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红绳系足的意思

hóngshéng

红绳系足



拼音hóng shéng jì zú

注音ㄏㄨㄥˊ ㄕㄥˊ ㄐ一ˋ ㄗㄨˊ

解释旧指男女双方经由媒人介绍而成亲。

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固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绾。’”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男女结成婚姻。

感情红绳系足是中性词。

繁体紅繩繋足

近义赤绳系足

英语The red string binds one's fee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óng gōng   注音  ㄏㄨㄥˊ ㄍㄨㄥ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XAG  仓颉  VMM  郑码  ZBI  四角  21112  结构  左右电码  4767  区位  2676  统一码  7EA2  笔顺  フフ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红(紅)的拼音:hóng(ㄏㄨㄥˊ)  

⒈ 像鲜血的颜色:红色。红叶。红灯。红尘。红包。红烧。红润。红艳艳。红口白牙。红绳系足(旧指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

⒉ 象征顺利或受人宠信:红人。红运。红角(jué  )儿(受观众欢迎的演员)。走红。

⒊ 喜庆:红媒(媒人)。红蛋。红白喜事(结婚和喜丧合称)。

⒋ 象征革命: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

⒌ 指营业的纯利润:红利。分红。

⒍ 特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究:红学。

其他字义

红(紅)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古同“工”,指妇女的生产作业,纺织、缝纫、刺绣等。

统一码

红字UNICODE编码U+7EA2,10进制: 32418,UTF-32: 00007EA2,UTF-8: E7 BA A2。

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红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d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纟、工声

English

red, vermillion; blush, flu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红的拼音:

(1) 紅 gōng  

(2) 通“工”。女工,从事手工劳动的女性 [female worker;woman worker]

农夫释耒,红女下机。——《汉书·郦食其传》

吾已食禄,又夺园夫女红利虖。——《汉书·董仲舒传》

(3) 通“功”。

(4) 功服。丧服名 [livery of grief;mouring apparel]

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汉书·景帝纪》

(5) 劳绩,功绩 [merits and achivements]

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汉书·景帝纪》

(6) 另见 hóng  

基本词义

红的拼音:

hóng  

〈词性:形〉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2) 同本义 [pink]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3)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4) 后也指各种红色 [re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5)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颩颩(亦作“红彪彪”。形容鲜红);红轮(红日)

(6) 象征革命、进步 [Red;revolutionary]。如:红区;红军

(7) 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very popular]。如:红人;红火;红角儿

词性变化

红的拼音:

hóng  

〈词性:名〉

(1) 美人的代称 [beauty]。如:红泪(泛指女子的眼泪);红袖(指美女);红闺(少女的卧房,同红楼);红袖添香(指有美女相伴)

(2) 红色物品 [red]

(3) 红衣服或红布。如:穿红带绿的妇女

(4) 染料。如:酸性红;碱性红;红点子(清代官吏的委任状,对人名和日期一定要用红笔点圈、钓一下);红椅子(旧时榜文最后一名底下常用红笔勾记,表示名单终止。后因称最后一名“坐红椅子”)

(5) 胭脂。如:对脸敷红

(6) 红绫等织物 [red silk]——旧时常用作礼物。如:红抹额(束在额头上的红巾);红勒帛(用红帛制的腰带);红罗(红帛);红缨帽子(清朝的礼帽,帽上披有红缨)

(7) 血的婉辞 [blood]。如:吐红(吐血);下红(便血或女性生殖道出血);红铅(妇女月经);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8) 花的代称,花多红色,故借红代花 [flower]

晓看红湿处。——唐· 杜甫《春夜喜雨》

(9) 又如:红芳(指红花);红林(盛开红花的树林);红萼(红花);红葩(红花)

(10) 喜事,嫁娶庆贺之事 [weddings]。如:红白(红事与白事);红白大礼(喜事与丧事的礼仪);红鸾(算命者所说吉星中的一种,主婚配等喜事)

(11) 红利(指工商业将除去开销以外的盈余) [dividends]。如:分红(分配红利)

(12) 草名 [grass]。如:红草(即荭草。泛指红色的草);红兰(兰草的一种)

(13) 顺利;成功 [symbol of success]。如:他唱戏唱红了

(14) 春秋时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 [Hong]

秋,蒐于红。——《春秋》

红的拼音:

hóng  

〈词性:动〉

(1) 变红,呈现红色 [redden]。如:红头涨脸(发怒时面色泛红的样子);红蚕(老熟的蚕,体呈红色,故称);红兽(烧红的兽炭)

(2) 另见 gōng  

常用词组

红案,红案儿、红白喜事、红斑痤疮、红榜、红包,红包儿、红宝石、红不棱登、红布、红茶、红场、红尘、红澄澄、红蛋、红得发紫、红灯、红豆、红粉、红封、红汞、红光满面、红海、红河、红花、红火、红角,红角儿、红军、红口白牙、红利、红痢、红脸、红脸赤颈、红领巾、红楼梦、红绿灯、红罗、红煤、红模子、红娘、红女、红牌、红喷喷、红扑扑、红旗、红人、红润、红色、红色保险箱、红烧、红烧肉、红十字会、红事、红薯、红水河、红头文件、红外线、红卫兵、红细胞、红绡、红小鬼、红心、红星、红颜薄命、红眼、红眼病、红艳、红艳艳、红药、红药水、红衣主教、红殷殷、红缨枪、红与黑、红晕、红运、红枣、红肿、红妆、红装

  拼音  shéng   注音  ㄕㄥˊ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XKJN  仓颉  VMRLU  郑码  ZJKZ  四角  26116  结构  左右电码  4939  区位  4194  统一码  7EF3  笔顺  フフ一丨フ一丨フ一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绳(繩)的拼音:shéng(ㄕㄥˊ)  

⒈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绳子。绳索。缆绳。绳梯。绳操。绳伎(a.杂技中的走绳;b.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绳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⒉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绳墨。准绳。绳正。绳之以法。

⒊ 继续:“绳其祖武”(继承祖先)。

⒋ 赞誉:“绳息妫以语楚子”(“息妫”,人名)。

⒌ 姓。

统一码

绳字UNICODE编码U+7EF3,10进制: 32499,UTF-32: 00007EF3,UTF-8: E7 BB B3。

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繩繉縄䋲

汉英互译

colt、ligature、line、rope、strand、taenia

造字法

形声:从纟、黾声

English

rope, string, cord; contro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绳的拼音:

shé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蝇省声。本义:绳子)

(2) 同本义 [rope;cord;string]

绳,索也。——《说文》

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小尔雅》

巽为绳直。——《易·说卦》

作结绳而为网罟。——《易·系辞传》

言纶之绳。——《诗·小雅·采绿》

民结绳而用之。——《庄子·胠箧》

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绳床(交床;交椅);绳缢跌扑(用绳子吊死,跌倒摔死);绳文(文字未创造以前,结绳代替文字,称为绳文);绳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绳头(绳的一端);绳戏(即绳伎。走绳之杂戏);绳络(绳编的网状饰物);绳床瓦灶(以绳为床,以瓦为灶。比喻生活贫困)

(4) 墨线 [carpenter's line marker]

其绳则直。——《诗·大雅·緜》

孔子曰:“木受绳则直。”——《孔子家语》

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如:绳尺(指墨线和量尺。皆为匠人所用的工具)

(6) 准则;法度 [norm rules and regulations]

王道有绳。——《商君书·开塞》

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韩非子·孤愤》

(7) 又如:绳尺(标准;法度);绳治(以法治罪);绳度(法度,准绳;悬度。以绳索相牵引而越度);绳直(犹准绳);绳规(犹法规);绳律(规矩格律)

(8) 水名 [Sheng River]

(9) 金沙江的古称

(10) 山东省的南阳水、北阳水

词性变化

绳的拼音:

shéng  

〈词性:动〉

(1) 继承,通“承” [inherit;carry on]

绳其祖武。——《诗·大雅·下武》

(2) 又如:绳法(继承效法);绳祖(继承祖先业迹)

(3) 衡量 [weigh;judge]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绳尺(衡量);绳量(衡量)

(5) 纠正 [correct]

故举兵绳之。——《孙膑兵法》

(6) 又如:绳愆(纠正过失);绳正(以墨线正曲直。引申为纠正错误);绳逐(纠正挑剔别人的过失而加以斥退);绳愆纠缪(纠正过失错误);绳劾(弹劾;纠正)

(7) 约束;制裁 [restrain]

绳之以法,断之以刑。——桓宽《盐铁论·大论》

(8) 又如:绳约(拘束,限制);绳之以法(以法律纠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接受法律的制裁);绳束(约束;束缚);绳按(亦作“绳案”。约束制裁)

(9) 称赞 [praise]

绳息妫以语 楚子。——《左传·庄公十四年》

绳的拼音:

shéng  

〈词性:形〉

直的;正的 [right]

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吕氏春秋》

常用词组

绳锯木断、绳捆索绑、绳墨、绳其祖武、绳趋尺步、绳绳、绳枢、绳索、绳套、绳梯、绳子

  拼音  xì jì   注音  ㄒ一ˋ ㄐ一ˋ   繁体  系、係、繫  
部首  糸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TXIU  仓颉  HVIF  郑码  MZVV  四角  20903  结构  上下电码  4762  区位  4721  统一码  7CFB  笔顺  ノフフ丶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系(係、繫)的拼音:xì(ㄒ一ˋ)  

⒈ 有联属关系的:系统。系列。系数。水系。世系。

⒉ 高等学校中按学科分的教学单位:中文系。化学系。

⒊ 关联:干系。关系。

⒋ 联结,栓:系缚。系绊。系马。维系。名誉所系。

⒌ 牵挂:系恋。系念。

⒍ 是:确系实情。

⒎ 把人或东西捆住上提或向下送:从井下把土系上来。

⒏ 某些学科中分类的名称:汉藏(zàng   )语系。寒武系(地质学名词)。

其他字义

系(繫)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结,扣:把鞋带系上。

统一码

系字UNICODE编码U+7CFB,10进制: 31995,UTF-32: 00007CFB,UTF-8: E7 B3 BB。

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system、series、department、ti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ystem; line, link, connec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系的拼音:

  

〈词性:动〉

(1) 拴;系结 [tie;fasten;button up]

忽风云腾涌,急系缆。——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系之苇召。——《荀子·劝学》

(2) 又如:系腰(腰带);系鞋带;把晾衣服绳系在树上;她的头发上系了一根红缎带;腰上系了一根紫色的…腰带;把卡片系在包上;把衣服扣系上

(3) 约束;羁绊 [restrain]

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汉· 贾谊《鹏鸟赋》

(4) 拘囚 [arrest]

累及好人,无故系狱。——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

(5) 留意;挂念 [be careful;look out]。如:系人情思

(6) 牵涉;关连 [involve;drag in]

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唐· 白居易《谕友》

(7) 另见   

常用词组

系泊、系带、系留、系绳

基本词义

系的拼音:

  

〈词性:动〉

(1) (“系”、“係”、“繫”三字的意义界限不清楚,故往往通用,且经传多以繫为之,只有世系的意义,只用“系”字。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爪”,下面是“丝”。丝悬于掌中而下垂。本义:悬,挂)

(2) 同本义 [hang]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荀子》

(3) 又如:系璧(系在带间的小玉璧);系滞(悬挂弃置)

(4) 拴;绑 [tie;fasten]

繫,约束也。——《说文》

繫,系也。——《易·系辞》释文

以九两繫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繫,联缀也。”

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史记》

(5) 又如:系足(借指婚姻);系裹(穿戴衣帽);系舟(指船靠岸。也作“系船”)

(6) 拘囚;关进牢狱 [imprison]

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老母系保宫。

利系者之多。——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拘系(拘禁);系縻(束缚)

(8) 牵挂 [be anxious about]

可怜赫赫丹阳尹,数颗槟榔尚系怀。—— 宋· 陆游《读史》

(9) 又如:系怀(心中牵挂某事或某人)

(10) 依附 [depend on]

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汉· 刘向《列女传》

(11) 又如:系援(依附求助);系象(寄托意象);系命(犹言寄托性命)

(12) 关联 [relate to]

足有系帛书。——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系亲(联姻,结亲);系络(联结);系联(联系);系属(联缀)

〈词性:名〉

∶系物的带、绳 [band;rope;cord]

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后汉书·舆服志下》

词性变化

系的拼音:   

〈词性:名〉

(1) 世系;系统 [lineage;line;system]

桑道茂者,寒人,失其系望。——《新唐书》

(2) 又如:系望(世系郡望);系孙(指后代子孙);系族(一姓世代相传的序列);系录(谱牒。记录一姓世系的书);系世(记载世系的谱牒);谱系;管系;层系;坐标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奥陶系;碳系;志留系

(3) 某些学科中分类的名称 [family]。如:汉藏语系;印欧语系

(4) 高等学校按专业性质设置的教学行政单位 [department]。如:数学系;历史系

(5) 地质学名词 [system]。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级,小于界,相当于地质年代的纪

系燕王父子。——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 姓。楚有系益

系的拼音:

  

〈词性:动〉

(1) 束缚;捆绑 [tie;fasten]

系,繫也。——《说文》

系,连也。——《广雅》

系,繫也,相联繫也。——《释名·释衣服》

系曰。——《文选·张衡·思玄赋》。旧注:“系,繫也,言繫一赋之前意也。”

系隆我汉。——《后汉书·光武纪下》。注:“犹繫也。”

係,繫束也。——《说文》

係妻孥。——《国语·越语上》注:“係,繫也。”

係马舌。——《国语·吴语》。又注:“係,缚也。缚马舌恐有声也。”

係累其子弟。——《孟子,梁惠王下》。注:“係累,犹缚结也。”

百越之君,俯首係颈,委命下吏。——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系累(束缚);系锁(用锁索捆绑);系颈(把绳套在颈上,表示伏罪投降)

(3) 继续;接续 [carry on;continue]

汎海而至,风波艰阻,沈溺相係。——《后汉书·郑弘传》

邓、 唐、 蔡、 陈,驰捷系踵。—— 宋· 洪迈《容斋四笔·会合联句》

(4) 又如:系进(接续进发);系道(相继于道,络绎不绝)

(5) 维系;关联 [maintain;relate to;miss]

某命系于将军,惟将军怜之。——《三国演义》

(6) 又如:系属(联系,关联);系心(犹归心;挂心)

(7) 是 [be]。如:纯系虚构;系是(是,乃是)

(8) 另见   

常用词组

系绊、系词、系颈、系累、系恋、系梁、系列、系列剧、系念、系谱、系囚、系数、系统、系心、系狱

  拼音    注音  ㄗㄨˊ   
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KHU  仓颉  RYO  郑码  JI  四角  60801  结构  上下电码  6398  区位  5567  统一码  8DB3  笔顺  丨フ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足的拼音:zú(ㄗㄨˊ)  

⒈ 脚: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

⒉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足。碗足。

⒊ 充分,够量:足月。足见。足智多谋。

⒋ 完全:足以。足色。

⒌ 值得,够得上: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⒍ 增益:以昼足夜。

统一码

足字UNICODE编码U+8DB3,10进制: 36275,UTF-32: 00008DB3,UTF-8: E8 B6 B3。

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mple、as mush as、full、leg、sufficient、foot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止

English

foot; attain, satisfy, en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足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foot]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4) 支撑器物的脚 [leg]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鼎足

词性变化

足的拼音:   

〈词性:形〉

(1) 充实;完备;足够 [enough;complete;ample]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3) 纯的 [pure]。如:十足(成色纯)

(4) 富裕的 [prosperous]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足的拼音:   

〈词性:动〉

(1) 使满足 [satisfy]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attach importance to]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stop]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complete]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足的拼音:   

〈词性:副〉

(1) 值得 [be worth]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常用词组

足尺、足赤、足够、足迹、足见、足金、足力、足球、足色、足岁、足坛、足下、足兴、足以、足月、足智多谋、足足

红绳系足: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