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é yī ér shuì
注音ㄏㄜˊ 一 ㄦˊ ㄕㄨㄟˋ
解释和:连着。穿着衣服睡觉。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9卷:“那老道人自去收拾,关门闭户已了,来房中土榻上和衣而睡。”
例子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因挣扎走了几步,身体愈觉困倦,坐不得一刻,就和衣而睡。”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穿着衣服睡觉。
感情和衣而睡是中性词。
近义和衣而卧
英语sack out(go to bed in one's clothes)
造句dormir tout habillé
动物生肖牛,虎,蛇
和的拼音:hé(ㄏㄜˊ)
⒈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⒉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⒊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⒋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⒌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⒍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⒎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⒏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⒐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⒑ 姓。
和的拼音:hè(ㄏㄜˋ)
⒈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⒉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和的拼音:huó(ㄏㄨㄛˊ)
⒈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和的拼音:huò(ㄏㄨㄛˋ)
⒈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⒉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和的拼音:hú(ㄏㄨˊ)
⒈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和字UNICODE编码U+548C,10进制: 21644,UTF-32: 0000548C,UTF-8: E5 92 8C。
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咊咼惒盉訸鉌龢㕿
and、sum、summation、together with、kind、peace
战
形声:从口、禾声
harmony, peace; peaceful, calm
详细解释◎ 和的拼音:
咊 hé
〈词性:形〉
(1) 和谐;协调。 [harmonious;coordinated]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
(2) 又如:和合日(和谐、合好的吉日);和合会(合好;和谐);和令(和谐畅适);和比(和谐)
(3) 和顺;平和 [gentle;mild]。如:和衷(和善。今称和衷共济,即指同心和善而共济艰难);和昶(和畅);和直(平和爽直;和顺正直);和正(和顺端正)
(4) 和睦;融洽 [on friendly terms;harmonious]
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言和而色夷。——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和友(和睦友爱);和比(和睦;和谐);和居(和睦相处);和勉(和睦互勉)
(6) 喜悦 [happy]。如:和悦(和乐喜悦);和喜(和洽喜悦);和愉;和怿(和悦)
(7) 暖和;和煦;晴和 [warm]
海上风和日暖。——刘斧《青锁高议》
春和景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天稍和。——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久而乃和。——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和无寡。——《论语·季氏》
(8) 又如:和清(温和清朗);和媚(温和美好)
(9) 适中;恰到好处 [moderate]。如:和售(以平价相买卖);和成(适量的饮食);和口(适口;可口);和味(适口之食)
(10) 指身体健康舒适 [comfortable]
和于身也。——《战国策·赵策》
(11) 又如:和宜(合适,舒服);和胜(病愈);和舒(和畅舒适)
(12) 日语的,日本的 [Japanese]。如:汉和辞典;和服
(13) 搀和,混和 [mix]
松脂蜡和纸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泪珠和笔墨齐下。——清· 林觉民《与妻书》
◎ 和的拼音: hé
〈词性:动〉
(1) 调和;调治;调适 [be in harmonious proportion;compromise]。如:和味(调和食物的滋味);和羹(五味调和的羹汤);和弱(调和抑制);和通(调和;和畅)
(2) 和解;息争而归和平 [become reconciled]
与楚以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和番(以婚姻安抚外族,和睦异族);和盟(和好结盟);和邻(与邻国媾和交好);和宁(和解,平息);和释(和解;消除)
(4) 弈棋或赛球等的结局不分胜负 [end in a draw]。如:这盘棋和了
(5) 交易 [trade]。如:和售(平价交易);和价(谓官定的平价);和籴(古代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和市(指与少数民族交易)
(6) 合。汇合;结合 [converge]。如:和合
◎ 和的拼音: hé
〈词性:名〉
(1) 两个以上数相加的总数 [sum]。如:五和七的和是十二
(2) 和平 [peace]。如:讲和;求和;议和
◎ 和的拼音: hé
〈词性:介〉
(1) 与;跟 [with]。如:和人群一同去
(2) 向;对;跟 [to]——表示动作的对象。如:我很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和他父亲谈及此事
(3) 跟 [as]——引进用来比较的对象。如:他的论点和你的相反;我的意见和他们的有别
◎ 和的拼音: hé
〈词性:连〉
(1) 与 [and]。如:他和他的儿子在这里;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
(2) 加在一起 [and]。如:你的咖啡有奶油和糖
(3) 表示选择,相当于“或” [or]。常用于“无论、不论、不管”后。如: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
(4) 另见 hè;hú;huó;huò;huo
和蔼、和蔼可亲、和畅、和风、和风细雨、和服、和好、和缓、和会、和解、和局、和乐、和美、和睦、和暖、和盘托出、和平、和平鸽、和棋、和气、和洽、和亲、和善、和尚、和声、和氏璧、和事老、和数、和顺、和谈、和婉、和弦、和谐、和煦、和颜悦色、和议、和易、和衷、和约、和衷共济
◎ 和的拼音: hè
〈词性:动〉
(1) 应和;跟着唱 [join in (the singing)]
荆轲和而歌。——《战国策·燕策》
拊石而和之。——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当哭相和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唱和;曲高和寡;和歌(应和他人之歌声而唱歌)
(3) 附和;响应 [follow;echo;respond to]。如:和从(附和顺从);一倡百和;一唱百和
(4) 以诗歌酬答;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作诗词 [compose a poem in reply to one by another poet using the same rhyme words]。如:和章(酬和他人的诗章);和答(酬答别人的诗);和酬(以诗酬答他人)
(5) 答应;允许 [agree]。如:和应(犹应和)
(6) 另见 hé;hú;huó;huò;huo
◎ 和的拼音: hú
〈词性:动〉
(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win in gambling]
(2) 另见 hé;hè;huó;huò;huo
◎ 和的拼音: huó
〈词性:动〉
(1) 揉和。在粉状物中加水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 [mix]。如:和揉(在粉状物中加液调匀揉合);和解(犹溶解);和丸(比喻母亲教子勤学);和熊(为母亲教子勤学之典)
(2) 另见 hé;hè;hú;huò;huo
◎ 和的拼音: huò
〈词性:动〉
(1) 掺合;混杂 [blend]。如:和药(调制药物);豆沙里和点儿糖;和羹;和泥儿
(2) 不同的人混杂到一起 [mix]
与他们甚么相干?怎么也和在里头?——《文明小史》
(3) 蒙哄,欺骗 [wheedle]。如:和哄(哄骗);和欺(哄骗)
◎ 和的拼音: huò
〈词性:量〉
(1) 用于时间,相当于“会儿” [moment]
韦义方去怀里摸索一和,把出席帽儿来。——《古今小说》
(2) 用于洗东西或煎中药换水,相当于“次”、“道” [time]。如:衣裳已洗四和;头和药
(3) 另见 hé;hè;hú;huó;huo
和弄、和稀泥
◎ 和的拼音: huo
——用于“搀和”( chānhuo )、“搅和” jiǎohuo 、“暖和” nuǎnhuo 、“热和” rèhuo 、“软和”( ruǎnhuo )
衣的拼音:yī(一)
⒈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衣服。衣着(zhuó )。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 )乡。
⒉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衣。糖衣。肠衣。
⒊ 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胞衣”。
⒋ 姓。
衣字UNICODE编码U+8863,10进制: 34915,UTF-32: 00008863,UTF-8: E8 A1 A3。
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衤
clothes、clothing、coating、covering
象形:像上衣形
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详细解释◎ 衣的拼音: yī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upper garment;jacket]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clothing;clothes;garment]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covering]。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afterbirth]。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coating]。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membrane]。如:花生衣
(10) 另见 yì
衣包、衣胞、衣钵、衣橱、衣带诏、衣兜,衣兜儿、衣蛾、衣分、衣服、衣钩、衣冠、衣冠楚楚、衣冠禽兽、衣冠冢、衣柜、衣架、衣襟、衣裾、衣料、衣领、衣履、衣帽间、衣取蔽寒、衣衫、衣裳、衣食、衣食父母、衣食节制法、衣食所安、衣食住行、衣饰、衣物、衣箱、衣着、衣装
◎ 衣的拼音: yì
〈词性:动〉
(1) 穿衣 [wear;put on]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cover;wrap up;bind up]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rely on]
(6) 另见 yī
而的拼音:ér(ㄦˊ)
⒈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⒉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⒊ 表(从……到……):从上而下。
而字UNICODE编码U+800C,10进制: 32780,UTF-32: 0000800C,UTF-8: E8 80 8C。
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洏耏髵能
and that、moreover
象形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详细解释◎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bristles on the jaws]
而,颊毛也。——《说文》
◎ 而的拼音: ér
<连>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and;furthermore;moreover;but also;into the bargain;if;in case;however]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而的拼音: ér
〈词性:代〉
(1) 你;你的 [you;your]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this]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助〉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of]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 而的拼音: ér
<语气>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how could;how is it possible]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 而的拼音: ér
〈词性:动〉
(1) 如,好象 [seem;like]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而后、而或、而今、而况、而立、而且、而外、而已
◎ 而的拼音: néng
通“能”。
〈词性:名〉
才能 [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
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管子·小匡》
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商君书·慎法》
〈词性:动〉
(1) 能够 [can]
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墨子·非命下》
不逢汤武与 恒缪兮,也孰去而知之?《楚辞·九章·惜往日》
(2) 另见 ér
睡的拼音:shuì(ㄕㄨㄟˋ)
⒈ 闭目安息,大脑皮质处于休息状态:睡意。睡觉。睡梦。睡眠。入睡。睡魔(喻强烈的睡意)。
睡字UNICODE编码U+7761,10进制: 30561,UTF-32: 00007761,UTF-8: E7 9D A1。
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ouch、doss、pound one's ear、rest、sleep
会意:从目、从垂
sleep, doze
详细解释◎ 睡的拼音: shuì
〈词性:动〉
(1) (会意。从目,垂声。指眼睑下垂,打瞌睡。本义:坐着打瞌睡)
(2) 同本义 [doze off]
睡,坐寐也。——《说文》
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战国策·秦策》
孝公既见 卫鞅,语事良久, 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商君列传》
(3) 又如:睡晌觉(睡午觉);睡寐(瞌睡;打盹)
(4) [中古以后为]睡着 [sleep]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夫妻心稍愿,但几神思气痴木,奄奄思睡。——《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睡头(睡眠的兴致);睡呓(梦话);睡魔(因做恶梦而惊叫、呻吟);睡长觉(死去);睡鞋(小脚女人睡眠穿的软底鞋)
(6) 躺,躺下,躺卧 [lie;lie down]。如:睡鸭炉(古代的一种香炉。造型如鸭入睡,腹内焚香,烟从口出)
睡袋、睡觉、睡裤、睡帽、睡梦、睡眠、睡魔、睡铺、睡乡、睡相、睡眼惺忪、睡衣、睡椅、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