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黄屋左纛的意思

huángzuǒdào

黄屋左纛



拼音huáng wū zuǒ dào

注音ㄏㄨㄤˊ ㄨ ㄗㄨㄛˇ ㄉㄠˋ

解释黄屋:古代皇帝的车盖;纛:古代行军中或重要典礼上的大旗。指帝王坐的车子。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黄屋左纛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uáng   注音  ㄏㄨㄤˊ   繁体    
部首  黄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AMWU  仓颉  TLWC  郑码  EAKO  四角  44806  结构  上中下电码  7806  区位  2738  统一码  9EC4  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黄的拼音:huáng(ㄏㄨㄤˊ)  

⒈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⒉ 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⒊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⒋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⒌ 姓。

统一码

黄字UNICODE编码U+9EC4,10进制: 40644,UTF-32: 00009EC4,UTF-8: E9 BB 84。

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rimary colors

造字法

象形:像蝗虫形

English

yellow;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黄的拼音: huáng  

〈词性:形〉

(1)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 黄色 [yellow;sallow]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 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

(4) 枯黄 [withered and yellow]。如: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5) 美好 [fine]。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

词性变化

黄的拼音: huáng  

〈词性:动〉

(1) 垮掉,坏了事 [fall through]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 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 秋菱。——《红楼梦》

(2) 成熟 [ripen]。如: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

黄的拼音: huáng  

〈词性:名〉

(1) 黄赤色的马 [yellow horse]

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2) 金印 [golden seal]

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yellow dye]。如: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

(4) 黄河的简称 [Yellow River]。如: 治黄;黄泛区

(5) 黄帝的略称 [Huangdi,the Yellow Emperor]。如: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

(6)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porn;pornography]。如:扫黄

(7) 古国名 [Huang state],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8) 指酒 [wine]。如: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

(9) 指幼儿 [infant]。如: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

(10) 指老人 [old man]。如: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粪便 [excrement and urine]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

(12) 牛黄 [bezoar]

牛有黄在胆。——宋· 苏轼《格物粗谈》

(13) 黄犬 [yellow hound]

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热病 [fever]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李肇《唐国史补》

(15) 烟叶 [tobacco leaf;leaf tobacco]

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常用词组

黄埃、黄巴巴、黄包车、黄骠马、黄表纸、黄檗、黄灿灿、黄巢起义、黄疸、黄道、黄道吉日、黄澄澄、黄帝内经、黄豆、黄杜、黄发、黄蜂、黄盖、黄瓜、黄冠、黄海、黄河、黄鹤、黄鹤楼、黄花、黄花鱼、黄化、黄昏、黄巾起义、黄金、黄金储备、黄金分割、黄经、黄酒、黄口小儿、黄历、黄连、黄粱美梦、黄粱梦、黄陵、黄芦、黄马褂、黄毛丫头、黄梅、黄梅时节、黄梅戏、黄梅雨、黄门驸马、黄米、黄牛、黄牛、黄牌、黄牌警告、黄袍加身、黄皮、黄埔港、黄埔军官学校、黄芩、黄泉、黄色、黄山、黄鳝、黄熟、黄鼠、黄鼠狼、黄铜、黄土、黄土高原、黄癣、黄牙、黄衣使者、黄油、黄鼬、黄雨、黄晕、黄账、黄种人

  拼音    注音    
部首  尸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NGCF  仓颉  SMIG  郑码  XMHB  四角  77214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450  区位  4661  统一码  5C4B  笔顺  フ一ノ一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屋的拼音:wū(ㄨ)  

⒈ 房,房间:屋子。屋宇。房屋。

⒉ 家:“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⒊ 车盖,覆盖物:黄屋(古代帝王所乘车上以黄缯为里的车盖,亦指帝王车)。屋社(王朝倾覆的代称)。

⒋ 古代井田的区划,一屋合三百亩。

统一码

屋字UNICODE编码U+5C4B,10进制: 23627,UTF-32: 00005C4B,UTF-8: E5 B1 8B。

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ouse、room

造字法

会意:从尸、从至

English

house; room; building, shel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屋的拼音:   

〈词性:名〉

(1)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2) 同本义 [tent]

屋,居也。——《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

去帝制黄屋左纛。——《汉书·南粤王佗传》

去黄屋称制。——《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

(3) 又如:屋幕(帐幕);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插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

(4) 古代半地穴式住室建筑的顶部覆盖 [shelter]

是故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淮南子》

(5) 房舍,房屋 [house]

以二人居屋十间。——洪亮吉《治平篇》

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又如:屋山(屋脊);屋山头(堂屋两端的房檐);屋桷(房屋上的椽子);屋里巷(家里);屋除(阶下,房舍前的台阶);屋庑(房子的顶部);屋头(房屋的上面);屋庐(泛指居室);屋盖(屋顶);屋壁(房屋的夹墙);屋基(房屋的地基);屋山头(屋山。指屋脊或山墙);屋上乌(屋上的乌鸦。指推爱之所及)

(7) 房间[room]。如:里屋;外屋

(8) 房顶 [roof]。如:屋上架屋;屋下架屋

(9) 室深处 [inner room]

屋,奥也。其中温奥也。——《释名》

(10) 车盖,车篷子 [canvas top on vehicle]

纪信乘黄屋车。——《史记》

词性变化

屋的拼音:   

〈词性:动〉

(1) 终止 [stop]

李纲用之于 靖康而 宋社屋。—— 沈德符《万历野荻编》

(2) 建屋,盖屋 [build]

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礼记》

常用词组

屋场、屋顶、屋脊、屋架、屋里、屋面、屋上架屋,屋下架屋、屋舍、屋檐、屋宇、屋子

  拼音  zuǒ   注音  ㄗㄨㄛˇ   
部首  工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DAF  仓颉  KM  郑码  GDBI  四角  4010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563  区位  5583  统一码  5DE6  笔顺  一ノ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左的拼音:zuǒ(ㄗㄨㄛˇ)  

⒈ 面向南时,东的一边,与“右”相对:左手。左方。左右。左膀右臂。

⒉ 地理上指东方:山左。江左。

⒊ 指政治思想上进步或超过现实条件许可的过头思想和行动:左派。左翼。左倾。

⒋ 斜,偏,差错:左脾气。左嗓子。

⒌ 降低官职:左迁。

⒍ 古同“佐”,佐证。

⒎ 姓。

统一码

左字UNICODE编码U+5DE6,10进制: 24038,UTF-32: 00005DE6,UTF-8: E5 B7 A6。

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佐㔫

汉英互译

lef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又、从工

English

left; east; unorthodox, improp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左的拼音: zuǒ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手的象形。本义:辅佐,从旁帮助。后作“佐”)

(2) 同本义 [assist]

左,手相左助也。——《说文》。俗字作“佐”。

以左右民。——《易·象上传》

予欲左右有民。——《虞书》

实左右商王。——《诗·商颂·长发》

以左右刑罚。——《周礼·士师》

左右就养无方。——《礼记·檀弓》。注:“谓扶持之。”

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易·泰》

朕且继礼左助听政。——《后汉书·殇帝纪》

(3) 贬谪,从朝廷下放到地方为官 [banish from the court]

左,谪官为左迁。自汉起至 唐,亦谓去朝廷为州县曰左迁。——《增韵》

(4) 又如:左除(降级授职);左降(贬官);左退(降官;贬职);左宦(降官;贬职);左授(降官;贬职);左转(降官;贬职);左黜(降官;贬职);左迁(降官;贬职);左官(降官;贬职)

(5) 见外,把某人当外人看待 [regard sb. as an outsider]

今居分之土而官之,是左之也。——《国语》

词性变化

左的拼音: zuǒ  

〈词性:名〉

(1) 左手 [left]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诗·王风·君子阳阳》

(2) 又如:左书(左手写字);左癖(左撇子)

(3) 方位名。与“右”相对 [left]

虚左。——《史记·魏公子列传》

(4) 又如:左侍下(左边);左势下(左边);左符(符契的左半);左驸(车箱左侧的立木);左骖(左马。三马驾车中左边的马)

(5) 地理上常以东为左 [east]

疾逸道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淮左名都。—— 宋· 姜夔《扬州慢》

左天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6) 又如:山左(太行山以东的地方,过去也专指山东省);江左;左畔(东方);左序(东厢房);左海(海居于东;东海)

(7) 后多泛指旁边 [side]

臣以臣守有职,不得攀号于道左。——欧阳修文

(8) 又如:左邻(左近。邻近,附近)

(9) 在直书而左行的文字中,特指右后 [right]

复作故事滑稽之语六章,编之于左。——《史记》

(10) 证据;证人 [proof]

廷尉定国考问,左验明白。——《汉书》

帝愈,召洎问状, 洎引 马周为左。——《新唐书·刘洎传》

(11) 又如:左验(左证。证人;证据)

(12) 御者,赶车的人 [driver]

左旋右抽,中军作好。——《诗·郑风·清人》

(13) 姓

左的拼音: zuǒ  

〈词性:形〉

(1) 指进步、革命的派别或思潮 [left-leaning;progressive;inclined towards the revolution]。如:左联;思想极左;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左、中、右

(2) 与众不同,异于常规 [queer;odd]。如:左脾气;左性(性情固执,遇事不肯变通)

(3) 错误,荒谬 [wrong]。如:你想左了;左建外易(用不正当的手段建立政权,变革法度);左计(与事实相背的打算。引申为失策);左错(差错)

(4) 部分或全部不同 [different]。如:意见相左

(5) 偏僻,离中心城市很远 [remote]

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曹丕《与吴质书》

(6) 不正,偏邪 [biased]

左,人道尚右,以右为尊,故非正之术曰左道。——《增韵》

(7) 又如:左道(邪门旁道。多指非正统的巫蛊、方术等);左道术(邪法)

左的拼音: zuǒ  

〈词性:副〉

(1) 向左 [towards the left]

欲左,左。——《史记·殷纪》

(2) 又如:左回(向左方旋转);左射(向左方射);左衽(衣襟向左);左转(向左方旋转);左顾(向左方观看)

常用词组

左岸、左膀右臂、左边、左边锋、左不过、左侧、左丞相、左道旁门、左右督、左躲右闪、左顾右盼、左强、左近、左邻右舍、左轮手枪,左轮、左派、左撇子、左迁、左倾、左丘明、左券、左嗓子、左师、左手、左手定则、左首、左说右说、左思、左思右想、左司马、左袒、左提右挈、左心、左性、左旋、左宜右有、左翼、左尹、左右、左右逢源、左右开弓、左右手、左右袒、左右通政、左右为难、左证、左支右绌

  拼音  dào   注音  ㄉㄠˋ   
简体部首  糸部  部外笔画  18画  总笔画  24画  
繁体部首  糸部  部外笔画  19画  总笔画  25画  
五笔86  GXFI  五笔98  GXHI  仓颉  QMWYF  郑码  CIMZ  四角  50993  结构  上下电码  4966  区位  8478  统一码  7E9B  笔顺  一一丨一フフ丨一丨フ一一一一丨ノ丶ノフフ丶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纛的拼音:dào(ㄉㄠˋ)  

⒈ 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⒉ 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

统一码

纛字UNICODE编码U+7E9B,10进制: 32411,UTF-32: 00007E9B,UTF-8: E7 BA 9B。

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纛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 big army banner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a banner, a stream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纛的拼音: dào  

〈词性:名〉

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big square banner used in ancient Chinese army]

柳营出号风生纛。——许浑《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

黄屋左纛: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