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怀敌附远的意思

huáiyuǎn

怀敌附远



拼音huái dí fù yuǎn

注音ㄏㄨㄞˊ ㄉ一ˊ ㄈㄨˋ ㄩㄢˇ

解释怀:来,使亲近。对敌人采取怀柔政策,使远方之人来归附。

出处汉·贾谊《论积贮疏》:“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用法作定语;指安抚政策。

感情怀敌附远是中性词。

繁体懷敵坿遠

英语make the enemy yield and the different nation submit to the authority

动物生肖牛,虎,蛇

怀  拼音  huái   注音  ㄏㄨㄞˊ   繁体    
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NGIY  五笔98  NDHY  仓颉  PMF  郑码  UGI  四角  91090  结构  左右电码  2037  区位  2719  统一码  6000  笔顺  丶丶丨一ノ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怀(懷)的拼音:huái(ㄏㄨㄞˊ)  

⒈ 思念,想念:怀念。怀旧。怀乡。怀古。缅怀。

⒉ 包藏:怀胎。心怀鬼胎。胸怀壮志。怀瑾握瑜。怀才不遇。

⒊ 胸前:怀抱。抱在怀里。

⒋ 心意:心怀。胸怀。正中(zhòng   )下怀。耿耿于怀。

⒌ 安抚:怀柔。

⒍ 归向,使降顺:“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统一码

怀字UNICODE编码U+6000,10进制: 24576,UTF-32: 00006000,UTF-8: E6 80 80。

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懷懐褱

汉英互译

bosom、mind、pregnant、think of

造字法

形声:从忄、不声

English

bosom, breast; carry in boso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怀的拼音:

huái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2) 同本义 [think of;miss;yearn for]

怀,思念也。——《说文》

嗟我怀人。——《诗·周南·卷耳》

维以不永怀。

有女怀人。——《诗·召南·野有死麕》

惟佳人之独怀兮。——《楚辞·悲回风》

怀良辰以孤往。——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久行怀思。——《后汉书·列女传》

而不怀仁。——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去国怀乡。(国,国都)——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怀土(怀恋故乡;安于所处);怀香(怀念女色;风流);怀慕(怀念仰慕);怀乡(思念故乡)

(4) 心里存有;怀藏 [keep in mind;cherish]

心怆悢以伤怀。——《文选·班彪·北征赋》

怀瑾握瑜兮。——《楚辞·九章·怀沙》。注:“在衣为怀,在手为握。”

怀怒未发。——《战国策·魏策》

怀信佗傺。——《楚词·屈原·涉江》

怀犹豫之计。——《资治通鉴》

尚怀狐疑。

怀其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怀瑾握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姊在吾怀。——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怀玉(怀抱美玉。比喻人具有才德);怀慝(心中怀有不良的意念);怀贰(怀有二心);怀袖(拥抱);怀刺(心怀讽刺)

(6) 包容;包围 [surround]

荡荡怀山襄陵。——《书·尧典》。传:“怀,包也。”

怀万物。——《淮南子·览冥》

(7) 又如:怀挟(包藏);怀山(包围山陵)

(8) 孕,怀孕,谓妇女或雌性哺乳动物受精有胎 [be pregnant;conceive]。如:怀耽(怀担。都指怀胎);怀了六甲(旧时指女怀孕);怀子(怀孕);怀身(怀孕)

(9) 归向;依恋 [tend to;be reluctant to leave;feel regret at parting]

戎狄怀之。——《国语·晋语》

怀与安,实败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0) 又如:怀向(归向;向往);怀附(归向,归附);怀服(内心顺服);怀化(归服向化)

(11) 招致;招徕 [incur;bring about]。如:怀诱(犹招引);怀辑(怀集;招来)

(12) 安;安抚 [appease;pacify]

而怀西戎。——《韩非子·五蠹》

广德行以怀之。—— 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13) 又如:怀生(安于生计);怀保(安抚保护;抚养);怀远(安抚边远的人);怀抚(安抚)

词性变化

怀的拼音:

huái  

〈词性:名〉

(1) 胸口;怀抱里 [bosom]

免于父母之怀。——《论语·然后》

寘子于怀。——《诗·小雅·谷风》

出其父母怀衽之中。——《韩非子·初见秦》

(2) 又如:怀黄(怀里揣着金印);怀金(怀揣金印);怀襟(胸襟)

(3) 心意;情意 [mind;affection]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逆以前我怀。

聊布往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予怀怆然。——宋· 姜夔《扬州慢》

(4) 又如:怀恩(感念恩德);怀寄(寄托心志);怀爱(心中喜爱)

(5) 古地名 [Huai town],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

卅九年,攻怀。——《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

(6) 姓。如:怀素(公元737—799,唐名僧。长沙钱氏,字藏真。善草书,以狂草出名,继承张旭笔法,世称颠狂素)

常用词组

怀抱、怀抱、怀璧其罪、怀表、怀才不遇、怀春、怀德、怀敌附远、怀古、怀恨、怀恨在心、怀瑾握瑜、怀旧、怀念、怀妊、怀柔、怀沙、怀胎、怀疑、怀孕

  拼音    注音  ㄉ一ˊ   繁体    
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DTY  仓颉  HROK  郑码  MIMO  四角  28640  结构  左右电码  2420  区位  2148  统一码  654C  笔顺  ノ一丨丨フ一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敌(敵)的拼音:dí(ㄉ一ˊ)  

⒈ 有利害冲突不能相容的:敌人。敌方。敌寇。

⒉ 指敌人:敌后。敌情。敌酋。敌特。轻敌。克敌制胜。

⒊ 抵挡:寡不敌众。

⒋ 相当:势均力敌。匹敌。敌手(能力相等的对手)。

⒌ 仇视:敌意。“诸侯敌王所忾”。

统一码

敌字UNICODE编码U+654C,10进制: 25932,UTF-32: 0000654C,UTF-8: E6 95 8C。

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nemy、fight、foe、oppose

相关字词

友、我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enemy, foe, rival; resi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敌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啇(   )声。本义:匹敌;对等)

(2) 同本义 [match]

敌,仇也。——《说文》

敌,匹也。——《尔雅》

四国之兵敌。——《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

且夫自敌以下。——《国语·楚语》

敌国宾至。——《国语·周语》

敌则能战之。——《孙子·谋攻》

(3) 又如: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彼此地位相等,不分上下);敌礼(平等的礼节);匹敌(谓才艺相当);势均力敌

(4) 抵抗;抵挡 [fight;resist;withstand]

(司马懿)乃 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三国演义》

(5) 又如:敌不住;寡不敌众

(6) 攻击 [attack]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词性变化

敌的拼音:

  

〈词性:名〉

(1) 仇敌;敌人 [enemy]

秦人开关延敌。——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政敌;天敌;敌不可假(不可宽容敌人);敌垒(敌人的营垒);敌特;敌探

常用词组

敌百虫、敌档、敌对、敌方、敌害、敌后、敌机、敌舰、敌军、敌忾、敌忾同仇、敌寇、敌情、敌酋、敌区、敌人、敌视、敌手、敌台、敌探、敌特、敌伪、敌我矛盾、敌焰、敌意、敌阵

  拼音    注音  ㄈㄨˋ   
简体部首  阝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阜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BWFY  仓颉  NLODI  郑码  YNDS  四角  74200  结构  左右电码  7096  区位  2429  统一码  9644  笔顺  フ丨ノ丨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附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另外加上,随带着:附体。附件。附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附附”;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附附,十年乃成”)。附赘悬疣。

⒉ 同意,赞同:随声附和。附议。

⒊ 捎带:“一男附书至”。

⒋ 靠近:附近。附耳低言。

⒌ 依从:依附。归附。趋炎附势。

统一码

附字UNICODE编码U+9644,10进制: 38468,UTF-32: 00009644,UTF-8: E9 99 84。

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孚坿駙

汉英互译

add、appose、attach、enclose

造字法

形声:从阝、付声

English

adhere to, append; rely on near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附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   )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 沾着,附着 [adhere]

如涂涂附。——《诗·小雅·角弓》

是故涂不附。——《考工记·轮人》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附缠(附着,纠缠住);附离(附着)

(4) 依傍;依附 [rely on;depend on]

附于诸侯,曰附庸。——《礼记·王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人勿附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附势;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地方;郊外);附纳(依附交结);附顺(依附顺从);附权(依附权贵)

(6) 附带 [add;enclose;attach;annex]。如:附项(附带的事项);附记(附带记述);附呈(附带送上);附款(文件中的附带条款或款项);附答(附带)

(7) 归附 [submit to the authority of another]

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8) 又如:附众(使众人归附);附款(归附款服);附化(归化);附就(俯就,屈己从人);附悦(顺从悦服)

(9) 附会 [strain one's interpretation]。如:附甲(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附合(附会);附讹(附会讹谬)

(10) 佩带 [wear;attatch]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论衡》

(11) 靠近 [be near]

燕不用而耳不附。——《韩非子·用人》

其附于刑者,归于土。——《周礼·大司徒》

(12) 又如:附火(靠近火取暖)

(13) 增益 [gain]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荀子·礼论》。注:“附,增益也。”

(14) 如:附益(增益,增加);附说(增加解说)

(15) 搭乘[船] [take]。如:附搭(搭乘);附舟(搭船)

(16) 捎带;寄 [bring]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17) 通“抚”(   )。体恤,抚慰 [show solicitude for;placate]

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史记·齐世家》

词性变化

附的拼音:   

〈词性:名〉

(1) 树木外表的粗皮 [coarse bark]

(2) 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prepared a conile root]

(3) 通“腑”。脏腑 [viscera]

臣幸得托肺附。——《汉书·楚元王传》

(4) 姓

常用词组

附带、附带、附点、附耳、附和、附会、附骥、附骥尾、附加、附加、附近、附录、附设、附属、附属国、附图、附言、附议、附庸、附庸风雅、附载、附则、附注、附着

  拼音  yuǎn yuàn   注音  ㄩㄢˇ ㄩㄢˋ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QPV  仓颉  YMMU  郑码  BDRW  四角  31301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78  区位  5222  统一码  8FDC  笔顺  一一ノフ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远(遠)的拼音:yuǎn(ㄩㄢˇ)  

⒈ 距离长,与“近”相对:远方。远道。远程。远景。远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远见(远大的眼光)。远虑。远谋。远客。遥远。远走高飞。舍近就远。

⒉ 时间长:远古。远祖。长远。永远。

⒊ 关系疏,不亲密:远亲。疏远。远支。

⒋ 深奥:言近旨远。

⒌ 姓。

其他字义

远(遠)的拼音:yuàn(ㄩㄢˋ)  

⒈ 避开:近君子,远小人。

统一码

远字UNICODE编码U+8FDC,10进制: 36828,UTF-32: 00008FDC,UTF-8: E8 BF 9C。

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遠逺

汉英互译

far off、far-forth、farnes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辶、元声

English

distant, remote, far; profou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远的拼音:

yuǎn  

〈词性:形〉

(1) (形声。从辵( chuò  ),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2) 同本义 [far;distant]。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远,辽也。——《说文》

远,遐也。——《尔雅》

屏之远方。——《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

柔远人也。——《礼记·中庸》

穷高极远。——《礼记·乐记》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三十三年》

缦立远视。——唐· 杜牧《阿房宫赋》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3) 又如:远行无急步(走长路不能走得太急);远游之戒(指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戒训);远招近揖(热情相邀、礼貌相待远近友人);远水近火(即远水不救近火。比喻缓不济急)

(4) 长久;长远 [long]

则筮远日。——《仪礼·士冠礼》

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公羊传·庄公四年》

(5) 又如:永远;长远;远世(远古的年代);远裔(远代的子孙。也称“远胄”)

(6) 高远;远大 [bright;lofty;ambitious]

将有远志。——《国语·周语》

未能远谋。——《左传 ·庄公十年》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始有远略。——宋· 苏洵《六国论》

深谋远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7) 又如:远到(形容成就远大,不可限量);远计(远大或长久的计划);远略(远大的谋略)

(8) 多。指差距大 [numerous;distant]

狗则远矣。——《吕氏春秋·慎行论》

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出人也远矣。——唐· 韩愈《师说》

下圣人也亦远矣。

(9) 又如:远年(多年);远不相同

(10) 深远;深奥 [deep;profound]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1) 又如:远忧(深远的忧虑);远奥(深远玄奥);远略(深远的谋略);远神(深远的神韵)

词性变化

远的拼音:

yuǎn  

〈词性:动〉

(1) 离开;避开 [leave;depart from;avoid;evade]

君子远疱厨。——《孟子·梁惠王上》

暧暧远人村。——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相远不知。——唐· 李朝威《柳毅传》

远罪丰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远嫌(远避嫌疑);远罪(远离罪恶);远鄙(避开粗俗);远祸(避免祸患);远开(方言。离开);远势(避免滥用权势)

(3) 违背 [violate;go against]

故法不远义,则民服而不离。——《汉书·公孙弘传》

(4) 又如:远礼(背离礼仪);远义(背离仁义)

(5) 疏远,不亲近,不接近 [keep at a distance;become estranged]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6) 又

远贤臣。

(7) 又如:远斥(疏远排斥);远外(疏远,不亲近);远慢(疏远轻忽);远绝(疏远隔绝);远斥(疏远隔绝);远利(不近私利);远斥(疏远排斥);远外(疏远,不亲近);远臣(不被亲信重视的臣子)

(8) 扩大;扩展 [expand;spread]。如:远境(扩大疆域);远达(飞黄腾达)

(9) 超过;胜过 [surpass;exceed]。如远逾(超越); 远迈(远远超过);远过,(超过)

远的拼音:

yuǎn  

〈词性:名〉

(1) 偏僻之地;远方 [distant place]。如:远投荒昧(流放到边远、蛮荒的地区);远恶(环境恶劣的边远地区);远戍(充军到边远地区);远人(边远地方的人);远乡牌(人在外乡死后,在坟墓上设立的名牌);远晋军州(穷山恶水的边远地区。军与州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名,均属路);远流(流放到远方);远驿(远方的驿站)

(2) 姓

常用词组

远场、远程、远处、远大、远道、远地、远东、远渡、远方、远房、远古、远海、远航、远话、远见、远见卓识、远郊,远郊区、远交近攻、远近、远近驰名、远井不解近渴、远景、远距离、远虑、远门、远门近枝、远谋、远期、远亲、远人、远涉、远识、远视、远水不解近渴、远水救不了近火、远台、远天、远眺、远销、远行、远扬、远洋、远因、远缘、远征、远志、远志、远走高飞、远足、远祖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