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涣然冰释的意思

huànránbīngshì

涣然冰释



拼音huàn rán bīng shì

注音ㄏㄨㄢˋ ㄖㄢˊ ㄅ一ㄥ ㄕˋ

解释涣然:消散的样子;释:消散、解除。指像冰块溶化流散一样。比喻误会、疑虑、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处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例子误解和偏见并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涣然冰释。

正音“涣”,不能读作“huān”。

辨形“涣”,不能写作“换”;“冰”,不能写作“并”。

辨析见“冰消瓦解”。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比喻相互间的嫌隙等消除。

感情涣然冰释是中性词。

繁体涣然冰釋

近义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冰消瓦解

英语clearly melted as the ice

日语さらりと氷解(ひょうかい)する

德语Argwohn (od. Zweifel) schmilzt wie Ei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huàn   注音  ㄏㄨㄢˋ   繁体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IQMD  仓颉  ENBK  郑码  VRLG  四角  37184  结构  左右电码  3251  区位  2733  统一码  6DA3  笔顺  丶丶一ノフ丨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涣的拼音:huàn(ㄏㄨㄢˋ)  

⒈ 散开:涣散。涣然冰释(像冰遇到热,一下子消融;喻疑虑、困难或误会完全消除)。

统一码

涣字UNICODE编码U+6DA3,10进制: 28067,UTF-32: 00006DA3,UTF-8: E6 B6 A3。

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涣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elt、vanish

造字法

形声:从氵、奂声

English

scatter; scatter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涣的拼音: hu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奂( huàn  )声。本义:流散,离散)

(2) 同本义 [disperse;disappear]

涣,流散也。——《说文》

方涣涣兮。——《诗·郑风·溱洧》

涣者离也。——《易·序卦传》

则涣然离矣。——《汉书·刑法志》

涣兮。——《老子》。注:“涣者解散。”

涣乎成功。——《刘熊碑》

功德涣彰。——《戚伯著碑》

(3) 又如:涣然冰释(如冰之溶解消散。多用以指误会、疑难的消散);涣驰(涣散。分散,不集中);涣泮(消释,融化);涣衍(蔓延,扩散)

(4) 帝王发布号令 [issue imperial edict]。如:涣汗(流汗。比喻帝王的圣旨、号令,有如汗出于肤,无法收回);涣命(帝王的诏命);涣诏(帝王的恩诏);涣发(特指帝王发布号令);涣号(指帝王的旨令,恩旨)

词性变化

涣的拼音: huàn  

〈词性:形〉

(1) 水很大的 [overflowing]

清音应空谷,潜波涣寒塘。——吕同老《丹泉》

(2) 又泛指盛貌

纂辞奋笔,涣若不思。——韩愈文

(3) 鲜明的。同“焕” [bright]

涣烂兮其溢目也。——《后汉书·延笃传》

(4) 又如:涣烂(光明灿烂的样子)

常用词组

涣然、涣散

  拼音  rán   注音  ㄖㄢˊ   
简体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火部  
五笔  QDOU  仓颉  BKF  郑码  RSSU  四角  23338  结构  上下电码  3544  区位  4027  统一码  7136  笔顺  ノフ丶丶一ノ丶丶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然的拼音:rán(ㄖㄢˊ)  

⒈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⒉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⒊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⒋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⒌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⒍ 古同“燃”。

统一码

然字UNICODE编码U+7136,10进制: 28982,UTF-32: 00007136,UTF-8: E7 84 B6。

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㸐嘫肰

汉英互译

but、correct、however、like that、right、so

造字法

形声:从灬、声

English

yes, certainly; pledge, promi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yàn  ,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burn]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后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dazzle]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agree]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form]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fit]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词性变化

然的拼音: rán  

<连>

(1) 但是,然而 [but]

[虎]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although]。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thereupon]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 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 灵公曰:“善。”然不伐 蒲。——《史记》

(5) 然后;才 [then]。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形〉

是,对 [yes] 假借为嘫。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代〉

(1) 如此,这样,那样 [so;like that]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 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然的拼音: ran  

〈词性:助〉

(1) 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庞然大物也。——唐· 柳宗元《三戒》

康肃忿然曰。—— 宋· 欧阳修《卖油翁》

(2)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贸然;蔚然

(3)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礼记》

(4)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穆公召 县子而问然。——《礼记》

然的拼音: Rán  

〈词性:名〉

常用词组

然而、然后、然诺、然则

  拼音  bīng   注音  ㄅ一ㄥ   
部首  冫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UIY  仓颉  IME  郑码  TDKV  四角  32190  结构  左右电码  0393  区位  1789  统一码  51B0  笔顺  丶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冰的拼音:bīng(ㄅ一ㄥ)  

⒈ 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冰块。冰凌。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镇。冰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⒉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⒊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脚。

⒋ 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冰上。

⒌ 洁白明彻:冰绡。冰心。冰清玉洁。冰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统一码

冰字UNICODE编码U+51B0,10进制: 20912,UTF-32: 000051B0,UTF-8: E5 86 B0。

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仌冫氷

汉英互译

ic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冫、从水

English

ice; ice-col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冰的拼音:

bīng  

〈词性:名〉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ice]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4) 冰人,即媒人 [go-between;match-maker]。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5) 姓

词性变化

冰的拼音: bīng  

〈词性:动〉

(1) 结冰,冻结 [freeze;ice over]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ice]。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3) 使感到极冷 [feel cold]

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4) 又如:这水冰手

冰的拼音: bīng  

〈词性:形〉

(1) 冷,凉 [cold]。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crystal]。如:冰糖

(3) 清白,晶莹 [clear]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常用词组

冰棒、冰雹、冰暴、冰茶、冰碴儿、冰川、冰船、冰床、冰镩、冰袋、冰蛋、冰刀、冰灯、冰点、冰冻、冰斗、冰堆、冰封、冰糕、冰挂、冰棍儿、冰河、冰壶秋月、冰花、冰魂雪魄、冰肌玉骨、冰激凌、冰鉴、冰窖、冰晶、冰景、冰窟、冰库、冰冷、冰凉、冰凌、冰片、冰淇淋、冰清玉洁、冰球、冰人、冰山、冰上运动、冰蚀、冰释、冰霜、冰炭、冰糖、冰糖葫芦、冰天雪地、冰箱、冰消瓦解、冰心、冰雪、冰雪节、冰原、冰镇、冰镇汽水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繁体    
部首  采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TOCH  五笔98  TOCG  仓颉  HDEQ  郑码  PFXB  四角  27954  结构  左右电码  6847  区位  4245  统一码  91CA  笔顺  ノ丶ノ一丨ノ丶フ丶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释(釋)的拼音:shì(ㄕˋ)  

⒈ 解说,说明:解释。注释。释文。释义。

⒉ 消除,消散:释疑。释怨。涣然冰释(像冰融化了一样,嫌隙和疑虑都完全消除)。

⒊ 放开,放下:释放。保释。手不释卷。

⒋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释氏。释教。释子(和尚)。释藏(zàng   )(佛教经典的总汇,分经、律、论三藏,包括汉译佛经和中国的一些佛教著述)。释典。

统一码

释字UNICODE编码U+91CA,10进制: 37322,UTF-32: 000091CA,UTF-8: E9 87 8A。

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释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釋釈

汉英互译

dispel、explain、let go、release

造字法

形声:从采、声

English

interprete, elucidate; relea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释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采( biàn  ),睪(   )声。采,有辨别、分析义。本义:脱掉,解下)

(2) 同本义 [take off; unfasten]

释,解也。从采,取其分别物也。睪声。——《说文》

释获。——《仪礼·大射仪》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

主人释服。——《仪礼》

(3) 又如:释绂(解下印绶。指致仕罢官);释褐(除去平民的衣服,换上官服。即“作官”)

(4) 解释[explain]

[夫差]乃使行人 奚斯释言于 齐。——《国语·吴语》

(5) 又如:释情消迹(消除误会;予以和解);释言(以言语自作解释);释例(说明所著书的凡例)

(6) 释放;赦免 [release;pardon]

怀王竟听 郑袖,复释去 张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豪民气尽,以额叩头,谢不敢。乃释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舍弃;抛弃 [give up;abandon]

故释先王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乃请释子服何于吴。——《左传·哀公八年》

君其释申生也。——《国语·晋语》。注:“释,舍也。”

(8) 又如:释法(舍弃法令而不施用)

(9) 放下;放开 [put down]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

(10) 又如:力叮不释(用力叮住不放)

(11) 消失 [disappear]

虽欲爱君,惑不释也。——《国语·晋语》

(12) 溶化;消融 [melt]

涣兮其若冰之将释。——《老子》

(13) 又如:如冰之将释(就像冰将消融那样)

(14) 泡在水里或其他液体里 [soak]

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礼记·内则》

(15) 发,射出 [shoot]

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书·太甲上》

(16) 解除;免除 [remove;avoid;get rid of]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清· 黄宗羲《原君》

(17) 又如:释去仔肩(卸掉责任;放下重担);释憾(解除心中的怨恨。指报复);释难(解除困难);释闷(解闷儿;排遣烦闷);释四增美(除去邪僻之念,增加美善的质性)

(18) 淘米 [wash rice]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诗·大雅·生民》

词性变化

释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中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的简称 [Sakyamuni]。是佛陀的姓氏;自东晋以后,佛教出家人自称释子,对外人而言称释氏。如:释厄(唐僧遭受的魔难);释老(指释伽牟尼与老子。即佛家与道家。也叫“释道”)

常用词组

释典、释读、释放、释怀、释迦牟尼、释教、释卷、释然、释手、释俗、释文、释疑、释义

涣然冰释: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