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à dí wán xióng
注音ㄏㄨㄚˋ ㄉ一ˊ ㄨㄢˊ ㄒㄩㄥˊ
解释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 欧阳修幼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唐 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古文十弊》:“抑思善相夫者,何必尽识鹿车鸿案?善教子者,岂皆熟记画荻和丸?”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感情画荻丸熊是中性词。
繁体畫荻丸熊
近义画荻和丸
动物生肖牛,虎,蛇
画(畫)的拼音:huà(ㄏㄨㄚˋ)
⒈ 绘图:绘画。画图。画像。画地为牢。画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⒉ 图像:画面。画片。画坛。画板。画卷(juàn )(a.成卷轴形的画;b.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画外音。图画。诗中有画。
⒊ 写,签押,署名:画到。画卯。画押。画供。
⒋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画。指手画脚。“曲终收拨当心画”。
⒌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画。
⒍ 同“划1”。
画字UNICODE编码U+753B,10进制: 30011,UTF-32: 0000753B,UTF-8: E7 94 BB。
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畫畵
describe、draw、fecit、paint、painting、picture
绘
象形
a painting, picture, drawing; to draw
详细解释◎ 画的拼音:
畫 huà
〈词性:动〉
(1)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 yù ),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2) 同本义 [divide]
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说文》
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
画壄分州。——《汉书·地理志上》
(3) 又如:画野分疆(划分疆域而治);画土分贡(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天子划分封地给诸侯,诸侯定期向天子朝贡);画地(在地上画界线);画界(划定疆界)
(4) 绘画;作画 [draw;paint]
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善画者多工书。——蔡元培《图画》
善画者或兼建筑。
(5) 又如:画学(绘画的学问);画壁(在墙壁上作画);画革(在皮革上书写);画癖(喜爱绘画艺术成癖)
(6) 用画装饰的或以图案等装饰的 [be decorated with paintings or pictures]。如:画桥(彩饰的桥梁);画烛(有彩饰的蜡烛);画楼(彩饰的楼);画刹(有彩绘装饰的佛寺)
(7) 签署;签押 [sign]。如:画敕(画押);画可(帝王在奏章上批可字,表示允准可行);画卯(旧时官署规定卯时开时办公,史胥差役按时赴官署签到)
(8) 书写文字。亦特指写出带有标记性的文字 [write] 。如:画灰(在灰上写字);画沙(古代书家以为笔锋如锥画沙,方为高妙);画沙印泥(古代书法家推崇的一种用笔方法);画札(写字);画拉(方言。写)
(9) 比画 [gesticulate]。如:指手画脚;画符(道士用咒语画成符录);指天画地
(10) 截止;停止 [stop]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何晏集解引 孔安国曰:“画,止也……自女自止耳,非力极。”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汉· 扬雄《法言》。 李轫注:“画,止。”
(11) 谋划;策划 [plan;plot]
画,计也,策也。——《说文》
孝公平画。——《商君书·更法》
助画方略。——《资治通鉴》
(12) 又如:画策(计划;筹划);划事(筹划事情);画制(筹画制度);画计(谋画)
(13) 通“化”。教化 [educate]。如:画外(化外,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
(14) 横划过去 [a horizontal stroke]
曲终收拨当心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画的拼音:
畫 huà
〈词性:名〉
(1) 成品画 [drawing;painting;picture]
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不设色之画。——蔡元培《图画》
中国之画。
西人之画。
(2) 又如:画本(泛指画册);画卷(裱后带轴的长幅图画)
(3) 计策;计谋 [plot;plan]
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柳宗元《封建论》
(4) 一个不中断、不停顿的挥笔动作 [stroke]。如:“人”字有两画
(5) 书法的横笔 [horizontal stroke in a Chinese character]。如:他姓王,三画王
(6) 皱纹;纹缕 [veins;lines]。如:画石(有纹理的石头)
画板、画报、画笔、画饼、画饼充饥、画布、画册、画地而趋、画地为牢、画舫、画符、画幅、画稿、画稿、画工、画虎类狗、画家、画架、画匠、画境、画卷、画刊、画框、画廊、画龙点睛、画卯、画眉、画面、画皮、画片、画谱、画人、画蛇添足、画室、画士、画坛、画帖、画图、画图、画外音、画像、画像、画押、画影图形、画苑、画院、画展、画轴、画字
荻的拼音:dí(ㄉ一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茎可以编席箔。
荻字UNICODE编码U+837B,10进制: 33659,UTF-32: 0000837B,UTF-8: E8 8D BB。
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荻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藡蔐
形声:从艹、狄声
reed, Miscanthus saccariflorus
详细解释◎ 荻的拼音: dí
〈词性:名〉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a kind of reed]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荻画(用荻杆在地上画画写字);荻竹(即荻);荻苗(荻的花穗)
丸的拼音:wán(ㄨㄢˊ)
⒈ 小而圆的东西:弹(dàn )丸。肉丸儿。
⒉ 专指“药丸”:丸散膏丹。丸药。
⒊ 量词,用于丸药:吃两丸儿。
丸字UNICODE编码U+4E38,10进制: 20024,UTF-32: 00004E38,UTF-8: E4 B8 B8。
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丸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olus、pellet、pill
指事
small round object; pellet, pill
详细解释◎ 丸的拼音: wán
〈词性:名〉
(1) (形声。反体指事。小篆是仄的反写。本义:小而圆的物体)
(2) 同本义 [ball;pellet]
丸,圜也。——《说文》
五六月累丸二不坠。——《庄子·达生》
市南宜僚弄丸。——《庄子·徐无鬼》
首衔铜丸。——《后汉书·张衡传》
机发吐丸。
(3) 又如:鱼丸;肉丸;丸熊(形容母善教子。唐朝柳仲郢幼年好学,其母曾和熊胆丸,让其夜嚼以助勤促学);丸丹(圆粒状丹药);丸散(中药的丸剂、粉剂之属);丸熊(用熊胆和制的药丸);丸散膏丹(中药各种型剂的总称)
(4) 特指弹丸 [bullet]
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唐· 李白《少年子》
(5) 小球 [anything like a small ball],泛指球形的小东西。如:丸转(如丸转动,比喻圆滑);丸鼓(以铜丸击鼓);丸泥(一种泥丸)
(6) 量词 [pill]
三次,三丸俱吞了。——《西游记》
(7) 又如:一次吃三丸;此药每服两丸
(8) 指鸟卵 [(of bird)egg]
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凤之丸,沃民所食。——《吕氏春秋·本味》
(9) 姓
◎ 丸的拼音: wán
〈词性:动〉
(1) 揉物使成小球形 [make balls]
行者道:“要丸药。”——《西游记》
熟剂与面剂相似,方可丸擀。——沈继孙《墨法集要·锤练》
(2) 完 [finish]
丸,完也。——《广雅》
丸剂、丸药、丸子
熊的拼音:xióng(ㄒㄩㄥˊ)
⒈ 哺乳动物,体大,尾短,四肢短而粗,脚掌大,能直立行走,也能攀树,种类很多,有“棕熊”、“白熊”、“黑熊”等:狗熊(即“黑熊”)。熊掌。熊白(熊背上的脂肪,白色,珍贵食品)。熊胆(熊的胆,可入药)。熊包(喻无能的人,废物)。
⒉ 方言,指斥责:挨了一顿熊。
⒊ 姓。
熊字UNICODE编码U+718A,10进制: 29066,UTF-32: 0000718A,UTF-8: E7 86 8A。
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熊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熋能㷱
bear
形声:从灬、能声
a bear; brilliant; bright; surname
详细解释◎ 熊的拼音: xió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能,炎省声。能,“熊”。本义:动物名)
(2) 属于食肉目熊科(Ursidae)的一种大型笨重的哺乳动物 [bear]
熊兽似豕,山居各蛰。——《说文》
熊虎丑,其子狗。又罴如熊,黄白文。——《尔雅》
黄能入于寝门。——《国语·晋语》。字误能,按,罴即熊类之大而猛者,能拔树木,今俗谓之人熊。
(3) 有长而粗的毛,退化的尾,脚掌大,既食肉,也食果实和昆虫,虽然通常笨拙迟钝,也能在短距离内迅速行动,尤其是在崎岖或陡峭的地形上。又指使人感到像熊一样的人;特指在粗暴无礼、笨拙粗野、呆滞强壮方面。如:熊罴(熊和罴。指猛兽;常比喻勇猛之士);熊罴之兆(指生儿子的兆头);熊足(熊蹯、熊掌。熊的脚掌。一种珍贵的食品);熊席(熊皮坐席)
(4) 古代以熊皮为饰的箭靶 [target decorated with bear-fur]
有熊侯。——《仪礼·乡射礼》
(5) 又如:熊侯(饰以熊皮的箭靶)
(6) 古州名 [Xiong prefecture]
熊、 谷二州在度内,不取,敦邻好也。——《新唐书》
(7) 姓
◎ 熊的拼音: xióng
〈词性:形〉
(1) 通“雄”。雄性 [male]
及赞戎律,熊武斯裁。——《北史·羊祉传》
(2) 软弱,无能 [weak;incompetent;incapable]。如:熊包;人熊被人欺,马熊被人骑
◎ 熊的拼音: xióng
〈词性:动〉
斥骂 [rebuke]。如:我把他狠狠地熊了一顿
熊包、熊猫、熊腰虎背、熊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