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瑚琏之器的意思

liǎnzhī

瑚琏之器



拼音hú liǎn zhī qì

注音ㄏㄨˊ ㄌ一ㄢˇ ㄓ ㄑ一ˋ

解释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出处《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例子公以瑚琏之器为郎官,以干将之断宰赤县。(唐 李华《卢郎中斋居记》)

用法作宾语;指人有才。

感情瑚琏之器是中性词。

繁体瑚璉之器

近义栋梁之材

反义燕岱之石

英语vessels of grain at ancestral templ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ㄏㄨˊ   
简体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玉部  
五笔  GDEG  仓颉  MGJRB  郑码  CEJQ  四角  17120  结构  左中右电码  3840  区位  2687  统一码  745A  笔顺  一一丨一一丨丨フ一ノ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瑚的拼音:hú(ㄏㄨˊ)  

⒈ 〔瑚琏〕古代盛黍稷的祭器,用以喻人有立朝执政的才能。

⒉ 〔珊瑚〕见“珊”。

统一码

瑚字UNICODE编码U+745A,10进制: 29786,UTF-32: 0000745A,UTF-8: E7 91 9A。

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瑚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鍸鈷胡

造字法

形声:从王、胡声

English

coral; person of virtu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瑚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玉,胡声。从玉,表示质美似玉。本义:珊瑚)

(2) 同本义 [coral]

瑚,珊瑚也。——《说文》

(3) 古宗庙盛黍稷的礼器 [a kind of sacrificial vessel]。如:瑚簋(宗庙盛黍稷的礼器)

常用词组

瑚琏

  拼音  liǎn   注音  ㄌ一ㄢˇ   繁体    
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GLPY  仓颉  MGYKQ  郑码  CWHE  四角  14135  结构  左右电码  8834  区位  7186  统一码  740F  笔顺  一一丨一一フ一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琏(璉)的拼音:liǎn(ㄌ一ㄢˇ)  

⒈ 古代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

统一码

琏字UNICODE编码U+740F,10进制: 29711,UTF-32: 0000740F,UTF-8: E7 90 8F。

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琏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王、连声

English

vessel used to hold grain offering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琏的拼音:

liǎn  

〈词性:名〉

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 [an ancient vessel for broomcorn millet]

曰:“何器也?”曰:“瑚琏也。”——《论语·公冶长》

〈词性:动〉

通“连”。连接 [link;joint;connect]

又宏琏以丰敞。——何晏《景福殿赋》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注音  ㄑ一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KKDK  仓颉  RRIKR  郑码  JJJJ  四角  66668  结构  上下电码  0892  区位  3887  叠字  四叠字统一码  5668  笔顺  丨フ一丨フ一一ノ丶丶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器的拼音:qì(ㄑ一ˋ)  

⒈ 用具的总称:器皿。器物。器械。木器。武器。器小易盈。

⒉ 生物体结构中具有某种独立生理机能的部分:器官。消化器。

⒊ 人的度量、才干:器度。器量(liàng   )。器宇。器质。大器晚成。

⒋ 重视:器重。器敬。

统一码

器字UNICODE编码U+5668,10进制: 22120,UTF-32: 00005668,UTF-8: E5 99 A8。

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器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mplement、organ、utensil、war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eceptacle, vessel; instrum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器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2) 同本义 [utensil;implement;appliance]

器,皿也。——《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

天下神器。——《老子》

形乃谓之器。——《易·系辞》

物周为器。——《周书·宝典》

其贡器物。——《周礼·大行人》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韩非子·显学》

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韩非子·十过》

守圉之器。——《墨子·公输》

肖于器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盆器倾侧。——《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尽一器。——清· 周容《芋老人传》

器贡(宗庙的器具。九贡之一);器车(器指银瓮丹甑等,车指山车之类。都在太平盛世出现,故象征祥瑞);器小(容器狭小)器备(器物,器具)

(3) 泛指用具 [utensil;apparatus]。如:银器;锡器;漆器;玉器;器直(木工用的曲尺);器玩(玩具,供玩赏的器物);器仗(亦作“器杖”。武器总称;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

(4) 器官 [organ]。如:细胞器;生殖器;泌尿器

(5) 度量;胸怀 [capacity;tolerance]。如:器识(器度和见识);器小(器局狭隘);器行(器量品行);器怀(胸怀;度量);器宇(指人的胸襟和度量)

(6) 才能 [capacity;ability]

庙堂之器。——明· 刘基《卖柑者言》

器能(器量才能);器分(人所具有的资质和才能);器志(才识和志向);器尚(才具,节操)

(7) 人才 [talent]

大器晚成。——《老子》

先自治而后治人之称大器。——《法言·先知》

词性变化

器的拼音:   

〈词性:动〉

重视 [think highly of]

先主器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朝廷器之。——《后汉书》

器任(重视任用);器待(谓器重而礼遇之);器爱(器重而爱护);器遇(器重而厚待)

常用词组

器材、器度、器官、器件、器局、器具、器量、器皿、器识、器械、器用、器重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