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ǎn gē màn wǔ
注音ㄏㄨㄢˇ ㄍㄜ ㄇㄢˋ ㄨˇ
解释缓:柔软。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感情缓歌慢舞是中性词。
繁体緩謌慢舞
近义轻歌慢舞、缓歌缦舞
动物生肖牛,虎,蛇
缓(緩)的拼音:huǎn(ㄏㄨㄢˇ)
⒈ 慢,与“急”相对:缓步。缓行(xíng )。缓慢。迟缓。
⒉ 延迟:缓刑。缓办。缓役。缓征。刻不容缓。
⒊ 放松,松弛:缓和。缓冲。缓解(jiě )。和缓。
⒋ 苏醒,恢复:缓气。缓醒。
缓字UNICODE编码U+7F13,10进制: 32531,UTF-32: 00007F13,UTF-8: E7 BC 93。
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缓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緩
delay、postpone、put off、relaxed、revive、slow
慢、徐、疾、急
形声:从纟、爰声
slow, leisurely; to postpone, delay
详细解释◎ 缓的拼音:
緩 huǎn
〈词性:形〉
(1) (形声。从糸( mì ),爰( yuán )声。本义:宽松;宽大)
(2) 同本义 [relaxed;be not tense]。如:缓带(放宽衣带。从容自在的样子);缓服(宽松的服装。对戎装而言);缓带轻裘(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
(3) 慢;不急迫。与“急”相对 [slow]
缓,舒也。——《广韵》
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战国策·卫策》
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缓缓(缓慢的样子。同徐徐);缓步代车(慢步行走以代替乘车。同安步当车);缓辔而行(信马由缰地慢走)
(5) 柔软 [soft]。如:缓土(柔软而松散的土壤);缓歌慢舞(悠柔美妙的歌声和舞步)
(6) 不陡[峭] [gentle]。如:缓坡
(7) 软弱;柔弱 [weak]。如:缓箭(去势微弱之箭);缓声(柔缓的音乐和歌声)
◎ 缓的拼音:
緩 huǎn
〈词性:动〉
(1) 延期,延迟 [delay;postpone]
今夫缓于事己者,安能急于事人?——《战国策·卫策》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又如:缓死(宽缓减免死刑;延长寿命);缓召(军事用语。应受动员召集或临时召集的后备军人以及国民兵,因故延缓征召的,称为缓召);缓决(法律名词,对已宣判死刑的犯人,依据特定的状况,于一定时期内暂缓处决)
(3) 下垂 [hang]。如:缓耳(缓弛下垂之耳)
(4) 苏醒,复活 [recuperate;revive]。如:缓气;缓醒
(5) 怠慢 [neglect]。如:缓怠(缓慢松懈;拖延怠忽);缓留(缓慢迟钝)
(6) 刑法等宽宏、宽恕 [forgive;pardon]。如:缓决(对死刑犯人暂缓处决);缓狱(宽缓刑狱)
缓兵之计、缓步、缓冲、缓动、缓和、缓急、缓急相济、缓颊、缓降、缓解、缓劲、缓慢、缓坡、缓期、缓气、缓泻、缓行、缓刑、缓性、缓悠悠、缓征
歌的拼音:gē(ㄍㄜ)
⒈ 唱:歌唱。歌咏。歌颂。歌坛。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
⒉ 能唱的文词:唱歌。歌谱。歌词。歌诀。民歌。诗歌。歌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歌咏言。
歌字UNICODE编码U+6B4C,10进制: 27468,UTF-32: 00006B4C,UTF-8: E6 AD 8C。
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可哥謌
cantus、chaunt、fytte、song
形声:从欠、哥声
song, lyrics; sing, chant; praise
详细解释◎ 歌的拼音:
謌 gē
〈词性:动〉
(1)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2) 同本义 [sing]
歌,咏也。——《说文》
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说文系传》
不鼓缶而歌。——《易·离》
歌永言。——《虞书》
歌咏其声也,长言也。——《礼记·乐记》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诗·魏风·园有桃》传
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狂 接舆歌而过 孔子——《论语·微子》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对歌(一问一答地唱歌);高歌(放声歌唱);歌吹(歌唱,吹奏);歌鼓(歌唱并击鼓);歌戏(歌唱嬉戏)
(4) 歌颂,赞美 [sing the praises of]
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竟竭蹶而趋之。——《荀子·儒效》
诗人歌功。——扬雄《赵充国颂》
(5) 又如:歌功(颂扬他人的功德);歌思(歌颂思慕);歌叹(歌颂赞叹)
(6) 奏乐;伴奏 [play music]
歌于斯,哭于斯。——《礼记》
往往会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7) 又指[禽鸟]鸣叫 [chirp]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宋·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8) 作歌;作诗 [poet]
夫也不良,歌以讯止。——《诗·陈风·墓门》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歌的拼音: gē
〈词性:名〉
(1) 歌曲;歌词 [song]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校歌;民歌;国歌;歌头曲尾(诗歌和散曲联唱的一种歌曲形式);歌味(歌曲的风味);歌儿(歌曲);歌章(歌曲。音乐一曲为一章,故称)
(3) 诗体的一种 [a kind of poet]。如:《长恨歌》;歌行(古代乐府诗的一体);歌诗(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4) 古用同“哥”。一指兄长;一指父亲 [brother;father]。如:歌歌(同“哥哥”。指父亲)
歌本、歌唱、歌唱家、歌词、歌功颂德、歌喉、歌剧、歌诀、歌迷、歌女、歌片儿、歌谱、歌曲、歌声、歌手、歌颂、歌坛、歌舞、歌舞剧、歌舞升平、歌啸、歌星、歌行、歌谣、歌吟、歌咏、歌仔戏、歌钟
慢的拼音:màn(ㄇㄢˋ)
⒈ 迟缓,速度小,与“快”相对:慢车。慢件。慢腾腾。慢条斯理。缓慢。迟慢。慢性。
⒉ 态度冷淡,不殷勤,不礼貌:慢待。轻慢。傲慢。怠慢。
慢字UNICODE编码U+6162,10进制: 24930,UTF-32: 00006162,UTF-8: E6 85 A2。
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悗僈
defer、slow、supercilious、tardiness
缓、急、快
形声:从忄、曼声
slow(ly), leisurely, sluggish
详细解释◎ 慢的拼音: m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曼声。本义:轻慢;对人无礼貌)
(2) 同本义[despise;look down on]
慢,一曰不畏也。——《说文》
慢,惰也。——《广雅》
我远而慢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可敬不可慢。——《礼记·缁衣》
而长不简慢矣。——《吕氏春秋·处方》
君使民慢,乱将作矣。——《左传·庄公八年》
敬贤者存,慢贤者亡。——《荀子·君子》
荆成王慢焉。——《吕氏春秋·上德》
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庄子·则阳》
管家,实是多慢了你。——《儒林外史》
(3) 又如:慢骂(信口乱骂);慢亵(慢待;招待不周);慢狎(轻侮);慢视(轻视);慢公(怠忽公务);慢令(轻慢上司的命令);慢心(轻慢之心)
(4) 怠慢 [slight;cold-shoulder]
责攸之、 伟、 允等之慢。—— 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慢客(怠慢客人)
(6) 放纵;无节制 [indulge]。如:慢散(不严肃;不整齐);慢泄(轻浮);慢淫(浪荡遨游)
(7) 通“谩”。欺骗 [deceive;hoodwink]
田驷东慢 齐侯,南欺 荆王。——《韩非子·说林上》
(8) 通“墁”。涂抹 [plaster]
郢人垩慢其鼻端。——《庄子·徐无鬼》
◎ 慢的拼音: màn
〈词性:形〉
(1) 懒惰 [idle;lazy]
慢,惰也。——《说文》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左传·昭公二十年》
啴谐慢易。——《礼记·乐记》
(2) 又如:慢憧(懈怠动摇);慢志(怠懈的心智);慢官(闲散的官职)
(3) 不及时,迟了 [late;tardy]
不及时日,渴葬也;不及时而不日,慢葬也。——《公羊传·隐公三年》
(4) 从慢走引申为缓慢 [slow]
叔马慢忌,叔发罕异。——《诗·郑风·大叔于田》
轻拢慢捻抹复挑。——白居易《琵琶行》
(5) 又如:慢慢交(慢慢地;不着急);慢腾斯礼(慢条斯理;慢腾腾,不慌不忙的样子);慢板(戏曲中缓慢的曲调);慢慢(缓慢;犹言缓一缓);慢节奏(乐曲中的缓慢节奏);慢药(药性发作缓慢的毒药);慢声(缓慢悠扬的音乐);慢工出巧匠(谓慢而细致的操作能培养出精巧的匠师);慢工出细货(缓慢的操作会产生出精巧的产品来)
(6) 骄傲;傲慢 [proud]
上慢下暴。——《易·系辞上》
(7) 又如:慢世(傲世,玩世不恭);慢词(不恭敬的言词);慢书(侮辱性的书简)
(8) 生疏 [unfamiliar;rusty]
那张清原来只有飞石打将的本事,枪法上却慢。——《水浒传》
(9) 又如:慢仗(武艺不精,本领不强)
(10) 丰满 [full and round]。如:慢脸(丰满的容貌)
◎ 慢的拼音: màn
〈词性:副〉
徒然 [in vain]
麒麟慢有擎天才,怎出军师妙计中。——《水浒传》
慢步、慢车、慢待、慢动作、慢化、慢件、慢慢腾腾、慢说、慢腾腾、慢条斯理、慢吞吞、慢行、慢性子、慢悠悠、慢走
舞的拼音:wǔ(ㄨˇ)
⒈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⒉ 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舞字UNICODE编码U+821E,10进制: 33310,UTF-32: 0000821E,UTF-8: E8 88 9E。
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儛
dance、wield
形声:下形上声
dance, posture, prance; brandish
详细解释◎ 舞的拼音: wǔ
〈词性:名〉
(1) (形声。从舛( chuǎn ),两足相背。古舞字象人执牛尾而舞之形。本义:舞蹈)
(2) 同本义 [dance]
舞,动其容也。——《礼记·乐记》
乐容曰舞——蔡邕《月令章句》
(3) 又如:舞旋(旋转的舞蹈;耍弄,舞弄);舞判(装扮钟馗、判官等形象的舞蹈);芭蕾舞;歌舞(唱歌和舞蹈的合称);舞局(舞会);舞咏(舞蹈歌咏);舞头(领舞者);舞天(古代东方部族祭天之舞);舞妓(以歌舞娱人的妓女);集体舞
(4) 钟体的顶部 [top of a clock]
钲上谓之舞。——《考工记·凫氏》
◎ 舞的拼音: wǔ
〈词性:动〉
(1) 跳舞 [dance]
请以剑舞。——《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拔剑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
留连戏蝶时时舞。——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舞马(令马按节拍舞蹈);舞钟馗(扮作钟馗舞蹈);舞跃(拜舞欢跃);舞鸡(鸡鸣起舞);舞裀(供舞蹈用的地毯);舞象(学象舞。会舞蹈的象);舞判(扮作判官或钟馗舞蹈);舞抃(飞舞跃跃)
(3) 摇动 [brandish]。如:手舞双刀
(4) 玩弄 [play]
舞智以御人。——《史记·张汤列传》
(5) 又如:舞旋(玩弄;折腾);舞手(耍弄手段);舞文弄法(玩弄文字,曲解法律);舞文巧诋(玩弄文字,诋毁构陷);舞弄文墨(舞文弄墨。玩弄法律条文,曲解其意)
(6) 鼓舞,振奋 [inspire]
敌存而惧,敌去而舞。——柳宗元《敌戒》
(7) 戏弄 [make fun of]。如:舞旋(耍弄;折腾)
(8) 〈词性:方〉∶作,搞 [do]
这事就舞起来了。——《儒林外史》
(9) 弄,抚弄 [stroke;fondle]
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插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儒林外史》
舞伴、舞弊、舞场、舞池、舞蹈、舞动、舞会、舞技、舞剧、舞迷、舞弄、舞女、舞谱、舞曲、舞台、舞台艺术、舞厅、舞艺、舞雩、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