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鸿隐凤伏的意思

hóngyǐnfèng

鸿隐凤伏



拼音hóng yǐn fèng fú

注音ㄏㄨㄥˊ 一ㄣˇ ㄈㄥˋ ㄈㄨˊ

解释比喻贤才不遇。

出处清·蒲松龄《贺章丘县周素心入泮序》:“尽当鸿隐凤伏,斥鷃得而笑之,而不知一朝奋迹,阊阖可叫而开不难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鸿隐凤伏是贬义词。

繁体鴻隱鳳伏

动物生肖牛,虎,蛇

鸿  拼音  hóng   注音  ㄏㄨㄥˊ   繁体    
部首  鸟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IAQG  仓颉  EMPM  郑码  VBRZ  四角  37127  结构  左中右电码  7703  区位  2672  统一码  9E3F  笔顺  丶丶一一丨一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鸿(鴻)的拼音:hóng(ㄏㄨㄥˊ)  

⒈ 大雁:鸿雁。鸿毛。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⒉ 大:鸿博。鸿图。鸿沟。鸿儒。鸿福。鸿运。鸿烈。

⒊ 指书信:来鸿。

⒋ 姓。

统一码

鸿字UNICODE编码U+9E3F,10进制: 40511,UTF-32: 00009E3F,UTF-8: E9 B8 BF。

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鸿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鴻䲨

汉英互译

grand、great、letter、swan goose

造字法

形声:从鸟、江声

English

species of wild swan; va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鸿的拼音:

hó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鸟,江声。本义:大雁)

(2) 同本义 [swan goose]。雁属中类似天鹅的大型种类旧时的泛称

鸿,鹄也。——《说文》

鸿渐于干。——《易·渐》

鸿雁于飞。——《诗·小雅·鸿雁》

(3) 又如:鸿冥(鸿鸟飞入苍冥);鸿飞(鸿鸟飞翔);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鸿渐(鸿鸟飞翔由低处逐渐进于高位。比喻官职升迁或渐入佳境);鸿嗷(鸿鸟哀鸣,比喻灾民的悲号)

(4) 鹄。即天鹅 [swan]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按,凡鸿鹄连文者即鹄也。

(5) 又如:鸿骞凤立(鸿鹄高飞,凤凰挺立。比喻超群杰出);鸿翼(天鹅的羽翼);鸿举(天鹅高飞远翔)

(6) 喻指书信 [letter]。如:来鸿(来信);鸿稀鳞绝(比喻书信断绝);鸿信(书信);鸿便(信使)

(7) 洪水。通“洪” [flood]

鲧陻鸿水,汨陈其五行。——《汉石经·尚书·洪范》

禹有功,抑下鸿。——《荀子·成相》

不任汨鸿,师何以尚之?——《楚辞·屈原·天问》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史记·夏本纪》

禹抑洪水。——《史记·河渠书》

(8) 又如:鸿水(大水。即洪水);鸿泉(洪水的源头);鸿体(洪水的主流);鸿波(洪水)

(9) 天地未开时的景象 [chaos]。如:鸿洞(混同为一。指宇宙虚无混沌的原始景象);鸿墐(天地未开时浑沌的元气);鸿同(即鸿洞)

(10) 即豆雁 [bean goose]。一种带褐色的欧亚普通雁( Anser fabalis ),嘴有一豆形斑

词性变化

鸿的拼音:

hóng  

〈词性:形〉

(1) 大 [great]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楚辞·刘向·九欢·逢纷》

撞鸿钟,建九旒。——《文选·扬雄·羽猎赋》

夫鸿均之世,何物不乐。——王褒《四子讲德论》

鸿,大也。——《淮南子·鸿烈序》

(2) 又如:鸿猷(大道理);鸿文(巨著,大作);鸿名(大名,崇高的声誉);鸿休(洪福);鸿绪(大业,大统);鸿志(大志,壮志)

(3) 形容学识渊博 [broad and profound]

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论衡·超奇》

(4) 又如:鸿生(指博学之士);鸿博(学识渊博);鸿儒(学识渊博的儒者);鸿儒硕辅(学识渊博的学者,功勋卓著的臣士)

(5) 旺盛,兴盛 [prosperous]

神农以鸿。——《吕氏春秋·执一》。注:“盛也。”

(6) 又如:鸿均(太平,升平);鸿明(昌盛清明);鸿威(盛威);鸿祚(鼎盛的王业)

常用词组

鸿裁、鸿沟、鸿鹄、鸿鹄之志、鸿毛、鸿门宴、鸿篇巨制、鸿儒、鸿图、鸿雁、鸿运

  拼音  yǐn yìn   注音  一ㄣˇ 一ㄣˋ   繁体    
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BQVN  仓颉  NLNSP  郑码  YRXW  四角  77237  结构  左右电码  7148  区位  5094  统一码  9690  笔顺  フ丨ノフフ一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隐(隱)的拼音:yǐn(一ㄣˇ)  

⒈ 藏匿,不显露:隐藏。隐匿。隐居。隐士。隐讳。

⒉ 伤痛:隐恻。

⒊ 怜悯:恻隐之心。

其他字义

隐(隱)的拼音:yìn(一ㄣˋ)  

⒈ 倚,靠:隐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统一码

隐字UNICODE编码U+9690,10进制: 38544,UTF-32: 00009690,UTF-8: E9 9A 90。

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隱隠

汉英互译

concealed、dormant、latent

相关字词

现、显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hide, conceal; hidden, secre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隐的拼音:

yǐn  

〈词性:动〉

(1) 藏匿;隐蔽 [hide;screen;shield;vover]

隐,蔽也。——《说文》

隐,微也。——《尔雅》

隐五刃。——《国语·齐语》。注:“隐藏也。”

则事可以隐定。

隐忌雍蔽之人。——《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

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左传·文公十八年》

故隐居屠间。——《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日月隐耀。——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各隐卷底。——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隐占身体(隐藏、掩护自己真实面目);隐遁(隐藏);隐谋(隐密计划);隐秀(隐藏智慧,不露锋芒或才华);隐候(在暗处等待);隐耀(隐藏光辉,隐藏身体。比喻才华不外露);隐身术(古代方士所隐蔽自己身形而使他人不可见的一种法术);隐冒(隐匿冒充);隐翳(掩蔽;遮蔽);隐掩(遮蔽掩护)

(3) 隐瞒 [conceal]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论语·子路》

上以无隐。——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隐欺(隐瞒欺骗);隐情(隐瞒情况);隐拒(隐瞒抵赖);隐忍(忍耐,不露真情)

(5) 隐测,审度 [conjecture]

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晋书·庾冰传》

(6) 又如:隐心(审度);隐实(查证落实;核实)

(7) 怜悯 [pity to]

隐其无罪。——《孟子·梁惠王上》

(8) 又如:隐恤(哀怜抚恤);隐恻(恻隐,同情怜惜);隐痛(内心深感苦痛);隐爱(恻隐疼爱);隐愍(怜悯);隐亲(怜悯抚恤)

(9) 隐逸不出 [hermit]

隐者也。——《论语·微子》

反国而隐焉。——明· 顾炎武《复庵记》

(10) 又如:隐辟(隐退回避);隐静(避世隐居);隐学(隐居避世,读书自娱);隐吏(退隐的官吏);隐相(深居简出,不露面)

(11) 塞,堵塞 [block up;stop up]

士不隐塞,庶人不数罟。——《诗·小雅·鱼丽》

(12) 又如:隐塞(堵塞)

(13) 隐没;熄灭 [vanish;go out;die out]

隐武事,行文道。——《国语·齐语》

隐武行文。——《春秋繁露·五行变救》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南朝· 梁简文帝《咏栀子花》

(14) 又如:隐形(隐没形体);隐灭(隐没消失);隐微(隐约细微);隐显(隐没与显现);隐息(休止);隐忽(时隐时现)

词性变化

隐的拼音:

yǐn  

〈词性:形〉

(1) 精深;微妙 [profound;delicate;subtle]

《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之以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论》

《谷梁》简约而隐要,宜存于世。——《宋书·礼志一》

(2) 又如:隐要(精深简要);隐训(诡僻的训释);隐书(旨意隐秘之书);隐略(隐晦粗略);隐奥(隐晦深奥)

(3) 用同“稳”( wěn  )。安稳;稳定 [steady;sedate;stable]

隐练职位。——汉《荡阴令张迁表颂》

即便求隐。——汉《李翕析里桥輔阁颂》

(4) 又如:隐坐(稳坐;安坐)

(5) 威重的样子,深沉稳重 [concealing one's real feelings;steady]

鲜之为人通率,在 高祖坐,言无所隐,时人甚惮焉。而隐厚笃实,瞻卹亲故。——《宋书·郑鲜之传》

(6) 又如:隐冥(深沉含蓄);隐厚(稳重忠厚);隐隐桓桓(威武的样子);隐重(威重)

(7) 宏大 [great]。如:隐虹(长虹)

(8) 忧伤;疾苦 [distressed;sad;sufferings]。如:隐隐遑遑(忧愁不妥的样子)

(9) 穷困 [poor]。如:隐民(穷人,穷困的人民)

(10) 幽静 [quiet]。如:隐舍(隐居的房舍);隐秀(幽雅秀丽)

(11) 殷盛 [rich]

尔乃邑居隐账。——左思《蜀都赋》

(12) 又如:隐赈(富庶繁盛);隐蔼(茂盛的样子)

隐的拼音:

yǐn  

〈词性:名〉

(1) 矮墙 [low wall]

逾隐而待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2) 痛苦;疾苦 [pain]

勤恤民隐而除其害也。——《国语》

(3) 隐居的人 [recluse]

贪夫殉身,圣亦保之;烈士殉名,隐亦好之。——王闿运《邹汉勋传》

(4) 又如:隐佚(隐逸者)

(5) 隐语 [enigmatic language]

齐威王之时喜隐。——《史记·滑稽列传》

(6) 隐衷,隐情 [feelings or troubles one wishes to keep to oneself;facts one wishes to hide]

孤癖之隐。——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通“櫽”。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straightening machine]

故遂隐栝。——何休《公羊经传解诂序》

夫弃隐栝之法。——《韩非子·难势》

训考量隐栝。——《后汉书·邓训传》

(8) 姓

隐的拼音:

yǐn  

〈词性:副〉

暗暗地 [secretly;inwardly]

隐中胸怀。——《聊斋志异·促织》

常用词组

隐蔽、隐避、隐藏、隐遁、隐恶扬善、隐伏、隐含、隐患、隐讳、隐晦、隐迹埋名、隐疾、隐居、隐君子、隐瞒、隐秘、隐灭、隐没、隐情、隐颧、隐然、隐燃、隐忍、隐色、隐射、隐身草,隐身草儿、隐士、隐事、隐饰、隐私、隐痛、隐土、隐退、隐退、隐位、隐显目标、隐现、隐姓埋名、隐血、隐意、隐逸、隐隐、隐隐绰绰、隐隐约约、隐映、隐忧、隐语、隐喻、隐约其辞、隐衷

  拼音  fèng   注音  ㄈㄥˋ   繁体    
部首  几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MCI  五笔98  WCI  仓颉  HNE  郑码  QDXS  四角  77210  结构  上三包围电码  7685  区位  2379  统一码  51E4  笔顺  ノ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凤(鳳)的拼音:fèng(ㄈㄥˋ)  

⒈ 传说中的鸟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凤凰。凤雏(幼小的凤;喻英俊少年)。龙肝凤髓(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龙驹凤雏(喻有才华的英俊青少年)。雏凤清于老凤声。

⒉ 姓。

统一码

凤字UNICODE编码U+51E4,10进制: 20964,UTF-32: 000051E4,UTF-8: E5 87 A4。

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鳳鳯鴌䲶

汉英互译

phoenix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ale phoenix; symbol of jo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凤的拼音:

fèng  

〈词性:名〉

(1) (形声。从鸟,凡声。本义:凤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2) 同本义 [phoenix,a mythic bird]

凤,神鸟也。朋,古文凤。——《说文》

凤皇来仪。——《书·益稷》

凤皇于飞。——《诗·大雅·卷阿》。传:“凤皇,灵鸟仁瑞也。雄曰凤,雌曰皇。”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宋玉《对楚王问》

(3) 又如:凤求凰;凤子(绣有凤凰的轿子);凤舸(雕有凤凰的大游船);凤毛(凤凰的羽毛。多用以赞美人的文采俊秀,有先人遗风)

(4) 古时比喻有圣德的人 [saint]

潘陆张左,擅侈丽之才,饰羽仪于凤穴。——《北史·文苑传序》

(5) 又如:凤穴(比喻文才荟萃的地方)

(6) 借喻帝王 [emperor]。如:凤阁龙楼(帝王居住的楼阁);凤邸(称古代帝王登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凤纸(帝王诏敕用纸);凤诏(天子的诏书);凤驾(帝王所乘坐的车驾)

(7) 乐器,音律 [instrument;temperament]。如:凤吹(指笛、笙、箫一类的管乐器);凤管(指笙);凤箫(古管乐器名。即排箫)

(8) 指婚姻关系中的男方 [man]。如:凤侣(配偶)

(9) 姓

常用词组

凤雏、凤冠、凤凰、凤凰衣、凤毛麟角、凤藻

  拼音    注音  ㄈㄨˊ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DY  仓颉  OIK  郑码  NGS  四角  23284  结构  左右电码  0126  区位  2392  统一码  4F0F  笔顺  ノ丨一ノ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伏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⒉ 低下去:此起彼伏。

⒊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⒋ 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⒌ 隐藏:伏兵。埋伏。

⒍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伏日。伏旱。伏暑。伏天。

⒎ 姓。

统一码

伏字UNICODE编码U+4F0F,10进制: 20239,UTF-32: 00004F0F,UTF-8: E4 BC 8F。

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伏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nd over、hot seasons、subide、pronat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亻、从犬

English

crouch, crawl, lie hidden, conce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伏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2) 同本义 [lie prostrate]

伏,司也。——《说文》

伏瘞亦如之。——《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

伏,覆也。——《释名·释姿容》

寝毋伏。——《礼记·曲礼上》

雌鸡伏子。——《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楚子伏己而盐其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史记·项羽本纪》

庑下一生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伏尸(倒在地上的尸体,多指杀死);伏肉(死尸的肉);伏地(俯伏在地上);伏虎;伏奏(俯伏上奏);伏候(俯伏等候)

(4) 身体前倾靠在物体上

(5) 又如:伏轼(乘车。也作“扶轼”。轼:车厢前面的横木扶手);伏惟(俯伏思惟,常用于书信中的敬词)

(6) 潜藏;埋伏 [ambush]

伏,藏也。——《广雅》

福兮祸所伏。——《老子》

物莫伏于蠱。——《国语·晋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入武关, 秦伏兵绝其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伏莽(藏匿在丛林中的盗匪);伏道(暗藏的地道);伏龙(潜伏的龙;灶神);伏戎(埋伏军队或刺客);伏甲(埋伏武士或军队);伏弩(埋伏弓箭手)

(8) 通“服”。屈服,顺从。承认罪行或失败 [surrender;yield;knuckle under;admit]

许既伏其罪矣。——《左传·隐公十一年》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史记·项羽本纪》

这个苏小卿怎肯伏低。——明· 贾仲名《对玉梳》

(9) 又如:伏老(自认年龄老,精力衰退);伏死(甘愿舍弃生命);伏低(承认自己的地位低下而向别人屈服);伏礼(伏不是。认错);伏从(服从);伏辜(服罪)

(10) 通“服”。佩服,信服 [have respect for sb.;completely accept;be convinced]

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

族弟刘璋,再拜致书于 玄德宗兄将军麾下,久伏电天。——《三国演义》

(11) 又如:伏伏腊腊(极其顺服的样子)

(12) 低下去 [go down]。如:此起彼伏;伏落(低头,屈服)

(13) 降伏,制伏 [subdue]。如:降龙伏虎;伏魔;伏魅(降伏鬼怪;亦指打败敌人)

(14) 通“服”。从事 [be take up with]

谁谓伏事浅,契阔逾三年。——陆机《为吴王郎中时从梁陈作一首》

(15) 又如:伏术(从事学术工作)

(16) 通“服”。保持 [remain;hold]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辞·离骚》

词性变化

伏的拼音:   

〈词性:名〉

(1) 伏天;伏日。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止的一段时间,分为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相当于阳历七月中旬至八月下旬[dog days;hot season]

大人,如今是三伏天天道…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入伏(进入伏天);头伏(初伏);数伏(进入伏天);歇伏(在伏天停工休息)

(3) 电势差和电压单位“伏特”的简称[volt]

(4) 居处 [dwelling]

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左传》

常用词组

伏安、伏案、伏笔、伏兵、伏尔加河、伏虎、伏击、伏流、伏牛山、伏特、伏特计、伏天、伏惟、伏卧、伏羲、伏诛、伏罪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