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珪璋特达的意思

hóngzhāng

珪璋特达



拼音hóng zhāng tè dá

注音ㄏㄨㄥˊ ㄓㄤ ㄊㄜˋ ㄉㄚˊ

解释《礼记·聘义》:“圭璋特达,德也。”孔颖达疏:“行聘之时,唯执圭璋特得通达,不加馀币。言人之有德亦无事不通,不须假他物而成。言圭璋之特达同人之有德,故云德也。”后以“珪璋特达”喻人资质优异,才德出众。

出处

繁体珪璋特達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guī   注音  ㄍㄨㄟ   
简体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玉部  
五笔  GFFG  仓颉  MGGG  郑码  CBB  四角  14114  结构  左右电码  3802  统一码  73EA  笔顺  一一丨一一丨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珪的拼音:guī(ㄍㄨㄟ)  

⒈ 同“圭”。

统一码

珪字UNICODE编码U+73EA,10进制: 29674,UTF-32: 000073EA,UTF-8: E7 8F AA。

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English

a jade table conferred upon feudal princes by the emperor as a symbol of dignity and authority

  拼音  zhāng   注音  ㄓㄤ   
简体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5画  
繁体部首  玉部  
五笔  GUJH  仓颉  MGYTJ  郑码  CSKE  四角  10146  结构  左右电码  3864  区位  7216  统一码  748B  笔顺  一一丨一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璋的拼音:zhāng(ㄓㄤ)  

⒈ 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圭璋。弄璋(旧时称生男孩)。

统一码

璋字UNICODE编码U+748B,10进制: 29835,UTF-32: 0000748B,UTF-8: E7 92 8B。

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璋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造字法

形声:从王、章声

English

jade plaything; jade ornam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璋的拼音: zh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玉,章声。本义:古玉器名,形状象半个圭) 同本义 [a name of instrument]

璋,剡上为圭,半圭为璋。——《说文》

秉璋以酢。——《书·顾命》

大宗执璋。——《礼记·祭统》

以赤璋礼南方。——《周礼·大宗伯》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2) 又如:璋瓒(古代祭祀时打鬯酒的玉器,以璋为柄)

  拼音    注音  ㄊㄜˋ   
简体部首  牜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牛部  
五笔86  TRFF  五笔98  CFFY  仓颉  HQGDI  郑码  MBBD  四角  24541  结构  左右电码  3676  区位  4456  统一码  7279  笔顺  ノ一丨一一丨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特的拼音:tè(ㄊㄜˋ)  

⒈ 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特殊。特色。特产。特权。特性。特征。特需。特技。特务。特区。特价。特例。特效。

⒉ 单,单一:特为(wèi   )。特设。特地。特惠。特辑。特使。特赦。特约。

⒊ 只,但:不特如此。“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⒋ 三岁的兽,一说四岁的兽:“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特兮!”

⒌ 公牛,亦用以借指公马和雄性的牲畜。

⒍ 配偶,匹配:“不因旧姻,求尔新特”。

统一码

特字UNICODE编码U+7279,10进制: 29305,UTF-32: 00007279,UTF-8: E7 89 B9。

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特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specially、special、spy、unusual、very

造字法

形声:从牛、寺声

English

special, unique, distinguish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特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牛,寺声。本义:雄性的牛马)

(2) 同本义 [bull]

特,朴特,牛父也。——《说文》

凡马,特居四之一。——《周礼·夏官·校人》

特,牡牛也。——《玉篇》

(3) 又如:特处士(赋予公牛以处士头衔);特牛(一头公牛)

(4) 泛指牛 [ox]

高辛氏人家生一犬,初如小特。——樊绰《蛮书》

(5) 三岁兽 [three-year old beast]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魏风·伐檀》

(6) 敌特;特务 [spy]。如:反特;特工

词性变化

特的拼音:   

〈词性:形〉

(1) 独特,特异;突出;特别[special;particular;out of the ordinary]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韩愈《伯夷颂》

何其无特操与?——《庄子·齐物论》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臣超区区,特蒙神灵。——《后汉书·班超传》

(2) 又如:特达(特别通晓事理);特支(特别支出。源于宋时朝廷发给军士的特别赏赐);特等;特旨(特诏;帝王的特别诏令);特命(特别命令);特绝(卓绝);特表(非凡的仪表)

(3) [single-handed;by oneself] 。如:特操(独立的操守);特识(独立的见解);特笔(独特的笔法);特见(独特的见解);特士(有独特志向、操行的人物)

特的拼音:   

〈词性:副〉

(1) 单独;单单;特地 [alone;by oneself;specially]

夫国岂特为车哉?——《吕氏春秋·君守》

岂特为宫室哉?——《吕氏春秋·分职》

我特以三国城从之。——《战国策·秦策四》

使韩信特将北击之。——《汉书·张良传》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庄子·逍遥游》

且姑墨、 温宿二王特为 龟兹所置。——《后汉书·班超传》

特怪老人。——清· 周容《芋老人传》

特赏侍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特为天之所厚。——[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特特(特地);特骨地(故意地);今特汇上;特为此事而来;特加(特别给与);特遣;特约;特故(特意);特甚(特别厉害);特生(孤独生长,独立生长);特为(独个儿干);特将(独自统率指挥军队)

(3) 只,仅,不过 [only]

特以诈佯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特示故人。——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特自皇古迄今。——[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特为变至微。

常用词组

特别、特产、特长、特出、特此、特等、特地、特点、特定、特工、特护、特惠、特级、特急、特辑、特技、特价、特刊、特快、特例、特洛伊木马、特免、特派、特派员、特起、特区、特权、特任、特色、特赦、特使、特殊、特为、特效、特写、特性、特许、特邀、特异、特意、特有、特约、特征、特指、特质、特制、特种

  拼音    注音  ㄉㄚˊ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DPI  仓颉  YK  郑码  GDW  四角  34308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71  区位  2079  统一码  8FBE  笔顺  一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达(達)的拼音:dá(ㄉㄚˊ)  

⒈ 通:四通八达。达德(通行天下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

⒉ 通晓:洞达。练达。

⒊ 遍,全面: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⒋ 到:到达。抵达。通宵达旦。

⒌ 实现:目的已达。

⒍ 传出来:传(chuán  )达。转(zhuǎn   )达。

⒎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达。达官贵人。

⒏ 姓。

统一码

达字UNICODE编码U+8FBE,10进制: 36798,UTF-32: 00008FBE,UTF-8: E8 BE BE。

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迏迖達㒓

汉英互译

express、extend、reach

造字法

形声:从辶、大声

English

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达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 同本义。泛指畅通 [lead to;go to]

达,行不相遇也。——《说文》

达,通也。——《广雅》

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礼记·内则》

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国语·吴语》

达四聪。——《虞书》

达于河。——《书·禹贡》

七曰达吏。——《周礼·大宰》

下达。——《仪礼·士昏礼》

天下达道。——《礼记·中庸》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唐· 李朝威《柳毅传》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4) 到达,通到 [reach;achieve;attain]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资治通鉴》

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李白《丁都护歌》

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列子·汤问》

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清· 方苞《狱中杂记》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6) 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thoroughly understand]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明史·海瑞传》

(7) 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8) 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understand]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10) 荐举 [recommend]

在位多所荐达。——《后汉书·黄香传》

(11) 又如: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12) 将意思表达出来 [express;convey]

子曰:“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13) 又如: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词性变化

达的拼音:

  

〈词性:形〉

(1) 通行的;共同的 [current;general]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

(2) 又如: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3)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comprehensive]。如: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4) 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达的拼音:

  

〈词性:名〉

(1) 〈词性:方〉∶指父亲 [father]。如:俺达

(2) 地名 [Da county]。今四川省达县

(3) 各处 [everywhere]。如:达听(多方听闻)

(4) 姓

达的拼音:

  

<象>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常用词组

达标、达成、达旦、达到、达尔文、达尔文学说、达观、达·芬奇、达官、达赖、达赖喇嘛、达人、达士、达意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