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环堵萧然的意思

huánxiāorán

环堵萧然



拼音huán dǔ xiāo rán

注音ㄏㄨㄢˊ ㄉㄨˇ ㄒ一ㄠ ㄖㄢˊ

解释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

出处《晋书 陶潜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例子冰心《记萨镇冰先生》:“屋中陈设也极简单,环堵萧然。”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室中空无一物,极为贫困。

感情环堵萧然是中性词。

繁体環堵蕭然

近义家徒四壁

反义金碧辉煌、满目青山

英语in a cold,bare room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uán   注音  ㄏㄨㄢˊ   繁体    
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GGIY  五笔98  GDHY  仓颉  MGMF  郑码  CGI  四角  11190  结构  左右电码  3883  区位  2723  统一码  73AF  笔顺  一一丨一一ノ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环(環)的拼音:huán(ㄏㄨㄢˊ)  

⒈ 中央有孔的圆形佩玉:环佩。

⒉ 圈形的东西:环形。连环。铁环。花环。耳环。

⒊ 围绕:环视。环顾。环拜。环海。环球。环行(xíng   )。日环食。

⒋ 相互联系的许多事物中的一个:重要的一环。险象环生。

⒌ 量词,用于记录射击环靶的成绩:今天打了十环。

⒍ 姓。

统一码

环字UNICODE编码U+73AF,10进制: 29615,UTF-32: 000073AF,UTF-8: E7 8E AF。

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nnulus、daisy chain、loop、ring、tach

造字法

形声、从王、不声

English

jade ring or bracelet; r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环的拼音:

hu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玉,瞏 huán  声。本义: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

(2) 同本义 [jade bracelet]

环,璧也。——《说文》

肉好若一谓之不。——《尔雅·释器》。李注:“其孔及边肉大小适等。”

行步则有环珮之声。——《礼记·经解》

孔子佩象环五寸。——《礼记·玉藻》

闻水声,如鸣佩环。——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腰白玉之环。——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环佩(古人衣带上所系的佩玉);环玦(玉环和玉玦);环琨(环与琨,并为玉佩);环塡(两种玉制的耳饰。环,耳环。塡,冠冕上的塞耳之玉)

(4) 泛指圆圈形的物品 [ring]

布巾环幅。——《仪礼·士丧礼》

瓜祭上环。——《礼记·玉藻》。注:“上环,头忖也。”

(5) 又如:环中(圆环的中心;又比喻空虚而无是无非的境界);环利通索(连环铁索)

(6) 数学中,具有加法和乘法运算的集合 [ring]。其中任两个元素的并与对称差仍是该族中的元素

环论

(7) 化学中,环形的结构或多个原子的一种闭链 [ring]。如:苯环;甾环

词性变化

环的拼音:

huán  

〈词性:动〉

(1) 环绕,围绕 [surround]

三江环之。——《国语·越语上》

戎翟之民实环之。——《国语·晋语二》

譬众星之环极。——《文选·张衡·西京赋》

环而攻之。——《孟子·公孙丑下》

竹树环合。——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贼环而进。——明· 魏禧《大铁椎传》

环村皆猎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环坐(环绕而坐);环绦(束腰的丝带);环攻(围攻);环瞰(包围窥伺);环击(围攻);环迫(四面威逼)

(3) 旋转 [revolve]

环拜以钟鼓为节。——《周礼·乐师》

环山者三。——《战国策·齐策》

九首蛇身自环。——《山海经·大荒北经》

(4) 又如:环回(循环,周转);环拜(盘旋与直拜);环激(旋转搅动);环涛(回旋的波涛)

常用词组

环靶、环保、环抱、环堵萧然、环复、环顾、环规、环礁、环节、环境、环境保护、环锯、环列、环裂、环路、环论、环佩、环球、环绕、环山、环生、环蛇、环视、环水、环锁、环眺、环卫、环形、环旋、环游、环宇、环子、环钻

  拼音    注音  ㄉㄨˇ   
简体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FFTJ  仓颉  GJKA  郑码  BBM  四角  44160  结构  左右电码  1035  区位  2234  统一码  5835  笔顺  一丨一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堵的拼音:dǔ(ㄉㄨˇ)  

⒈ 阻塞(sāi ㄙㄞ  ),挡:堵塞。堵挡。堵截。堵击。堵嘴。

⒉ 心中不畅快:堵心。

⒊ 墙:围者如堵。

⒋ 量词,用于墙。

⒌ 古代钟或磐十六枚编成一组,挂在一个架子上称“一堵”。

⒍ 姓。

统一码

堵字UNICODE编码U+5835,10进制: 22581,UTF-32: 00005835,UTF-8: E5 A0 B5。

堵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堵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鍺陼

汉英互译

stop up、block up、stifled

造字法

形声:从土、者声

English

wall; stop, prevent; stop u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堵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者声。本义:墙壁)

(2) 同本义 [wall]

堵,垣也。五版为一堵。——《说文》

环堵之室。——《淮南子·原道》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3) 又如:堵墙(墙垣,土墙。用来比喻密集的人群);堵垣(墙)

(4) 古代墙壁的面积单位,古代用板筑法筑土墙,五板为一堵,板的长度就是堵的长度,五层板的高度就是堵的高度 [measurement of a wall in ancient times]

百堵皆作。——《诗·小雅·鸿雁》

(5) 又如:堵雉(墙垣的长度和高度)

词性变化

堵的拼音:   

〈词性:动〉

堵塞 [stop up;block up]。如:堵当(抵挡;阻挡);堵御(阻挡抵御);堵嘴(理屈而语塞;给人利益使其不说反对话);堵搡(方言。用话堵人,使人无言可对);把窟窿堵上;把老鼠洞堵死

堵的拼音:   

〈词性:量〉

多用于墙,也用于其他物体。如:一堵烟尘;一堵墙

常用词组

堵缝、堵击、堵截、堵口、堵塞、堵心、堵噎

  拼音  xiāo   注音  ㄒ一ㄠ   繁体    
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AVIJ  五笔98  AVHW  仓颉  TLLL  郑码  EXNO  四角  44227  结构  上下电码  5618  区位  4784  统一码  8427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丨ノ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萧(蕭)的拼音:xiāo(ㄒ一ㄠ)  

⒈ 即“艾蒿”。

⒉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萧然。萧瑟。萧索。萧飒。萧森。萧骚。萧疏。萧条。

⒊ 〔萧萧〕a.象声词,形容马叫声或风声,如“风萧萧兮易水寒”;b.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如“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⒋ 〔萧墙〕照壁,喻内部,如“祸起萧萧”。

⒌ 姓,如南朝梁有萧统。

统一码

萧字UNICODE编码U+8427,10进制: 33831,UTF-32: 00008427,UTF-8: E8 90 A7。

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萧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蕭䔥

汉英互译

desolate、dreary

造字法

形声:从艹、肃声

English

common artemisia; deject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萧的拼音:

xi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肃声。本义:艾蒿)

(2) 同本义 [worm wood]

萧,艾蒿也。——《说文》

萧萩。——《尔雅》。注:“即蒿。”

共萧茅。——《周礼·甸师》

彼采萧兮。——《诗·王风·采葛》

(3) 又如:萧艾(臭草名。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萧敷艾荣(比喻凡事委曲求全,以致飞黄腾达)

(4) 古国名 [Xiao state]。春秋时宋的附庸,灭于楚。地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

楚子伐 萧。——《左传》

(5) 县名 [Xiao county]。在安徽省北端,东邻江苏省,西接河南省。秦置县

(6) 姓

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词性变化

萧的拼音:

xiāo  

〈词性:形〉

(1) 萧条,冷落;荒凉 [desolate;dreary]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晋· 陶潜《自祭文》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晋· 刘伶《北芒客舍》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屋舍萧然。——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萧屑(凄凉寂寞);萧梢(草木凋落而萧条的景象)

(3) 稀疏 [rare]

说到知音,自古无多,白发萧疏,青灯寂寞,老子婆娑。——元· 张可久《折桂令·读史有感》

(4) 又如:萧然;萧瑟

(5) 草木茂密的样子 [dense]。如:萧森(草木茂密的样子);萧蔘(草木茂盛的样子);萧椮(草木茂盛貌)

(6) 通“肃”(   )。恭敬;严肃 [respectful;severe]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后汉书·傅蘷传》

(7) 洒脱 [free and easy]

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唐· 顾况《山居即事》

(8) 又如:萧闲(洒脱悠闲);萧放(萧洒放浪);萧远(萧洒远逸)

常用词组

萧何、萧墙、萧洒、萧骚、萧瑟、萧疏、萧索、萧条、萧条、萧萧

  拼音  rán   注音  ㄖㄢˊ   
简体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火部  
五笔  QDOU  仓颉  BKF  郑码  RSSU  四角  23338  结构  上下电码  3544  区位  4027  统一码  7136  笔顺  ノフ丶丶一ノ丶丶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然的拼音:rán(ㄖㄢˊ)  

⒈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⒉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⒊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⒋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⒌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⒍ 古同“燃”。

统一码

然字UNICODE编码U+7136,10进制: 28982,UTF-32: 00007136,UTF-8: E7 84 B6。

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㸐嘫肰

汉英互译

but、correct、however、like that、right、so

造字法

形声:从灬、声

English

yes, certainly; pledge, promi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yàn  ,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burn]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dazzle]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agree]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form]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fit]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词性变化

然的拼音: rán  

<连>

(1) 但是,然而 [but]

[虎]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although]。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thereupon]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then]。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形〉

是,对 [yes]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代〉

(1) 如此,这样,那样 [so;like that]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然的拼音: ran  

〈词性:助〉

(1) 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庞然大物也。——唐· 柳宗元《三戒》

康肃忿然曰。—— 宋· 欧阳修《卖油翁》

(2)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贸然;蔚然

(3)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礼记》

(4)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穆公召 县子而问然。——《礼记》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名〉

常用词组

然而、然后、然诺、然则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