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虎视耽耽的意思

shìdāndān

虎视耽耽



拼音hǔ shì dān dān

注音ㄏㄨˇ ㄕˋ ㄉㄢ ㄉㄢ

解释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

出处《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例子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姐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用法作定语、状语;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感情虎视耽耽是贬义词。

繁体虎視耽耽

近义虎视眈眈

英语cast covetous eyes on

俄语áлчно взирáть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ㄏㄨˇ   
部首  虍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HAMV  五笔98  HWV  仓颉  YPHN  郑码  IH  四角  2121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5706  区位  2702  统一码  864E  笔顺  丨一フノ一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虎的拼音:hǔ(ㄏㄨˇ)  

⒈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⒉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⒊ 古同“唬”,威吓。

⒋ 古同“琥”,琥珀。

统一码

虎字UNICODE编码U+864E,10进制: 34382,UTF-32: 0000864E,UTF-8: E8 99 8E。

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俿乕虝

汉英互译

tiger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虎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tiger],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insect]。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词性变化

虎的拼音:   

〈词性:形〉

(1) 比喻威武勇猛 [brave]。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cruel]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虎的拼音:   

〈词性:动〉

(1) 〈词性: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suddenly turn hostile]。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intimidate]。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3) 另见   

常用词组

虎背熊腰、虎贲、虎彪彪、虎步、虎伥、虎符、虎骨、虎骨酒、虎虎、虎将、虎踞龙盘、虎口、虎口拔牙、虎口余生、虎狼、虎落平川、虎气、虎生生、虎视、虎视眈眈、虎视鹰瞵、虎势、虎跳峡、虎头虎脑、虎头牢房、虎头蛇尾、虎威、虎穴、虎牙、虎崽、虎掌、虎踪猫迹

基本词义

虎的拼音:   

另见   

常用词组

虎不拉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繁体    
部首  见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PYMQ  仓颉  IFBHU  郑码  WSLR  四角  37212  结构  左右电码  6018  区位  4251  统一码  89C6  笔顺  丶フ丨丶丨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视(視)的拼音:shì(ㄕˋ)  

⒈ 看: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⒉ 亲临某事:视事。视察。

⒊ 看待:藐视。重视。等闲视之。

⒋ 看望:探视。省(xǐng   )视。

⒌ 比照:“天子之卿受地视侯”。

⒍ 古同“示”,表明。

统一码

视字UNICODE编码U+89C6,10进制: 35270,UTF-32: 000089C6,UTF-8: E8 A7 86。

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視眂眎

汉英互译

inspect、look at、regard、watch

相关字词

瞅、顾、观、看、瞥、瞧、望

造字法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

English

look at, inspect, observe, se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视的拼音:

視、眡、眎 shì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 同本义 [look at]

视,瞻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墨子·辞过》

子兴视夜。——《诗·郑风·子曰鸡鸣》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熟视之。——《战国策·齐策》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视探(看望,探望);视瞻(顾盼的目光);视日(观日影而察早晚时刻;注视太阳);视远步高(高视阔步);视习(见习)

(4) 考察,察看,审察 [inspect]

视其所以。——《论语·为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5) 又如:视师(视察军队);视草(检视天子所写文词诏令的草稿);视药(查看汤药);视荫(观察日影)

(6) 治理,处理 [administer;treat]

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 又如:视朝(天子朝临治理政事);视篆(古代官印皆用篆文,故官吏上任治事称“视篆”)

(8) 看待 [regard;look upon]

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清· 周容《芋老人传》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 苏洵《六国论》

然言其户,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视遇(看待,照顾);视同膜外(视若无睹;漠不关心);视民如伤(将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伤痛);视为同路人;视伟(看重)

(10) 通“示”。向…表示 [show]

指视我。——《汉书·周勃传》

视民不奢。——《汉书·晁错传》。师古曰:“视读曰示。”

视民不恌。——《诗·小雅·鹿鸣》

亦视项羽无东意。——《汉书·高帝纪》

(11) 又如:视化(显示教化。视,同“示”)

(12) 比照 [compare]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视秩(比照品级次第)

(14) 效法 [imit]

王懋乃德,视乃厥祖。——《书·太甲中》

(15) 又如:视效(仿效;效法)

(16) 接纳 [admit]

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礼记·坊记》

(17) 照顾,照看 [care for]。如:视护(照看护理);视濯(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视寝(侍寝);视养(照料养育);视候(看望,问安)

(18) 发令 [give order]。如:视师(督率军旅);视撝(指挥。视与指通)

词性变化

视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眼;眼力;视线 [sight;vision]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养生主》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视流(目光流转,不专注于一物);视躁(目光不定的样子);视端(目光端正)

(3) 水名。即“涀水” [Shi River]。在河南省叶县西

常用词组

视差、视察、视而不见、视界、视距、视觉、视力表、视盲、视区、视如粪土、视如敝屣、视如寇仇、视如土芥、视若路人、视若无睹、视事、视死如归、视死如饴、视听、视同儿戏、视网膜、视为畏途、视险如夷、视线、视学、视野、视阈、视遇

  拼音  dān   注音  ㄉㄢ   
部首  耳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BPQN  仓颉  SJLBU  郑码  CEWR  四角  14412  结构  左右电码  5104  区位  2102  统一码  803D  笔顺  一丨丨一一一丶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耽的拼音:dān(ㄉㄢ)  

⒈ 沉溺,入迷:耽乐。

⒉ 迟延:耽误。耽搁。

统一码

耽字UNICODE编码U+803D,10进制: 32829,UTF-32: 0000803D,UTF-8: E8 80 BD。

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聃躭酖䤁

汉英互译

delay、indulge in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indulge in; be neglig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耽的拼音: dān  

〈词性:形〉

(1) (形声。从耳,冘( yín  )声。本义:耳朵大而且下垂) 同本义 [big ear]

夸父耽耳。——《淮南子·地形》。 高注:“耽耳,耳垂在肩上。”

(2) 又如:耽毵(毛长下垂纷披的样子)

词性变化

耽的拼音:

dān  

〈词性:动〉

(1) 沉溺 [indulge in]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卫风·氓》

士之耽兮。——《诗·卫风·氓》。传:“乐也。”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礼记》

惟耽乐之从。——《书·无逸》

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

且耽田家乐。——李白《赠闾丘处士》

(2) 又如:耽着(迷恋);耽思深思,潜心研究探讨;耽乐(沈迷于享乐)

(3) 承受;担负 [take on]

我要及时就死,又耽不起吞金服毒的。——《红楼梦》

(4) 又如:耽险(担风险;危险);耽待(耽带。照顾,帮助;宽容;原谅;担当,承受;等候)

(5) 嗜;喜好 [be keen on]

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元· 睢景臣《高祖还乡》

(6) 又如:耽好(特别爱好);耽志(专心致志);耽尚(爱好,尊崇);耽研(专心研究);耽意(专心)

(7) 停留;延迟 [delay;hang fire]。如:耽搁;耽误;耽迟(耽误;迟延)

常用词组

耽爱、耽搁、耽迷、耽溺、耽思、耽误、耽心、耽延

  拼音  dān   注音  ㄉㄢ   
部首  耳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BPQN  仓颉  SJLBU  郑码  CEWR  四角  14412  结构  左右电码  5104  区位  2102  统一码  803D  笔顺  一丨丨一一一丶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耽的拼音:dān(ㄉㄢ)  

⒈ 沉溺,入迷:耽乐。

⒉ 迟延:耽误。耽搁。

统一码

耽字UNICODE编码U+803D,10进制: 32829,UTF-32: 0000803D,UTF-8: E8 80 BD。

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耽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聃躭酖䤁

汉英互译

delay、indulge in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indulge in; be neglig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耽的拼音: dān  

〈词性:形〉

(1) (形声。从耳,冘( yín  )声。本义:耳朵大而且下垂) 同本义 [big ear]

夸父耽耳。——《淮南子·地形》。 高注:“耽耳,耳垂在肩上。”

(2) 又如:耽毵(毛长下垂纷披的样子)

词性变化

耽的拼音:

dān  

〈词性:动〉

(1) 沉溺 [indulge in]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卫风·氓》

士之耽兮。——《诗·卫风·氓》。传:“乐也。”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礼记》

惟耽乐之从。——《书·无逸》

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

且耽田家乐。——李白《赠闾丘处士》

(2) 又如:耽着(迷恋);耽思深思,潜心研究探讨;耽乐(沈迷于享乐)

(3) 承受;担负 [take on]

我要及时就死,又耽不起吞金服毒的。——《红楼梦》

(4) 又如:耽险(担风险;危险);耽待(耽带。照顾,帮助;宽容;原谅;担当,承受;等候)

(5) 嗜;喜好 [be keen on]

你本身做亭长,耽几盏酒。——元· 睢景臣《高祖还乡》

(6) 又如:耽好(特别爱好);耽志(专心致志);耽尚(爱好,尊崇);耽研(专心研究);耽意(专心)

(7) 停留;延迟 [delay;hang fire]。如:耽搁;耽误;耽迟(耽误;迟延)

常用词组

耽爱、耽搁、耽迷、耽溺、耽思、耽误、耽心、耽延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