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ái zhì bào zhēn
注音ㄏㄨㄞˊ ㄓˋ ㄅㄠˋ ㄓㄣ
解释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同“怀真抱素”。
出处《梁书 武帝纪上》:“其有勇退忘进,怀质抱真者,选部或以未经朝谒,难于进用。”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人品等。
感情怀质抱真是中性词。
繁体懷質抱真
近义怀真抱素
动物生肖牛,虎,蛇
怀(懷)的拼音:huái(ㄏㄨㄞˊ)
⒈ 思念,想念:怀念。怀旧。怀乡。怀古。缅怀。
⒉ 包藏:怀胎。心怀鬼胎。胸怀壮志。怀瑾握瑜。怀才不遇。
⒊ 胸前:怀抱。抱在怀里。
⒋ 心意:心怀。胸怀。正中(zhòng )下怀。耿耿于怀。
⒌ 安抚:怀柔。
⒍ 归向,使降顺:“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怀字UNICODE编码U+6000,10进制: 24576,UTF-32: 00006000,UTF-8: E6 80 80。
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懷懐褱
bosom、mind、pregnant、think of
形声:从忄、不声
bosom, breast; carry in bosom
详细解释◎ 怀的拼音:
懷 huái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2) 同本义 [think of;miss;yearn for]
怀,思念也。——《说文》
嗟我怀人。——《诗·周南·卷耳》
维以不永怀。
有女怀人。——《诗·召南·野有死麕》
惟佳人之独怀兮。——《楚辞·悲回风》
怀良辰以孤往。——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久行怀思。——《后汉书·列女传》
而不怀仁。——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去国怀乡。(国,国都)——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怀土(怀恋故乡;安于所处);怀香(怀念女色;风流);怀慕(怀念仰慕);怀乡(思念故乡)
(4) 心里存有;怀藏 [keep in mind;cherish]
心怆悢以伤怀。——《文选·班彪·北征赋》
怀瑾握瑜兮。——《楚辞·九章·怀沙》。注:“在衣为怀,在手为握。”
怀怒未发。——《战国策·魏策》
怀信佗傺。——《楚词·屈原·涉江》
怀犹豫之计。——《资治通鉴》
尚怀狐疑。
怀其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怀瑾握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姊在吾怀。——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怀玉(怀抱美玉。比喻人具有才德);怀慝(心中怀有不良的意念);怀贰(怀有二心);怀袖(拥抱);怀刺(心怀讽刺)
(6) 包容;包围 [surround]
荡荡怀山襄陵。——《书·尧典》。传:“怀,包也。”
怀万物。——《淮南子·览冥》
(7) 又如:怀挟(包藏);怀山(包围山陵)
(8) 孕,怀孕,谓妇女或雌性哺乳动物受精有胎 [be pregnant;conceive]。如:怀耽(怀担。都指怀胎);怀了六甲(旧时指女怀孕);怀子(怀孕);怀身(怀孕)
(9) 归向;依恋 [tend to;be reluctant to leave;feel regret at parting]
戎狄怀之。——《国语·晋语》
怀与安,实败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0) 又如:怀向(归向;向往);怀附(归向,归附);怀服(内心顺服);怀化(归服向化)
(11) 招致;招徕 [incur;bring about]。如:怀诱(犹招引);怀辑(怀集;招来)
(12) 安;安抚 [appease;pacify]
而怀西戎。——《韩非子·五蠹》
广德行以怀之。—— 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13) 又如:怀生(安于生计);怀保(安抚保护;抚养);怀远(安抚边远的人);怀抚(安抚)
◎ 怀的拼音:
懷 huái
〈词性:名〉
(1) 胸口;怀抱里 [bosom]
免于父母之怀。——《论语·然后》
寘子于怀。——《诗·小雅·谷风》
出其父母怀衽之中。——《韩非子·初见秦》
(2) 又如:怀黄(怀里揣着金印);怀金(怀揣金印);怀襟(胸襟)
(3) 心意;情意 [mind;affection]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逆以前我怀。
聊布往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予怀怆然。——宋· 姜夔《扬州慢》
(4) 又如:怀恩(感念恩德);怀寄(寄托心志);怀爱(心中喜爱)
(5) 古地名 [Huai town],在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
卅九年,攻怀。——《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
(6) 姓。如:怀素(公元737—799,唐名僧。长沙钱氏,字藏真。善草书,以狂草出名,继承张旭笔法,世称颠狂素)
怀抱、怀抱、怀璧其罪、怀表、怀才不遇、怀春、怀德、怀敌附远、怀古、怀恨、怀恨在心、怀瑾握瑜、怀旧、怀念、怀妊、怀柔、怀沙、怀胎、怀疑、怀孕
质(質)的拼音:zhì(ㄓˋ)
⒈ 本体,本性: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
⒉ 朴素,单纯:质朴。质直。
⒊ 问明,辨别,责问:质疑。质问。质询。对质。
⒋ 抵押或抵押品:人质。
⒌ 同“贽”,礼物。
质字UNICODE编码U+8D28,10进制: 36136,UTF-32: 00008D28,UTF-8: E8 B4 A8。
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質貭儨劕
character、matter、nature、pawn、pledge、quality、question、simple
量
原为形声:下形上声
详细解释◎ 质的拼音:
質 z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贝,斦( zhì )声。 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2) 同本义 [mortgage;pawn]
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 齐, 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
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质库(当铺);质作(抵押其身,使服劳役);质鬻(典押出卖);质录(收押);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质肆(当铺)
(4) 通“诘”( jié )。问;诘问 [question]
爰质所疑。——扬雄《太玄经》
援疑质理。——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质之鬼神;质责(以正义质询责问);质问(向人询问疑难的问题);质让(诘问,谴责);质辩(质疑辩论);质论(质疑评论)
(6) 双方对质,验证 [test and verify]
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礼记·曲礼上》
(7) 又如:质验(验证;勘验);质凭(证实);质审(质对审讯)
(8) 评断 [judge]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礼记·王制》
(9) 又如:质成(请人评断事情的是非);质律(古代评定市价的一种文书)
◎ 质的拼音:
質 zhì
〈词性:名〉
(1) 抵押品;人质 [hostage;security;pledge]
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以三公子为质。——《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子之邑粟。——《管子·山权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2) 又如:质馆(安置人质的馆舍);质布(质人向犯约者所收的罚金,称为“质布”);质婆(作人质的妇女);质留(扣留作为人质);质宫(人质的居室);质任(人质和任子)
(3) 盟约 [oath (treaty) of alliance]
黄池之役,先主与 吴王有质。——《左传·哀公二十年》
(4) 古代贸易用的券书 [certificate]
并质共剂。——《后汉书》
(5) 又如:质剂(古代贸易的券契);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凭证);质契(契约,契据)
(6) 箭靶 [target]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骑而驰,而击方寸之质。——《器胜策》
(7) 又如:质的(射侯。箭靶)
(8) 素质;本质;禀性 [nature;natural disposition]
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王粲《登楼赋》
(9) 又如:质像(资质仪表);质性(资质,本性)
(10) 物质;事物 [matter;substance;object]
气形光声,无逃质理。——《物理小识》
(11) 形体 [body]
骈门裸质。——《南齐书》
(12) 又如:质辞(仪表言辞);质貌(形体相貌);质干(躯体);质象(形体);质状(形状;体态)
(13) 质地、底子 [grain of a material]
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通“锧”。砧板 [anvil]。行斩刑时用的垫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衣伏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訢已解衣伏质。——《汉书·王訢传》
(15) 通“贽”。信物;见面礼[gift (presented to a senior at one's first visit)]
臣委质于狄之鼓。——《国语·晋语九》
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6) 对象 [object]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左传·徐无鬼》
◎ 质的拼音:
質 zhì
〈词性:形〉
(1) 朴实、朴素 [simple;plain]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韩非子·难言》
以求其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质木(质朴无华);质厚(朴实浑厚);质讷(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质简(质朴简易)
(3) 信实;诚信 [honest]
楚子闻 蛮子之乱也,与 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质变、质地、质点、质感、质检、质量、质料、质明、质难、质朴、质谱、质铺、质数、质素、质问、质心、质询、质疑、质因数、质直、质子
抱的拼音:bào(ㄅㄠˋ)
⒈ 用手臂围住:拥抱。抱小孩儿。合抱。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进取)。
⒉ 围绕,环绕:山环水抱。抱厦(房屋前面加出来的门廊,亦指后面毗连的小房子)。
⒊ 胸怀愿望,志向:抱负。
⒋ 心里存着,怀有:抱怨。抱恨。抱歉。抱憾。抱病。
⒌ 密合:衣服抱身儿。
⒍ 把他人的子女收养为自己的子女:抱养。
⒎ 量词:表示两臂合围的量:一抱草。
⒏ 孵:抱窝。抱小鸡。
抱字UNICODE编码U+62B1,10进制: 25265,UTF-32: 000062B1,UTF-8: E6 8A B1。
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勽拋捊菢
hold or carry in the arm、adopt
形声:从扌、包声
embrace, hold in arms, enfold
详细解释◎ 抱的拼音: bào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2) 同本义 [hold or carry in the arms]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遂相与一抱而别。——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犹抱薪救火。——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抱石(怀石。指投水而死);抱嫁(苏州风俗。女子出嫁时由阿舅抱上花轿);抱冰(比喻刻苦自励)
(4) 捧着 [hold in both hands]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之下。——《韩非子·和氏》
(5) 又如:抱璞(春秋楚人卞和发现一块玉璞,献给楚灰王、武王,两次都被认为是顽石,并刖去双足。后楚文王即位,卞和又抱璞哭于荆山之下,文王命人剖璞,果系美玉,称和氏璧)
(6) 环绕 [encircle]
清江一曲抱村流。——唐· 杜甫《江村》
陵峦抱江城。——李白《见会公谈陵阳山水》
(7) 又如:清溪抱村
(8) 怀藏,心里存有 [cherish]
大师,抱天时,与大师同车。——《周礼·大史》
然则抱此无涯之憾。——清· 袁枚《祭妹文》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明· 宗臣《报刘一丈先生书》
(9) 又如:抱学(心怀学问);抱敌对态度;抱才(怀才);抱志(胸怀大志);抱思(怀念);抱恩(怀念恩惠)
(10) 通“保”。保护,爱护 [protect;defend;cherish;care for]
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
(11) 持守;奉 [maintain]。如:抱真(保持真性);抱节(坚守节操);抱德(持守德性)
(12) 背负;带着 [bear]。如:抱疹(抱疾,抱恙,有病在身)
(13) 生育 [give birth to]
亦既抱子。——《诗·大雅·抑》
(14) 又如:抱出笼(本指刚出笼的小鸡,喻不老练、不在行的人);抱子(生子)
(15) 领养孩子 [adopt a child]。如:抱了别人一个孩子;抱领(领养)
(16) 孵 [hatch]
北燕朝鲜洌水之间,谓伏鸡曰抱其卵。——《方言》
(17) 又如:抱小鸡儿;抱空窝(老母鸡孵没蛋的窝)
(18) 〈词性:方〉∶[衣、鞋] 大小合适 [fit]。如:这件衣服抱身儿;这双鞋抱脚
◎ 抱的拼音: bào
〈词性:名〉
怀,胸怀 [breadth of vision]
念离(离别)独伤抱。——唐· 韦应物《寒食日寄诸弟》
◎ 抱的拼音: bào
〈词性:量〉
表示两臂合围的量,—抱之大或一抱之多 [armful]。如:这棵树有一抱粗;两抱草
抱病、抱不平、抱残守缺、抱成一团、抱持、抱粗腿、抱蛋、抱佛脚、抱负、抱关、抱憾、抱恨、抱恨终天、抱脚,抱脚儿、抱愧、抱歉、抱屈、抱拳、抱头大哭、抱头鼠窜、抱团儿、抱娃娃、抱窝、抱薪救火、抱养、抱腰、抱怨、抱柱
真的拼音:zhēn(ㄓㄣ)
⒈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真诚。真谛。真挚。真心。逼真。认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
⒉ 确实,的确:真好。真正。真切。
⒊ 清楚,显明:看得真。咬字很真。
⒋ 本性,本原:纯真。天真。
⒌ 人的肖像:传(chuán )真。写真。
⒍ 汉字的楷书:真字。真书。真草隶篆。
⒎ 姓。
真字UNICODE编码U+771F,10进制: 30495,UTF-32: 0000771F,UTF-8: E7 9C 9F。
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真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眞
clearly、indeed、really、verily
实、伪、假
会意
real, actual, true, genuine
详细解释◎ 真的拼音: zhēn
〈词性: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华( huà ),从目,从乚( yǐn ),从八。《说文》:“仙人变形而登天也。”匕,变化。目,眼睛。乚,隐藏。八,乘载的工具。本义: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
(2) 同本义。旧时所谓仙人 [the Immortal (in Taoism)]
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说文》。按:六经无真字
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庄子·列御寇》
归其真宅。——《列子·天瑞》。注:“太虚之域。”
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庄子·大宗师》
(3) 又如:真人府(道人居住的地方);真仙(仙人);真君(道教对神仙的尊称);真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
(4) 本性;本原 [natural property]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
(5) 又如:真宰(宇宙的主宰者;造物主);真佛(本身;本人。比喻难以见到的人物);真力(本原之力);真原(本源);真源(本源,本性)
(6) 身 [body]
见利而忘其真。——《庄子·山水》
(7) 肖像,摹画的人像 [portrait]
有僧写得师真,呈师,师曰:“且道似我不似我?”——《景德传灯录》
(8) 汉字楷书的别称 [regular style of Chinese calligraphy]
帝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续资治通鉴》
(9) 又如:真字(正楷字)
(10) 古州名 [Zhen prefecture]
广德元年设吐蕃,其后 松、… 真、…等为行州。——《新唐书》
(11) 姓
◎ 真的拼音: zhēn
〈词性:形〉
(1) 真实。与假、伪相对 [real;true]
假金方用真金镀。——李绅《答章孝标》
使真伪毋相乱。——《汉书·宣帝纪》
此画果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而同于真。
真者而同。
(2) 亦为佛教观念,与“妄”相对 [true;real;genuine]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3) 又如:真人真事;真假难分;真形(真实的形体或形象);真教(纯真的教化);真笔(真迹);真相(佛教语。犹言本相,实相。后指事物的本来面目或真实情况)
(4) 正。与副、邪相对 [right]
恭楷誊真,双手呈与抚台。——《文明小史》
(5) 又如:真红(正红;深红色);真楷(指正楷);真宅(人死后的真正归宿);真粹(品德高超);真履(纯正的志行)
(6) 精;淳 [pure]
发匣琴徽静,开瓶酒味真。——唐· 张祜《乐静》
(7) 又如:真白(纯白色);真金(纯金;真正的金子);真钢(纯钢);真品(纯真的品质);真风(淳朴的风俗);真朴(纯真朴素)
(8) 本来的,固有的 [proper]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 苏轼《题西林壁》
(9) 又如:真态(本色;天然风致)
(10) 真诚;诚实,情感真切 [absolute;sincerity]
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11) 又如:真列(坚贞忠烈);真忱(真诚);真修(精诚修持);真信(真诚);真笃(诚挚深厚);真恳(真诚恳切);真至(情感真挚)
(12) 清楚;真切 [clearly;unmistakably]
我没大看真,不知是四根,不知是六根。——《醒世姻缘传》
(13) 又如:听得真;看得真;真亮;真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真的拼音: zhēn
〈词性:副〉
(1) 实在;的确 [really;truly;indeed]
真无马邪?——唐· 韩愈《杂说》
真不知马也。
(2) 又如:这人真好;跑得真快;真不忝(真不愧);真可(真可以;真能够);真来(实在;确实)
真才实学、真诚、真谛、真分数、真格、真个、真怪、真迹、真际、真金不怕火来烧、真金不怕火炼、真菌、真空、真空泵、真空管、真理、真亮、真面目、真命、真皮、真切、真情、真情实意、真确、真人、真人真事、真容、真善美、真身、真实、真实感、真是、真事、真释、真书、真数、真率、真髓、真伪莫辨、真相大白、真心、真心实意、真性、真言、真意、真真、真正、真知、真知灼见、真挚、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