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后会难期的意思

hòuhuìnán

后会难期



拼音hòu huì nán qī

注音ㄏㄡˋ ㄏㄨㄟˋ ㄋㄢˊ ㄑ一

解释会:会见,见面;期:约定的时间。以后相会没有一定的日期。指以后很难见面了。

出处北朝·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大统寺》:“老翁送元宝出,云:‘后会难期。’”

例子明·李昌祺《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戒晓,美人语洙曰:‘从此永别,后会难期,无以将意。’”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以后很难见面了。

感情后会难期是中性词。

繁体后會難期

近义后会无期

反义后会可期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òu   注音  ㄏㄡˋ   繁体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RGKD  仓颉  HMR  郑码  PDAJ  四角  72261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0683  区位  2683  统一码  540E  笔顺  ノノ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后(後)的拼音:hòu(ㄏㄡˋ)  

⒈ 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

⒉ 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

⒊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

⒋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后。后福。后期。

⒌ 指次序,与“前”相对:后排。后十名。

⒍ 子孙: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

⒎ 姓。

统一码

后字UNICODE编码U+540E,10进制: 21518,UTF-32: 0000540E,UTF-8: E5 90 8E。

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后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fter、back、behind、offspring、queen

相关字词

先、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queen, empress, sovereig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后的拼音: hòu  

〈词性:名〉

(1)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 同本义 [sovereign]

后,继君体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允王维后。——《诗·周颂·时迈》

后王命冢宰。——《礼记·内则》

昔我先世后稷。——《国语·周语》

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夏后 皋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 又如:后王(君王;天子);后帝(天帝;上帝);后夷(上古有穷国的国君);后辟(君主;帝王)

(4) 帝王的妻子 [empress;queen]

天子之妃曰后。——《礼记·曲礼》

帝嫡妃曰皇后,帝母曰皇太后,帝祖母曰太皇太后。——《独断下》

(5) 又如:后族(皇后的亲族);后党(清末慈禧一派;皇后、太后的亲族或与皇后、太后利害关系一致的人所结成的政治集团)

(6) 古代指列国诸侯 [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肆觐东后。——《书·舜典》。郑玄注:“东后,东方之诸侯也。”

(7) 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high official]

赫赫明后,柔嘉维则。——汉· 李翕《西狭颂》

岂知吾后意,忧此毗陵最。—— 前蜀· 贯休《上孙使君》诗

(8) 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the earth]

王大封,则先告后土。——《周礼·大宗伯》

(9) 又如:后皇(后土与皇天);后缗(地神)

(10) 姓。如:后缗(夏少康的母亲)

词性变化

后的拼音:

hòu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从“彳”( chì  ),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 yāo  ,小),从“攵”( suī  ),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

(2) 同本义 [be(or come,arrive)late]

後,迟也。——《说文》

非敢後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

子路从而後。——《论语·微子》

兄弟之後生者。——《仪礼·有司後》

臣闻命後。——《左传·定公八年》。注:“晚也。”

收气乃後。——《素问·五常政大论》。注:“後,不及时也。”

知古则可知後。——《吕氏春秋·长见》。注:“来也。”

(3) 又如:随后就来;落后;殿后(行军走在最后)

(4) 承继 [inherit]

陷队之士知疾斗,不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商君书》

后的拼音:

hòu  

〈词性:名〉

(1) 后代,子孙 [male offspring]

式救尔後。——《诗·大雅·瞻卬》

为人後者为之子也。——《礼记·杂记》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代秦。——《史记·项羽本纪》

求太监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无后;绝后;后叶(后代);后胤(子孙,后裔);后戒(后人的鉴戒);后哲(后代的哲人);后绝(没有后代)

(3) 后世 [posterity]。如:后镜(后世的借镜);后后烈(流传后世的业绩);后叶(后世);后报(来世受报应)

(4) 次序在后 [later]

子路从而后。——《论语·微子》

后岁余。——《聊斋志异·促织》

从诸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惟恐或后。——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指肛门 [anus]。如:后庭(肛门);后窍(肛门)

后的拼音:

hòu  

〈词性:形〉

(1) 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later;after]

君还而后退。——《仪礼·聘礼》

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尚贤上》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礼记·大学》

以五戒先後刑罚。——《周礼·士师》

事至而後虑者谓之後。——《荀子·大略》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后遂不复至。——明· 魏禧《大铁椎传》

花朝节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其后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后时(后来;以后);后次(下次;下回);后儿(后天);后番(下次;下回)

(3) 后面,位置在后 [behind;back]

事成而後。——《礼记·乐记》。注:“谓位在下也。”

以後路与冕服。——《礼记·杂记》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后狼止。——《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其敌。

转视积薪后。

以攻其后。

(4) 又如:后山(后面的山);后应(居后作接应 的部队);后廷(后宫);后户(后门);后言(背后的议论);后阁(在后面 的殿阁);先斩后奏

常用词组

后摆、后半、后半晌,后半晌儿、后半生、后半夜、后备、后备军、后辈、后步、后部、后场、后车之戒、后撤、后尘、后此、后代、后灯、后堤、后爹、后盾、后发制人、后方、后防、后妃、后夫、后福、后父、后跟、后宫、后顾、后顾之忧、后滚翻、后果、后汉、后汉书、后话、后患、后悔、后悔无及、后会有期、后婚、后记、后继、后继有人、后脚、后襟、后进、后晋、后劲、后来、后来、后来居上、后浪推前浪、后脸儿、后路、后妈、后门、后面、后母、后脑勺子、后年、后娘、后怕、后排、后妻、后期、后起之秀、后勤、后儿、后人、后任、后日、后晌、后身、后生、后生可畏、后生晚学、后生小子、后生子、后世、后事、后室、后手、后手不接、后嗣、后台、后台老板、后天、后厅、后头、后土、后退、后臀、后卫、后味、后先、后效、后心、后续、后学、后腰、后遗症、后裔、后羿、后影、后援、后缘、后院、后院起火、后账、后者、后肢、后置、后置、后置词、后缀、后坐、后坐力

  拼音  huì kuài   注音  ㄏㄨㄟˋ ㄎㄨㄞˋ   繁体    
部首  人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WFCU  仓颉  OMMI  郑码  ODBZ  四角  8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2585  区位  2765  统一码  4F1A  笔顺  ノ丶一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会(會)的拼音:huì(ㄏㄨㄟˋ)  

⒈ 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审。会话。

⒉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会议。开会。

⒊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会。省会。

⒋ 彼此见面:会面。会见。

⒌ 付钱:会账。会钞。

⒍ 理解,领悟,懂:会心,体会。

⒎ 能,善于:会游泳。会英语。

⒏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会难得。

⒐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

⒑ 恰好,正好:会天大雨。

⒒ 一小段时间:会会儿。

其他字义

会(會)的拼音:kuài(ㄎㄨㄞˋ)  

⒈ 总计:会计(①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②管理和计算财务的人)。

⒉ 姓。

统一码

会字UNICODE编码U+4F1A,10进制: 20250,UTF-32: 00004F1A,UTF-8: E4 BC 9A。

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会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會屶屷㑹㞧

汉英互译

be able to、meet、shall

造字法

会意:从人、从云

English

assemble, meet together; meet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会的拼音:

huì  

〈词性:动〉

(1) (会意。古文从合,从彡。按彡亦众多意。本义:会合)

(2) 同本义 [get together;assemble]

会,合也。——《说文》

会,聚也。——《广雅·释诂三》

会同有绛。——《诗·小雅·车攻》

会言近止。——《诗·唐风·杕杜》

会朝清明。——《诗·大雅·大明》

会诸其币。——《仪礼·聘礼》

以会天地之藏。——《礼记·月令·季秋》

然后天下会于一。——柳宗元《封建论》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会茶(一起喝茶);会酒(一起吃酒);会猎(原指会合打猎,又比喻会同作战);会衔(联名签署公文);会次(朝会停留的时刻)

(4) 晤见 [meet;see]

时见曰会。——《周礼·太宗伯》

相见于卻地曰会。——《礼记·曲礼》

会者何,期辞也。——《公羊传·桓公十年》

留待作遗施,于今天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会于西河外渑池。

与秦王会 渑池。

与赵王会饮。

(5) 又如:会定(见到);会少离多(相会少,别离多);昨天我没有会着他

(6) 使协调一致;符合 [accord with]

音韵清畅,又深会女心。——梁· 吴均《续齐谐记》

(7) [体力或智力方面] 能 [can;be able to]。如:他会滑冰;他会读;他会弹钢琴

(8) 懂得 [know]。如:他会英文;他会做思想工作

(9) 对…进行社交性看望 [visit]。如:会朋友

(10) [多指在饭馆、 茶楼中] 付 [款] [pay]。如:会钞;会钱

(11) 领悟,领会 [comprehend;understand;grasp]。如:会家(行家);会事(懂事,识趣);会得(理解);误会;心领神会;会心

(12) 应当;应须 [should;ought to]。如:会须(当须,应当);会应(该当)

词性变化

会的拼音:

huì  

〈词性:名〉

(1) 器物的盖子 [lid;cover]

《礼经》:器之盖曰会,为其上下相合也。——《说文·会·段注》

敦启会。——《仪礼·士丧礼》

命佐食启会。——《仪礼·士虞礼》

(2) 业务、社交或其他性质的集会 [meeting;gathering;party;conference]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来会计事。——《史记·陈涉世家》

乃罢会。——《资治通鉴》

(3) 又如:晚上有个全组会;开会;欢迎会;欢送会;会文(兼含观摩、竟赛、考试等多种功能的写作集会)

(4) 时机 [opportunity;occasion]。如:适逢其会

(5) 定期市集 [fair]。如:赶会;庙会

(6) 人物荟萃的地方,主要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 [capital]。如:会城(省城);省会;会垣(省城;都市)

(7) 为一定的目的而成立的团体或团体组织 [society;association;union]。如:帮会;学会;耶稣会;董事会;理事会;同学会;同乡会;会同馆(明代接待各国使者的地方)

(8) 灾厄;厄运 [adversity]

百六有会,《过》、《剥》成灾。——《后汉书·董卓传赞》

(9) 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形式 [mutual help financial group]。一般由发起人约集若干人,按期等量交款,首次由发起人使用,以后按议定或拈阄决定的顺序轮流使用

正在各书店里约了一个会,每店三两。——《儒林外史》

(10) 一小段时间 [a little while]。如:一会儿;多会儿;这会儿;那会儿

(11) 中医经络穴位名 [Hui]

扁鹊乃使弟子 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12) 古代中国历法所用的单位,等于10800年 [hui]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邵雍《皇极经世书》

会的拼音:

huì  

〈词性:副〉

(1) 必然,一定 [certainly;definitely]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长风破浪会有时。——唐· 李白《行路难》

(2) 恰巧,正好 [just;right;happen to]

会天大雨。——《史记·陈涉世家》

会其怒。——《史记·项羽本纪》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会雨大作,因留寺。——《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会宾客大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表示范围。相当于“皆”、“都” [all]

弦、匏、笙、簧,会守拊鼓。——《礼记》

会的拼音:

huì  

<连>

(1) 相当于“与”、“同”、“和” [and]

上遣侍郎马尔泰会 查郎河按治, 于义坐夺官。——《清史稿·刘于义传》

(2) 另见 kuài  

常用词组

会标、会餐、会场、会钞、会车、会典、会费、会风、会馆、会合、会话、会徽、会集、会见、会剿、会聚、会刊、会考、会客、会客室、会猎、会门、会盟、会面、会宁、会票、会期、会齐、会签、会亲、会商、会社、会审、会师、会士、会试、会首、会水、会谈、会堂、会同、会务、会晤、会心、会要、会演、会厌、会议、会议室、会意、会阴、会遇、会元、会员、会战、会章、会账、会诊、会址、会子、会子

基本词义

会的拼音:

kuài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计算;总计。本指年终结账。后泛指算账) 同本义 [compute]

会,合也。——《说文》

会,岁计也。——《玉篇》

会,大计也。然则零性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孟子·万章下》正义

凡场务、仓库出纳在官之物,皆月计,季考,岁会。——《日知录》卷二十四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周礼·天官》

听出入以要会。——《周礼·小宰》。注:“月计曰要,岁计为会。”

(2) 又如:会事(统计事务);会最(总计;汇总)

词性变化

会的拼音:

kuài  

〈词性:名〉

(1) 缝隙 [crack]。如:会弁(一种束发的小型冠冤。上有缝,可饰以玉);漆其四会(即把盖子四周的缝隙用漆封上)

(2) 买卖居间人 [middleman]。如:会任(指专事买通官府,保释罪犯,居间谋利的人)

(3) 会稽( kuàjī  )。山地名,县名。在今浙江绍兴

(4) 姓

(5) 另见 huì  

常用词组

会计、会计师、会计制度

  拼音  nán nàn nuó   
注音  ㄋㄢˊ ㄋㄢˋ ㄋㄨㄛˊ   繁体    
部首  隹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CWYG  仓颉  EOG  郑码  XSNI  四角  70415  结构  左右电码  7181  区位  3649  统一码  96BE  笔顺  フ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难(難)的拼音:nán(ㄋㄢˊ)  

⒈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⒉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⒊ 不好:难听。难看。

其他字义

难(難)的拼音:nàn(ㄋㄢˋ)  

⒈ 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⒉ 仇怨:排难解纷。

⒊ 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

其他字义

难(難)的拼音:nuó(ㄋㄨㄛˊ)  

⒈ 古同“傩”。

统一码

难字UNICODE编码U+96BE,10进制: 38590,UTF-32: 000096BE,UTF-8: E9 9A BE。

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dversity、bad、blame、difficult、disaster、hard、hardly possib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隹( zhuī  )?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difficult;hard;troublesome]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hardly possible;bad]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词性变化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动〉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feel difficult]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put sb.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dread;fear]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respect]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sacrificial rites for get rid of bogy]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后缀〉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difficult]。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常用词组

难熬、难保、难缠、难产、难产、难吃、难处、难处、难卒合、难当、难倒、难道、难得、难点、难懂、难度、难分难解、难搞、难怪、难怪、难关、难割难舍、难过、难解、难解难分,难分难解、难解之谜、难堪、难看、难免、难耐、难能可贵、难忍、难色、难上难,难上加难、难舍难分、难事、难受、难说、难说话儿、难题、难听、难忘、难为、难为情、难为听、难闻、难言、难言之隐、难以、难于、难住、难字

基本词义

难的拼音:

nàn  

〈词性: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disaster;calamity;catastrophe]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rerolt]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enmity;foe]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词性变化

难的拼音:

nàn  

〈词性:动〉

(1) 诘问;责难 [blame;reproach]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keep out;ward off;refuse]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argue]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nán  

常用词组

难胞、难民、难侨、难属、难兄难弟、难友

  拼音  qī jī   注音  ㄑ一 ㄐ一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ADWE  五笔98  DWEG  仓颉  TCB  郑码  ECQ  四角  47820  结构  左右电码  2601  区位  3858  统一码  671F  笔顺  一丨丨一一一ノ丶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期的拼音:qī(ㄑ一)  

⒈ 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定期。限期。期限。学期。

⒉ 量词,用于刊物或其他分期的事物:第五期。

⒊ 盼望,希望:期望。期冀。期盼。期待。

⒋ 限度:“征敛无期求索无度”。

⒌ 必,决定:“期死,非勇也”。

⒍ 〔期颐〕指人活到一百岁。

⒎ 地质学上指在一个国境内或一个大区域内,小于“世”的地质年代单位。

其他字义

期的拼音:jī(ㄐ一)  

⒈ 一周年,一整月:期年。期月。期服(古代丧服名,要穿一年)。

统一码

期字UNICODE编码U+671F,10进制: 26399,UTF-32: 0000671F,UTF-8: E6 9C 9F。

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期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㫷其朞稘

汉英互译

a period of time、expect、sheduled time

造字法

形声:从月、其声

English

period of time; date; time lim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期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   )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2) 同本义 [engage]

期,会也。——《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

归妹愆期。——《易·归妹》

若旬虚期于月津。——《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

而不能期月守也。——《礼记·中庸》

叔孙旦而立期焉。——《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

与友期行。——《世说新语·方正》

(3) 又

期日中。

期我决斗。——明· 魏禧《大铁椎传》

(4) 又如:期要(约定,预先约定);期期(约定期限);期会(约期集合;预定期限推行政令);期约(约期;约会);期克(严格规定时间);期信(约定的时间);期刻(克期。约定时间)

(5) 会,会合 [meet]

期于司理。——《国语·周语》

言议期命。——《荀子·正论》

几万民之期于市者。——《周礼·司市》

(6) 又如:期话(会晤交谈);期战(会战)

(7) 希望 [hope]

良剑期乎断。——《吕氏春秋·察 今》

(8) 又

不期乎镆铘。

良马期乎千里。

不期骥骜。

百年曰期颐。——《礼记·曲礼》

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期勖(寄希望、勉励);期寄(期望);期厉(期望勉励);期愿(期望;愿望)

词性变化

期的拼音:   

〈词性:名〉

(1) 预定的时间;选定的日子;期限 [predetermined time;scheduled time]

星辰者,天之期也。——《淮南子·天文》

前期十日。——《周礼·大宰》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惟待死期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临期成此大节。——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五年为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死期至矣。——《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工期(工程的期限);过期(超过期限);约期(约定日期);刑期(服刑的期限);任期(担任职务的法定期限);期契(誓约,约期);期节(时节);期质(寿命);期程(时间;时间和路程)

(3) 机运;机会 [good fortune]。如:期合(机遇);期运(气数;机运);期数(气数;命运)

(4) 时,日;一段时间 [a period of time;stage]。如:婴儿期;青年期;忧虑期;懒散期;更年期;绝经期;进行期;活动期;热退期;出疹期

(5) 极,限度 [limit]

征敛无期。——《吕氏春秋·怀宠》

(6) 又如:期程(行旅的时日路程);期度(限度,法度)

(7) 量词。用于分期的事物 [number]。如:一年出十二期刊物

常用词组

期待、期会、期货、期货市场、期冀、期间、期刊、期考、期满、期末、期末考试、期盼、期票、期求、期望、期限、期中、期中考试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