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ān bì qīng yě
注音ㄐ一ㄢ ㄅ一ˋ ㄑ一ㄥ 一ㄝˇ
解释坚壁:加固营垒;清野:将四野的财物清理收藏起来。加固营垒;清理收藏财物。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敌军,将军攻之不拔,路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固耳。”
例子不许出战,只是坚壁清野,待这干贼寇粮尽力弛,方可追他。(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一回)
正音“壁”,不能读作“pì”。
辨形“坚”,不能写作“艰”;“壁”,不能写作“璧”。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军事方面。
感情坚壁清野是中性词。
繁体堅壁清野
近义空室清野
英语strengthen the defences and clear the fields
俄语оставлять врагу пустые дома
动物生肖牛,虎,蛇
坚(堅)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牢固,结实,硬:坚固。坚实。坚如磐石。
⒉ 不动摇,不改变:坚决。坚信。
⒊ 牢固、结实的东西或阵地:中坚。攻坚。披坚执锐。
⒋ 姓。
坚字UNICODE编码U+575A,10进制: 22362,UTF-32: 0000575A,UTF-8: E5 9D 9A。
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堅䋌䋗
firmly、fortification、hard、resolutely、solid、strong
脆
会意:从土、从
hard, strong, firm; resolute
详细解释◎ 坚的拼音:
堅 jiān
〈词性:形〉
(1) (会意。从臤( qiān ),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
(2)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hard;solid;firm]
坚,刚也。——《说文》
坚,坚土也。——《广雅》
四为壤五,为坚三。——《九章算术·穿地》
铠甲不坚。——《韩非子·五蠹》
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战国策·燕策》
非不坚利。——《孟子·公孙丑下》
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砚冰坚。——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坚瓠(坚厚而实心的葫芦。不可剖以盛物,因喻无用的东西);坚冰(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坚顽(极其坚硬);坚确(坚硬);坚滑(坚硬滑溜);坚润(坚硬而润泽)
(4) 牢固,坚固,强固有力而不易摧毁 [firm;solid;secure]
坚,强也。——《广雅》
坚穷廉直。——《吕氏春秋·审分》
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韩非子·难势》
坚闭门而不出。——《庄子·天运》
(5) 又如:坚巧(牢固而精巧);坚城(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坚勚(结实);坚壁(坚固的墙壁或营垒;坚守壁垒)
(6) [植物的种子]饱满 [full]
其谷不坚。——《吕氏春秋·贵信》
(7) 又如:坚成(结实;成熟)
(8) 坚定;意志、主张不动摇 [firm;staunch;steadfast]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坚凝(坚定;坚强;紧凑简练);坚确(心志坚定;土质坚固);坚劲(强而有力;意志坚强不变);坚心(坚定的心志)
(10) 牢靠,稳定 [stable]
坚致为上。——《淮南子·时则》。注:“功,牢也。”
(11) 又如:坚心(一心);坚附(安定,牢固附着);坚卧(按兵不动)
(12) 固执 [stubborn]
二曰行辟而坚。——《荀子·宥坐》
小敌之坚。(坚,硬拼。)——《孙子·谋攻》
(13) 又如:坚意(执意,决心);坚卧(坚不出仕,隐居);坚秉(坚持);坚僻(固执怪僻)
◎ 坚的拼音:
堅 jiān
〈词性:名〉
(1) 坚固的东西 [firm article]
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2) 要塞,堡垒 [stronghold]。如:攻坚
◎ 坚的拼音:
堅 jiān
〈词性:动〉
加固,使坚固 [solidify]。如:坚精(固精壮阳);坚白(坚守贞节);坚营(加固营垒)
◎ 坚的拼音:
堅 jiān
〈词性:副〉
坚持;固执 [insistently]。如:坚卧烟霞(隐居的意思);坚称
坚壁、坚壁清野、坚称、坚持、坚定、坚固、坚果、坚决、坚苦卓绝、坚牢、坚明、坚强、坚韧、坚韧不拔、坚如磐石、坚实、坚守、坚挺、坚信、坚毅、坚硬、坚贞、坚执、坚致
壁的拼音:bì(ㄅ一ˋ)
⒈ 墙:四壁。壁报。壁画。壁挂。壁毯。壁橱。壁灯。铜墙铁壁。
⒉ 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胃壁。肠壁。
⒊ 陡削的山崖:峭壁。壁立。
⒋ 军营的围墙:壁垒。坚壁清野。作壁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
⒌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壁字UNICODE编码U+58C1,10进制: 22721,UTF-32: 000058C1,UTF-8: E5 A3 81。
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廦
wall、cliff
形声:从土、辟声
partition wall; walls of a house
详细解释◎ 壁的拼音: b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辟声。本义:墙壁)
(2) 同本义 [wall]
壁,垣也。——《说文》
壁亦土也。——《风俗通》
观壁垒于北落兮。——张衡《思玄赋》
家徒四壁立。——《汉书·司马相如传》
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壁有耳(指机密容易泄露,说话不可不慎。同“隔墙有耳”);壁中书(汉武帝时,鲁恭王为扩建其宫室而坏孔子故居,在夹壁墙中得古文《尚书》、《礼记》、《春秋》、《论语》、《孝经》等,凡数十卷,都是周时的古文写的,晋人称为科斗文。今《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部分是依据壁中书);壁观(面壁;又指一意禅观,心如墙壁,一切妄想不能侵入)
(4) 物体、身体或生物体等的外围结构的物质层 [wall]。如:试管内壁;肌壁;腹壁;细胞壁
(5) 军营;军营的围墙 [barracks and the enclosing walls of barrack]
及楚击 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帝(刘邦)晨驰入 韩信、 张耳壁,夺之军。—— 汉· 班固《高帝纪上》
(6) 又如:壁死(死于营垒之中);壁门(军营大门)
(7) 陡峭的山崖 [cliff]
山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苦斋记》
(8) 又如:绝壁;峭壁;壁立千仞(形容山崖陡峻)
(9) 二十八宿之一,是北方七宿之一 [one of the Chinese zodiacal constellations]
(10) 边,面 [side]
一壁道与红娘:看哥哥行问汤药去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
(11) 又如:壁厢(边,旁)
◎ 壁的拼音: bì
〈词性:动〉
驻扎
魏王恐,使人出 晋鄙,留军壁 邺。——《史记·魏公子列传》
壁报、壁橱、壁灯、壁柜、壁挂、壁虎、壁画、壁龛、壁垒、壁垒森严、壁立、壁炉、壁上观、壁虱、壁饰、壁毯、壁厢、壁衣、壁钟
清的拼音:qīng(ㄑ一ㄥ)
⒈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风清。
⒉ 安静,不烦:冷清。凄清。清闲。清静。清淡。清幽。清谧(宁静)。
⒊ 单纯不杂:清唱。清茶。
⒋ 明白,明晰:清楚。清晰。清醒。清通(文章层次清楚)。清亮。
⒌ 一点不留,净尽:清除。肃清。清剿。清洗。清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⒍ 整理,查验:清理。清查。清点。清仓。
⒎ 详细登记:清册。清单。
⒏ 公正,廉洁:清廉。清正。清官。清绩。
⒐ 洁净,纯洁:清洁。清爽。冰清玉洁。
⒑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清高。清绮。清雅。清操。清介(清高耿直)。清望(清白高尚的声望)。清识(高明的见识)。
⒒ 太平,不乱:清平。清泰。清和。
⒓ 中国朝代名:清代。清宫秘史。
⒔ 姓。
清字UNICODE编码U+6E05,10进制: 28165,UTF-32: 00006E05,UTF-8: E6 B8 85。
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清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圊淸㵙
clear、completely、count、distinct、settle
浑、浊
形声,从青声
clear, pure, clean; peaceful
详细解释◎ 清的拼音: qīng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2) 同本义。与“浊”相对 [limpid]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清酤(清圣。清酒);清雨(清净的雨);清英(清酒);清茗(清茶)
(4) 清洁;洁净;纯洁 [clean;pure]
京室密清。——张衡《东京赋》
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淮南子·原道》
身中清。——《书·微子》
太清之始也。——《淮南子·本经》
伏清白以死直兮。——《楚辞·离骚》
(5) 又如:清人(纯洁的人);清交(纯洁的交情);清休(纯洁美善);清行(纯洁的品行)
(6)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视若清明。——《礼记·玉藻》
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荀子·解蔽》。注:“明审也。”
(7) 又如:清化(清明的教化);清治(清明的治绩)
(8) 清凉 [cool]
清有余也。——《吕氏春秋·有度》
其候清切。——《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大凉也。”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清风徐来。——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清快(清凉爽快);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清宫(清凉的宫室);清室(清凉的屋室);清软(清凉柔和)
(10) 清冷,凄清 [chilly]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清平;太平 [peaceful and orderly]
当纣之时,居 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孟子·万章下》
(12) 又如:清世(清平盛世);清夷(清平安定)
(13) 寂静 [quiet]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4) 清雅高尚 [morally lofty or upright]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15) 又如:清修如鹤(指人品高洁);清立(清高特立);清抗(清高超拔)
(16) 清白 [fair]
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史记·乐书》
(17) 又如:清廉(清白廉洁);清心涂胆(心地清白,肝胆可照);清洁(贞洁);清操(清白的操守);清臣(志行清白的人)
(18) 清静;恬静 [quiet]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淮南子》
(19) 又如:清淡天和(清净淡泊,远离尘世);清冲(恬静淡泊);清佚(清静安逸)
(20) 清正 [clear and upright]
清徽雅量,众议攸归。——《晋书·殷浩等传论》
吴郡张融,清抗绝俗,虽王公贵人,视之傲如也。——《南史》
(21) 又如:清耿耿(清正耿直);清抗(清高正直);清良(清正贤良);清忠(清正忠诚);清徽(清正的风操。高雅的谈吐);清劲(清正刚直)
(22) 清廉 [honest and upright]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书·舜典》
少嗜学,履尚清鲠。——《新唐书·赵宗儒传》
(23) 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24) 清香、清馨、清醇 [delicate fragrance]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25) 无余 [without residue]
六月之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26) 清雅 [elegant]。如:清微淡远(清雅深远;雅静悠远);清而不寒(清雅而不寒怆);清古(清雅古朴);清吟(清雅吟诵);清旨(清雅美好);清坐(清雅的席位)
(27) 通“精”。纯粹 [pure]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管子·轻重己》
其气不清则欲瞑。——《灵枢·大惑论》
◎ 清的拼音: qīng
〈词性:名〉
(1) 朝代名 [the Qing Dynasty]。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滤去酒糟的甜酒 [rice wine]
(3) 又如:清酌庶羞(祭祀用酒和众多佳肴)
(4) 通“圊”。粪槽,厕所 [latrine]
修採清,易道路。——《荀子·王制》
(5) 姓
◎ 清的拼音: qīng
〈词性:动〉
(1) 清理 [liquidate]。如:清定(清理考核);清宫(清理宫室);清剔(清理除去);清仓(清理仓库);清产核资(清理财产,核定资金)
(2) 清除 [clear]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汉书·晁错传》
(3) 又如:清跸(帝王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行人;也作属某人管辖,不受别人侵扰的地盘,含敬意);清革(清除);清烟道
(4) 付款结 [帐] [settle]。 如: 帐清了吗
(5) 数 [count]。如:清一清行李的件数
清白、清兵、清仓查库、清册、清茶、清查、清偿、清唱、清澈、清晨、清澄、清除、清楚、清楚、清脆、清单、清淡、清党、清道、清道夫、清点、清队、清炖、清风、清风劲节、清风明月、清风两袖、清福、清高、清稿、清歌、清歌妙舞、清官、清规、清规戒律、清贵、清寒、清河、清华、清寂、清剿、清教徒、清洁、清净、清静、清静无为、清酒、清君侧、清客、清口、清旷、清朗、清冷、清理、清涟、清廉、清凉、清亮、清冽、清凌凌、清泠、清迈、清门、清明,清明节、清明、清盼、清贫、清平世界、清漆、清清、清癯、清趣、清泉、清热、清润、清嗓、清扫、清赏、清神、清瘦、清刷、清爽、清水、清水冷灶、清水衙门、清算、清谈、清汤寡水、清天、清甜、清退、清玩、清望官、清晰、清晰度、清洗、清闲、清闲自在、清乡、清香、清晓、清心、清心寡欲、清新、清馨、清醒、清醒、清雅、清雅绝尘、清扬、清样、清野、清一色、清议、清逸、清音、清音、清幽、清油、清誉、清越、清约、清运、清早、清账、清账、清真、清真寺、清正、清秩、清浊同流
野的拼音:yě(一ㄝˇ)
⒈ 郊外,村外:野外。野景。野游。野趣。野餐。野战。四野。郊野。
⒉ 界限,范围:分野。视野。
⒊ 指不当政的地位,与“朝(cháo )”相对:朝野。下野。在野。野史。
⒋ 不讲情理,没有礼貌:野蛮。粗野。
⒌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野心。
⒍ 不受约束:心玩儿野了。
⒎ 不是人工驯养或栽培的(动物或植物):野生。野兽。野味。野花。野菜。
野字UNICODE编码U+91CE,10进制: 37326,UTF-32: 000091CE,UTF-8: E9 87 8E。
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墅㙒埜壄
limit、not in power、open country、rude、unrestrained、unruly、wild
家、朝
形声:从里、予声
open country, field; wilderness
详细解释◎ 野的拼音:
埜壄 yě
〈词性:名〉
(1)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2) 同本义 [open country;the open;suburb]
野,郊外也。——《说文》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说文》。段注
龙战于野。——《易·坤》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牧誓》
七月在野。——《诗·豳风·七月》
体国经野。——《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
永州之野产异蛇。—— 柳宗元《捕蛇者说》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光照旷野。——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野外(郊外);野生;野渡(郊野的渡口)
(4) 原野,田野 [fiel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 又如:野盘(可容身的山野之地);野马(浮游的云气);野井(乡野间的井水);野次(原野);野老(居于田野的老人);野色(原野的景色);野战(军队在旷野作战);野霭(山野中的云气)
(6) 指民间。与朝廷相对 [not in power;out of office]
朝野清晏,国富兵强。——《晋书》
(7) 又如:野乘(私家记载的史书);野录(私人撰述的史乘。同“野史、野乘”);野人之芹(乡下人的菲薄礼品);野服(乡居朴素的服装。对官服而言)
(8) 界限,范围 [boundary]。如:视野;分野
◎ 野的拼音: yě
〈词性:形〉
(1) 非家养的;野生的 [wild]
(2) 动物未经人畜养的
野蜂巢。——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 又如:野鹤步罡(喻步履蹒跚);野鸡翎(雉的尾羽);野鹤(野生的鹤)
(4) 植物未经人工种植培养的
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野谷是资(只取野谷为食);野蔌(野菜。如薇笋之类)
(6) 不驯服,不受拘束 [untamed;unrestrained]
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
(7) 又如:野猫(喻举动粗鲁,不守规矩或行为放肆的人)
(8) 粗鲁,粗野,野蛮,不文雅 [rough;violent;boorish;rude]
野哉由也!——《论语》
朔风野大。——清· 袁枚《祭妹文》
(9) 不正常,不合礼制的 [unnormal]。如:野岔儿(出乎意外且不合情理的事);野禅(野狐禅)
(10) 非正式的,不合法的 [wrongful]。如:野老儿(姘夫);野火(麻烦;苦头;野种);是不是她野老公死了?
(11) 鄙俚,俚俗 [villatic]。如:野唱(随意乱唱或唱粗俗小调);野语(村野俚俗之语);野调(村野鄙俗的曲调)
野菜、野餐、野蚕、野草、野炊、野地、野调无腔、野鸽、野合、野合、野花、野火、野鸡、野景、野郎公、野老、野驴、野麻、野马、野蛮、野猫、野牛、野炮、野葡萄、野蔷薇、野人、野生、野食儿、野史、野兽、野鼠、野兔、野外、野外工作、野外演习、野豌豆、野味、野心、野心勃勃、野心家、野性、野鸭、野营、野战、野战军、野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