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画符念咒的意思

huàniànzhòu

画符念咒



拼音huà fú niàn zhòu

注音ㄏㄨㄚˋ ㄈㄨˊ ㄋ一ㄢˋ ㄓㄡˋ

解释道士画符箓、念咒语。比喻写字、念书今人难以索解。

出处瞿秋白《乱弹 哑巴文学》两千多年中国绅士的画符念咒,保持象形文字,垄断着知识,这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绝妙工具。”

例子医生的处方字都像画符念咒一般难懂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迷信活动。

感情画符念咒是中性词。

繁体畫符念呪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uà   注音  ㄏㄨㄚˋ   繁体    
部首  田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GLBJ  仓颉  MUW  郑码  AKZI  四角  10772  结构  下三包围电码  3973  区位  2713  统一码  753B  笔顺  一丨フ一丨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画(畫)的拼音:huà(ㄏㄨㄚˋ)  

⒈ 绘图:绘画。画图。画像。画地为牢。画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⒉ 图像:画面。画片。画坛。画板。画卷(juàn   )(a.成卷轴形的画;b.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画外音。图画。诗中有画。

⒊ 写,签押,署名:画到。画卯。画押。画供。

⒋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画。指手画脚。“曲终收拨当心画”。

⒌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画。

⒍ 同“划1”。

统一码

画字UNICODE编码U+753B,10进制: 30011,UTF-32: 0000753B,UTF-8: E7 94 BB。

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畫畵

汉英互译

describe、draw、fecit、paint、painting、pictur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a painting, picture, drawing; to draw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画的拼音:

huà  

〈词性:动〉

(1) (会意兼指事。金文。上面是“聿”(   ),象以手执笔的样子,是“笔”的本字;下面象画出的田界。整个字形,象人持笔画田界之形。本义:划分,划分界线)

(2) 同本义 [divide]

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说文》

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

画壄分州。——《汉书·地理志上》

(3) 又如:画野分疆(划分疆域而治);画土分贡(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天子划分封地给诸侯,诸侯定期向天子朝贡);画地(在地上画界线);画界(划定疆界)

(4) 绘画;作画 [draw;paint]

为蛇画足。——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善画者多工书。——蔡元培《图画》

善画者或兼建筑。

(5) 又如:画学(绘画的学问);画壁(在墙壁上作画);画革(在皮革上书写);画癖(喜爱绘画艺术成癖)

(6) 用画装饰的或以图案等装饰的 [be decorated with paintings or pictures]。如:画桥(彩饰的桥梁);画烛(有彩饰的蜡烛);画楼(彩饰的楼);画刹(有彩绘装饰的佛寺)

(7) 签署;签押 [sign]。如:画敕(画押);画可(帝王在奏章上批可字,表示允准可行);画卯(旧时官署规定卯时开时办公,史胥差役按时赴官署签到)

(8) 书写文字。亦特指写出带有标记性的文字 [write] 。如:画灰(在灰上写字);画沙(古代书家以为笔锋如锥画沙,方为高妙);画沙印泥(古代书法家推崇的一种用笔方法);画札(写字);画拉(方言。写)

(9) 比画 [gesticulate]。如:指手画脚;画符(道士用咒语画成符录);指天画地

(10) 截止;停止 [stop]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何晏集解引 孔安国曰:“画,止也……自女自止耳,非力极。”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不至于山,是故恶夫画也。——汉· 扬雄《法言》。 李轫注:“画,止。”

(11) 谋划;策划 [plan;plot]

画,计也,策也。——《说文》

孝公平画。——《商君书·更法》

助画方略。——《资治通鉴》

(12) 又如:画策(计划;筹划);划事(筹划事情);画制(筹画制度);画计(谋画)

(13) 通“化”。教化 [educate]。如:画外(化外,指政令教化所不及之地)

(14) 横划过去 [a horizontal stroke]

曲终收拨当心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词性变化

画的拼音:

huà  

〈词性:名〉

(1) 成品画 [drawing;painting;picture]

画果真邪。——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不设色之画。——蔡元培《图画》

中国之画。

西人之画。

(2) 又如:画本(泛指画册);画卷(裱后带轴的长幅图画)

(3) 计策;计谋 [plot;plan]

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柳宗元《封建论》

(4) 一个不中断、不停顿的挥笔动作 [stroke]。如:“人”字有两画

(5) 书法的横笔 [horizontal stroke in a Chinese character]。如:他姓王,三画王

(6) 皱纹;纹缕 [veins;lines]。如:画石(有纹理的石头)

常用词组

画板、画报、画笔、画饼、画饼充饥、画布、画册、画地而趋、画地为牢、画舫、画符、画幅、画稿、画稿、画工、画虎类狗、画家、画架、画匠、画境、画卷、画刊、画框、画廊、画龙点睛、画卯、画眉、画面、画皮、画片、画谱、画人、画蛇添足、画室、画士、画坛、画帖、画图、画图、画外音、画像、画像、画押、画影图形、画苑、画院、画展、画轴、画字

  拼音    注音  ㄈㄨˊ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WFU  仓颉  HODI  郑码  MNDS  四角  88243  结构  上下电码  4569  区位  2391  统一码  7B26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ノ丨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符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符。符信。符节。

⒉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

⒊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⒋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符咒。护身符。

⒌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符瑞。符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

⒍ 姓。

统一码

符字UNICODE编码U+7B26,10进制: 31526,UTF-32: 00007B26,UTF-8: E7 AC A6。

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cord with、symbol

造字法

形声:从竹、付声

English

i.d. tag, tally, symbol, char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符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2) 符信 [tally]

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

门关用符节。——《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

若合符节。——《孟子》

封皇帝玺符节。——《汉书·高帝纪》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符玺(古代帝王的印章);符宝郎(古官名。即“符玺郎”,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符契(符券契约一类文书的统称);符传(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4) 征兆 [omen]

守尔天符。——《答宾戏》。注:“相命也。”

以风符应合于天地。——《史记·李武纪》

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汉书·刘辅传》

(5) 又如:符兆(征兆);符应(天降祥瑞的征兆和人事相应);符表(显露的征兆);符瑞(吉祥的征兆)

(6) 符箓,旧时道士用来驱鬼召神或治病延年的神秘文书 [incantations]

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荐僧道的,总不见效。——《红楼梦》

(7) 又如:符水。也叫神水。道士用以治病;符壳(道家的符录。亦比喻《金刚经》);符书(符箓)

(8) 盖有官府印信、下行公文的一种 [document]。如:符书(官府文书);符敕(敕命文书)

(9) 谓向下属发出命令或通知 [order;notice]。如:符文(敕命文书公文);符目(符敕等公文的题签);符帖(简帖)

(10) 票证;单据 [ticket]。如:符验(凭据;证件)

(11) 一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spell]。如: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符祥(符兆);符运(犹符命);符历(记录符命的历书)

(12) 契约 [contract]。如:符儿(借契;字据)

(13) 符号 [symbol]。如:音符;休止符

(14) 通“莩”。莩甲。草木种子外皮 [husk]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史记·律书》

(15) 姓

词性变化

符的拼音:   

〈词性:动〉

(1) 符合;相同 [accord with]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符同(符合;相同);符协(符合;相同);符会(符合);符应(符合);符验(证验,符合应验)

常用词组

符号、符合、符咒

  拼音  niàn   注音  ㄋ一ㄢˋ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WYNN  仓颉  OINP  郑码  ODXW  四角  80332  结构  上下电码  1819  区位  3678  统一码  5FF5  笔顺  ノ丶丶フ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念的拼音:niàn(ㄋ一ㄢˋ)  

⒈ 惦记,常常想:惦念。怀念。念头(思想、想法)。悼念。念旧。念物。

⒉ 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意念。杂念。信念。

⒊ 说,读,诵读:念白(戏剧道白)。念叨。念经。念书。

⒋ “廿”的大写。

⒌ 姓。

统一码

念字UNICODE编码U+5FF5,10进制: 24565,UTF-32: 00005FF5,UTF-8: E5 BF B5。

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廿唸

汉英互译

say、idea、miss、read loudly、think of、thought

相关字词

思、想

造字法

形声:从心、今声

English

think of, recall, stud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念的拼音: n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今声。本义:常思;思念,惦念)

(2) 同本义 [miss]

念,常思也。——《说文》

天念尔祖。——《诗·大雅·文王》

不念昔者。——《诗·邶风·谷风》

不念旧恶。——《论语》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念鬼。——《史记·陈涉世家》

念母劳家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念蒙君实。——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因念黄山当平生奇览,而有奇若此。——《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念诵(念叨);念恤(挂念忧虑);念旧(不忘故旧);念思(怀念);念想(想念);念一(思念大道);念恋(思念爱恋)

(4) 思考, 考虑 [consider]

顾吾念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念虑(思考);念咎(反省过失);念思(考虑)

(6) 引申为忧虑 [worry;be anxious about]

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泛澜。——唐· 韩愈《龊龊》

(7) 爱怜 [show tender affection for]。如:念酸(嫉妒)

(8) 哀怜,可怜 [feel compassion for;pity]

念窦娥身首不完全。—— 关汉卿《窦娥冤》

(9) 纪念 [souvenir]。如:念心儿(纪念品);念信儿(纪念品)

词性变化

念的拼音: niàn  

〈词性:名〉

(1) 想法;念头 [idea;thought]

一念之贞。——清· 袁枚《祭妹文》

爱汝一念。——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概念;观念;信念;杂念;邪念

(3) 同“廿”。二十 [twenty]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与妻书》

(4) 又如:念余年(二十多年)

(5) 佛教名词。法相宗别境之一。指记忆 [memory]

念谓于缘明记不忘。——《俱舍论》

(6) 姓

念的拼音:

niàn  

〈词性:动〉

(1) 诵读,按字读出声 [read aloud]

欲为《论》,念张文。——《汉书·张禹传》

(2) 又如:念词(念台词或道白);念咒(念诵自认为可以产生神奇力量的神秘语句);念曲(唱歌而声无抑扬);念奴(唐天宝长安妓女,以善歌著名。后用以泛指歌女);念奴娇(词牌名。其调高亢)

常用词组

念白、念叨、念佛、念佛、念经、念旧、念念不忘、念念有词、念青唐古拉山、念书、念诵、念头、念心儿、念央儿、念珠

  拼音  zhòu   注音  ㄓㄡ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KKMB  五笔98  KKWB  仓颉  RRHN  郑码  JJQD  四角  66217  结构  上下电码  0720  区位  5468  统一码  5492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咒的拼音:zhòu(ㄓㄡˋ)  

⒈ 某些宗教或巫术中的密语:咒语。符咒。念咒。

⒉ 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咒骂。诅咒。

统一码

咒字UNICODE编码U+5492,10进制: 21650,UTF-32: 00005492,UTF-8: E5 92 92。

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咒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呪詋䛆

汉英互译

malediction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兄(祝的本字)

English

curse, damn, incanta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咒的拼音:

zhòu  

〈词性:动〉

(1) (呪俗作咒。会意。从口从兄。“兄”,“祝”的本字。“祝、呪本同一词。祝愿和诅呪是一件事的两面。本义:祝告)

(2) 同本义 [pray]

时夏大旱,…辅乃自暴庭中,慷慨呪曰。——《后汉书·谅辅传》

尸呪齐戒。——《淮南子·说山》

崇替在人,咒何预焉?——《文心雕龙》

(3) 又如:咒延(祝祷延年益寿);咒祝(祝祷祈福);咒愿(向天或神佛祷祝,希望顺遂或表示心愿)

(4) 诅咒,乞求神灵降祸 [curse]

忳咒曰:“有何枉状,可前求理乎?”——《后汉书·王忳》

(5) 又如:他没完没了地咒骂;咒念(诅咒;咒骂);咒詈(咒骂);咒罚(诅咒惩罚)

词性变化

咒的拼音: zhòu  

〈词性:名〉

(1) 旧时僧、道、方士等自称可以驱鬼降妖的口诀;某些宗教或巫术中的密语 [incantation]

[张角]符水咒说以疗病。——《后汉书》

(2) 又如:咒水(迷信认为饮后可驱灾治病的仙水);咒诀(旧时僧、道、方士等行法所念的咒文口诀)

(3) 梵语陀罗尼,意译为咒,又曰真言,被认为具有魔力的一个词或一组词 [spell]

此非是经,乃是一卷揭斋之咒。——《西游记》

常用词组

咒骂、咒文、咒语、咒诅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