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胡服骑射的意思

shè

胡服骑射



拼音hú fú qí shè

注音ㄏㄨˊ ㄈㄨˊ ㄑ一ˊ ㄕㄜˋ

解释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出处《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胡服骑射是中性词。

繁体胡服騎射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ㄏㄨˊ   繁体  衚、鬍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DEG  仓颉  JRB  郑码  EDJQ  四角  47620  结构  左右电码  5170  区位  2690  统一码  80E1  笔顺  一丨丨フ一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胡(鬍)的拼音:hú(ㄏㄨˊ)  

⒈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⒉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⒊ 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⒋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⒌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

⒍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

⒎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⒏ 姓。

统一码

胡字UNICODE编码U+80E1,10进制: 32993,UTF-32: 000080E1,UTF-8: E8 83 A1。

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鬍瑚

汉英互译

carelessly、recklessly

造字法

形声:从月、古声

English

recklessly, foolishly; wild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胡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2)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wattle]

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3) 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胡,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4)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st.resembling a wattle]。如:胡孑(刃旁有歧出曲钩的戈戟)

(5)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Hu,non-Han nationalities living in the north and west of China in ancient times]

燕山胡骑。——《乐府诗集·木兰诗》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将胡骏马。

胡人大入塞。

(6) 对西域诸国,汉、魏、晋、南北朝人皆称曰胡(包括印度、波斯、大秦等),唐人对印度则不称胡。如:胡沙(匈奴居住的沙漠地带;又指钱);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胡夷(古代泛称西、北方的各族为胡,东方的民族为夷)

(7) 指胡人 [Hu people]。如:胡奴(为奴的胡人;对胡人的贱称);胡市(与胡人交易);胡言(胡人的语言)

(8) 古国名 [Hu state]。其地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县西北

二月,楚灭 胡。——《左传》

词性变化

胡的拼音:   

〈词性:代〉

(1) 怎样;何 [how]

胡,何也。——《广雅·释诂三》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书·太甲下》

胡能有定?——《诗·邶风·日月》

(2) 又如:胡说(何说,怎么说);胡为(何故);胡为如此?

(3) 为什么;何 [why]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诗·鄘风·君子偕老》

云胡不夷?——《诗·郑风·风雨》

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魏风·伐檀》

胡不已乎。——《墨子·公输》

胡不见我于王。

胡不汉先王之法。——《吕氏春秋·察今》

胡可得而法。

(4) 又如:胡为(何为;为什么);胡然(为何。表示疑问或反诘);胡宁(何乃;为何)

(5) 什么;何 [what]。如:胡底(到什么地步);胡颜(有何面目)

胡的拼音:   

〈词性:形〉

(1) 黑 [black]

或谑张飞胡,或笑 邓艾吃。—— 李商隐《骄儿诗》

(2) 远;大 [far;great]。如:胡考(犹寿考。年纪大);胡老(胡者,元老);胡福(长远之福;大福)

胡的拼音:   

〈词性:副〉

任意乱来 [outrageously;recklessly]。如:胡画拉(瞎扯);胡柴(胡说);胡白(胡说);胡拿(胡闹);胡喷(胡说)

胡的拼音:

  

〈词性:名〉

(1) 胡须 [moustache,beard or whiskers]

有龙垂胡髯。——《风俗通·正失》

(2) 又如:胡髯(“胡”是“胡子”的通称;“髯”指两颊上的胡子);胡子;胡须

胡的拼音:

(1) 衚   

(2) 见“胡同”( hútong  )“衚”

(3) 另见   

常用词组

胡编乱造、胡缠、胡扯、胡吃海喝、胡吹、胡吹海摔、胡匪、胡搞、胡花、胡话、胡混、胡笳十八拍、胡椒、胡搅、胡搅蛮缠、胡来、胡卢、胡噜、胡乱、胡抡、胡萝卜、胡麻、胡闹、胡吣、胡琴,胡琴儿、胡人、胡说、胡说、胡说八道、胡思乱想、胡同、胡须、胡言乱语、胡言乱语、胡支、胡诌、胡诌乱傍、胡子、胡子工程、胡子拉碴、胡走游飞、胡作非为

  拼音  fú fù   注音  ㄈㄨˊ ㄈㄨˋ   
部首  月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EBCY  仓颉  BSLE  郑码  QYXS  四角  77247  结构  左右电码  2591  区位  2394  统一码  670D  笔顺  ノフ一一フ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服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衣裳:服装。制服。

⒉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⒊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⒋ 顺从:信服。佩服。降(xiáng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⒌ 习惯,适应:不服水土。

⒍ 吃(药):内服。

⒎ 乘,用:服牛乘(chéng   )马。

⒏ 姓。

其他字义

服的拼音:fù(ㄈㄨˋ)  

⒈ 量词,指中药(亦作“付”):两服药。

统一码

服字UNICODE编码U+670D,10进制: 26381,UTF-32: 0000670D,UTF-8: E6 9C 8D。

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convinced、dress、serve、tak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lothes; wear, dre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服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古文从舟,兼做声符。本义:舟两旁的夹木)

(2) 服从,顺服 [obey;submit (oneself) to]

敌已服矣。——《吕氏春秋·论威》

以一服八。——《孟子·梁惠王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韩非子·五蠹》

授之政,西土服。——《墨子·尚贤》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服听(服从听命);服低(屈服;低头);服杀(折服;倾倒。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服主(轻易服输的人);服属(顺从归属)

(4) 佩服;信服;使信服 [be convinced;convice]

毛遂比至 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服人如何?——《论衡·问孔》

(5) 又如:以理服人;心服(衷心信服);悦服(从心里佩服);服众(使众人心服);服善(佩服、顺从别人的长处);不服输

(6) 使用 [use]

诸侯御荼,大夫服笏。——《荀子·大略》

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礼记·内则》

(7) 从事;致力 [be engaged in]

以德就利,以官服事。——《墨子·尚贤》

有事,弟子服其劳。——《论语》

肇牵车牛,运服贾。——《书·酒诰》

(8) 又如:服田(从事耕作,种田);服官(做官);服贾(从商,作买卖);服劳(服事效劳);服休(侍侯帝王宴息的近臣)

(9) 饮用或吞服药物 [take]

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三国志·方伎传》

众人…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红楼梦》。又如:服毒;服饵(服食丹药);服鸩(饮毒酒自杀);服食(服用饮食之物)

(10) 担任;承当 [serve as]

若农服田力穑。——《书·盘庚上》

(11) 又如:服劳(服事效劳);服职(供职)

(12) 招认,承认,肯定,认可 [admit]

于是傅付许狱,考验首服。——《三国志·方伎传》

(13) 又如:服过(承认自己的过错);服辩(认罪供状);服词(承认罪责之词)

(14) 穿着 [put on]

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齐策》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昨望见妇女犹服夹领小袖。——《资治通鉴》

(15) 又如:服卉(穿着用絺葛制的衣裳);服孝(带孝。穿孝服);服冕(穿着冕服)

(16) 佩带 [wear]

服太阿之剑。——秦· 李斯《谏逐客书》

(17) 又如:服玉(佩玉);服媚(喜爱佩带);服剑(随身佩带的宝剑)

(18) 铭记,怀念 [engrave on one’s mind;always remember]

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之矣。——《中庸》

(19) 又如:服膺(铭记在心)

(20) 任用 [appoint]

忠臣危殆,谗人服矣。——《荀子》

(21) 实行;施行 [carry out]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战国策·燕策一》

(22) 又如:服行(施行,实行)

(23) 执持 [hold]。如:服臧(持着脏物)

(24) 得 [get]

明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服人之所不能得。——马王堆 汉墓帛书《道原》

(25) 使习惯于 [be accustomed to]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楚辞·屈原·九章·橘颂》

(26) 又如:不服水土

(27) 承受[刑役] [serve]。如:服更(承受;接受)

(28) 遵从;遵守 [comply with]。如:服习(遵循习尚);服善(遵行善道);服礼(遵行礼法);服度(遵守礼法)

(29) 通“负”(   )。负荷;驾驶 [drive]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易·系辞下》

再鼓,服辇载粟而至。——《淮南子·人间》

(30) 又如: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服辂,服舆(驾车);服驯(驾驭车马);服御(驾驶车马)

(31) 通“覆”(   )。遮盖,掩蔽 [overspread;cover]

道逢辇者,以其辇服其道。——《韩诗外传》

词性变化

服的拼音:   

〈词性:名〉

(1) 衣服,服装[clothes]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八十章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輙羞赧弃去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工作服;服乘(指衣服车马);服养(衣服与食物);服御(指衣服、车马等器物)。又指丧服

会仲孺有服。(有服:有丧服在身。)——《史记·武安侯传》

(3) 事情 [thing]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礼记·学记》

(4) 服丧 [mourning]

三年服阙。——《风俗通·十反》

服阙,服全椒长。——《后汉书·刘平传》

(5) 又如:服满(服阙。服丧期满);服制(服丧制度。按生者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服除(服丧期满);服假(丧假)

(6) 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 [two horses are placed in the middle of four for driving a carrige in ancient times]

两服上襄。(上襄:指马头昂举。)——《诗·郑风 》

(7) 通“箙”。盛箭之器 [quiver]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诗·小雅·采薇》

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

(8) 又如:服无矢(箭筒内无箭。形容实力不强大)

(9) 通“鵩”。鸟名,又名山鴞,古以为不祥之鸟 [a kind of bird]

单于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于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

楚人命鴞曰服。

谊为 长沙傅三年,有服飞入 谊舍,止于坐隅。——《汉书·贾谊传》

(11) 姓

(12) 另见   

常用词组

服从、服法、服服帖帖、服软,服软儿、服丧、服饰、服侍、服输、服务、服务行业、服务员、服刑、服药、服役、服用、服装

基本词义

服的拼音:   

〈词性:名〉

(1) 车厢 [well]

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考工记·车人》

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周礼·山虞》

(2) 负载;负荷 [load]

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墨子》

(3) [量词]——用于称中药剂量。一剂称一服 [dossage]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北周· 庾信《燕歌行》

(4) 另见   

  拼音    注音  ㄑ一ˊ   繁体    
部首  马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CDSK  五笔98  CGDK  仓颉  NMKMR  郑码  XGAJ  四角  74121  结构  左右电码  7494  区位  3879  统一码  9A91  笔顺  フフ一一ノ丶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骑(騎)的拼音:qí(ㄑ一ˊ)  

⒈ 跨坐在牲畜或其他东西上:骑马。骑射。骑兵。骑者善堕(经常骑马的常会掉下马来;喻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⒉ 兼跨两边:骑缝盖章。

⒊ 骑的马或乘坐的其他动物:坐骑。

⒋ 骑兵,亦泛指骑马的人(旧读  ):轻骑。铁骑。车骑。

⒌ 一人一马的合称(旧读  ):千骑。千乘万骑。

统一码

骑字UNICODE编码U+9A91,10进制: 39569,UTF-32: 00009A91,UTF-8: E9 AA 91。

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valry、ride on、sit

造字法

形声:从马、奇声

English

ride horseback; mount; caval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骑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马,奇声。本义:跨马)

(2) 同本义 [ride]

骑,跨马也。——《说文》

步骑罗些。——《楚辞·招魂》

脱身独骑。——《史记·项羽本纪》

其子好骑。——《淮南子·人间训》

骑大马。——明· 刘基《卖柑者言》

骑马挟矢。——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骑射(骑马射箭);骑寇(骑马入侵的贼寇,也是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鄙称);骑猎(骑马打猎);骑战(骑马打仗)

(4) 跨于物上或两边叫骑,跨坐 [stride]

不骑衡。——《史记·袁盎传》

(5) 又如:骑两头马(比喻两头观望,看风向);骑鲸(乘鲸;借指死亡或隐遁);骑驴觅驴(是说忘记自己已有又向外追求);骑鹤上扬州(比喻妄想、奢望)

(6) 跨越 [surmount]

爽气收回骑月雨,快风散尽满天云。——宋· 陆游《村社祷晴有应》

词性变化

骑的拼音:

  

〈词性:名〉

(1) 马 [horse]

前有车骑。——《礼记·曲礼》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乐府诗集·木兰诗》

下骑搏战。——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坐骑(供人骑的马);车骑(车和马)

(3) 骑兵;骑马的人 [cavalryman;rider]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 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宦骑与黄门附马。——《汉书·李广苏建传》

(4) 又

宦骑亡。

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骑邑(骑士的居邑);轻骑(轻装的骑兵);骁骑(勇猛的骑兵);骑军(骑兵部队);骑操(骑兵操练)

(6) 侍从 [attendant]

公孙弘断发而为 越王骑。——《韩非子》

骑的拼音:

  

〈词性:量〉

(1) 用于马,相当于“匹”

挣下一头牛儿,一骑马儿。——《醒世恒言》

(2) &X({jì}) 一人一马的合称

骑千余。——《史记·陈涉世家》

东方千余骑。——《乐府诗集·陌上桑》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诗

贼二十余骑。——明· 魏禧《大铁椎传》

常用词组

骑兵、骑虎难下、骑箕尾、骑马、骑马找马、骑墙、骑墙派、骑士、骑手、骑术、骑装

  拼音  shè yè yì   
注音  ㄕㄜˋ 一ㄝˋ 一ˋ   
部首  寸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MDF  仓颉  HHDI  郑码  NCDS  四角  24200  结构  左右电码  1410  区位  4168  统一码  5C04  笔顺  ノ丨フ一一一ノ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射的拼音:shè(ㄕㄜˋ)  

⒈ 放箭:射箭。后羿射日。

⒉ 用推力或弹力送出子弹等:射击。扫射。发射。射程。射手。

⒊ 气体或液体等受到压力迅速流出:喷射。注射。

⒋ 放出光、热、电波等:射电。辐射。射线。照射。反射。

⒌ 有所指:暗射。影射。

其他字义

射的拼音:yè(一ㄝˋ)  

⒈ 〔射干〕古书上的一种草,根可入药。

⒉ 〔仆射〕中国秦至宋代的官名,宋代以后废。

其他字义

射的拼音:yì(一ˋ)  

⒈ 〔无射〕a.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之一;b.中国春秋时景王所铸钟名。

统一码

射字UNICODE编码U+5C04,10进制: 23556,UTF-32: 00005C04,UTF-8: E5 B0 84。

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scharge in a jet、fire、insinuate、send out、shoot

造字法

会意:像箭在弦上

English

shoot, eject, issue forth, em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射的拼音: shè  

〈词性:动〉

(1)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2) 同本义 [shoot]

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说文》

三曰五射。——《周礼·保氏》

射者,男子之事也。——《礼记·射义》

以射策甲科为郎。——《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

射声校尉。——《后汉书·光武纪》

常能为汉伏弩射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射鹄(射箭的靶子);射日(古代神话。传说尧时有十二日并出,庄稼尽被晒枯,后羿射落九日,为民除了害);射牛(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天地、宗庙,必亲自射牛以示隆重);射利(比喻急于追求财利如射矢之速)

(4) 用推力、压力或弹力送出 [project]

连放火箭,直射北门外方圆两炮台。——《三元里抗英》

(5) 又如:射门;射弹;射击;射工(传说中能含沙射影的毒虫);喷射;注射

(6) 猜度 [guess]

是何鸟也?王射之。——《吕氏春秋·重言》

(7) 又如:射虎(猜灯谜。灯谜,又如灯虎、文虎);射覆(一种酒令。用相连的字句隐寓事物,使人猜度)

(8) 打赌 [bet]

于是使射千镒之重,争千里之逐。——汉· 枚乘《七发》

(9) 谋求,逐取 [seek]

江淮豪贾射利。——《新唐书·食货志》

(10) 又如:射利(谋取财礼)

(11) 照射,放射 [irradiate]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内。——《阎典史传》

(12) 循着,顺着 [comply with]

夜非深林荟丛,不能藏蔽,无闻儿啼,即射声而至。——清· 黄宗羲《金孺人墓志铭》

(13) 瞬间地斜视 [glance]

又冷冷地射了屠维岳一眼。—— 茅盾《子夜》

(14) 拦阻 [block]

谋为石岸,以射水势。——明· 张居正《方氏建水榭铭》

(15) 嘲弄 [mock]

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尚以射仿吾也。—— 鲁迅《三闲集》

(16) 指投壶 [throw]。把箭投向壶里,按投中次数多少决定胜负。输了罚酒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词性变化

射的拼音: shè  

〈词性:名〉

(1) 放箭的人 [archer]

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孟子》

(2) 射法。古代六艺之一。有关弓箭制作规范和使用技能的训练 [archery]。如:射人(古官名。掌射法以习射仪);射人师(射人之长);射雀(谓射术高超)

(3) 乡射礼 [shooting rite]。如:射宫(天子行大射礼之处,亦为考试贡士之所);射乡(指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古代乡饮酒礼之后举行乡射礼);射饮(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射器(射礼所用的器物)

(4) 圭璋上端锐出部分 [article of top quality jade]

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周礼·考工记》

(5) 姓

常用词组

射程、射高、射击、射击场、射箭、射角、射界、射精、射孔、射口、射猎、射流、射门、射频、射气、射入、射伤、射手、射速、射线、射影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