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互为标榜的意思

wéibiāobǎng

互为标榜



拼音hù wéi biāo bǎng

注音ㄏㄨˋ ㄨㄟˊ ㄅ一ㄠ ㄅㄤˇ

解释标榜:夸耀。彼此之间互相吹嘘、颂扬。

出处清·朱彝尊《王礼部诗序》:“间或肆志风雅,率求名位相埒者,互为标榜,不复商榷于布衣之贱。”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互相吹嘘。

感情互为标榜是中性词。

近义互相标榜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ㄏㄨˋ   
部首  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GXGD  五笔98  GXD  仓颉  MVNM  郑码  BDZM  四角  101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62  区位  2705  统一码  4E92  笔顺  一フ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互的拼音:hù(ㄏㄨˋ)  

⒈ 彼此:互相。互助。互利。互生。

统一码

互字UNICODE编码U+4E92,10进制: 20114,UTF-32: 00004E92,UTF-8: E4 BA 92。

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䇘㸦

汉英互译

each other、mutual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utually, reciprocal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互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是一种绞绳用的工具。本义:绞绳用的工具)

(2) 同本义 [a implement that use to wind up cord]

段玉裁注:“今绞绳者尚有此器。从竹,象形,谓其物象工字;中象人手推握也。”

(3) 差错 [error;mistake]

各有乘互。——陆法言《切韵序》

(4) 古代挂肉的木架 [meatrack]

共其牛牲之互。——《周礼·牛人》。郑玄注:“互,若今屠家县肉格。”

置互摆牲。——《文选·张衡·西京赋》

(5) 门,巷门 [gate]。如:闾互(闾里巷门)

(6) 甲壳动物的总称 [crustancean]。如:互物(指有甲壳动物的总称)

词性变化

互的拼音:   

〈词性:副〉

(1) 交替;相互 [mutually;each other]

互,交互。——《字汇》

胡笳互动。——李陵《答苏武书》

以参互考日成。——《周礼·司会》

宗族盘互。——《汉书·刘向传》

渔歌互答。——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互芬齿颊。——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体面互见。——蔡元培《图画》

更互用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2) 又如:互易(法律名词。即当事人双方约定互相移转金钱以外财产权的契约。古代以物易物,便是互易);互保(互相保证);互训(两个同义词彼此互相解释);互结(人民对官署,须具两个人或两家以上的店铺互相保证的信约)

互的拼音:   

〈词性:动〉

交接 [join;connect;hand over and take over]

春夏相与交,秋冬相与互。——《书·尧典》

常用词组

互补、互不侵犯条约、互不相容、互插、互斥、互斥、互导、互感、互换、互惠、互济、互见、互利、互让、互丧、互生、互施恩惠、互通、互通有无、互为因果、互相、互相、互质、互助、互助会、互助组

  拼音  wéi wèi   注音  ㄨㄟˊ ㄨㄟˋ   繁体  為、爲  
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86  YLYI  五笔98  YEYI  仓颉  IKSI  郑码  UDYS  四角  34027  结构  单一电码  3634  区位  4610  统一码  4E3A  笔顺  丶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为(爲)的拼音:wéi(ㄨㄟˊ)  

⒈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⒉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⒊ 变成:成为。

⒋ 是:十两为一斤。

⒌ 治理,处理:为政。

⒍ 被:为天下笑。

⒎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⒏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⒐ 姓。

其他字义

为(爲)的拼音:wèi(ㄨㄟˋ)  

⒈ 替,给: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

⒉ 表目的:为了。为何。

⒊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⒋ 帮助,卫护。

统一码

为字UNICODE编码U+4E3A,10进制: 20026,UTF-32: 00004E3A,UTF-8: E4 B8 BA。

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為爲

汉英互译

act、become、do、for、for the sake of、in order to、mean、serve as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o, handle, govern, act; b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为的拼音:

為、爲 wéi  

〈词性:动〉

(1)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make;compose]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槨。——《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administer]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become]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be]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study]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plant]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establish]。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let]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think;bilieve;consider]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play]。如:为乐(奏乐;作乐)

〈词性:名〉

词性变化

为的拼音:

wéi  

〈词性:介〉

(1) 被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in]——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为的拼音:

wéi  

<连>

(1) 和 [and]——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then]——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if]——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or]——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为的拼音:

wéi  

〈词性:助〉

(1) 的,之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为的拼音:

wéi  

<语气>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为的拼音:

(1) 爲 wéi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另见 wèi  

常用词组

为德不卒、为恶不悛、为法自弊、为非作歹、为富不仁、为鬼为蜮、为好成歉、为害、为患、为难、为期、为裘为箕、为人、为人师表、为仁不富、为生、为时、为时过早、为市、为首、为寿、为数、为所欲为、为文、为伍、为限、为止、为主

基本词义

为的拼音:

為、爲 wèi  

〈词性:动〉

(1)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帮助;佑助 [help]

福禄来为。——《诗·大雅·凫鷖》

(3) 又如:为虎添(傅)翼

(4) 通“谓”。言说;告诉 [tell;speak]

宋,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墨子·公输》

管仲, 曾西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孟子·公孙丑上》

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谷梁传·宣公二年》

太子怒,入为王泣曰…——《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词性变化

为的拼音:

wèi  

〈词性:介〉

(1) 因为,由于 [because;for;on account of]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为是(因为是,为的是);为甚(为什么)

(3) 替,给 [for;for the benefit of]

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为长安君计短。——《战国策·赵策》

为楚王作剑。—— 晋· 干宝《搜神记》

为王作剑。

为国戍轮台。——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 又如:为容(替人美言推荐);为我去商店买东西;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为人谋而不忠乎?

(5) 为了 [for;for the sake of]

为市鞍马。——《乐府诗集·木兰诗》

则众何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怨者故。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为国捐躯(为国家献出生命);为好成歉(将好事变成坏事);为许(为此)

(7) 表示动作行为所向,可译为“向”、“对”、“朝” [facing to;toward]

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不足为外人道。

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另见 wéi  

常用词组

为此、为何、为虎添傅翼、为虎作伥、为了、为民请命、为人作嫁、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拼音  biāo   注音  ㄅ一ㄠ   繁体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SFIY  仓颉  DMMF  郑码  FBK  四角  41991  结构  左右电码  2871  区位  1774  统一码  6807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标(標)的拼音:biāo(ㄅ一ㄠ)  

⒈ 树木的末端,引申为表面的,非根本的:标本。治标不治本。

⒉ 记号:商标。路标。标记。标志。标尺。标语。

⒊ 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标明。标题。标价。标榜(原为揭示、表明;后引申为宣扬、吹嘘)。

⒋ 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亦指优胜:锦标。夺标。

⒌ 对一项工程或一批货物,依照一定的标准,提出价目,然后由竞争厂商选择,决定成交与否:投标。招标。

⒍ 准的(  ),榜样:目标。标领(杰出人物)。

⒎ 风度,格调:标格。

⒏ 中国清末陆军编制的名称,约相当于后来的一个团;亦用作计量军队的单位:一标人马。标下(a.总督、巡抚、提督等称归自己管辖的军队;b.下级武官对长官的自称)。

统一码

标字UNICODE编码U+6807,10进制: 26631,UTF-32: 00006807,UTF-8: E6 A0 87。

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標墂㯹

汉英互译

mark、sig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木、票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标的拼音:

biāo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票声。本义:树梢)

(2) 同本义 [tip of a tree]

标,木杪末也。——《说文》

大本而小标。——《管子·霸言》

(3) 又如:标枝(树梢的枝条);标末(树梢)

(4) 末梢;事物的枝节或表面。与“本”相对 [tip;symptom]

本标相应。——刘安《淮南子》

此所谓气之标。——《素问六·微旨大论》

(5) 又如:标季(末季,末期);治标;标本(本末。中医称后起为标,本原为本);标病(表面上的病症)

(6) 顶端 [top]

标出(塔顶露出)海云长。——唐· 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7) 又如:标颠(顶端,最高点)

(8) 柱竿之类 [pole]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崔彦昭传》

(9) 又如:标抹(屋梁上的短柱)

赤城霞起而建标。——《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标之以翠翳。泛之以游菰。——《文选·郭璞·江赋》

凡坑陷井穴皆有标。——《新唐书·百官志》

(10) 又如:路标(交通标志);商标;浮标;标船(挂着标记的船,一般不会被劫掠)

(11) 给优胜者的奖品 [award;prize]。如:标首(首先拿出的赏钱);锦标;夺标

(12) 承包者向发包一方所标出的自己愿出的价钱 [bid;tender]。如:投标;招标;开标

(13) 旗帜 [flag]

梁祖( 朱全忠)自初起,每令左右持大赤旗,缓急之际,用以挥军, 祖自目为火龙标。—— 宋· 陶谷《清异录》

(14) 标准 [standard]

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唐· 杜甫《赠郑十八贲》

(15) 又如:标的(准则,法则;标志,记号;靶子) 目标 [target]

大会射,设标的。——韩愈《国子助教薛君墓志铭》

(16) 又如:标鹄(标的) ;代表 [example]。如:标程(模范,榜样);标轨(风范) ,风度 [style]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孔稚珪《北山移文》

(17) 又如:标格(风度,模范);标领(犹风仪);标态(风采神态) 清督抚等所辖绿营兵编制单位。相当于后来的团 [regiment in Qing Dynasty]。如:标下(督抚等管辖的绿营兵叫标。标下,即管辖下的官兵);标统(清代陆军制,统带一标的军官,称标统。相当于现在的团长)

(18) 古代武器名 [a dart-like weapon]。如:标子(古代武器的名称。用于投掷的标枪);标叉(用于投掷的叉)

词性变化

标的拼音:

biāo  

〈词性:动〉

(1) 标明,显出 [label;mark]

黄琬之早标聪察。—— 任昉《王文宪集序》

(2) 又如:标上号码;标树(标举,评价。同标置);标举(显示,标明)

(3) 题写 [write]

名标于奇纪(指《山海经》)。——《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4) 又如:标了牌票(填写了执行公务的凭照);标目(题写书文名称);标名(题名。列举姓名);标句(撰写词句);标注(犹批注)

(5) 显扬 [show]。如:标榜(表扬,品评;公告用的榜文);标心(表明意愿);标白(显扬)

(6) 标立;建立 [set up;establish]。如:标金(树立铜柱;即条金,为标准金条的简称);标帜(独树旗帜)

标的拼音:

biāo  

〈词性:形〉

(1) 高 [high]。如:标领(高出众表);标柱(高柱);标望(声望很高)

(2) 标致,俊美 [pretty;comely]。如:标脸(标致的模样);标秀(标致,秀美);标俊(标致俊美)

(3) 突出 [excellent]。如:标拔(特出);标冠(首位)

常用词组

标榜、标本、标兵、标称、标尺、标灯、标底、标的、标点、标点、标点符号、标定、标度、标杆、标高、标格、标号、标绘、标记、标价、标界、标金、标量、标卖、标明、标牌、标签、标枪、标识、标识、标示、标售、标题、标题新闻、标图、标线、标新领异、标语、标志、标致、标注、标柱、标砖、标桩、标准、标准大气压、标准时、标准像

  拼音  bǎng bàng   注音  ㄅㄤˇ ㄅㄤˋ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86  SUPY  五笔98  SYUY  仓颉  DYBS  郑码  FSWS  四角  40927  结构  左右电码  2831  区位  1681  统一码  699C  笔顺  一丨ノ丶丶一丶ノ丶フ丶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榜的拼音:bǎng(ㄅㄤˇ)  

⒈ 张贴出来的文告或名单:榜帖(官府的公告)。红榜。张榜。光荣榜。榜文。发榜。榜眼(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二名的人)。榜书(原指写在宫阙门额上的大字,后泛指招牌一类的大型字)。

其他字义

榜的拼音:bàng(ㄅㄤˋ)  

⒈ 摇船的用具:榜人(船工)。

统一码

榜字UNICODE编码U+699C,10进制: 27036,UTF-32: 0000699C,UTF-8: E6 A6 9C。

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㮄搒牓

汉英互译

a list of names posted up

造字法

形声:从木、旁声

English

placard; list of successful exam candidat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榜的拼音: bǎng  

〈词性:名〉

(1) 木片 [wood fiber]

载米三十万斛,钱布数十舫,竖榜为城。——《资治通鉴》

(2) 匾额 [horizontal inscribed board]

魏时, 凌云殿榜未题而匠者误钉之。——《晋书·王献之传》

(3) 又如:榜题(匾额题字);榜字(写在匾额上的大字)

(4) 告示应试取录的名单 [published list of successful canditates]

既而试榜出,时所推誉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汪洙《喜》

皆不在榜。——《宋史·选举志》

(5) 又如:放榜,榜上无名

(6) 公开张贴的名单、文书、告示 [notice]

鲁达看见众人看榜。——《水浒全传》

(7) 又如:光荣榜;榜示(文告,告示)

(8) 屋栋 [ridgepole]

屋栋谓之甍。注:“今谓之榑,亦谓之檩,又谓之榜。”——《营造法式》

词性变化

榜的拼音: bǎng  

〈词性:动〉

(1) 公开张贴文书、告示 [put up]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白居易《新乐府·杜陵叟》

(2) 又如:榜谕(发榜下告);榜募(张榜招募)

(3) 题署 [inscribe]

而州之僧舍无所谓藏经者,独榜其所居室,曰“思无邪斋”。——宋· 苏轼《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

(4) 另见 bàng;bēng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