教(佛教的别称。释加牟尼去世后,佛门弟子刻木为佛、教化众生,故名);象设(原指佛像。泛指遗像)

(11) 象征 [symbol]

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韩愈《为宰相贺白龟状》

(12) 又如:征象;象表(征象);象兆(征兆)

(13) 形状;样子;景象 [form;shape;circumstance]

杌陧之象。——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14) 又如: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15) 法,法令 [law]

象以典刑。——《虞书》。传:“法也。”

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国语》

(16) 道理 [principle]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17) [中医]∶脏腑健康与否显现于人颜面上的气色 [complexion]

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素问》

(18) 又如:脉象;病象

词性变化

象的拼音: xiàng  

〈词性:动〉

(1) 假借为“像”。类似;好像 [resemble;be like;take after]

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系辞》

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易·略例》

物生而后有象。——《左传·僖公十五年》

天象盖笠。——《周髀算经》

女必象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象意(如意);活象;极象;象恭(貌似恭敬);象肖(德业与先人相似);象貌(像事物的容貌);象龚(貌似恭敬)

(3) 摹拟 [imitate]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鲁灵光殿赋》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赫赫可象。——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象体(量体);象生(纸、棉糊扎成的人物形象,用于祭祀或作为玩具);象模象样(认真地);象眼块(菱形)

(5) 描绘 [depict]

公在荆州,或象其义,白须红颜,谓公方壮。——《王荆州画像赞》

(6) 又如:象物(描摹物象);象说(描摹,解说)

(7) 效法 [follow the example of]

人君为饮食为此,故左右象之。——《墨子》

(8) 又如:象贤(效法先人的贤德)

(9) 想像 [imagine]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韩非子》

(10) 又如:象事(想像事情)

常用词组

象角、象轿、象皮病、象棋、象声、象声词、象限、象形、象形文字、象牙、象眼儿、象征、象征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