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ún xiāo dǎn sàng
注音ㄏㄨㄣˊ ㄒ一ㄠ ㄉㄢˇ ㄙㄤˋ
解释同“魂飞魄散”。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四回:“[段恺]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例子夫人听说,吓得目瞪口呆,魂消胆丧。清·佚名《说呼全传》第五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魂消胆丧是中性词。
繁体魂消膽喪
近义魂飞魄散、魂飞胆丧
动物生肖牛,虎,蛇
魂的拼音:hún(ㄏㄨㄣˊ)
⒈ 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主宰人,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魂灵。鬼魂。魂不附体。
⒉ 指精神或情绪:魂飞魄散(形容极度惊恐)。魂不守舍。
魂字UNICODE编码U+9B42,10进制: 39746,UTF-32: 00009B42,UTF-8: E9 AD 82。
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䰟
fetch
形声:从鬼、云声
soul, spirit
详细解释◎ 魂的拼音: hún
〈词性:名〉
(1) (形声。从鬼,云声。本义:灵魂,古人想象的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
(2) 同本义 [soul]
魂,阳气也。——《说文》
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左传·昭公七年》
聊乐我魂。——《韩诗·出其东门》
魂者,精气也。——《论衡·纪妖》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易·系辞》
随神而来往者谓之魂。——《灵枢经》
魂去尸长留。——《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魂悸以魄动。——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 又如:魂识(心灵;魂灵);魂气(灵魂);魂骸(死者的灵魂和躯体);魂质(灵魂和实体)
(4) 精神,神志 [spirit;mood]。如:断魂;梦魂萦绕;神魂颠倒;魂交(精神相感应,结合);魂鉴(精神理智)。泛指一切事物的精灵。如:花魂;诗魂;柳魂
(5) 国家、民族崇高的精神 [the lofty spirit of a nation]。如:民族魂;国魂
魂不附体、魂不守舍、魂飞魄散、魂魄、魂牵梦萦
消的拼音:xiāo(ㄒ一ㄠ)
⒈ 溶化,散失:烟消云散。消融(亦作“消溶”)。消失。消逝。消亡。消沉。消极。消化。
⒉ 灭掉,除去:消除。消灭。消毒。消炎。
⒊ 把时间度过去:消夜。消夏。消闲。消遣。消磨(mó )。
⒋ 减少,损失,耗费:消耗。消损。消退。
⒌ 需要:不消说。
⒍ 中医学病名:消疾。消渴。
消字UNICODE编码U+6D88,10进制: 28040,UTF-32: 00006D88,UTF-8: E6 B6 88。
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消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㴅痟逍銷硝
disappear、eliminate、pass the time in a leisurely way、remove、vanish
长
形声:从氵、肖声
vanish, die out; melt away
详细解释◎ 消的拼音: xiāo
〈词性:动〉
(1)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2) 同本义 [get rid of;eliminate]
消,尽也。——《说文》
消息阴阳。——枚乘《七发》。注:“消,灭也。”
消雰埃于中宸。——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
热多则筋弛骨消。——《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
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孟子》
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三国志·魏志》
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京剧《贵妃醉酒》
(3) 又如:消索(灭尽,散亡);消炎(消除炎症;消除炎热);消弭(消灭停止)
(4) 消失,完全不存在 [disappear;vanish]
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易·泰》
观其不合而散逐消藏,则未尝不恨其道之难行也。——宋· 曾巩《上杜相公书》
(5) 又如:消败(消失,衰败);消挫(消散)
(6) 减削 [decrease]
消,减也。——《广雅》
心思消缩,齿发凋耗,常恐卒填沟壑,独遗恨于无穷也。——宋· 曾巩《再乞登对状》
其间有户消落之家。——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如:消折(耗损;亏损);消兵(减少兵员);消沮(削减;减弱)
(8) 消磨,打发 [use;get through]
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唐· 方干《冬夜泊僧舍》
乐琴书以消忧。——《文选·陶潜·归去来辞》
(9) 又如:消脱(消磨);消日(消磨时光);消取(排遣。取,语助词)
(10) 享受;受用 [enjoy]
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白居易《哭从弟诗》
(11) 又如:消花(花销。用掉的费用);消淹(享用)
(12) 售出 [sell]
因作者正苦于无人知道,因而没有消路。——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
(13) 又如:消倒(犹倒卖);消流(销售流通);消售(销售;卖出 [货物])
(14) 禁受,经受 [bear]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词》
(15) 又如:消任(禁受);消消(犹言受得了);消得(禁得起)
(16) 抵得上,配得上 [match]
莫夸十万兵威盛,消个忠良效顺无?——司空图《淮西诗》
(17) 又如:消不得(抵不上);消得(值得;配得)
(18) 需要;须 [need]
那里消半碗饭时,那小官人命归泉世。——《警世通言》
不消多事,随分便好。——《水浒传》
(19) 又如:消不的(不消;要不了);不消说
◎ 消的拼音: xiāo
〈词性:名〉
(1) 消息 [news]
两头往来,传消寄信都是我。——《救风尘》
(2) 又如:消耗(消息)
(3) 糖尿病 [diabetes]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后汉书》
(4) 又如:消中(即消渴);消症(消疾。即消渴病);消渴(中医学病名。口渴,善饥,尿多,消瘦。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
消沉、消除、消毒、消防、消费、消费品、消光、消耗、消化、消化不良、消化道、消化酶、消化腺、消魂、消极、消灭、消泯、消磨、消气、消遣、消融、消散、消声、消失、消蚀、消食,消食儿、消逝、消释、消受、消瘦、消暑、消损、消停、消退、消亡、消息、消夏、消闲、消闲,消闲儿、消炎片、消夜、消隐、消元、消长、消肿
胆(膽)的拼音:dǎn(ㄉㄢˇ)
⒈ 人或某些动物体内器官之一,在肝脏右叶的下部:胆囊。苦胆。胆固醇。肝胆相照(指对人忠诚,以真心相见)。
⒉ 不怕凶暴和危险的精神、勇气:胆量。胆气。壮胆。胆魄。胆大妄为(wéi )。
⒊ 装在器物内部而中空的东西:球胆。暖瓶胆。
胆字UNICODE编码U+80C6,10进制: 32966,UTF-32: 000080C6,UTF-8: E8 83 86。
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膽
courage、gallbladder
形声:从月、旦声
gall bladder; bravery, courage
详细解释◎ 胆的拼音:
膽 d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2)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gallbladder]
膽,连肝之府也。——《说文》。俗字作“胆”。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
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
(3) 又如:胆结石(胆石症);胆裂(胆为之破裂。形容恐惧之甚);胆裂魂飞(恐惧惊怖到极点);胆液(胆汁)
(4) 胆子,胆量,勇气 [courage]
勇胆猛戾。——《荀子·脩身》。注:“有胆气也。”
虎骑闻之应胆慑。——岑参《老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 又如:胆落(丧胆落魄);胆大如斗(比喻人的胆量极大)
(6) 装在器物内层,可容纳水、空气等的东西 [liner]。如:瓶胆,球胆
胆憷、胆大包天、胆大妄为、胆大心细、胆敢、胆固醇、胆寒、胆结石、胆力、胆量、胆略、胆落、胆囊、胆瓶、胆破心惊、胆气、胆怯、胆识、胆小管炎、胆小鬼、胆小如鼠、胆虚、胆战心惊、胆战心寒、胆汁、胆子
丧(喪)的拼音:sāng(ㄙㄤ)
⒈ 跟死了人有关的事:丧事。丧礼。丧亡。丧假(jià )。丧乱。治丧。吊丧。
丧(喪)的拼音:sàng(ㄙㄤˋ)
⒈ 丢掉,失去:丧失。丧生。丧偶。丧胆。丧气(不吉利,倒霉。“气”读轻声)。颓丧(情绪低落,精神委靡)。懊丧。沮丧。丧权辱国。丧尽天良(良心全部失去了)。
丧字UNICODE编码U+4E27,10进制: 20007,UTF-32: 00004E27,UTF-8: E4 B8 A7。
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喪䘮
funeral、lose、mourning
会意:表示哭已死去的人
mourning; mourn; funeral
详细解释◎ 丧的拼音:
喪 sāng
〈词性:名〉
(1) 丧仪;丧事 [funeral ceremony]。在埋葬或火化前为死者举行的哀悼仪式。泛指丧事,人死后殓、奠殡、葬等事宜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秦则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丧纪(丧事);丧宰(主持丧事的人);丧家(有丧事的人家);治丧(办理丧事);丧车(送葬者坐的车);丧制(治丧的礼制);丧庭(灵堂);丧器(丧事用器具);丧荒(指诸侯臣下的丧事及荒年)
(3) 人的尸体、骨殖 [corpse]
丧(灵柩;殡仪队)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明史·海瑞传》
(4) 又如:丧次(停灵治丧的地方);丧具(人死后所需的棺椁、衣被之类);丧柩(灵柩);丧灵(死尸;灵柩)
(5) 祸难 [misfortune]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又如:丧氛(预兆死亡的云气);丧祸(丧乱);丧乱(死亡;祸乱)
◎ 丧的拼音:
喪 sāng
〈词性:动〉
(1) 服丧,持丧 [be in mourning]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礼记·檀弓上》
(2) 又如:居丧;国丧;号丧(遭亲丧而哭泣致哀);丧人(居丧的人);丧居(丧家所在);丧食(礼制规定的居丧时的饮食);丧音(报丧的声音);丧冠(服丧时所戴的一种帽子);丧娶(在服丧期间婚娶);丧期(服丧的期限);丧帻(居丧时戴的头巾);丧幡(丧家挂白条旗)
(3) 悲悼;伤悼 [grieve over the death of]
狂夫乐之,贤者丧焉。——《商君书·更法》
(4) 另见 sàng;sang
丧棒、丧服、丧假、丧礼、丧门神、丧事、丧仪、丧葬、丧葬费、丧钟
◎ 丧的拼音:
喪 sàng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2) 同本义 [forfeit;lose]
喪,亡也。——《说文》
东北丧朋。——《易·坤》。马注:“失也。”
受禄无丧。——《诗·大雅·皇矣》
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礼记·檀弓》
宣王既丧南国之师。——《国语·周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告子上》
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丧明(眼睛失明);丧检(丧失德行,失去检点);丧履(失去庇护);丧精(失神);丧心(心理反常;丧失理智);丧志(丧失心志);丧律(丧失军纪);丧师(失去民心);丧师辱国(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丧资(失去财产)
(4) 死去 [die]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丧躯(丧身);丧元(掉头颅);丧仆(亡身);丧身(丧命);丧没(灭亡,死亡);丧明之痛(丧子之痛);丧亲(父或母亡);丧室(妻室丧亡);丧家子(丧失其家无所依存的人)
(6) 灭亡;失败 [perish]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丧师(战败);丧国之社(国家灭亡,无人祭祀的宗庙);丧师(战败而损失军队);丧陷(失陷);丧败(因失败而受损失)
(8) 逃亡;流亡 [escape]。如:丧人(逃亡到他国的人);丧物(耗竭财物)
(9) 忘记,忘掉 [forget]
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庄子》
(10) 灰心丧气 [be discouraged]。如:丧惘(怅惘失神);丧沮(灰心失望);丧门(丧家之门。或称恶人或使人倒霉的人)
(11) 另见 sāng;s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