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狐兔之悲的意思

zhībēi

狐兔之悲



拼音hú tù zhī bēi

注音ㄏㄨˊ ㄊㄨˋ ㄓ ㄅㄟ

解释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例子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同作亡民,相逢作楚囚之泣,或将兴狐兔之悲矣。”

用法作宾语;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感情狐兔之悲是中性词。

繁体狐兎之悲

近义狐死兔泣

英语strong feeling of fellowship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ㄏㄨˊ   
简体部首  犭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犬部  
五笔  QTRY  仓颉  KHHVO  郑码  QMPS  四角  42230  结构  左右电码  3698  区位  2692  统一码  72D0  笔顺  ノフノノノ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狐的拼音:hú(ㄏㄨˊ)  

⒈ 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狐臭(腋下臭气)。狐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狐疑(多疑)。狐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狐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

⒉ 姓。

统一码

狐字UNICODE编码U+72D0,10进制: 29392,UTF-32: 000072D0,UTF-8: E7 8B 90。

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瓠瓡

汉英互译

fox

造字法

形声:从犭、瓜声

English

species of fox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狐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瓜声。本义:狐狸)

(2) 同本义 [fox]

朕狐疑。——《汉书·文帝纪》。注:“狐性多疑,每渡冰河,且听且渡,故言疑者称狐疑。”

小狐汔济。——《易·未济》

狐鸣呼曰。——《史记·陈涉世家》

狐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狐凭鼠伏。——《广东军务记》

(3) 又如:狐丘(狐穴居之小山);狐白(狐腋下的白毛);狐兔(狐和兔);狐仙(传说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

(4) 喻坏人,小人 [bad person]。如:狐唱枭和(喻坏人互相呼应);狐狼(喻奸诈凶恶);狐鼠(喻小人;坏人);狐鸣枭噪(喻小人嚣张);狐禅(异端邪说)

常用词组

狐臭、狐假虎威、狐狸、狐狸精、狐狸尾巴、狐媚、狐朋狗友、狐裘羔袖、狐犬、狐群狗党、狐臊、狐死首丘、狐仙、狐疑、狐疑不决

  拼音    注音  ㄊㄨˋ   
简体部首  刀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儿部  
五笔  QKQY  仓颉  NAHI  郑码  RJRS  四角  27413  结构  上下电码  0347  区位  4535  统一码  5154  笔顺  ノフ丨フ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兔的拼音:tù(ㄊㄨˋ)  

⒈ 哺乳动物,耳长,尾短,上唇中间裂开,后肢较长,跑得快:兔子。兔脱(迅速地逃走)。兔毫笔。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猛禽。兔子才起来而鹘已经扑下去,喻动作敏捷。亦喻作书画或写文章下笔迅捷)。

⒉ 古称娈童(指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貌男子)。

统一码

兔字UNICODE编码U+5154,10进制: 20820,UTF-32: 00005154,UTF-8: E5 85 94。

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兎菟

汉英互译

rabbit、har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rabbit, har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兔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2) 同本义 [hare;rabbit]

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说文》。其兽前足短后足长,俗字作菟。

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论衡·奇怪》

肃肃兔罝。——《诗·召南·兔置》

兔曰明视。——《礼记·曲礼》

兔走触株。——《韩非子·五蠹》

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3) 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如:兔走乌飞(玉兔走,金乌飞。指日月的消长);兔角(佛教用语。比喻不可能有的事物);兔缺(称上嘴唇中裂的人);免脱(形容逃脱迅速);兔毛(亦指细嫩茶叶上的白毫,借指茶叶);兔纤(兔肉制成的食品,略似今之肉松);兔苑(兔园)

(4) 传说中的月中玉兔 [jade rabbit in the moon]。如:兔乌(玉兔、金乌的简称。指月和日。古代传说太阳中有金乌,月亮中有玉兔);兔影(玉兔的影子);兔房(传说中玉兔捣药之屋。借指仙家药室);兔儿爷(月中的玉兔)

(5) 月亮的别称 [moon]。如:兔魄,兔轮,兔月(月亮的别名);兔钩(弯月);兔宫(月宫);兔起鸟沉(月出日落);兔辉(月光);兔阙(月宫);兔华(明月)

(6) 古代车制 [a carriage brake]。舆下方木,伏于毂上轴内两旁,用以承舆者。名伏兔,省称为兔

(7) 制笔的兔毫。借指毛笔 [writing brush]。如:兔毫,兔颖(用兔毛制成的笔);兔楮(笔和纸。犹言笔墨);兔翰(毛笔);兔管(毛笔的别称)

(8) 詈词 [curse]。如:兔强盗;兔崽子;兔毛大伯(土财主)

词性变化

兔的拼音:   

〈词性:动〉

捕兔,猎兔 [rabbit]。如:兔罟(捕兔的网)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bēi   注音  ㄅㄟ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DJDN  五笔98  HDHN  仓颉  LYP  郑码  KCWZ  四角  11331  结构  上下电码  1896  区位  1715  统一码  60B2  笔顺  丨一一一丨一一一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悲的拼音:bēi(ㄅㄟ)  

⒈ 伤心,哀痛:悲哀。悲伤。悲怆。悲痛。悲切。悲惨。悲凉。悲愤。悲凄。悲恸。悲吟。悲壮。悲观。悲剧。乐极生悲。

⒉ 怜悯:悲天悯人。

统一码

悲字UNICODE编码U+60B2,10进制: 24754,UTF-32: 000060B2,UTF-8: E6 82 B2。

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ad、doleful、sorrowful

相关字词

哀、欢、喜

造字法

形声:从心、非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悲的拼音: bēi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2) 同本义 [grieved;sad]

悲,痛也。——《说文》

悲,伤也。——《广雅》

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

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

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

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

何哭之甚悲也。——晋· 干宝《搜神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伤忧虑);悲郁(悲伤忧郁);悲涕(悲痛的眼泪);悲哭(悲痛号哭);悲怒(悲痛愤怒);悲疚(悲痛);悲戚(悲痛忧伤);悲恻(悲痛)

(4) 悲哀 [doleful]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悲雨(因悲哀而泪下如雨);悲哽(悲哀哽咽)

(6) 悲壮;悲凉 [solemn and stirring]

戍角悲吟。——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悲角(悲壮的号角声);悲风(凄厉的风声);悲默(忧伤沉默)

(8) 悲愤 [grieved and indignation]

余闻而愈悲。——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词性变化

悲的拼音: bēi  

〈词性:动〉

(1) 眷念;怅望 [think of]

游子悲故乡。——《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悲谓顾念也。”

(2) 又如:悲思(思念,怅念)

(3) 哀怜;怜悯 [compassion;pity]

悲予志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余悲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感叹,慨叹 [sigh with feeling]

悲哉世也。——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可悲 [lamentable;sad]

以此为治,岂不悲哉!——《吕氏春秋·察今》

悲的拼音: bēi  

〈词性:名〉

(1) 悲哀,伤心[sorrow]。如:悲喜交集;悲欢离合

(2) 悲叹 [sad with feeling]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佛教语,愿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萨概念的基本特点[karuna]。

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

(4) 苦[hardworking]

吾于佗文不知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唫累日,仅能成篇。——宋· 胡仔《杜少陵三》

常用词组

悲哀、悲不自胜、悲惨、悲楚、悲摧、悲愁、悲悼、悲愤、悲风、悲歌、悲歌、悲观、悲欢离合、悲剧、悲苦、悲凉、悲悯、悲鸣、悲凄、悲戚、悲泣、悲秋、悲切、悲伤、悲思、悲叹、悲天悯人、悲恸、悲痛、悲痛欲绝、悲惜、悲喜交集、悲喜剧、悲辛、悲壮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