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怀铅握椠的意思

huáiqiānqiàn

怀铅握椠



拼音huái qiān wò qiàn

注音ㄏㄨㄞˊ ㄑ一ㄢ ㄨㄛˋ ㄑ一ㄢˋ

解释见“怀铅提椠”。

出处唐·刘知畿《史通·采撰》:“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怀铅握椠是中性词。

繁体懷鉛握槧

近义怀铅提椠、怀觚握椠、怀铅握素

英语be ready to write down anything encountered

动物生肖牛,虎,蛇

怀  拼音  huái   注音  ㄏㄨㄞˊ   繁体    
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NGIY  五笔98  NDHY  仓颉  PMF  郑码  UGI  四角  91090  结构  左右电码  2037  区位  2719  统一码  6000  笔顺  丶丶丨一ノ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怀(懷)的拼音:huái(ㄏㄨㄞˊ)  

⒈ 思念,想念:怀念。怀旧。怀乡。怀古。缅怀。

⒉ 包藏:怀胎。心怀鬼胎。胸怀壮志。怀瑾握瑜。怀才不遇。

⒊ 胸前:怀抱。抱在怀里。

⒋ 心意:心怀。胸怀。正中(zhòng   )下怀。耿耿于怀。

⒌ 安抚:怀柔。

⒍ 归向,使降顺:“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统一码

怀字UNICODE编码U+6000,10进制: 24576,UTF-32: 00006000,UTF-8: E6 80 80。

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懷懐褱

汉英互译

bosom、mind、pregnant、think of

造字法

形声:从忄、不声

English

bosom, breast; carry in boso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怀的拼音:

huái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2) 同本义 [think of;miss;yearn for]

怀,思念也。——《说文》

嗟我怀人。——《诗·周南·卷耳》

维以不永怀。

有女怀人。——《诗·召南·野有死麕》

惟佳人之独怀兮。——《楚辞·悲回风》

怀良辰以孤往。——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久行怀思。——《后汉书·列女传》

而不怀仁。——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去国怀乡。(国,国都)——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怀土(怀恋故乡;安于所处);怀香(怀念女色;风流);怀慕(怀念仰慕);怀乡(思念故乡)

(4) 心里存有;怀藏 [keep in mind;cherish]

心怆悢以伤怀。——《文选·班彪·北征赋》

怀瑾握瑜兮。——《楚辞·九章·怀沙》。注:“在衣为怀,在手为握。”

怀怒未发。——《战国策·魏策》

怀信佗傺。——《楚词·屈原·涉江》

怀犹豫之计。——《资治通鉴》

尚怀狐疑。

怀其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怀瑾握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姊在吾怀。——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怀玉(怀抱美玉。比喻人具有才德);怀慝(心中怀有不良的意念);怀贰(怀有二心);怀袖(拥抱);怀刺(心怀讽刺)

(6) 包容;包围 [surround]

荡荡怀山襄陵。——《书·尧典》。传:“怀,包也。”

怀万物。——《淮南子·览冥》

(7) 又如:怀挟(包藏);怀山(包围山陵)

(8) 孕,怀孕,谓妇女或雌性哺乳动物受精有胎 [be pregnant;conceive]。如:怀耽(怀担。都指怀胎);怀了六甲(旧时指女怀孕);怀子(怀孕);怀身(怀孕)

(9) 归向;依恋 [tend to;be reluctant to leave;feel regret at parting]

戎狄怀之。——《国语·晋语》

怀与安,实败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0) 又如:怀向(归向;向往);怀附(归向,归附);怀服(内心顺服);怀化(归服向化)

(11) 招致;招徕 [incur;bring about]。如:怀诱(犹招引);怀辑(怀集;招来)

(12) 安;安抚 [appease;pacify]

而怀西戎。——《韩非子·五蠹》

广德行以怀之。—— 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13) 又如:怀生(安于生计);怀保(安抚保护;抚养);怀远(安抚边远的人);怀抚(安抚)

词性变化

怀的拼音:

huái  

〈词性:名〉

(1) 胸口;怀抱里 [bosom]

免于父母之怀。——《论语·然后》

寘子于怀。——《诗·小雅·谷风》

出其父母怀衽之中。——《韩非子·初见秦》

(2) 又如:怀黄(怀里揣着金印);怀金(怀揣金印);怀襟(胸襟)

(3) 心意;情意 [mind;affection]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逆以前我怀。

聊布往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予怀怆然。——宋· 姜夔《扬州慢》

(4) 又如:怀恩(感念恩德);怀寄(寄托心志);怀爱(心中喜爱)

(5) 古地名 [Huai town],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

卅九年,攻怀。——《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

(6) 姓。如:怀素(公元737—799,唐名僧。长沙钱氏,字藏真。善草书,以狂草出名,继承张旭笔法,世称颠狂素)

常用词组

怀抱、怀抱、怀璧其罪、怀表、怀才不遇、怀春、怀德、怀敌附远、怀古、怀恨、怀恨在心、怀瑾握瑜、怀旧、怀念、怀妊、怀柔、怀沙、怀胎、怀疑、怀孕

  拼音  qiān yán   注音  ㄑ一ㄢ 一ㄢˊ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QMKG  五笔98  QWKG  仓颉  OPHNR  郑码  PQJ  四角  87761  结构  左右电码  6884  区位  3906  统一码  94C5  笔顺  ノ一一一フノフ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铅(鉛)的拼音:qiān(ㄑ一ㄢ)  

⒈ 一种金属元素,可用作耐硫酸腐蚀、防丙种射线、蓄电池等的材料。其合金可作铅字、轴承、电缆包皮等之用:铅刀(指钝刀子,喻才能微薄)。铅球。

⒉ 指用石墨等制成的书写工具:铅笔。铅椠(铅粉笔和木板,古人用以书写的工具,借指著作校勘)。

其他字义

铅(鉛)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铅山〕地名,在中国江西省。

⒉ (鉛)

统一码

铅字UNICODE编码U+94C5,10进制: 38085,UTF-32: 000094C5,UTF-8: E9 93 85。

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鉛鈆

汉英互译

lead、plumbum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lea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铅的拼音:

鉛、鈆 qiān  

〈词性:名〉

(1) 青金 [tin]

铅,青石也。——《说文》

铅松怪石。——《书·禹贡》

或髡钳以鈆杵舂。——《汉书·江都易王非传》

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唐·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2) 古时也指锡类

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一种重而柔软、有延展性、可塑性而没有弹性的二价或四价的金属元素,元素符号Pb。原子序数82,刚切割时呈蓝白色,但在潮湿空气中很快失去光泽而变暗灰色,它大多以化合状态存在 [lead]

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銛。——汉· 贾谊《吊屈原赋》

(4) 又如:铅刀(铅制的刀,不够锋利。比喻才力微薄,有鄙视或自谦之意);铅汞(古代炼丹家以铅和汞来提炼药物,服食可以长寿,因此称炼丹为铅汞)

(5) 铅粉 [lead powder]

(6) 用以搽脸的化妆品。系铅白与香料等汇制而成。如:铅黛(铅粉和黛墨);铅白(铅粉);铅霜(化妆用的铅粉)

(7) 古时用以点校书文或绘画的颜料

寝则怀铅笔,行则诵文书。——《东观汉记》

(8) 用墨铅(石墨)或加入带颜料的粘土做的笔心 [graphite core]。如:铅椠家(铅指铅笔粉。椠指木板。铅椠为古代的书写工具,故引为著作家);铅椠竖儒(指才能差,毫无识见的儒生;也用作自谦之辞);铅条(自动铅笔的笔芯)

(9) 另见 yán  

常用词组

铅板、铅版、铅笔、铅玻璃、铅垂线、铅弹、铅罐、铅焊、铅华、铅球、铅丝、铅条、铅丸、铅印、铅直、铅中毒、铅字

基本词义

铅的拼音:

yán  

〈词性:动〉

通“沿”。遵循,因袭 [follow;act upon]

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荀子·礼论》。杨??注:“铅与沿同,循也。”

词性变化

铅的拼音:

Yán  

〈词性:名〉

(1) 姓

铅氏,《华阳国志》云:“江州官族有铅氏。”——《姓氏寻源》

(2) 铅山( Yánshān  ),县名,在江西省

(3) 另见 qiān  

  拼音    注音  ㄨㄛ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NGF  仓颉  QSMG  郑码  DXHB  四角  57014  结构  左右电码  2259  区位  4653  统一码  63E1  笔顺  一丨一フ一ノ一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握的拼音:wò(ㄨㄛˋ)  

⒈ 手指弯曲合拢,执持:握手。握拳。握别。把握。掌握。握力。握笔。握管。握瑜(喻怀有美好的才德)。

⒉ 量词,指一把大小或分量:一握粗。

统一码

握字UNICODE编码U+63E1,10进制: 25569,UTF-32: 000063E1,UTF-8: E6 8F A1。

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捂䌂

汉英互译

grasp、hold

造字法

形声:从扌、屋声

English

grasp, hold fast, take by ha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握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2) 同本义 [grasp;grip;hold]

握,搤持也。——《说文》

握,持也。——《广韵》

长尺有握。——《仪礼·乡射礼》

私握臣手。——《楚辞·九章·怀少》

怀瑾握瑜。——《楚辞·九章·怀沙》

手握刀。——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握君(如意的别称);握篆(手握官印);握算(执算筹以计数。亦指谋划);握镜(执持明镜);握节(持守符节。不辱君命);握炭流汤(握炽炭,蹈沸汤。不畏危难,敢于用命)

(4) 屈指成拳 [fist]

终日握而手不掜。——《庄子·庚桑楚》

(5) 又如:握固(屈指成拳);握拳透爪(形容愤怒到极点)

(6) 掌握 [grasp]

握踣家五十室。——《管子·戒》

谨执其柄而固握之。——《韩非子·主道》

(7) 又如:握枢(掌握中枢之权);握机(掌握天下的权柄);握雾拿云(驾驭云雾);握柄(掌权);握要(掌握要领);握守(把手)

(8) 控制 [control]

握乱以治天下。——皮日休《原化》

(9) 用同“捂(   ”)。遮盖 [cover]

[黛玉] 说着,便两手握起脸来。——《红楼梦》

词性变化

握的拼音:   

〈词性:量〉

(1) 一把的容量

贻我握椒。——《诗·陈风》

(2) 一拳的长度

宗朝之牛角握。——《礼记·王制》

常用词组

握别、握管、握拳透掌、握手、握手成交、握手言欢

  拼音  qiàn   注音  ㄑ一ㄢˋ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LRSU  仓颉  KLD  郑码  HEPF  四角  42904  结构  上下电码  2858  区位  7293  统一码  6920  笔顺  一フ丨一ノノ一丨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椠(槧)的拼音:qiàn(ㄑ一ㄢˋ)  

⒈ 古代以木削成用作书写的版片。

⒉ 简札,书信。

⒊ 书的刻本:椠本。古椠。宋椠。

统一码

椠字UNICODE编码U+6920,10进制: 26912,UTF-32: 00006920,UTF-8: E6 A4 A0。

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椠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木、斩声

English

wooden tablet; edi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椠的拼音:

qi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斩声。本义:书板,古代削木为牍,没有书写过的素牍叫椠)

(2) 同本义 [wooden tablet for writing]

椠,牍朴也。从木,斩声。谓未书之版长三尺,其小者曰札曰牒。——《说文》

怀铅握椠。——《西京杂记》

(3) 又如:椠工(刻字工);椠刻(刊刻);椠匠(刻字匠人)

(4) 书的刻本 [an edition of a book]。如:椠铅(指读书、作诗文);宋椠;元椠;椠人(读书而有见识之人)

常用词组

椠本

怀铅握椠: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