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忽冷忽热的意思

lěng

忽冷忽热



拼音hū lěng hū rè

注音ㄏㄨ ㄌㄥˇ ㄏㄨ ㄖㄜˋ

解释指时而冷静,时而感情冲动,情绪不稳定。

出处鲁迅《而已集 读书杂谈》:“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静的,而创作须情感,至少总得发点热,于是忽冷忽热,弄得头昏。”

例子他有忽冷忽热的毛病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情绪不稳定。

谜语暑天下冰雹

感情忽冷忽热是贬义词。

繁体忽冷忽熱

英语blowing hot and cold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ㄏㄨ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RNU  仓颉  PHP  郑码  RYOW  四角  27332  结构  上下电码  1824  区位  2686  统一码  5FFD  笔顺  ノフノノ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忽的拼音:hū(ㄏㄨ)  

⒈ 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

⒉ 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⒊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

统一码

忽字UNICODE编码U+5FFD,10进制: 24573,UTF-32: 00005FFD,UTF-8: E5 BF BD。

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gnore、neglect、overlook、suddenly

造字法

形声:从心、勿声

English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忽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neglect]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seem]。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词性变化

忽的拼音:   

〈词性:副〉

(1) 忽然;突然 [suddenly]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忽的拼音:   

〈词性:形〉

(1) 急速 [swiftly]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dim;remote]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忽的拼音: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hu]

(2) 姓

常用词组

忽地、忽而、忽忽、忽略、忽然、忽闪、忽闪、忽哨、忽视、忽微、忽隐忽现、忽悠

  拼音  lěng   注音  ㄌㄥˇ   
部首  冫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UWYC  仓颉  IMOII  郑码  TDOW  四角  38132  结构  左右电码  0397  区位  3268  统一码  51B7  笔顺  丶一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冷的拼音:lěng(ㄌㄥˇ)  

⒈ 温度低,与“热”相对:冷天。冷藏。冷冻。冷涩。冷飕飕。

⒉ 寂静,不热闹:冷落。冷寂。冷静。冷清。

⒊ 生僻,少见的:冷僻。冷字。

⒋ 不热情,不温和:冷遇。冷淡。冷峻。冷漠。冷嘲热讽。冷若冰霜。冷酷无情。

⒌ 不受欢迎的,没有人过问的:冷货。冷门儿。

⒍ 突然,意料以外的:冷然。冷不防。冷枪。冷战。

⒎ 姓。

统一码

冷字UNICODE编码U+51B7,10进制: 20919,UTF-32: 000051B7,UTF-8: E5 86 B7。

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ld、cold in manner、shot from hiding

相关字词

热、暖

造字法

形声:从冫、令声

English

cold, cool; lone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冷的拼音: lěng  

〈词性:形〉

(1) (形声。从仌( bīng  ),冰,令声。本义:凉)

(2) 同本义 [cool]

冷,寒也。——《说文》

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白居易《乌夜啼》

(3) 又如:冷香(清雅的香气);冷泉(清凉的泉水);冷翠(给人以清凉感的翠绿色)

(4) 寒冷 [cold]

布衾多年冷似铁。——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又如:冰冷(很冷);干冷(干燥而寒冷);冷丁丁(亦作“冷化化”。形容天气寒冷。也形容身体冰凉;表情冷淡、严肃的样子);冷噤(冷禁。冷战;寒颤);冷铺(乞丐居住。也指驿亭);冷节遗芳(寒冷时节开的花)

(6) 冷清;冷落 [cold and cheerless;desolate;lonely]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杜甫《醉时歌赠广文馆学士郑虔》

(7) 又如:冷巷(僻静的小巷);冷闷(冷落;冷冰冰);冷曹(清冷的官署);冷局(冷落的衙门);冷寂(冷落寂寞)

(8) 冷遇;对人冷淡 [cool;be cold in manner]。如:冷鼻凹(冷淡无情的面孔);冷脸(冷淡无表情的面孔);冷二郎(柳湘莲的绰号);冷肠(不热心于世事);冷心冷面(态度冷淡,对人没有感情)

(9) 生僻;冷僻;少见 [rare;strange]。如:冷字(生僻 不常见的字);冷着(冷招,意想不到的招数、法子);冷业(冷僻的行当);冷眼(别人看不见的时机)

(10) 突然,乘人不备 [sudden]。如:冷箭

(11) 不畅销 [not readily marketable]

这《千家诗》还算一半是冷货,一年不过百把部。——《老残游记》

(12) 又如:冷书(不热门的书)

词性变化

冷的拼音: lěng  

〈词性:动〉

(1) 冷却;温度变低 [cool]。如:冷冻;制冷(用人工方法取得低温);太烫了,冷一下再吃;冷藏

(2) 遭到冷落 [treat coldly;cold shouder]。如:冷视(轻视;冷待);冷语(冷话、冷句。讥笑讽刺的话);冷面孔(冷脸子)

常用词组

冷板凳、冷冰冰、冷兵器、冷不防、冷菜、冷餐、冷藏、冷场、冷嘲热讽、冷待、冷淡、冷调、冷冻、冷冻厂、冷锻、冷风、冷敷、冷宫、冷光、冷汗、冷荤、冷寂、冷加工、冷箭、冷静、冷噤、冷觉、冷库、冷酷、冷酷无情、冷冷淡淡、冷冷清清、冷冽、冷流、冷落、冷眉冷眼、冷门、冷面、冷漠、冷凝、冷暖、冷暖自知、冷盘,冷盘儿、冷僻、冷气、冷清、冷却、冷热病、冷热度数、冷若冰霜、冷涩、冷森森、冷食、冷水、冷丝丝、冷飕飕、冷嗦嗦、冷天、冷笑、冷袖、冷血动物、冷言冷语、冷眼、冷眼旁观、冷艳、冷饮、冷语、冷遇、冷战、冷字

  拼音    注音  ㄏㄨ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RNU  仓颉  PHP  郑码  RYOW  四角  27332  结构  上下电码  1824  区位  2686  统一码  5FFD  笔顺  ノフノノ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忽的拼音:hū(ㄏㄨ)  

⒈ 粗心,不注意:忽视。疏忽。忽略。玩忽职守。

⒉ 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⒊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忽微(极言细微)。微忽其微。

统一码

忽字UNICODE编码U+5FFD,10进制: 24573,UTF-32: 00005FFD,UTF-8: E5 BF BD。

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gnore、neglect、overlook、suddenly

造字法

形声:从心、勿声

English

suddenly, abruptly; negl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忽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2) 同本义 [neglect]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4) 好像 [seem]。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无)

词性变化

忽的拼音:   

〈词性:副〉

(1) 忽然;突然 [suddenly]

忽逢桃花林。——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诗

忽闻客大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忽一人大呼。——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热;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儿(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忽的拼音:   

〈词性:形〉

(1) 急速 [swiftly]

其亡也忽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忽反顾以游目兮。——《楚辞·离骚》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开闭);忽焉(快速的样子);忽溜(转动的样子);忽腾腾(快迅奔腾的样子);忽骤(犹急速)

(3) 渺茫;辽远;恍忽 [dim;remote]

忽乎吾将行兮。——《楚辞·屈原·涉江》

忽的拼音:   

〈词性:名〉

(1) 中国古代的长度和重量单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hu]

(2) 姓

常用词组

忽地、忽而、忽忽、忽略、忽然、忽闪、忽闪、忽哨、忽视、忽微、忽隐忽现、忽悠

  拼音    注音  ㄖㄜˋ   繁体    
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RVYO  仓颉  QIF  郑码  DQSU  四角  55331  结构  上下电码  3583  区位  4040  统一码  70ED  笔顺  一丨一ノフ丶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热(熱)的拼音:rè(ㄖㄜˋ)  

⒈ 温度高,感觉温度高,与“冷”相对:热水。热带。灼热。热度。水深火热(喻人民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

⒉ 身体发烧:热症。

⒊ 使温度升高:热敷。

⒋ 情意深:热心。热情。热忱。热切。热血。热爱。

⒌ 旺、盛:热闹。热潮。热火朝天。

⒍ 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热中。

⒎ 受很多人普遍欢迎、关注的:热销。热门儿。

⒏ 物理学上指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发出的一种能:热能。热力学(研究热能和别种能相互转化的科学)。

⒐ 放射性强:热核武器。

统一码

热字UNICODE编码U+70ED,10进制: 28909,UTF-32: 000070ED,UTF-8: E7 83 AD。

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热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eat、hot、fever、&{ardent}caloric

相关字词

冷、凉、寒

造字法

形声:从灬、执声

English

hot; heat; fever; restless; ze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热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本义:温度高)

(2) 同本义。跟“冷”相对 [hot]

肺甚畏热。——《素问·五常变大论》

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韩非子·有度》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孟子·梁惠王下》

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列子·汤问》

(3) 又如:热天;热釜(热锅);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4) 满腔热情;热心肠 [enthusiastic]。如 :热莽(热蟒。感情狂热得不能自制);热气换冷气(好心没好报);热合(热心)

(5) 有权势的,权势显赫的 [with power and influence]。如:热官(权势显赫的官吏);热势(显赫的权势);热撮撮(威势显赫貌);热地(比喻权势显赫的地方)

(6) 形容羡慕至极 [envious]。如:热眼(热切的目光);热念(热切的愿望)

(7) 新;新近 [new]。如:热话(方言。新的话题);热尸(刚死的人的尸体。指新近去世者)

(8) 情意深厚 [ardent;profound]。如:热手辣的(依依不舍);热腹(热心肠);热语(热情、亲昵的话语)

(9) 喧闹;热闹 [noisy]。如:热乱(胡闹;纷乱);热嘈嘈(形容热闹嘈杂);热闹场(热闹的场所)

(10) 亲热 [intimate]。如:热乱(亲密,亲热);热火(亲热);热落(亲热);热熟(亲热);热嘴(口头上的亲热);热络(亲热;热和)

(11) 很受人关注或欢迎的 [be acceptable;be well received]。如:热门货;热门

词性变化

热的拼音:

  

〈词性:名〉

(1) 滚热的物体 [hot object]

亏之若月,靡之若热。——《韩非子·扬权》

谁能持热,逝不以濯。——《诗·大雅·桑柔》

(2) 热气 [heat]

天收其声,地藏其热。——汉· 扬雄《解嘲》

(3) 中医学亦泛指因外感而引起的热性疾病 [fever;temperature]

能已(治)积热。——明· 刘基《苦斋记》

(4) 又如:热入血室(热邪进入下焦、胞宫);热风(由风邪挟热所致病症);产褥热;回归热;鹦鹉热;鼠咬热

(5) 反常的人体高温;发烧 [temperature]。如:先给他退热再说

(6) 一时激起的极度热情 [craze;popular;be in great demand]。如:乒乓热

热的拼音:

  

〈词性:动〉

(1) 加温;使之热 [heat up]。如:热化(受热而熔化);热饭(给饭或饭菜加热)

(2) 烧,烧灼 [burn]。如:热灼(灼热;火烫);热焰(火焰)

(3) 烦躁 [be fidgety]。如:热呼辣(焦灼;发烫);热忽刺(匆急;急躁);热躁(焦躁;焦急);热恼(谓焦灼、苦恼)

(4) 激动 [excite]

常用词组

热爱、热病、热补、热肠、热潮、热炒热卖、热忱、热诚、热处理、热传导、热带、热导、热岛、热得快、热点、热电、热电厂、热度、热风、热敷、热辐射、热狗、热滚滚、热锅炒菜、热锅上蚂蚁、热核反应、热烘烘、热乎、热乎乎、热火、热火朝天、热和、热机、热加工、热劲,热劲儿、热扩散、热狂、热辣辣、热浪、热泪、热泪盈眶、热力、热脸、热恋、热量、热烈、热流、热门、热闹、热闹、热闹、热能、热气、热切、热情、热情、热情奔放、热丧、热身赛、热室、热水袋、热水瓶、热腾腾、热天、热土、热望、热线、热销、热孝、热心、热心肠、热秀、热血、热血动物、热血沸腾、热循环、热饮、热源、热轧、热战、热中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