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狐裘羔袖的意思

qiúgāoxiù

狐裘羔袖



拼音hú qiú gāo xiù

注音ㄏㄨˊ ㄑ一ㄡˊ ㄍㄠ ㄒ一ㄡˋ

解释裘:皮衣;羔:指小羊皮。狐皮衣服,羔皮袖子。比喻整体尚好,略有缺点。

出处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大体尚好,略有缺点。

感情狐裘羔袖是中性词。

英语good on the whole but not perfec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ㄏㄨˊ   
简体部首  犭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犬部  
五笔  QTRY  仓颉  KHHVO  郑码  QMPS  四角  42230  结构  左右电码  3698  区位  2692  统一码  72D0  笔顺  ノフノノノ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狐的拼音:hú(ㄏㄨˊ)  

⒈ 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狐臭(腋下臭气)。狐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狐疑(多疑)。狐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狐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

⒉ 姓。

统一码

狐字UNICODE编码U+72D0,10进制: 29392,UTF-32: 000072D0,UTF-8: E7 8B 90。

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瓠瓡

汉英互译

fox

造字法

形声:从犭、瓜声

English

species of fox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狐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2) 同本义 [fox]

朕狐疑。——《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

小狐汔济。——《易·未济》

狐鸣呼曰。——《史记·陈涉世家》

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狐凭鼠伏。——《广东军务记》

(3) 又如:狐丘(狐穴居之小山);狐白(狐腋下的白毛);狐兔(狐和兔);狐仙(传说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

(4) 喻坏人,小人 [bad person]。如:狐唱枭和(喻坏人互相呼应);狐狼(喻奸诈凶恶);狐鼠(喻小人;坏人);狐鸣枭噪(喻小人嚣张);狐禅(异端邪说)

常用词组

狐臭、狐假虎威、狐狸、狐狸精、狐狸尾巴、狐媚、狐朋狗友、狐裘羔袖、狐犬、狐群狗党、狐臊、狐死首丘、狐仙、狐疑、狐疑不决

  拼音  qiú   注音  ㄑ一ㄡˊ   
部首  衣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86  FIYE  五笔98  GIYE  仓颉  IEYHV  郑码  DVSR  四角  43732  结构  上下电码  5941  区位  8435  统一码  88D8  笔顺  一丨丶一ノ丶丶丶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裘的拼音:qiú(ㄑ一ㄡˊ)  

⒈ 皮衣:狐裘。集腋成裘。

⒉ 姓。

统一码

裘字UNICODE编码U+88D8,10进制: 35032,UTF-32: 000088D8,UTF-8: E8 A3 98。

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裘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English

fur garments;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裘的拼音: qiú  

〈词性:名〉

(1) (形声。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求”、“裘”同字)

(2) 同本义 [fur coat]

裘,皮衣也。——《说文》

裘所以佐女功助温也。——《白虎通·衣裳》

掌为大裘——《周礼·司裘》。注:“大裘,黑羔裘。”

世以为裘者。——《淮南子·泛论》。注:“裘孤之属也。”

良治之子,必学为裘。——《礼记·学记》

冬日麑裘。——《韩非子·五蠹》

狐裘不暖。——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裘葛之遗。——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甚都(车马衣裘十分华美);裘膻(裘皮和膻气。代指清兵);狐裘;裘氏(周礼官名。制皮衣的工匠);裘冕(上古帝王祭天时所穿戴的衣冠)

(4) 古代制皮工匠的一种 [furrier]

词性变化

裘的拼音: qiú  

〈词性:动〉

(1) 假借为“求”。求取 [strive for;seek]

熊罴是裘。——《诗·小雅·大东》

(2) 穿上皮衣 [put on fur coat]。如:裘马(坐马车,穿裘衣。比喻权贵的豪华生活);裘马轻肥(衣轻裘,乘肥马。比喻富豪人家的少年)

  拼音  gāo   注音  ㄍㄠ   
简体部首  灬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羊部  
五笔  UGOU  仓颉  TGF  郑码  UCUO  四角  80331  结构  上下电码  5021  区位  2465  统一码  7F94  笔顺  丶ノ一一丨一丶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羔的拼音:gāo(ㄍㄠ)  

⒈ 小羊:羊羔。羔羊。羔儿皮。

⒉ 泛指动物的幼崽儿:鹿羔儿。牛羔儿。

统一码

羔字UNICODE编码U+7F94,10进制: 32660,UTF-32: 00007F94,UTF-8: E7 BE 94。

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羔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kid、lamb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lamb, ki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羔的拼音: gāo  

〈词性:名〉

(1) (会意。从羊,从火,下面的四点由“火”变来。甲骨文字形正象羊在火上。本义:小羊)

(2) 同本义 [lamb;kid]

羔,羊子也。——《说文》

凡祭祀饰羔。——《周礼·羊人》

卿执羔。——《周礼·大宗伯》。注:“取其群而不失之类。”

羔取其执之不鸣,杀之不号,乳必跪而受之,类死义知礼者也。——《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注

献羔祭韭。——《诗·豳风·七月》

羔裘豹饰。——《诗·郑风·羔裘》

(3) 又如:羔裘(古代诸侯用为朝服的小羊皮袍);羔雁(羔羊和大雁;为订婚的一种礼物;古代用为卿、大夫的贽礼);羔币(古代用羔皮作币帛,用作征聘贤士的礼品);羔犊(羊羔和犊。常比喻弱的一方)

(4) 幼小的生物 [young animal]。如:羔子

(5) 树秧或菜秧 [sprout]

黄菘养土羔,老楮生树鸡。——《东坡集》

常用词组

羔羊、羔子

  拼音  xiù   注音  ㄒ一ㄡˋ   
简体部首  衤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衣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PUMG  仓颉  LLW  郑码  WTKI  四角  35260  结构  左右电码  5918  区位  4868  统一码  8896  笔顺  丶フ丨ノ丶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袖的拼音:xiù(ㄒ一ㄡˋ)  

⒈ 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袖子。套袖。袖标。

⒉ 藏在袖子里:袖藏。袖手旁观。袖刃(袖藏利刃)。

统一码

袖字UNICODE编码U+8896,10进制: 34966,UTF-32: 00008896,UTF-8: E8 A2 96。

袖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袖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褎褏

汉英互译

sleeve

造字法

形声:从衤、由声

English

sleeve; put something in slee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袖的拼音: xiù  

〈词性:名〉

(1) (古字作褎。形声。从衣,由声。本义:衣袖)

(2) 同本义 [sleeve]

褎,袂也。——《说文》。字亦作褎、作袖

攘袖见素手。——《文选·曹子建·乐府》

长袖善舞。——《韩非子》

(3) 又如:袖搭(衣袖多由两片布料缝合而成,靠近袖口的一截称为袖搭);袖佉(袖子的边口)

(4) 袖口 [cuff]

袖,衣袂端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词性变化

袖的拼音: xiù  

〈词性:动〉

(1) 藏物于袖中 [carry in sleeve]

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袖金以私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袖占(在衣袖内占卜);袖演(袖占);袖刃(在衣袖中暗藏兵器);袖手(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也指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

常用词组

袖标、袖管、袖箭、袖口、袖手旁观、袖套、袖筒、袖章、袖珍、袖珍本、袖子

狐裘羔袖: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