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āng shān zhī yì
注音ㄐ一ㄤ ㄕㄢ ㄓ 一ˋ
解释江山:山川,山河,疆土;异:不同。比喻疆土易主,山河变色。
出处《晋书·王导传》:“周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
用法作宾语;用于丧国。
感情江山之异是中性词。
繁体江山之異
动物生肖牛,虎,蛇
江的拼音:jiāng(ㄐ一ㄤ)
⒈ 大河的通称:江山。江河。江天。江干(gān )(江边)。江心补漏(喻错过时机,补救已迟)。
⒉ 特指中国长江:江防。江汉。江淮。江左(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的全部地区)。江右(a.古代指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区;b.旧时江西省的别称)。江东(古代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亦指三国时吴国的全部地区)。江表(古代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⒊ 姓。
江字UNICODE编码U+6C5F,10进制: 27743,UTF-32: 00006C5F,UTF-8: E6 B1 9F。
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江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river
形声:从氵、工声
large river; yangzi; surname
详细解释◎ 江的拼音: jiāng
〈词性:名〉
(1)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2) 同本义 [Changjiang River]
江,江水也。?
江之永矣。——《诗·周南·汉广》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温庭筠《送人东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
(3) 又如:江汉(长江与汉水);江水(即长江);江左烟霞(江东的山水风景。江左指今江苏、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向为我国南北陆路交通要冲)
(4) 江河的通称 [river]
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珠江”、“沅江”;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洛河”、“渭河”、“漳河”
何江也?有丹徒大江,有 钱塘浙江,有 吴通陵江。——《论衡·书虚》
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史记·伍子胥列传》
(5) 又如:江口(江水与他水会流处);江燕引雏(江边的燕子,为避灾祸,遂引雏燕弃巢而离去);江州车儿(一种独轮推车)
(6) 江苏省的简称 [Jiangsu province]。如:江浙
(7) 中国古国名 [Jiang state]。嬴姓,在今河南正阳西南,公元前623年灭于楚
(8) 是中古州名 [Jiang prefecture]。晋置,辖境约当今江西全省并西延至湖北省武昌附近。后专指江西省九江一带
(9) 姓
江北、江表、江盗、江东、江都、江防、江干、江河、江河日下、江湖、江湖骗子、江湖医生、江湖艺人、江郎才尽、江轮、江门、江米、江米酒、江南、江宁、江山、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江苏、江天、江天一色、江西、江心补漏、江右、江猪、江左
山的拼音:shān(ㄕㄢ)
⒈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⒉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⒊ 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⒋ 姓。
山字UNICODE编码U+5C71,10进制: 23665,UTF-32: 00005C71,UTF-8: E5 B1 B1。
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hill、mountain、jebel
象形:像山峰绵延之形
mountain, hill, peak
详细解释◎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anything in the shape of a mountain]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the Five mountains]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gable wall]。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storey of a bar]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hermitage]。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mound]。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a small bundle of straws,etc.,for silkworms to spin cocoons on]。如:蚕上山了
(13) 姓
◎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形〉
(1) 大,巨大 [big]。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hoarse]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my rustic]。如:山妻(隐士之妻)
山隘、山坳、山包、山胞、山崩地裂、山崩钟应、山不转路转、山茶、山产、山场、山川、山丛、山村、山道年、山地、山顶、山顶洞人、山东、山洞、山阿、山风、山峰、山腹、山旮旯儿、山冈、山高海深、山高皇帝远、山高水长、山高水低、山高水险、山歌、山根、山沟、山谷、山海关、山河、山洪、山回路转、山货、山脊、山涧、山脚、山径、山口、山岚、山梁、山林、山陵、山岭、山路、山麓、山峦、山脉、山毛榉、山峁、山帽云、山门、山盟海誓、山明水秀、山南海北、山坡、山墙、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山丘、山泉、山人、山水、山塘、山体、山头、山洼、山弯、山窝、山坞、山西、山系、山峡、山险、山乡、山响、山魈、山崖、山阳、山羊胡子、山肴、山摇地动、山药蛋、山野、山阴、山雨欲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山芋、山岳、山寨、山珍海味、山庄、山子、山陬海澨、山嘴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㞢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异的拼音:yì(一ˋ)
⒈ 不同的:异乎。异说。异常。异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异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异异邪说”)。异化。异性。异样。大同小异。异曲同工。
⒉ 分开:离异。异居。
⒊ 另外的,别的:异日。异地。异国。异乡。异类。
⒋ 特别的:奇异。异闻。异彩。奇才异能(特殊的才能)。
⒌ 奇怪:惊异。诧异。怪异。
异字UNICODE编码U+5F02,10进制: 24322,UTF-32: 00005F02,UTF-8: E5 BC 82。
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異
different、other、separate、strange、surprise
同
会意:从巳、从艹
different, unusual, strange
详细解释◎ 异的拼音:
異 yì
〈词性:形〉
(1)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 gǒng )从畀( bì )。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2) 同本义 [strange;queer;odd]
异,怪也。——《玉篇》
异,奇也。——《广韵》
何以异哉。——《列子·杨朱》
异乎交益之士。——左思《魏都赋》
妇人异甚。——《战国策·赵策》
产异蛇。——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觉无异能。——唐· 柳宗元《三戒》
父异焉。——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异疾(奇怪的病症);异形(怪异或奇特的形状)
(4) 不同 [different]
礼者为异。——《礼记·乐记》。注:“谓别贵贱也。”
事为异别。——《礼记·王制》
执心各异。——汉· 刘向《列女传》
得无异乎。——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异二者。
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异俗(风俗异于汉族的少数民族);异姓陌路(既不同姓也不认识);异手(指不同之人);异世(不同时代);异目(另眼)
◎ 异的拼音: yì
〈词性:代〉
(1) 其他,别的 [other]
贾不敢为异事。——《吕氏春秋·上农》
无它异也。(意思是,没有别的意外的事)。——《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异域茅草(蛮荒之地的乡野村夫);异土(他乡;别处)
◎ 异的拼音: yì
〈词性:动〉
(1) 护翼 [shelter]
古天异临子。——《盂鼎》
(2) 区别;分开 [distinguish;divide]
异是非,明好恶,检奸邪,消佚乱。——《新语》
(3) 又如:异分(区别);异居(分居)
(4) 觉得奇怪;诧异 [be surprised;be astonished]
渔人甚异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5) 特别优待;特别重视 [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pay attention to]。如:异擢(破格提拔);异待(特别礼遇);异恩(特殊恩遇);异遇(特别优待);异谋(特别的计谋)
(6) 通“翼”。恭敬 [respect]
极明与与,有畏劝汝,何异非汝,何畏非世。——《逸周书》
(7) 通“翼”。辅助 [assist]
令行禁止王始也…出三日无适异;出四日无适与。——《逸周书》
◎ 异的拼音: yì
〈词性:名〉
(1) 指以往,以前 [before;formerly;in the past]。如:异时(往时;从前);异代(前代;前世)
(2) 指以后,将来 [after;later;future]。如:异日(来日;以后);异时(以后;他时);异世(后代;后世);异代(后代;后世)
(3) 怪异不祥之事;灾异 [strange]
己巳,日有食之。何以书?记异也。——《公羊传》
(4) 指特殊本领、才能 [special skill;special ability]
觉无异能者。——唐· 柳宗元《三戒》
举天下所贡蝴蝶…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聊斋志异·促织》
异彩、异常、异词、异爨、异地、异动、异读、异端、异馥、异国、异花传粉、异化、异己、异军突起、异口同声、异类、异能、异曲同工、异趣、异日、异史氏、异说、异体字、异同、异图、异外、异位、异味、异文、异文鄙事、异戊橡胶、异物、异乡、异香、异想天开、异心、异形、异性、异焉、异言、异样、异议、异域、异种、异状、异族